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23篇“ 人迎穴“的相关文章
针刺治疗高血压病机制研究现状
2024年
是针灸临床要,同时也是公认的降压效,其作为“活血散风”降压针刺法的主,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具有良好的疗效。针刺的降压机制主要与提高血管压力感受性反射、改善血管重构、抗氧化功能、影响基因表达、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调节血管内皮功能等方面相关。文章将通过对以往研究中的重要成果加以概括,从而进一步阐明针对防治高血压病的功能机制,以期进一步深入探讨高血压病的形成机制和临床应用的思路方法。
赵欣佳范林鹃焦琮舒陈璐申鹏飞申鹏飞
关键词:针刺人迎穴高血压病
针刺调控RhoA/ROCK1通路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血管损伤的机制研究
2024年
[目的]基于RhoA/ROCK1通路探讨针刺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血管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11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和西药组,选取同周龄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针刺组和西药组分别给予针刺和厄贝沙坦灌胃给药。观察大鼠血压变化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和ROCK1的表达水平,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内皮素-1(ET-1)和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AA(PDGF-AA)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颈动脉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和RhoA的定位及表达水平。[结果]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针刺组在治疗3周,治疗6周时的平均动脉压有降低(P<0.05)。2)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针刺组在治疗6周时ET-1和PDGF-AA的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降低(P<0.05)。3)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针刺组在治疗6周时RhoA、AngⅡ和ROCK1的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针刺组在治疗6周时MMP2的蛋白表达降低(P<0.05)。4)与西药组比较,针刺组在治疗6周时AngⅡ和ROCK1的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针刺可能通过下调颈动脉RhoA/ROCK1通路来改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及血管损伤。
周诗远杨永可熊飞然陆妍赵轶文刘嘉妍史慧妍石学敏
关键词:人迎穴针刺血压PDGF-AAMMP2
的现代探索
2023年
属于足阳明胃经,位于颈部,是经脉上行于头的门户,且与多条经脉想通,现代解剖认为其位置在胸锁乳突肌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因其特殊经络走形及解剖位置,具有极高临床应用价值。但在古代对其临床操作有严格禁忌,临床应用有明显局限。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在现代研究中可以用于咽喉、颈部、头面部、心脑血管等全身疾病。对其安全性及临床应用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何媛梁静涛张勇孙晨曦
关键词:人迎穴安全性
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采用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post-stroke dysphagia,PSD),与单纯吞咽康复训练做平行对照研究,以明确针刺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安全性与临床疗效,为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柯梓
关键词:吞咽障碍脑卒中针刺人迎穴
千山活血膏贴敷治疗颈动脉斑块疗效观察
2023年
目的观察千山活血膏位贴敷治疗颈动脉斑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2019年9月—2020年11月就诊于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脑病科门诊的颈动脉斑块患者60例,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设计方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2组均口服阿托伐他汀钙片,试验组同时给予千山活血膏贴敷,对照组给予千山活血膏安慰剂贴敷,2组均治疗90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单项症状疗效、颈动脉超声指标。结果试验组27例,对照组24例完成研究。中医证候疗效,试验组总有效率为51.9%(14/27),对照组为16.7%(4/24),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单项症状疗效,试验组头痛的总有效率为75.0%(9/12),对照组为16.7%(2/12),头晕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9.1%(13/22)和21.1%(4/19),试验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右侧颈内动脉血流速度呈现试验组较前降低,对照组较前升高的趋势。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千山活血膏位贴敷可改善颈动脉斑块患者的症状,有降低双侧颈动脉IMT的趋势,且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黎莉莉曹慧玲王乐董笑克李中浩吴梦玮王凯悦刘金民
关键词:颈动脉斑块穴位贴敷人迎穴
超声引导下针刺对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增效作用研究
目的:观察超声下针刺对针药结合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影响,并与针药结合、单纯药物降压对比,观察不同方法在各时间点的降压情况,以评价超声下针刺的增效作用。方法:将108例纳排达标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
齐泰煜
关键词:超声引导人迎穴原发性高血压针刺
基于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探讨针刺降压机制被引量:8
2022年
目的观察针刺大鼠双侧对血压、压力感受性反射敏感性(BRS)和中枢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影响,从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ABR)角度探讨其降压机制。方法DSI植入术后,将18只自发性高血压病大鼠按体质量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单纯针刺组及电针组各6只,6只Wistar大鼠为空白对照组。单纯针刺组只针刺大鼠双侧,不作任何手法;电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电针1 min,留针20 min;空白及模型对照组与以上两组采用同样方法抓取固定,不予其他任何干预。采用DSI植入系统收集4组干预前及每日干预后连续30 min血压值;分别在干预前及最后一次干预后测算2次BRS。处死大鼠,取延髓,分别进行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R)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的指标检测。结果单纯针刺组干预后第14、21、28天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分别与干预前对比,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组SBP干预后第7天、DBP干预后第14天可见明显下降(P<0.05),其后均呈持续下降趋势,较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第28天两组间对比,电针组SBP下降幅度更大(P<0.05),DBP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针刺组、电针组的BRS_(PE)、BRS_(SNP)干预后与干预前对比,均可见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单纯针刺组、电针组分别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延髓及血清中AngⅡ水平、延髓内AT1R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可见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CE阳性细胞表达也可见明显减少;电针组对血清中AngⅡ、延髓内AT1R的蛋白和mRNA表达下调更明显,与单纯针刺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能有效降低大鼠血压,电针对SBP更敏感;能提高动脉压力感受的迷走和交感反射敏感性;还能有效降低延髓内ACE-AngⅡ-AT1的整体水平。其降压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
郑婕孟智宏申鹏飞冯晓东
关键词:原发性高血压针刺人迎穴动脉压力感受性反射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针刺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优化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针刺位优化方案中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采用简单随机化的方法,用SPSS22.0软件生成随机数字号,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受试者按1:1比例分为位优化组、假针组两组。最终纳入有效病...
黄熙畅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人迎穴
针刺对L--NAME诱导的高血压大鼠降压效应
目的:  本次研究主要采用针刺的方法对L-NAME药品诱导的高血压大鼠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期间不同组别大鼠相关指标的变化,以探究针刺治疗高血压大鼠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将体重150-250g的...
高文天
关键词:高血压针刺疗法人迎穴降压效应
针刺为主联合加味牵正汤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瘫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22年
目的观察针刺为主联合加味牵正汤治疗急性期周围性面瘫(PFP)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期PF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对照组40例针刺常规取联合内服加味牵正汤,观察组40例另增加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分级、面部残疾指数(FDI)[(躯体功能(FDIp)和社会功能FDIs)]、症状和体征积分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2.51%(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H-B分级、FDIs评分、症状和体征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FDIp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为主联合加味牵正汤能有效改善急性期PFP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能力。
郑若琪韩为张国庆张利达张玲张君宇郑仕平
关键词:周围性面瘫针刺人迎穴

相关作者

石学敏
作品数:501被引量:4,299H指数:35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针刺 针刺治疗 醒脑开窍 针刺疗法 醒脑开窍针刺法
马朝阳
作品数:70被引量:774H指数:16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人迎穴 椎动脉型颈椎病 脑卒中 针刺 疗效观察
申鹏飞
作品数:129被引量:979H指数:18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针刺 针刺治疗 针刺疗法 针灸疗法 人迎穴
王舒
作品数:414被引量:2,565H指数:27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
研究主题:针刺 针刺治疗 针刺疗法 脑缺血 高血压
张春红
作品数:206被引量:1,185H指数:17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针刺 针刺治疗 脑卒中 针刺疗法 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