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998篇“ 人类病毒“的相关文章
m6A甲基化修饰在人类病毒感染复制中的作用
2023年
真核细胞内RNA的m6A甲基化修饰通过调节基因的剪接、定位、稳定和翻译影响基因功能,其中甲基转移酶、去甲基化酶和阅读蛋白参与甲基化修饰过程。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疾病,近年发现在病毒与宿主的博弈过程中,病毒RNA会受宿主m6A修饰系统的调控进而影响病毒复制,病毒蛋白通过影响宿主甲基化修饰相关调节因子从而影响整体修饰水平,改变细胞因子水平、干扰免疫细胞增殖和活性以及降低应激反应,以确保病毒顺利复制。本文概述了m6A甲基化修饰在甲型流感病毒(IAV)、人类I型免疫缺陷病毒(HIV-I)、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这三种典型的RNA病毒及乙型肝炎病毒(HBV)、Epstein-Barr病毒(EBV)、腺病毒(AdV)的DNA病毒感染复制中的作用。这些工作有助于探索靶向m6A调节因子的抑制剂,为开发新的抗病毒药物提供理论基础。
彭倩乔嘉璐李卫玲孙宾莲胡康洪
关键词:病毒感染免疫应答应激反应抗病毒药物
人脑类器官在人类病毒感染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2023年
人脑类器官在中枢神经感染研究方面已显示出巨大的前景,并为今后使用人脑类器官进行更精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人脑类器官已被用来研究寨卡病毒(ZIKV)、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单纯疱疹病毒1(HSV-1)等多种病毒中枢神经系统发病机制。本综述总结了人脑类器官在建立人类病毒感染模型的研究进展以及它们在新药开发,治疗药物临床前评估平台建设方面的潜在用途。进一步讨论了现有的局限性,并对人脑类器官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苏轩孔璟范雨鑫刘玫肖陈晶晶柳爱华宝福凯
关键词:干细胞病毒感染传染病药物开发
人类病毒组——预测莫测之事,识别真正之敌
2020年
人和动物的基因组有很大部分由各种内源性病毒组成,它们快速复制和突变,并呈现出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性,导致或者不导致疾病。但是人类对于其组成、复杂性和动态变化了解不足。迄今为止,高通量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对病毒组-微生物组-人类行为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了一些重要的发现,结果表明其相互作用极大地影响着人体的生理和内稳态。大量的内源性病毒为宿主提供了益处,也带来不良的免疫调节和继发感染。很多寄宿于人体的病毒来源于哺乳动物和鸟类的跨物种传播,这种传播往往导致致死性高的流行病。理解病毒分类以及病毒蛋白质组中负责与宿主病毒组相互作用的元素和因子会帮助我们制订应对未来病毒爆发的策略。本文对病毒宏基因组学研究中与人类健康和疾病相关的一些关键内容进行了综述。
Tamoghna GhoshPankaj KrishnaPrakash Singh Bisen
关键词:动物基因组病毒基因组内稳态宿主
病毒以及人类病毒感染被引量:1
2020年
人与病毒之间的斗争是一个永恒的课题,需要科学认知与理解。2020年春节前夕,一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在我国湖北省武汉市出现。更长的潜伏期,潜伏期内仍可感染他人,恰逢春运高峰,等等,这些因素让这场疫情突然从武汉肆虐并快速蔓延。截至2020年2月7日,全国累计确诊感染人数3万余人,死亡636人。目前这些数字还在升高,每天的新增确诊病例更高达数千余人。
陈涛
关键词:病毒感染潜伏期疫情肺炎
CRISPR/Cas系统抵抗人类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2018年
CRISPR/Cas系统是细菌抵抗噬菌体感染的一种机制,细菌利用小RNA分子作为引导序列,引导核酸内切酶对噬菌体基因组进行序列特异性的剪切。利用这一特点,CRISPR/Cas已被改造并广泛用于人类细胞的基因编辑。近年来,CRISPR/Cas系统在抵抗人类病毒感染中的应用潜力备受关注。CRISPR/Cas系统可直接剪切病毒基因组,或编辑对病毒复制高度依赖的宿主因子。此外CRISPR/Cas系统还被开发为高度敏感的病毒检测工具。本文就CRISPR在抵抗人类病毒感染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何荣芳钟秋
关键词:抗病毒人类病毒
人类病毒组及研究进展
2018年
人类病毒组的研究对象包括人体内部及表面所有病毒相关核酸序列。近年来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大量文献描述了不同人体器官或系统相关人类病毒组的组成成分及其作用。本文拟对人体口腔、皮肤、呼吸道、血液、神经系统、胃肠道、泌尿生殖道和肿瘤组织中目前病毒组相关知识进行概述,以便了解人类病毒组的组成、遗传多样性、动态变化,深入认识病毒组对人类疾病和健康的影响。
张拥军严延生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
NK细胞及颗粒酶B与人类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凋亡的关系
2015年
目的分析NK细胞、颗粒酶B与人类病毒性心肌炎(VMC)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法医鉴定中心2013年至2015年符合研究要求的50例人体心脏样本,其中25例为病毒性心肌炎组(VMC组),20例颅脑损伤的样本列为正常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的表达差异。结果VMC组心肌组织中可见心肌细胞变性或者坏死,NK细胞、颗粒酶B表达增高,而正常对照组未见心肌细胞变性或者坏死,组间差异显著(P〈0.05)。VMC组细胞凋亡指数为(12.5563±2.8418)%,显著高于正常对比组的(1.8374±1.7229)%(P〈0.05)。结论颗粒酶B和NK细胞与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凋亡密切相关,在VMC的产生和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汪蕾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自然杀伤细胞颗粒酶B细胞凋亡
决策树算法预测人类病毒的蛋白质磷酸化位点
2013年
本文基于决策树分类算法构建人类病毒蛋白质磷酸化修饰位点的预测模型。采用氨基酸物理化学性质对蛋白质序列进行特征提取,并分析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磷酸化位点邻近序列的氨基酸性质。同时考察了不同分类算法对预测结果的影响。通过10倍交叉验证,利用决策树算法预测丝氨酸、苏氨酸和酪氨酸磷酸化位点的MCC分别达到77.31%、75.91%和71.94%,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有效地预测人类病毒的磷酸化修饰位点。
黄淑云
关键词:人类病毒决策树
CD8^+T淋巴细胞、颗粒酶B在人类病毒性心肌炎细胞凋亡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CD8+T淋巴细胞、颗粒酶B与人类病毒性心肌炎(VMC)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筛选中山大学法医鉴定中心2011-2012年尸检案例符合要求的40例人体心脏标本,其中20例为病毒性心肌炎组(VMC组),20例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法(SP法)分别检测CD8+T淋巴细胞、颗粒酶B在VMC猝死者心肌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比较两组间的表达差异。结果免疫组化和TUNEL法显示VMC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率、颗粒酶B阳性细胞数及细胞凋亡指数(AI)分别为(27.8330±4.5542)%、(2.4100±0.6758)、(12.6475±3.5975)%,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0、(1.8825±0.77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VMC组心肌组织中CD8+T淋巴细胞与颗粒酶B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4530,P<0.05),细胞凋亡指数与CD8+T淋巴细胞、颗粒酶B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4660,r=0.5290,P<0.05)。结论 CD8+T淋巴细胞与颗粒酶B可能是VMC心肌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在VM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刘婧古力娜尔.库尔班热沙来提.艾米多成建定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CD8+T淋巴细胞颗粒酶B细胞凋亡
Toll样受体3信号通路在人类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中的作用被引量:10
2013年
目的:研究Toll样受体3(TLR3)信号转导通路与人类病毒性心肌炎(VMC)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TLR3、干扰素βTIR结构域衔接蛋白(TRIF)、核因子κB(NF-κB)及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在心肌组织中的变化,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比较VMC组及正常对照组组间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VMC组心肌组织中TLR3、TRIF、NF-κB及caspase-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水平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TLR3和TRIF、TLR3和NF-κB、TRIF和NF-κB、NF-κB和caspase-3之间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细胞凋亡指数的变化趋势与caspase-3一致。结论:通过TLR3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在VM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抑制其活化有可能成为治疗VMC的一个潜在的、有价值的靶位。
刘婧刘水平古力娜尔.库尔班成建定
关键词:病毒性心肌炎TOLL样受体3炎症细胞凋亡

相关作者

殷安国
作品数:19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树鼩 呼肠孤病毒 标准品 TAQMAN探针 定量PCR
朱怀球
作品数:51被引量:114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存储介质 计算流体力学 噬菌体 原核生物 测序技术
黄汉菊
作品数:74被引量:252H指数:9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
研究主题:汉坦病毒 汉坦病毒H8205株 融合基因 G1 静脉药瘾者
柳爱华
作品数:185被引量:507H指数:11
供职机构:昆明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伯氏疏螺旋体 莱姆病 结核分枝杆菌 结核病 结核
杨佩英
作品数:101被引量:276H指数:9
供职机构: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研究主题:登革2型病毒 登革病毒 登革热病毒 基因组 聚合酶链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