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9篇“ 仙化“的相关文章
- 莪仙化斑汤联合阿达木单抗治疗斑块型银屑病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观察莪仙化斑汤联合阿达木单抗治疗斑块型银屑病的疗效及对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经表皮水分丢失情况、血清人β-防御素-2(hBD-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各43例,治疗期间2组各脱落2例,最终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阿达木单抗注射液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莪仙化斑汤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后皮肤屏障功能相关指标值、血清hBD-2水平的变化。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为73.1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银屑病面积与严重性指数(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联合组PAS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红斑、鳞屑、瘙痒、面积及浸润症状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治疗后,2组皮质含量、角质层水分含量均较治疗前提升(P<0.05),经表皮水分丢失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联合组皮质含量、角质层水分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5),经表皮水分丢失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hBD-2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联合组血清hBD-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莪仙化斑汤联合阿达木单抗治疗斑块型银屑病能有效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瘙痒程度,减小银屑病面积,提高生活质量。
- 吴满平吴大兴郭波
- 关键词:斑块型银屑病阿达木单抗皮肤屏障功能
- 颜真卿仙化故事的流变及其文化内涵
- 2023年
- 颜真卿作为唐代名臣和书法家,在死后开始被仙化。有关他的仙化故事自中唐末期产生后不断演变,在各个时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唐宋笔记小说中的颜真卿仙化故事体制虽短,却体现了文人对它的精巧加工和艺术化处理。元明仙传在承继唐宋以来的故事情节基础之上,又赋予其鲜明的宗教色彩,使颜真卿正式进入道教的神仙谱系之中。明清戏曲则对其篇幅和情节进行了扩充和延展,人物刻画的重心也发生了转移,并以该故事宣扬因果报应。颜真卿仙化故事的演变历程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创作观念的变化,更说明了故事文本和人物形象无不受到社会思潮、文学观念、宗教思想的综合影响,是时代文化与文学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
- 谭智
- 关键词:颜真卿仙化故事流变文化内涵
- 莪仙化斑汤对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17A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观察莪仙化斑汤治疗血热瘀阻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白细胞介素23(IL-23)、白细胞介素-17A(IL-17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20年1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皮肤科确诊的血热瘀阻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基础治疗均外用卡泊三醇软膏,并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及生活指导。观察组加用莪仙化斑汤,对照组加用复方青黛胶囊,疗程均为4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皮损面积和病情严重程度指数(PASI)评分、皮肤病生命质量指数(DLQI)评分、瘙痒等级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IL-23/Th17轴相关炎症介质水平变化并进行比较,随访3个月后比较2组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67%,优于对照组(63.33%)(P<0.05);观察组在改善PASI评分、DLQI评分、VAS评分,及下调外周血IL-23、IL-17A及VEGF水平方面较对照组更具优势(P<0.05);观察组复发率7.69%,较对照组复发率15.79%明显降低(P<0.05)。结论:莪仙化斑汤可以改善血热瘀阻型斑块型银屑病患者临床症状、体征及生命质量,临床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IL-23/Th17轴相关炎症介质水平,从而有效治疗斑块型银屑病。
- 程静张慧丽孙占学
- 关键词:斑块型银屑病白细胞介素-23白细胞介素-17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扶桑”神话的仙化与历史化研究
- “扶桑”最早出自《山海经》“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句,梳理“扶桑”演变历程,发现,“扶桑”的仙话为“扶桑”的历史化演变提供了内容和叙述模式上的参考与借鉴。 汉代《海内十洲记》“扶桑”叙述模式为“地方+仙人活...
- 李勇
- 关键词:古代神话历史化
- 文献传递
- 论《长恨歌》的仙化情节与“长恨”题旨
- 2021年
- 《长恨歌》颂扬了唐明皇与杨贵妃之间的真挚爱情,作者白居易在民间传闻的基础上,为《长恨歌》下半篇构设了道士赴蓬莱寻找杨贵妃魂魄的仙化情节。我们从杨贵妃形象的仙化、《长恨歌》仙化故事情节的演变及其缘起三个方面进行解读,得以更深层地观照这首诗的题旨:一为杨贵妃尸解蓬莱之哀恨;二为唐明皇痛失所爱之悲恨;三为作者白居易对自身恋爱悲剧之憾恨。《长恨歌》的作者白居易仙化了唐明皇与杨贵妃故事的结局,既慰藉了世人爱而不得之“长恨”,同时也肯定了爱情的永恒价值。
- 林洁
- 关键词:《长恨歌》杨贵妃唐明皇
- IL-23/Th17轴相关因子与斑块型银屑病(血热瘀阻证)的相关性及莪仙化斑汤对其干预作用的研究
- 研究内容一 IL-23/Th17轴相关因子与斑块型银屑病(血热瘀阻证)的相关性分析目的:研究斑块型银屑病血热瘀阻证患者外周血中白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白介素 17A(Interleukin...
- 程静
- 关键词:斑块型银屑病炎症因子
- 文献传递
- 莪仙化斑汤对斑块型银屑病(血瘀证)患者Th1/Th2、Th17/Treg、Th22影响研究
- 本文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及临床试验两部分。文献综述部分:文献综述一:查阅近年来关于斑块型银屑病临床研究成果,分别从痰湿、血瘀、血燥生风、卫阳郁闭四方面探讨斑块型银屑病病因病机,并从化痰、化瘀、润燥、宣阳四方面对其中医药治疗研...
- 张益生
- 关键词:斑块型银屑病免疫失衡
- 文献传递
- 浅论屈原形象的神化与仙化
- 屈原以其文学盛名和高洁之行,一直为研究者所重。他伟大的爱国者形象已深入人心,但屈原在后世典籍或文学创作、民间传说、或是民俗活动中还有一个身为水神的形象。本文认为屈原文学创作中对仙人仙境描绘的游仙内容在后世人们对屈原形象的...
- 林彬晖
- 关键词:神化仙化
- 从传记到传奇:金元全真仙传的历史书写及仙化倾向
- 2019年
- 关于金元时期王重阳度化全真七子的故事,除了他们各自的语录、文集等著作外,我们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有《金莲正宗记》《七真仙传》《七真年谱》《甘水仙源录》《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以及《金莲正宗仙源像传》等六部教内仙传资料。需要说明的是,这六部仙传资料尽管在内容上有许多重合的部分,然而却又从不同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颇具戏剧性和故事性的细节。对于这些细节,虽然我们无法考证其真伪,但它们却在丰富全真教祖师形象的同时,又为明清民国时期对全真度化故事的演绎保留了足够的空间。
- 秦国帅
- 关键词:丘处机吕洞宾全真道士
- 两汉时期西王母形象的仙化
- 2017年
- 西王母是古代诸神中较为后代世人所关注的。两汉时期是西王母形象演变的重要转折时期,其仙人形象得以定型。道教经典中西王母的女仙形象与道教"长生"观念具有纽带关系,汉赋中以西王母女仙意象表达讽劝意义,汉画像中西王母神仙形象的丰富反映着汉代民间的西王母信仰。因此,西王母形象的仙化具有深厚的文化意蕴。
- 王秀妍
- 关键词:西王母仙化汉赋道教画像石
相关作者
- 张启彬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1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湖北美术学院
- 研究主题:城郭 读图 仙化 文化 图像
- 汪小洋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02被引量:187H指数:7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 研究主题:墓室壁画 图像 汉画像石 宗教美术 汉代
- 薛富兴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200被引量:641H指数:13
-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哲学院
- 研究主题:自然审美 艾伦·卡尔松 审美 中国美学 环境美学
- 张中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101被引量:115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 研究主题:直觉 福柯 审美 审美自由 文学
- 张黎明
![](/images/user-pic.gif)
- 作品数:44被引量:49H指数:4
-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
- 研究主题:民俗 信仰 庾信 菌落 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