搜索到100篇“ 二齿新蚤“的相关文章
- 二齿新蚤的研究现状被引量:2
- 2020年
- 二齿新蚤广泛分布于古北界的东北亚界和中亚亚界。在我国,其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的12个省(自治区);在国外,韩国、俄罗斯和以色列等地也有该蚤分布的报道。二齿新蚤是鼠疫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医学意义较大。该文在收集国内外二齿新蚤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其分类地位、鉴别特征、与近缘蚤种的区别、地理分布、媒介地位和生态习性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 相蓉郭宪国
- 关键词:蚤目二齿新蚤鼠疫传播媒介
- 宁夏二齿新蚤和红羊新蚤的地理分布及其与宿主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 2015年
- 目的记述两种新蚤的地理分布与宿主关系,丰富生态学数据。方法根据宁夏不同的地理景观和海拔高度,采用媒介昆虫学调查方法,结合历年鼠疫疫源调查及监测结果进行研究。结果二齿新蚤Neopsylla bidentatiformis Wagner,1883,分布在宁夏古北界蒙新区东部草原亚区的草原景观区,海拔1 010~1 480 m,其宿主简单、数量较少;红羊新蚤Neopsylla hongyangensis Li,Bai et Chen,1986,主要分布在古北界华北区黄土高原亚区的森林景观区,海拔1 660~3 200 m,其宿主广泛、数量较多。结论两种新蚤地理分布不同,二者受海拔高度的影响,而形成垂直的区别。
- 白学礼
- 关键词:二齿新蚤地理分布
- 宁夏二齿新蚤与红羊新蚤的地理分布与宿主关系研究
- 目的 记述二种新蚤的地理分布与宿主关系。方法 采用媒介昆虫学调查方法,结合历年鼠疫疫源调查及监测结果。结果 二齿新蚤NEOPSYLLA BIDENTATIFORMIS (WAGNER,1883)[1]分布在宁夏古北界...
- 白学礼
- 关键词:二齿新蚤地理分布
- 文献传递
- 二齿新蚤和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耐饥力与几种因素的关系被引量:1
- 2002年
- 本文利用实验方法研究了二齿新蚤Neopsyllabidentatiformis (Wagner,1893)和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Citellophilustesquorumsungaris (Jordan ,192 9)耐饥力与几种因素的关系 ,结果表明 ,羽化后 2 4h内的蚤耐饥力较低 ,30日龄时增强 ,以后耐饥力随日龄的增加而减弱 ;繁殖蚤耐饥力强于非繁殖蚤 ;温度低时耐饥力强于温度高时 ;饲养至 30日龄以上时 。
- 马立名
- 关键词:二齿新蚤方形黄鼠蚤耐饥力
- 基于16s rRNA序列的新蚤属二齿新蚤种团部分种类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被引量:19
- 2001年
- 通过比较线粒体基因组 16srRNA基因片段的差异 ,研究了分布于我国的二齿新蚤种团 (bi dentatiformisgroup) 7种新蚤的分子系统发育关系 ,以斯氏新蚤种团的特新蚤作为外群。结果显示 ,其中 5个种 (Neopsyllabidentatiformis、N .mana、N .pleski、N .teratura和N .hongyangensis)的种间序列差异小于 1%,变异水平和种内变异相当 ,显示了它们之间较近的亲缘关系 ;N .abagaitui和上述 5种之间有约 4 %的变异 ,说明该种有较长的分化历史。来自两个地区的二齿新蚤 4个样本间有两种不同的基因型 ,而红羊新蚤可以归入其中的一种。加上形态特征的特点 ,可以认为红羊新蚤不应该属于毛新蚤种团 ,而属于二齿新蚤种团 ;至于其是否为二齿新蚤的同种异名 ,还有必要做进一步的研究。另外 ,N .siboi和形态近缘种N .teratura之间存在 2 0 %的变异 ,其原因有待进一步研究。
- 鲁亮吴厚永
- 关键词:新蚤属RRNA分子系统发育关系
- 二齿新蚤的对数线性回归模型被引量:1
- 2001年
- 利用生存分析的方法 ,建立了二齿新蚤新羽化蚤在羽化后未吸血的雌蚤和雄蚤 ,羽化后吸一次血再未吸血的雌蚤和雄蚤 ,羽化后每日喂血一小时的雌蚤 ,羽化后每日喂血一小时的雄蚤四种水平下的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和危险率模型 ,得到如下结论 :首先 ,危险率随着温度的增高而增大 ,随着湿度的增高而减小 ,并且温度对二齿新蚤的生存影响大于湿度 .其次 ,在相同的温度湿度下 ,生存到某天的危险率随着吸血条件的改善而降低 .另外 ,高温低湿不利于蚤的生存 。
- 马巧云李天群
- 关键词:二齿新蚤存活力温度
- 二齿新蚤和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存活力的再次研究被引量:5
- 1998年
- 以1985—1990年实验室观察二齿新蚤和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新羽化蚤在不同温度、吸血次数、湿度、性别4种条件下的存活率,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得到如下结果:温度越高,蚤存活率越低;当蚤吸血次数越多时,或湿度越高时,或蚤为雌蚤时,蚤存活率越高。对标准回归模型系数的绝对值作多重比较(Bon,Duncan,LSD法)得知:(1)温度与吸血次数的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2)湿度与性别的系数差异不显著(P>0.05);(3)温度与湿度的系数、温度与性别的系数、吸血次数与湿度的系数、吸血次数与性别的系数差异均显著(P<0.05)。结论:温度和吸血次数是影响蚤存活率的主要因素。
- 李仲来马立名
- 关键词:吸血性别
- 二齿新蚤和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存活力的进一步研究被引量:6
- 1996年
- 以1985~1990年实验室观察二齿新蚤和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新羽化蚤在不吸血、吸一次血后再不吸血、每日喂血1h三种条件下,在不同温湿度下的存活日数,利用折线回归,求出蚤存活力发生转变的温湿度。主要结果是:(1)蚤存活力随温度上升而下降,随湿度上升而增加;(2)在每日喂血1h条件下,湿度折点为蚤存活力的极值点,雄雌蚤存活力有明显差异且雄小于雌;(3)与前两种吸血条件比较,在每日喂血1h条件下存活力增加最明显;(4)对两种蚤的雄、雌蚤分别做吸血与温度、吸血与湿度,共8种双因素方差分析,得到吸血次数的多少是影响存活力的最重要因素;温度的作用大于湿度;吸血与温度的交互作用大于吸血与湿度的交互作用。
- 李仲来马立名
- 关键词:二齿新蚤方形黄鼠蚤存活力
- 二齿新蚤叮吸人血的几项试验被引量:1
- 1996年
- 马立名
- 关键词:医学昆虫二齿新蚤
- 二齿新蚤和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活动习性
- 1995年
- 1991~1992年在实验室内观察了二齿新蚤和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在无宿主条件下的活动习性。二种蚤在黑暗处纸片下的蚤数多于纸片上;在光亮处纸片上下蚤数变化无常。二齿新蚤在20和30±1℃下,黑半面蚤数均多于白半面。方形黄鼠蚤松江亚种在20±1℃下,多数组黑半面蚤数多于白半面;在30±1℃下,多数组白半面蚤数多于黑半面。蚤在直立纸片上。绝大多数向上爬。培养基质凹坑内蚤数多于凹坑外。
- 马立名
- 关键词:二齿新蚤方形黄鼠蚤医学昆虫
相关作者
- 马立名

- 作品数:306被引量:247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鼠疫布氏菌病预防控制基地
- 研究主题:蜱螨亚纲 中气门目 革螨 寄螨科 革螨股
- 李仲来

- 作品数:131被引量:444H指数:11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数学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鼠疫 数学模型 长爪沙鼠 动物鼠疫 达乌尔黄鼠
- 鲁亮

- 作品数:21被引量:175H指数:6
- 供职机构:承德医学院
- 研究主题:莱姆病 RAPD 新蚤属 生物学研究 贮存宿主
- 吴厚永

- 作品数:73被引量:315H指数:13
-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
- 研究主题:蚤类 蚤目 小型兽类 方形黄鼠蚤 区系研究
- 王身荣

- 作品数:23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省卫生防疫站
- 研究主题:鼠疫 蜱螨亚纲 媒介效能 鼠疫菌 方形黄鼠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