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2篇“ 京派小说“的相关文章
- 京派小说
- 老舍等著
- 关键词:短篇小说选集
- 小说“可以当小品散文读”——从对废名小说的评论看京派小说理论
- 2024年
- 废名小说“可以当小品散文读”,这是周作人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导言》中提出的一个颇为特别的说法,此说既是周作人对废名小说的评论,也是周作人小说理论的主要论点之一。考察小说“可以当小品散文读”之说的由来、内涵,有助于综论此说与京派的小说理论和创作的关系。
- 刘洋
- 关键词:废名京派
- 京派小说中的人文精神认知
- 2019年
- 京派小说作为20世纪30年代特立独行的一个文学流派,其代表人物为周作人、废名、沈从文、李健吾以及朱光潜等等。之所以将其叫做'京派',主要的原因在于当时这些作者开展文学活动的主要区域是京津两地。并且作品主要都会选择在京津刊物中进行发表,还体现出了较为一致的艺术风格。'京派小说'凸显出的最鲜明地特点就是对于人生的关注,与政治斗争之间有着一定的距离,还是对于艺术独特品格的重点强调。作家们的文学本体观念在于'纯正的文学趣味'.
- 徐俊
- 关键词:京派小说湘西世界人文精神
- 中国通俗文学:民国京派小说研究
- 2019年
- 主持人语:这一期推出的“民国京派小说研究”中的文章在学界有点“冷”。一是文类“冷”。进入民国,北京成为新文学的发源地,也成为新文学创作成就最高的地区。然而就在新文学高声呐喊之地,还有一批连载于北京各类报刊上的京派小说也同样蓬勃地生长、红火地发展,构成了民国北京文学图像的另一景观。这批京派连载小说作家之多、数量之巨、读者之众远超新文学,然而,研究者们很少关注他们,以致湮没无闻。二是文体“冷”。
- 汤哲声
- 关键词:京派小说小说研究民国通俗文学北京文学
- 民俗文化视域下的京派小说研究——以废名、沈从文为中心
- 京派作家对民俗文化情有独钟,是描写民俗的重镇。本论文选取京派两位中坚作家废名、沈从文。以他们的小说作为中心阐释对象,考察京派作家的民俗叙事。目的是:探寻京派小说民俗叙事根源,考察作品的创作特质,挖掘民俗叙事的深层意蕴,进...
- 秦赞
- 关键词:京派小说创作心理
- 从沈从文创作看京派小说的审美风格
- 2018年
- 通过对京派小说代表作家沈从文作品的分析,来了解其作品所展示的审美风格,进而对其所追求的朴实的文风、独特的文笔、奇妙的浪漫风格进行深入细致的把握。
- 石志刚
- 关键词:审美风格
- 京派小说民俗化书写的价值探究
- 民俗和文学相生相伴。在文艺民俗学的学科框架下,没有文学,民俗无法得到较好地传承和保存;没有民俗,文学的背景和素材就会缺少深厚的文化底蕴。京派小说巧妙地把民俗元素融会应用到文学创作过程中,展示了其独具特色的一面。废名、沈从...
- 高邦旭
- 关键词:京派小说文学价值艺术风格
- 京派小说乌托邦书写研究
- 乌托邦书写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与文学表现,受到了许多文化与文学研究者的关注。“乌托邦”作为一个同时指向“不存在”与“完美”这二重意义的特殊概念,包含了人们对于与生存密切相关的物质、情感、意义等多方面的现实体认与理想憧憬...
- 于海燕
- 关键词:现代小说叙事方式
- 京派小说的女性服饰书写
-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京派是一个比较独特的的文学流派,他们始终远离政治的喧嚣、商业的纷扰,以独特的立场来书写人性的困惑与芜杂,关注女性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表达女性的真实感受。本文试图从京派作家对女性服饰的描写入手,来研究京...
- 马晓霞
- 关键词:京派小说女性服饰女性主义
- 文献传递
- 元典文化的重释与重构 全球化视域下京派小说的民族化特色
- 本书认为,文学艺术的全球化,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文学的本土艺术个性的全人类共享,而“共享”的前提则是全人类心灵的共通性。京派小说正是在某种程度上暗合了这种“共通性”。这些小说所阐释的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中国元典文化所包含的一天人...
- 郭雅洁
相关作者
- 刘进才

- 作品数:96被引量:147H指数:7
- 供职机构:河南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京派小说 方言 孔子形象 审美回忆 探询
- 文学武

- 作品数:109被引量:110H指数:5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
- 研究主题:文学批评 京派文学 京派 京派小说 象征主义
- 冯晖

- 作品数:14被引量:9H指数:1
-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珠海校区
- 研究主题:京派小说 道家 老庄 京派 回忆
- 韩冷

- 作品数:57被引量:51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海派小说 阉割焦虑 阉割 性爱叙事 海派
- 温泉

- 作品数:19被引量:15H指数:2
- 供职机构:洛阳理工学院
- 研究主题:京派小说 京派 非理性 生命意识 《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