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35篇“ 人工种群“的相关文章
- 一种短头熊蜂人工种群构建方法
- 本发明属于野生传粉蜂驯化繁育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短头熊蜂人工种群构建的方法,通过营造适宜生境,诱捕野生短头熊蜂蜂王(F0代),饲养成群后,统计繁育特性筛选优良种群,选择蜂王产卵前期小于30天,工蜂数量大于300头的健康...
- 梁铖秦加敏
- 一种短头熊蜂人工种群构建方法
- 本发明属于野生传粉蜂驯化繁育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一种短头熊蜂人工种群构建的方法,通过营造适宜生境,诱捕野生短头熊蜂蜂王(F0代),饲养成群后,统计繁育特性筛选优良种群,选择蜂王产卵前期小于30天,工蜂数量大于300头的健康...
- 梁铖秦加敏
- 东亚小花蝽捕食功能反应及其人工种群建立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总结东亚小花蝽作为天敌在农林业害虫生物防治中的应用研究成果,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检索,从捕食功能反应和人工种群建立两方面综述了东亚小花蝽的研究进展。[结果]东亚小花蝽取食的猎物种类多样,具有明显的取食偏好和猎物驯化反应,其捕食功能反应绝大多数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饲料和产卵基质的选择是东亚小花蝽人工种群建立的关键因子。[结论]东亚小花蝽作为一种多食性、捕食性蝽,在农林害虫的生物防治中具有广泛的利用价值,应进一步加强其商品化生产和应用技术研究。
- 杜浩赵丽娟朱文只佳增刘学敏
- 关键词:东亚小花蝽捕食功能反应生物防治
- 广西马尾松人工种群径级和树高级结构特征研究被引量:3
- 2020年
- 采用典型样地调查法对广西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人工林中马尾松种群的径级和树高级结构进行调查,分析不同林龄(幼龄林、中龄林、成熟林和过熟林)、不同经营模式(密度林D1、密度林D2和混交林M2)和不同气候条件(中亚热带、南亚热带和北热带)下马尾松人工种群的径级和树高级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随着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恢复的进行,马尾松林分密度呈降低趋势,径级数和个体间的径级结构分化程度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中龄林中开始出现大径级马尾松,过熟林中马尾松种群个体间的径级结构分化趋于稳定。纯林中,较低密度林分(D2,林分密度820株/hm2)中的马尾松更粗;马尾松-火力楠(Michelia macclurei)混交林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比纯林高,且更早地出现更多的大径级林木。不同气候条件下,幼龄林中,中亚热带幼龄林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更大;中龄林中,中亚热带中龄林中更早出现大径级马尾松,北热带中龄林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更大;过熟林中,北热带过熟林中马尾松的平均胸径更大且有更多的特大径级马尾松。在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恢复过程中,过熟林中马尾松个体间的树高级结构分化程度最大。混交林中马尾松的平均高度低于纯林;纯林中,较低密度林分中的马尾松更高。在不同气候条件下,中亚热带幼龄林中马尾松的高度分化程度在幼龄林中最大,南亚热带中龄林和过熟林中马尾松的高度分化程度在中龄林和过熟林中最大,北热带过熟林中的马尾松最高。水热条件相对更丰富的北热带气候条件对马尾松生长更有利,有利于培育更多的大径级和特大径级马尾松。
- 王永琪颜培栋颜培栋马姜明韦继谋李明金
- 关键词:径级结构影响因素马尾松人工林
- 秦岭石蝴蝶人工种群花器变异现象研究被引量:5
- 2019年
- 以人工栽培的秦岭石蝴蝶为实验材料,通过观察并记录花器官形态和数目的变化,初步探讨秦岭石蝴蝶花器变异规律,并分析了导致其变异的诱因。结果显示:(1)在观察的1 996朵秦岭石蝴蝶花朵中,发现了17种花冠变异类型、5种萼片变异类型和7种可育雄蕊变异类型,总变异率分别为34.57%、38.38%和32.67%。(2)秦岭石蝴蝶花梗或可分支,花梗苞片数目2~3枚。(3)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下唇数目与可育雄蕊数目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27 4,而上唇数目与可育雄蕊数目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81 1,结合花型图示分析这可能与秦岭石蝴蝶雄蕊着生于花冠下唇内侧近基部有关。该研究统计的秦岭石蝴蝶变异类型丰富,可能对于今后秦岭石蝴蝶的系统进化、花器官发育、生殖生态以及分子遗传方面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培育不同观赏价值的品种提供思路。
- 孙旺蒋景龙陶小斌李丽侯茹平李耘胡凤成
- 文冠果人工种群类型划分及优良类型选择被引量:2
- 2018年
- 为给文冠果良种选育和能源林建设提供参考,采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甘肃省文冠果人工种群进行了类型划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对文冠果花、枝、叶和果多性状的因子分析,可将文冠果表型性状主要归纳为7个主因子,分别为果型因子、叶型因子、种型因子、产量因子、枝型因子、果实品质因子和花型因子。通过果型因子聚类分析,将文冠果划分为特小果型、小果型、中果型、大果型和特大果型,其中的中、小果型为优良类型。根据产量因子聚类分析结果,将文冠果划分为高产型、中产型和低产型,其中高产型为优良类型。根据枝型因子将文冠果划分为朱红无毛型、褐红有毛型和中间型,其中朱红无毛型为优良类型。根据果实品质聚类分析结果,将文冠果划分为高出籽、出油型,中出籽、出油型和低出籽、出油型,其中的高出籽、出油型为优良类型。根据代表果实、产量、抗性和果实品质的4个主因子进行综合分层聚类分析,将文冠果划分为无毛小果型、偏有毛中果型、偏无毛大果型和有毛特大果型,其中无毛小果型是优良类型。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文冠果新梢和花轴无毛类型中的中、小果型为优良类型,其类型不但产量高,结实能力强,而且果实品质好,出籽率和出油率高,抗性强,是今后优良单株选择的重要类型。但无论那种果型,枝条无毛型是其综合选优的前提。
- 柴春山戚建莉王三英薛睿蔡国军莫保儒
- 关键词:种群
- 厦门海湾典型无瓣海桑人工种群特征和幼苗更新扩散现状研究被引量:10
- 2018年
- 为探究引种无瓣海桑对厦门海湾产生的生态影响问题,采用样方法对福建省厦门市人工引种15年的无瓣海桑—秋茄林种群特征和幼苗更新扩散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结果表明:(1)调查样方中,正常生长、受2016年严重台风影响致树顶半枯和树顶全枯的无瓣海桑植株数量分别占无瓣海桑种群大小的78.3%、4.0%和17.7%。正常生长、树顶半枯和树顶全枯的秋茄植株数量分别占秋茄种群大小的87.3%、4.2%和8.5%。正常生长和树顶半枯的无瓣海桑比例小于相应生活力状况的秋茄比例,而树顶全枯的无瓣海桑比例大于树顶全枯的秋茄比例。(2)无瓣海桑种群个体高度分布在3—6级。而秋茄种群个体高度分布在1—4级。(3)在7种不同类型样地调查幼苗扩散情况,均未发现无瓣海桑幼苗或各级小树,而秋茄在7种类型样地中均有幼苗自然生长,在林缘、光滩和混交地段3种类型样地中均发现白骨壤幼苗,并且秋茄和白骨壤幼苗有多个立木级。综上可见在极端恶劣环境影响下,外来种无瓣海桑比乡土种秋茄更没有适应和恢复能力。无瓣海桑在该研究地天然更新和扩散极其困难,对乡土红树植物的天然更新成林和扩散未产生影响。
- 黄晓敏卢昌义
- 关键词:无瓣海桑群落调查扩散适应性
- 八角金盘人工种群、生境特征和繁殖的关系
- 本文随机选择了雅安市雨城区和成都市温江区的23个八角金盘人工种群,以种群大小、株高和地径作为种群特征,土壤pH值、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硝态氮、铵态氮和相对光照强度作为生境特征,八角金盘每果胚珠数、每果种子数、结实率、...
- 赵雪娇
- 关键词:八角金盘人工种群种群特征生境特征繁殖性能
- 文献传递
- 强度间伐对红松人工种群动态的影响
- 2016年
- 生态稳定性是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重要评估指标。红松人工栽植在辽宁东部得到广泛推广,研究人工红松种群动态是认识辽宁东部区域生态系统的基础,分析间伐强度对红松人工林的种群动态的影响对认识局部地区的生态稳定性有重要的作用。本文选取人工红松种群的5块强度间伐区,经过连续20年固定样地的观测数据分析得出:强度间伐后的红松人工种群生长规律大致为a_(81)>a_(66)>a_(71)>a_(44)>a_(38);在密度<1670时为下凹生长趋势;郁闭度对人工红松种群生长有促进作用,林下没有发现更新幼苗,说明强度间伐后红松人工林生态稳定性较差。
- 白荣芬
- 关键词:种群动态
- 天全县光叶蕨人工种群适宜生境地选择被引量:3
- 2015年
- 为促进光叶蕨人工种群发展,在天全县选择更多适宜光叶蕨生存的小区域,在对光叶蕨原生境的植被状况、土壤条件、气候特征和地形环境等生态因子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光叶蕨自身植物学特性,确立光叶蕨比选因子,并通过不同专家对比选因子进行权重分配,对候选的20个相似生境点进行评分及综合评分,最终在天全县选出了5个光叶蕨最适宜生境,6个较适宜生境。
- 余凌帆何让杨梅文智猷吴世磊
相关作者
- 李福来

- 作品数:32被引量:105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动物园
- 研究主题:朱鹮 人工种群 HUAN 换羽 自然育雏
- 吴宁宁

- 作品数:7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北京动物园
- 研究主题:人工种群 朱鹮 种群生存力 人工育雏 饲料
- 王淑玲

- 作品数:9被引量:8H指数:1
- 供职机构:北京动物园
- 研究主题:朱鹮 人工种群 种群生存力 人工育雏 HUAN
- 刘斌

- 作品数:31被引量:61H指数:4
- 供职机构:北京动物园
- 研究主题:朱鹮 HUAN 人工种群 自然育雏 雏鸟
- 曹桂英

- 作品数:8被引量:0H指数:0
- 供职机构:北京动物园
- 研究主题:朱鹮 人工种群 种群生存力 人工育雏 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