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75篇“ 介入再通“的相关文章
输卵管介入术联合臭氧灌注治疗输卵管性不孕症的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 探讨输卵管性不孕症应用输卵管介入术联合臭氧灌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20年8月至2022年7月就诊的100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输卵管介入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臭氧灌注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妊娠成功率、复发率、细胞炎性因子水平、生活质量评分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妊娠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研究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4(IL-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较高(P<0.05)。结论 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应用输卵管介入术联合臭氧灌注治疗可获得显著效果,有助于提升妊娠成功率,大大降低复发风险,同时可有效抑制机体炎症反应,促进术后生活质量的提升,且并发症较少。
江静
关键词:输卵管性不孕症输卵管介入再通术妊娠成功率复发率
输卵管介入术联合臭氧注射及红藤合剂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
2025年
目的 探讨输卵管介入术联合臭氧注射及红藤合剂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312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输卵管介入术组、臭氧注射组和臭氧注射及红藤合剂组,各104例。三组均先给予常规检查,输卵管介入术组给予输卵管介入术治疗,臭氧注射组在输卵管介入术组基础上给予臭氧注射治疗,臭氧注射及红藤合剂组在臭氧注射组基础上给予红藤合剂治疗。比较三组临床疗效、疏率、妊娠率、堵塞率、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臭氧注射及红藤合剂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输卵管介入术组和臭氧注射组(P<0.05)。三组疏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臭氧注射及红藤合剂组妊娠率最高,堵塞率最低(P<0.05)。治疗后,三组腰痛、带下异常、腰骶酸痛积分均降低,且臭氧注射及红藤合剂组最低(P<0.05)。治疗后,三组IL-6和TNF-α水平均降低,且臭氧注射及红藤合剂组最低(P<0.05)。臭氧注射及红藤合剂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输卵管介入术组和臭氧注射组(P<0.05)。结论 输卵管介入术联合臭氧注射及红藤合剂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临床疗效较好,可提高患者妊娠率,降低堵塞率和炎性因子水平,改善症状,减少并发症。
焦守凤王文娟南燕燕李静静肖雪莲
关键词: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输卵管介入再通术臭氧注射红藤合剂
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患者行输卵管介入术后妊娠情况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探究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患者行输卵管介入术后妊娠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6月-2022年2月本院164例行输卵管介入术的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患者临床资料,统计术后1年自然妊娠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行输卵管介入术后自然妊娠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排除失访病例,纳入研究的155例患者术后1年自然妊娠74例,占比47.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5岁(OR=2.41,95%CI 1.20~4.85)、不孕类型为原发性不孕(OR=2.79,95%CI1.38~5.62)、不孕年限>5年(OR=2.19,95%CI1.17~4.08)、输卵管梗阻部位为远端(OR=3.10,95%CI1.36~7.06)、有盆腔手术史(OR=3.87,95%CI1.83~8.19)、术中盆腔造影剂弥散不均匀(OR=2.75,95%CI1.30~5.79)均为术后未自然妊娠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患者行输卵管介入术后自然妊娠影响因素多样,继发性不孕、不孕年限短、输卵管近端梗阻、无盆腔手术史的年轻患者更适用于行输卵管介入术。
蒋婷张增强
关键词:输卵管梗阻性不孕症输卵管介入再通术自然妊娠
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输卵管介入术对输卵管梗阻性不孕患者梗阻程度、妊娠率和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输卵管介入术对输卵管梗阻性不孕患者梗阻程度、妊娠率和血清炎性因子等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2021年5月~2022年5月北京中医药大学孙思邈医院收治的124例输卵管梗阻性不孕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对照组行输卵管介入治疗,观察组行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输卵管介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输卵管梗阻程度分级、血清炎性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并发症以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的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输卵管梗阻程度均得到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输卵管梗阻程度分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输卵管梗阻Ⅴ度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清TNF-α、IL-2和IL-6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的宫内妊娠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6个月时的输卵管妊娠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保留灌肠联合输卵管介入术能够显著改善输卵管梗阻性不孕患者输卵管梗阻和炎症程度,提高宫内妊娠率,安全性高。
张武平王琪琪王春凤曹亦楠杨燕
关键词:输卵管梗阻性不孕中药保留灌肠输卵管介入再通术炎性因子
DSA引导下输卵管介入术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2024年
研究采用DSA引导下输卵管介入术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我院收治的720例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DSA引导下输卵管介入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当月输卵管完全疏率(95%)高于对照组(90.56%),χ2=5.306,P值:0.021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次月怀孕成功率(80%)高于对照组(72.50%),χ2=5.591,P值:0.018存在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宫外孕(0.83%)与对照组宫外孕(1.11%)数据对比χ2=0.144,P值:0.704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针对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患者,临床常规治疗采取的措施主要以机械疏为主。与宫腹腔镜微创手术导丝疏相比,机械疏造成的副损伤更小、治疗时间更短、恢复时间更快,输卵管疏率较高,且能够缩短备孕时间,患者当月治疗,次月即可备孕。DSA引导下输卵管介入术治疗法能够有效到达盆腔深处,对输卵管行松解,从而显著提高疏率,降低不良反应。
张涵骆永凤李兵
关键词:不孕症输卵管阻塞
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闭塞介入策略分析
2024年
目的探讨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闭塞患者介入策略。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接受介入治疗的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闭塞患者17例。分析病变特征(责任病变侧别、有无残端、对侧椎动脉情况、侧支代偿情况)、开方式、椎动脉闭塞段处理方式、是否取栓及围手术期和随访期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探讨介入策略。结果17例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闭塞患者中,男性15例,女性2例,中位年龄66岁。右侧椎动脉起始部闭塞患者3例,左侧椎动脉起始部闭塞患者14例,合并对侧椎动脉发育不良者13例。11例有甲状颈干的代偿供血,9例有后交动脉的代偿供血。急性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闭塞开成功率为88.8%(8/9),7例经正向开闭塞椎动脉,1例经甲状颈干逆向指引开闭塞椎动脉,1例因微导丝始终无法过椎动脉起始部闭塞段而失败;非急性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闭塞开成功率为87.5%(7/8),6例经正向开闭塞椎动脉,1例经对侧发育不良的椎动脉逆向开闭塞椎动脉,1例因导丝始终无法找到闭塞椎动脉开口而失败。17例患者中10例闭塞椎动脉有残端,7例无残端,2例未开患者均无残端。结论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闭塞患者介入主要有6种策略,首选正向开,其次经甲状颈干、枕动脉逆向开,可经对侧椎动脉逆向开或经后交动脉逆向开,最后可直接穿刺椎动脉逆向开
李扬王阳师瑞张潇魏东
关键词:椎动脉介入
星蒌承气汤加减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介入术后痰热腑实证的疗效分析
陈思
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闭塞超24小时急性进展期脑梗死患者1例
2024年
后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症状进展迅速,病死率和致残率均位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首位。而导致该病症的原因常是由于椎基底动脉系统闭塞现象所致。研究显示,急性椎基底动脉闭塞患者病死率高达90%,而早期行血管可能挽救缺血半暗带,显著改善患者预后。而对于起病超过24小时的后循环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行血管治疗的风险及获益目前仍未有统一论断。作者总结1例介入治疗椎基底动脉闭塞超24小时急性进展期脑梗死患者的病史、影像学资料及介入治疗过程等临床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复习分析其诊治体会。
毛环宇徐鹏宫国华
关键词:脑梗死
基于二维、三维超声影像学及临床因素构建模型预测不孕症介入术后粘连研究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二维、三维超声影像学及临床因素构建模型对不孕症介入术后粘连预测价值,从而确定合理诊治方式,有利于提高临床妊娠率。方法选取我院不孕症介入术后患者335例,按照7∶3比例分为建模人群(n=235)和验证人群(n=100),统计术后3个月输卵管粘连情况、临床因素、二维及三维超声影像学表现,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不孕症介入术后粘连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并进行内外验证。结果粘连组和非粘连组盆腔炎症、输卵管堵塞位置、宫腔操作史、流产史、二维及三维超声影像学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炎症、输卵管堵塞位置、宫腔操作史、卵巢环状强回声、输卵管走形扭曲、盆腔均匀弥散、卵巢包绕是不孕症介入术后粘连影响因素(P<0.05);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该模型在建模人群和验证人群中AUC分别为0.929、0.919,DCA曲线显示在范围0.2~0.9、0.0~0.85内该模型在建模人群和验证人群中净获益值较好。结论基于二维、三维超声影像学及临床因素构建模型可用于不孕症介入术后粘连预测中,临床可结合相关因素针对性展开后续治疗,以降低术后粘连风险。
李凤霞边琴侯学涛栗俊青孙小会
关键词:超声心动描记术
选择性输卵管造影联合介入术对近端输卵管性不孕的诊疗价值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评价选择性输卵管造影(SSG)联合介入术对近端输卵管性不孕诊治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6例近端输卵管性不孕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进行选择性输卵管造影联合介入术诊疗。记录选择性输卵管造影技术成功率和手术后12个月内的妊娠成功率。结果36例接受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介入术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19 min(16~28 min),平均透视时间为51.2 s(38.2~96.5 s)。输卵管全程清晰显影,可见对比影剂均匀地弥散并进入盆腔,表示输卵管畅。近端输卵管梗阻实施选择性造影技术的成功率为100%,显示输卵管而不畅双侧13例,单侧23例,共有49条阻塞输卵管,42条被重新开,成功率为85.7%。经过6~12个月的术后随访,总体妊娠成功率为38.9%(14/36)。部分患者除轻度阴道出血外,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如过敏反应、严重疼痛、迷走反射、子宫输卵管穿孔等),无术后感染发生。结论选择性输卵管造影和介入术对于近端输卵管性不孕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技术成功率高,为不孕女性在选择其他受孕方式前,提供一种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张新炎王靖
关键词:选择性输卵管造影介入再通术

相关作者

周伟生
作品数:188被引量:968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输卵管阻塞 介入治疗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 影像学
严英
作品数:76被引量:437H指数:12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输卵管阻塞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 介入再通 介入
鲁琳
作品数:60被引量:273H指数:11
供职机构:深圳市龙岗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输卵管阻塞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介入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 介入再通
林宜圣
作品数:82被引量:269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子宫输卵管造影 介入 介入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肝癌
杨瑞民
作品数:210被引量:573H指数:12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介入治疗 CT引导 肺肿瘤 冷循环微波刀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