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31 篇“ 人红细胞膜 “的相关文章
人红 细胞膜 骨架超分辨图像的Voronoï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成熟人红 细胞膜 骨架是由膜下多种蛋白组成的三角晶格网状结构,在维持红细胞 形态、变形性、运动和代谢等功能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单分子定位超分辨成像(SMLM)技术在解析骨架超微结构方面展现出了强大的能力,但分辨率的提升对成像分析手段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一种常用的空间分析方法,Voronoï分割在SMLM图像聚类分析中已被广泛应用。笔者利用自主搭建的SMLM超分辨成像系统获得红细胞膜 蛋白和骨架蛋白的超分辨点簇图像,对点簇质心进行Voronoï分割,并对Voronoï多边形面积分布进行伽马函数拟合,发现自由膜蛋白CD59的伽马分布峰值对应的x轴坐标x_(peak)为0.78。结合模拟结果,验证了自由膜蛋白CD59呈随机分布。进一步,肌动蛋白、血影蛋白N端和原肌球蛋白的Voronoï分析结果显示它们的x_(peak)均为0.86,而锚蛋白的x_(peak)为0.84,说明骨架膜蛋白呈相对均匀的分布状态,但锚蛋白较其他骨架蛋白更具随机性。Voronoï方法可助力阐释红细胞膜 骨架蛋白的空间分布特性,同时也为点簇状SMLM超分辨图像数据的深入提取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杨建宇 胡芬 侯梦迪 董浩 陈靖 潘雷霆关键词:生物光学 超分辨成像 图像分割 双氢青蒿素体外对疟原虫感染人红 细胞膜 通透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7 2018年 青蒿素类药物抗疟机制尚未明确,目前较主流的多种青蒿素抗疟机制学说提示,青蒿素类药物可能存在多方面多途径的抗疟机制;另一方面,疟原虫在体内的发病机制相对明确,其中关于疟疾发病的"红细胞膜 疟原虫诱生阴离子通道(PSAC)"研究揭示,红细胞 感染疟原虫后,红细胞膜 可以选择性增高对疟原虫生长增殖所需的红细胞 外糖醇、嘌呤和氨基酸等阴离子营养物质的透膜运输,采用阴离子通道抑制剂可以抑制红内期疟原虫对胞外营养物质的摄取,阻断疟原虫的发育增殖。该文研究双氢青蒿素(DHA)体外对人源性HB3疟原虫感染人红 细胞膜 通透性的影响,以提示青蒿素类药物是否可以通过抑制红细胞膜 通透性,发挥阻止和杀灭疟原虫红内期生长增殖作用。实验采用5%山梨醇可以透过红细胞膜 特异性杀灭红内期疟原虫的原理,观察体外HB3培养体系中施加DHA与否,山梨醇对红内期疟原虫的杀灭效果差异,考察DHA是否可以影响疟原虫感染红细胞膜 的通透性;结果显示,10 nmol·L-1的DHA(疟原虫体外培养体系终浓度)预刺激30 min后,可以显著减弱山梨醇对红内期HB3疟原虫的杀灭作用,DHA有可能是通过抑制疟原虫感染红细胞膜 的通透性,阻碍了山梨醇透过红细胞膜 ,从而减弱了山梨醇对红内期疟原虫的杀灭作用。 谷丽维 李玉洁 蔡维艳 陈利娜 陈颖 杨庆 王娅杰 李琦 朱晓新 翁小刚关键词:双氢青蒿素 人红 细胞膜 反式脂肪酸影响因素调查2017年 目的通过对人红 细胞膜 反式脂肪酸(TFA)的测定,描述人红 细胞膜 反式脂肪酸的组成与含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促进对反式脂肪酸的进一步认识,为保障居民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健康体检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194人作为调查对象纳入标准,掌握其基本情况、反式脂肪酸的认知情况和反式脂肪酸含量较高食物的近期摄入情况等;应用7890B气相色谱仪对调查对象血液中红细胞膜 反式脂肪酸进行检测;运用Excel和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有效调查对象194人,其中男性119人,女性75人,平均年龄为(43±12.8)岁;居民对反式脂肪酸知晓率为13.9%;人群样本红细胞膜 上反-9-十六碳一烯酸平均含量为(1.098±0.318)ppm,反-9-十八碳一烯酸平均含量为(0.775±0.164)ppm,反-9,12-十八碳二烯酸平均含量为(0.861±0.2)ppm。结论居民对反式脂肪酸的认知比较低,性别、文化水平、职业和月收入等是人红 细胞膜 TFA摄入的影响因素。红细胞膜 TFA的含量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并不会受短期食物摄入改变的影响,但并不排除长期的高含量TFA摄入会对人体内TFA含量产生影响。 李洪龙 陈佳欣 孟令玉 娄峰阁关键词:反式脂肪酸 红细胞膜 影响因素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人红 细胞膜 脂肪酸及OmegA-3指数及其临床应用研究 人体内的脂肪酸根据其结构上的碳链是否含有双键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之间的区别在在于结构上碳氢链长度的不同,不饱和脂肪酸间的区别除了碳链长度不同外还有双键数目及位置的不同。不饱和脂肪酸碳链含有1个或1个以... 刘勇关键词: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 不同运动强度对人红 细胞膜 Na^+、K^+-ATP酶活性及红细胞膜 脂质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研究不同运动强度对红细胞膜 Na+、K+-ATP酶活性及红细胞膜 脂质成分的影响,探讨运动对红细胞 形态和功能影响的机制,进而探讨疲劳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武警指挥院校学员,选取3种训练科目,用Polar表记录心率,分别在3种运动负荷前后采集静脉血,采用比色法红细胞膜 Na+、K+-ATP酶活性;采用邻苯二甲醛法测定红细胞膜 胆固醇含量;采用定磷法测定红细胞膜 磷脂含量。【结果】在中、大强度运动范围,Na+、K+-ATP酶活性升高,胆固醇及磷脂含量降低(P<0.05),胆固醇/磷脂比值无明显变化;在极限强度运动范围,Na+、K+-ATP酶活性下降,胆固醇及磷脂含量进一步降低(P<0.01),胆固醇/磷脂比值降低(P<0.05)。【结论】红细胞膜 胆固醇/磷脂含量影响红细胞膜 Na+、K+-ATP酶活性,表现为双向态势。在中、大强度运动范围呈代偿性影响,可能与运动适应有关。在极限强度运动范围,呈协同下降影响,可能与运动疲劳形成有关。 齐莉 薄海关键词:红细胞膜 膜磷脂 Cu跨入人红 细胞膜 的动力学研究 2014年 本研究旨在探讨Cu2+跨入人红 细胞 的几种影响因素,包括Cu2+的浓度,介质的p H值,温育的温度,温育的时间的影响,并导出Cu2+离子跨入人红 细胞 的动力学方程。采用Cu2+溶液对人血悬浮红细胞 温育,消化后利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不同Cu2+浓度、温育温度、介质p H、温育时间下Cu2+离子跨入红细胞 的含量。结果显示,Cu2+离子跨入红细胞 的含量分别随着胞外Cu2+浓度的增大和温育温度的增大而增大。Cu2+离子跨入红细胞 的含量在p H 6.2-7.4呈现增大的趋势,p H 7.4时达到最大值,而在p H 7.4-9.2之间呈逐步减小的趋势。结论:Cu2+离子跨入红细胞 在120 min内符合一级动力学特点,线性方程为103×Y=0.0497t+6.5992。 顿珠次仁关键词:CU 红细胞膜 动力学 HPLC法检测人红 细胞膜 总胆固醇水平及其临床应用 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建立人红 细胞膜 胆固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 实验方法学研究.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2月间因胸闷、胸痛在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住院并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患者167例分为3组:稳定性心绞痛(SAP)组7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46例和对照(Control)组45例.采集红细胞 样品经溶血和洗涤后,在70℃氢氧化钾溶液中皂化反应.样品经正己烷-异丙醇混合溶剂提取后,以Lichrospher色谱柱为固定相,乙腈~异丙醇为流动相进行色谱等度分离,208 nm波长下定量检测.检测3组研究对象的红细胞膜 胆固醇水平.多组间均数比较用Oneway ANOVA检验;相关性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 在所建立的分析条件下,胆固醇色谱保留时间约为6.1 min,峰形清晰对称,与样品中其余内源性物质分离完全,定量准确.胆固醇进样量在(0.05 ~2.00)μg范围与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对红细胞膜 标本检测结果与胆固醇酶法检测试剂盒测定值相关良好.Control组、SAP组以及ACS组红细胞膜 胆固醇水平分别为:(87.0μg/mg,75.4 ~98.9 μg/mg)、(92.9 μg/mg,83.8 ~ 109.0 μg/mg)和(173.9 μg/mg,140.0~188.8 μg/mg).统计学分析显示,ACS组与Control组和SAP组相比,CEM水平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4.44和-14.68,P均<0.01);SAP组与Control组相比,CEM水平有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8,P>0.05).结论 成功建立了一种检测红细胞膜 总胆固醇含量的方法.灵敏度高、特异、重复性较好. 李克 吴龙琴 曹璐颖 蔡加炉 牛冬梅 汪俊军关键词:红细胞膜 胆固醇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气相色谱法测定人红 细胞膜 反式脂肪酸含量 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评价气相色谱法测定人红 细胞膜 反式脂肪酸的效果。方法用梯度离心法从全血中分离出红细胞 ;选用三氟化硼-甲醇作为衍生剂,进行脂肪酸甲酯化,然后用气相色谱法进行分析,检测红细胞膜 中3种反式脂肪酸(t-C16∶1、t-C18∶1、t-C18∶2)的含量。结果该方法可使人红 细胞膜 上的3种反式脂肪酸(t-C16∶1、t-C18∶1、t-C18∶2)得到良好分离,回归方程分别为Y=306.50X-0.704 2、Y=242.58X-4.879 6、Y=423.18X-3.027 0,相关系数在0.994 4~0.999 1之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红细胞膜 反式脂肪酸的回收率为80.9%~113.7%;重复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6.9%~8.0%。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有效分离反式脂肪酸,分离效果好,适用于临床上检测血液中的反式脂肪酸含量。 杨芳 李忠霞 郑琳 黎文明 冯翔 凌文华关键词:红细胞膜 反式脂肪酸 海藻糖负载对人红 细胞膜 的影响 2012年 本研究通过对海藻糖负载后红细胞膜 各项理化指标检测,评价海藻糖对红细胞膜 的保护作用。以海藻糖负载红细胞 为实验组,未负载海藻糖红细胞 为对照组,在不同渗透压的NaCl溶液中,检测2组红细胞膜 渗透脆性变化,流式细胞 术和红细胞 变形仪分别检测2组红细胞膜 的完整性和变形性。结果显示:对照组红细胞 在渗透压为160 mOsm的NaCl溶液中溶血率为50%,而实验组红细胞 出现50%溶血率的NaCl溶液渗透压为121.4 mOsm。流式细胞 术检测结果显示,红细胞 负载海藻糖后,细胞膜 结合的AnnexinⅤ-FITC量很少,并且通过300 mOsm磷酸盐缓冲液的洗涤,破损细胞 能被有效清除。负载后红细胞 变形能力有所下降,2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红细胞 摄取海藻糖后能够在高渗环境中保持细胞膜 稳定性和结构完整性。 陈麟凤 刘景汉 庄远 车辑 汪德清 李卉 王珊关键词:海藻糖 渗透脆性 拉曼光谱研究丹参注射液对人红 细胞膜 作用及机制讨论 被引量:3 2012年 作为活血化瘀传统中药,丹参具有改善红细胞 的变形性的显著临床作用,其对红细胞膜 直接作用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显微共聚焦拉曼技术,测量丹参注射液作用前后人红 细胞 的拉曼光谱变化。结果显示丹参注射液作用后红细胞膜 部分谱线对应的基团构象发生微小变化,归属于磷脂分子脂酰基C-C骨架反式构象的1 064,1 126cm-1谱线强度明显减弱,归属于磷脂分子脂酰基C-C骨架扭曲构象的1 091 cm-1谱线强度明显增强,磷脂链内纵向有序性参数(Strans)明显变小,提示红细胞 胞膜 在丹参注射液作用下胞膜 磷脂分子脂酰基C-C骨架的反式构象转变为扭曲构象,增强红细胞膜 磷脂流动性,增强细胞膜 的流动性,丹参注射液对红细胞膜 结构和功能的改善可为其发挥活血化瘀的中药药理作用的可能内在机制。 蔡何青 赵燕平 朱伟玲 余超 葛姝 刘颂豪关键词:丹参注射液 红细胞 拉曼光谱 细胞膜
相关作者
李荣昌 作品数:65 被引量:314 H指数:11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研究主题:人红细胞 稀土离子 红细胞膜 人红细胞膜 稀土 王夔 作品数:260 被引量:1,316 H指数:2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药学院 研究主题:稀土 生物效应 稀土离子 自由基 相互作用 卢义钦 作品数:69 被引量:137 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 研究主题:红细胞膜 血型糖蛋白 红细胞 糖蛋白 人红细胞膜 刘俊凡 作品数:30 被引量:55 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红细胞膜 血型糖蛋白 红细胞 糖蛋白 相互作用 张志鸿 作品数:62 被引量:102 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红细胞膜 红细胞 通透性 带3蛋白 相互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