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332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文章
- 关于中等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水平的界定
- 2024年
- 本文针对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对“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不正确认识,从“中等发达国家”的提出正本清源,厘清“中等发达国家”的真实意义,基于我国2035年发展目标和世界银行发布的各经济体人均GDP数据,综合分析出中等发达国家人均GDP在当今的真实水平,划分出中等发达国家在当今世界上的实际位置。这一划分方法,可以界定中等发达国家各年度人均GDP水平,方便国家和地区人均GDP与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动态作比较。
- 李勤智
- 关键词:国内生产总值经济指标
- 人均民事案件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相关性分析
- 2020年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通常可以衡量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然而近年来,人均民事案件随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而增加。着重分析了影响民事案件数量的因素。首先,我们从网上收集了数据来了解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和民事案件,发现这两个数据的趋势都很严重。之后,我们运用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人均民事案件之间的关系,以此来判断这两个变量是否存在相关性。
- 戴润南
- 关键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孕产妇及婴儿死亡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对人均期望寿命的影响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研究孕产妇死亡率(MMR)、婴儿死亡率(IMR)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对人均期望寿命变化的影响,为提高人均期望寿命提供依据。[方法]建立中国和云南各项变量数据库,将不同年代的人均期望寿命、MMR、IMR和人均GDP分别作系统聚类分析,以人均期望寿命为因变量,MMR、IMR和人均GDP为自变量(协变量),作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我国人均期望寿命在1990-2010年的20年间提高了7.29岁,MMR从94.7/10万下降到了30/10万,IMR从22.43‰下降到了4.35‰;云南省人均期望寿命在1990-2010年20年间提高了13.96岁,MMR从80.96/10万下降到了37.72/10万,IMR从95.4‰下降到了15.24‰;我国2000年的IMR、MMR、人均GDP的标准回归系数(Beta)分别为-0.311、-0.372、0.314,表明IMR、MMR、人均GDP对人均期望寿命均有影响,2010年IMR、MMR、人均GDP的标准回归系数(Beta)分别为-0.204、-0.207、0.438,MMR、IMR被剔除出方程,进入方程的只有人均GDP;云南2000年IMR、MMR、人均GDP对人均期望寿命的贡献率分别为74.7%、17.0%、24.0%,2010年IMR、MMR、人均GDP的回归系数分别为0.520、0.112、0.278,IMR、MMR被剔除出方程,进入方程的只有人均GDP。[结论]不同时期影响人均期望寿命的因素不一样,在科技和经济落后的年代,影响人均期望寿命的因素主要是IMR和MMR;当社会进步到一定程度后IMR和MMR下降到一定水平时对人均期望寿命影响降低甚至无影响,其主要影响的是人均GDP。
- 张笑男沈建华张山山刘锦桃
- 关键词: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期望寿命
- 基于半参数时间序列模型的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研究
- 2018年
- 将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半参数时间序列模型,利用R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建立具有一阶自回归误差项的部分线性时间序列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拟合性较好,并采用该模型预测未来三年的数值,一定程度上扩充了现阶段时间序列数据的建模方法,同时也可为了解经济发展水平提供参考。
- 王明辉
- 关键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
- 2018年
-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时间序列分析(1952-2011)与静态预测(2012-2015)被引量:2
- 2013年
- 国内生产总值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国家发展程度与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GDP和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因此对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时间序列分析与静态预测对实现GDP总量翻番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国内生产总值和时间序列模型的基本理论出发,选取了自1952年至2011年人均GDP的60个样本数据,建立了以时间序列为基础的AR(1)模型,模型通过了EViews软件中的所有检验,模型的精度较高。文章利用AR(1)模型对2012年至2015年的人均GDP做出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至"十二五"期末,我国的名义人均GDP基本可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
- 张先兵张松
- 关键词:人均GDP时间序列AR模型
-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分析被引量:7
- 2012年
-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能较好的体现一个国家经济的动力学特征,对其进行研究有着重要意义。针对传统的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模型预测稍长时误差过大,而GM模型又由于建模数据过少很难体现出经济发展趋势,文章尝试将这两种模型相结合成ARMA-GM组合模型,并将其运用到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中,通过与传统方法对比,可以看到改进后的模型在预测稍长时仍能保持较高的精度。该方法对于其他经济方面的预测也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 余后强李玲
- 关键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ARMA模型
- 温州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供血量的相关分析
- 2012年
- 目的:通过对温州市人均GDP与供血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和探讨,提出运作策略。方法:以温州市1999年-2009年11年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供血量的数据为分析对象,采用直线相关方法分析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与供血量之间相关的密切程度。结果: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增长率与悬浮红细胞、血浆、血小板三种制品的供应量平均年增长率,它们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相关性。结论:把有限的医疗卫生事业基金发挥其最大的效益,在血液制备和临床用血方面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更好地利用、开发和使用血液资源。把供血量的增长控制在一定的"量",使其合理增长。
- 陈李王成维叶志勇
- 关键词: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供血量临床用血
- 中国道路交通伤害长期趋势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被引量:13
- 2011年
- 目的探讨中国内地道路交通伤害的长期趋势及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970-2009年道路交通伤害的事故数、受伤人数、死亡人数、里程死亡率、10万人口死亡率进行统计学描述,采用聚类分析对全国内地的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归类,应用生态学研究探讨中国道路交通伤害死广率与人均GDP的关系。结果我国道路交通伤害经历了1970-2002年快速上升(1.16/10万~8.52/10万)、2003-2004年稳定(8.08/10万~8.24/10万)、2005-2009年明显下降(7.55/10万-5.08/10万)3个时期。生态学研究结果表明道路交通伤害人口死广率随着人均GDP上升而上升,但当人均GDP达到14053元(相当于1716美元,2005年)时,道路交通伤害人口死亡率开始明显下降,平均每年以10.16%(8.14%~10.52%)的速度递降。伞国内地31个省、市、自治区按1999-2009年人均GDP聚类可分为3类,不同经济类型地区的道路交通伤害死产率曲线与其人均GDP曲线存在同一生态学关系,即随人均GDP的增长先上升而后下降,均于2005年开始下降,但3类地区下降时的人均GDP水平不同(分别为45281元、22243元和10475元)。结论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均GDPE升,道路交通伤害死亡率攀升;当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时,死亡率则随着人均GDP上升而下降。
- 王畅池桂波王声湧董晓梅
- 关键词:死亡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 高等教育规模波动与经济波动协调性的实证分析——基于GER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考察被引量:2
- 2010年
- 利用灰色关联等维代谢模型(GM(1,1))对我国扩招十年来高等教育规模波动与经济波动的协调关系进行回归分析,以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具体分析单元,建构高等教育规模波动与经济波动的灰色协整预测模型,精度检验显示所建GM(1,1)模型拟合值与实际值、预测值与规划值误差较小,灰色关联度较高,符合灰色建模理论,可以为我国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提供科学预测和理论诠释。
- 冯用军
- 关键词:经济波动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相关作者
- 林毅夫

- 作品数:792被引量:23,732H指数:65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中国经济 比较优势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经济学
- 江时学

- 作品数:253被引量:638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
- 研究主题:拉美 拉美国家 债务危机 拉美经济 经济发展
- 马晓河

- 作品数:250被引量:2,392H指数:25
- 供职机构:宏观经济研究院
- 研究主题:经济增长 粮食安全 农业 城镇化 农村
- 米杰

- 作品数:283被引量:2,994H指数:30
-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
- 研究主题:儿童 儿童青少年 肥胖 代谢综合征 儿童肥胖
- 徐世澄

- 作品数:193被引量:29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
- 研究主题:拉美 拉美国家 社会主义 查韦斯 国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