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55篇“ 人工繁殖技术“的相关文章
鳡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2025年
为满足人们对鳡的消费需求,笔者分别于2022年和2023年开展了鳡的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本研究鳡亲本来源于湖北省黄石富尔水产苗种有限公司2007年野生亲本人工繁殖的鱼苗培育成的子代,子代后备亲本套养在常规鱼成鱼养殖池塘中。现将两次人工繁殖技术总结如下。
姬娅婵李杰李建斌韩育章张杨
关键词:人工繁殖
河套地区黄河鲤人工繁殖技术
2025年
黄河在流经内蒙古河套地区时,孕育了美丽富饶的河套平原,在这里形成了大大小小300多个湖泊,并生长繁衍着众多的鱼类,其中黄河鲤就是驰名中外的土著鱼类,它与松江鲈、兴凯湖鲌、松花江鳜并称中国四大名鱼。它体型修长、金鳞赤尾、肉味鲜美,是当地居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因而在市场上广受欢迎。而且河套黄河鲤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董子文贺培张建
关键词:湖泊美味佳肴黄河鲤地理标志产品
黄鹂无齿鲹的驯养及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2025年
2017年至2023年对黄鹂无齿鲹野生群体进行驯养、催熟,并对其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初步研究。自然成熟产卵的受精卵为透明、球形浮性卵,卵黄囊有油球1个,卵径(0.85±0.04)mm,油球径(0.23±0.02)mm,每克卵量(3197±210)粒,受精卵在水温(28±0.5)℃、盐度30‰、pH 8.0~8.2、溶解氧6.05~7.13mg·L^(-1)的海水中,胚胎历时17h17min完成胚胎发育,其胚胎发育分为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化期6个阶段。孵化的生态学总积温为483.84℃·h,初孵仔鱼全长(2.01±0.14)mm,受精卵孵化率为94.95%;在水温(29.5±2.0)℃、盐度26‰~32‰、pH7.8~9.0、溶解氧4.90~7.50mg·L^(-1)的海水中,完成了前期仔鱼、后期仔鱼、稚鱼期、幼鱼期共4个阶段培育,从初孵仔鱼期至前期仔鱼期成活率为91.49%,出膜后14日龄进入稚鱼期,出膜后26日龄完成变态成为幼鱼,出膜后45日龄幼鱼体色和形态已与成鱼基本一致,全长(51.05±4.81)mm。本研究完成了黄鹂无齿鲹的苗种培育,总育苗成活率32.62%,并可进行全人工繁殖
施钢黄晓晴曾珍孙琛琛潘传豪
关键词:驯养人工繁殖苗种培育
大鳍鳠人工繁殖技术优化
2025年
【目的】提高大鳍鳠繁殖效率。【方法】实验通过对大鳍鳠人工授精工艺进行优化,研究了不同精子保存液(A~F)、精卵数量比(5.0×10^(4)、1.0×10^(5)、1.5×10^(5)和2.0×10^(5))、激活液(mL)与卵子(g)体积质量比(2∶1、1∶1和1∶2)、配子接触时长(2、3和4 min)及卵子质量(正常卵、过熟卵)等条件下对大鳍鳠受精孵化的影响。【结果】不同保存液对精子活力和受精率、孵化率有显著影响,其中C液效果最好,受精率、孵化率分别达到60.22%、41.55%;精卵数量比从5.0×10^(4)提高到1.0×10^(5),受精率和孵化率显著上升,当精卵数量比为1.0×10^(5)~2.0×10^(5)时,各实验组之间无显著差异,通过建立回归方程确定了精子密度与受精率之间的关系;激活液∶卵重=2∶1时受精率最高,显著高于1∶1组和1∶2组,后二者之间无显著差异;根据配子接触时长设计的3个组,受精率为54.21%~59.29%,孵化率为37.40%~40.91%,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卵成熟状态对大鳍鳠受精率影响显著,过熟卵的受精率(24.00%)显著低于正常卵(34.38%)。【结论】研究筛选出了大鳍鳠适宜的精子保存液、精卵数量比,激活液的量、受精时长等,可为大鳍鳠规模化高效繁育提供参考。
李晓莉吴兴兵李学梅史则超张远松刘涛朱永久程保琳
关键词:大鳍鳠卵子质量
一种斑鱯人工繁殖技术操作方法
本发明提供一种斑鱯人工繁殖技术操作方法。一种斑鱯人工繁殖技术操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设备准备,准备斑鳠人工繁殖所需设施设备及药品;S2、亲鱼催产;S3、挤卵、取精及受精;挤卵、取精及受精的人员设置三人,相互配合默契...
陈继位赵紫印金帮宇黄宝勇班秋燕
长吻鮠人工繁殖技术
2024年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升,消费者对水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产品的外观、口感,环境以及食用安全方面越来越重视。为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推动上海地区长吻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团队一直致力于长吻鮠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其中苗种繁育工作是重要环节。团队利用优质的长吻鮠亲本,繁育出高品质的长吻鮠苗种,以期为上海地区养殖户提供长吻鮠鱼种繁育技术参考。
韩翔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长吻鮠苗种繁育人工繁殖技术食用安全养殖户
西杂鲟人工繁殖技术
2024年
鲟是世界上现有寿命长、体形大、最古老的一种冷水鱼类,起源于白垩纪时期,素有“水中活化石”和“水中熊猫”之称,系现存的最为古老生物种群^([1])。鲟营养价值高,并具有一定的抗癌和美容作用等,其皮、鳍、肉的蛋白质含量分别高达38.7%、24.70%和19.60%,其鱼油中叶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鱼类之最,具有很高的药用和经济价值。鲟没有肌间刺,其骨可做成高钙食品,皮可作为高档皮革原料,其卵制作的鱼子酱更是驰名世界^([2])。西杂鲟是西伯利亚鲟(Acipenser baerii,♂)和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杂交的品种,具有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耐运输、养殖技术相对简单等特点,适合大多数养殖户养殖^([3])。
徐秋艳邹习勇余江勤张盘邹俊赵振新
关键词:美容作用鱼子酱不饱和脂肪酸人工繁殖技术蛋白质含量生物种群
扁圆吻鲴人工繁殖技术
2024年
扁圆吻鲴是福建连城县水产养殖中的传统鱼种之一,该文结合笔者多年在连城县吉明鱼苗养殖有限公司的实践经验,总结了扁圆吻鲴的人工繁殖环境需求,阐述了亲鱼培育、人工繁殖、鱼苗培育等各阶段的技术要点,给养殖者提供参考。
黄远南
关键词:人工繁殖亲鱼鱼苗
广西来宾大刺鳅人工繁殖技术
2024年
大刺鳅肉嫩味佳,具备较佳的食用口感和较高的营养价值,深受消费者喜爱,这极大的推动着大刺鳅人工养殖业发展。大刺鳅人工养殖技术直接影响大刺鳅产量与经济效益。该文介绍了广西来宾大刺鳅人工繁殖技术,旨在为当地养殖者提供参考。
杨名声
关键词:人工繁殖
光倒刺鲃人工繁殖技术
2024年
光倒刺鲃(Spinibarbus hollandi Oshima)俗称青竹鲩、军鱼、黄娟等,属鲤形目、鲤科、鲃亚科、倒刺鲃属。分布在我国的珠江、元江、闽江、台湾岛及海南岛等诸水系,栖息于底质乱石多且水流较湍急的江河中下层,为杂食性鱼类,最适生长水温为18℃~28℃。光倒刺鲃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且具有适应强、易养殖、生长快、耐低氧等特点,受到养殖者青睐,已成为特色水产养殖品种之一.
许政生林伟强廖显平梁文浪
关键词:光倒刺鲃青竹杂食性鱼类人工繁殖技术耐低氧鲃亚科

相关作者

丁德明
作品数:159被引量:125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健康养殖技术 人工繁殖技术 养殖技术 水产养殖 肉质
陈先均
作品数:75被引量:325H指数:12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长薄鳅 达氏鲟 人工繁殖 白甲鱼 岩原鲤
林珏
作品数:61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达氏鲟 采卵 复合体 人工繁殖技术 人工繁殖方法
卢智发
作品数:46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广西水产研究所
研究主题:三角鲤 亲鱼培育 人工繁殖 发育研究 性腺发育
周波
作品数:86被引量:125H指数:6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主题:达氏鲟 人工繁殖方法 胭脂鱼 幼鱼 鱼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