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78篇“ 人物形象分析“的相关文章
- 《筱丹桂之死》中的小人物形象分析
- 2025年
- 长篇弹词《筱丹桂之死》是苏州评弹极具代表性的原创新编题材作品,由上海东方评弹团刘敏执笔,著名弹词表演艺术家刘敏、周孝秋编演,首演于1984年,经反复演出打磨,共计28回,在江浙沪乃至全国范围内引起轰动。作品取材于旧上海越剧名伶筱丹桂被迫害致死事件,以旧上海为时代背景,塑造了一系列如金宝宝、徐加伟、方雪娟等来自社会各行各业的小人物。
- 徐青
- 关键词:苏州评弹人物形象分析弹词小人物
- 19世纪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 2025年
- 19世纪是俄罗斯文学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涌现了众多不朽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深刻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塑造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文章通过分析俄罗斯经典文学作品中的几种典型人物形象,探讨了其背后的社会背景、人性及作者的创作意图。从普希金的《驿站长》中的小人物维林,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中的拉斯科尔尼科夫,再到契诃夫《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这些人物形象各具特色,共同构成了俄罗斯文学丰富的人物画廊。通过深入挖掘这些人物形象,文章揭示了19世纪俄国社会的复杂矛盾和人性的深层探索。
- 沙比拉·马吾力提
- 关键词:经典文学作品
- 荣格原型理论下《糜骨之壤》的女性创伤心理与人物形象分析
- 2025年
- 波兰作家奥尔加·托卡尔丘克的《糜骨之壤》是一部结合社会政治现实创作的犯罪小说。小说以杜舍依科女士第一人称视角展开叙事,并穿插了大量内心活动,不仅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而且深刻地展现主人公性格气质。基于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下的原型理论,从梦境与幻象、阴影、自性的分离与统一三个方面来分析杜舍依科女士的人物形象和创伤心理,为理解这一作品提供一定的启发。
- 刘春艳鹿顺平
- 关键词:集体无意识
- 威塞克斯荒原上的珍珠——《卡斯特桥市长》中伊丽莎白·简的人物形象分析
- 2025年
- 托马斯·哈代在《卡斯特桥市长》中塑造的女性人物伊丽莎白·简,代表了哈代对女性社会角色的新认识,不仅反映了他对时代变革的敏锐关注,更彰显了他对女性的肯定与尊重。文章全方位、多角度分析伊丽莎白·简所呈现的人物特点,探究作者如何通过该角色刻画“新女性”意识的萌芽,进而揭示小说的深层社会意义,凸显该角色在哈代文学作品中的重要地位。
- 郑川
- 关键词:《卡斯特桥市长》托马斯·哈代
- 小说阅读之虎妞人物形象分析
- 2025年
- 虎妞性格的主导方面是她浓重的剥削阶级思想,她泼辣、粗俗、凶悍,不合理的社会和剥削家庭造成了她的不幸,形成了她畸形的心理,她追求婚姻生活,尽管她的行为和手段让人不齿,可是她对祥子付出了真感情,她也为此失去了父亲和财产。两个对立阶级阵营里的人是无法共同生活的,更多的只是磨难。究其原因,引人深思。虎妞是个让人厌恶的剥削分子,同时又是个让人怜惜、同情,对命运无可奈何的旧社会女性。
- 张晓红
- 关键词:虎妞性格悲剧
- 轻舟泛月诉愁肠,千杯酒尽醉登仙——音乐剧《将进酒》结局选段中的“李白”人物形象分析
- 2025年
- 中文原创音乐剧《将进酒》以诗仙李白在盛唐的人生经历为切入点讲述富有大唐风格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全剧以李白的诗为基本脉络,以李白的求官之路为根本线索,将古典文学之美与戏剧艺术紧密结合在一起。其中,结局部分集中展现了李白长诗《将进酒》的意境,表现了李白晚年的复杂心绪,探索了中国传统诗词新的表演形式。本文将结合选段的创作背景,从音乐形象、舞台表演和舞台美术三个方面分析音乐剧《将进酒》的结局选段对塑造李白这一人物形象的作用。
- 陈蔚
- 关键词:《将进酒》音乐剧
- 《三国演义》刘备人物形象分析
- 2024年
-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其中以刘备为主角的故事情节深受读者喜爱。本文分析刘备的家庭背景、性格特点和行为表现,接着探讨了其在政治、军事和人际关系方面的成就与失败,最后总结刘备在小说中所扮演的角色及其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影响。笔者认为刘备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仁义之君”,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领导才能。他的形象塑造不仅体现了作者对理想君主的向往,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
- 宋明泽
- 关键词:《三国演义》
- 空间叙事学下的人物形象分析——以《温柔之歌》中路易丝为例
- 2024年
- 小说《温柔之歌》以社会现实案件为蓝本,通过文本中空间的转变塑造人物形象,讲述了一个保姆杀婴的故事。本文以“空间”视角切入,同一人物游移在不同空间来展现空间与人的互动关系,刻画路易丝“友善亲切”和“扭曲压抑”的复杂人物形象综合体。从独特视角出发,利用空间叙事指向悲剧发生的全过程,并呼吁空间下的人文关怀。
- 卢昱吟
- 关键词:空间叙事人物形象塑造
- 鲁迅《伤逝》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 2024年
- 小说《伤逝》是鲁迅于1925年发表的一部短篇小说,写作背景是五四运动刚刚结束的中国,文章围绕男主人公涓生的内心独白展开,讲述了涓生与子君冲破封建伦理束缚,追求爱情并建立起家庭,但最终爱情消散,涓生抛弃子君致使其亡故的悲剧爱情故事。该作品与日本作家森鸥外的《舞姬》在情节、叙事手法上有着相似之处,鲁迅在日本学习的经历也为其作品增加了灵感。《伤逝》从男主人公的叙事角度出发,抒发了失去爱人的悲痛情感。文章从时代背景、性格特点方面出发,具体分析涓生与子君的人物形象,并探讨了其形象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
- 韩梅
- 关键词:《伤逝》人物形象分析女性解放
- 《鹤林玉露》人物形象分析
- 2024年
- 目的:文章以宋代著名文学家、理学家罗大经的笔记体代表作《鹤林玉露》为切入点,对书中的人物进行系统研究,旨在揭示罗大经的创作理念,探究其对世风的关切与议论,概括宋代理学士大夫的整体形象,为宋代文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思考。方法:为了全面梳理《鹤林玉露》中的人物形象,文章采用文本细读与分类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归类、分析与讨论书中人物。同时,结合罗大经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及社会环境,深入挖掘《鹤林玉露》的文化内涵和创作意图,进一步提炼出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结果:研究发现《鹤林玉露》中的人物形象丰富多样,包括帝王、贤臣、文人、隐士、小人等。其中,记述两宋时期人物的篇幅占比较大,反映出作者对当代社会的关注。在性别分布上,虽男性形象占主导地位,但优秀女性形象也得到了充分展现,体现了罗大经对性别平等的认可。从社会地位角度看,该书以帝王、贤臣、文人为主,辅以隐士和小人,展现了当时社会阶层的多样性。结论:通过对《鹤林玉露》中人物描写的系统性研究,文章揭示了罗大经的创作理念,展现了其作为理学家忧国忧民的情怀。此外,研究还从罗大经身上概括出宋代理学士大夫的整体特征,为深入了解宋代文人提供了有力依据。这一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挖掘《鹤林玉露》的学术价值,拓展宋代笔记的研究领域,同时为当代文学创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 谢卜玥
- 关键词:《鹤林玉露》罗大经
相关作者
- 高杰

- 作品数:14被引量:11H指数:2
- 供职机构:东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
- 研究主题:人物形象分析 俄语 艺术成就 毕巧林 悲剧根源
- 虞跃

- 作品数:24被引量:14H指数:2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壳体 显示屏 授课 英语教学 抽屉
- 孟令军

- 作品数:5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长明灯》 启蒙者 人物形象分析 悲剧形象 悲剧
- 樊攀

- 作品数:9被引量:17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传媒大学
- 研究主题:新媒体 电视公益广告 人物形象分析 PX事件 官方
- 吴欣歆

- 作品数:200被引量:682H指数:13
-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 研究主题:高中语文 语文 教学设计 写作 语文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