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44篇“ 价值伦理“的相关文章
价值伦理学的开启——布伦塔诺伦理学的思想坐标及要旨
2024年
布伦塔诺在批判性吸收三类代表性伦理学的基础上完成了与价值哲学的交汇,开启了一类独特的伦理学类型,即价值伦理学。价值伦理学的要旨是以内在价值价值律为“善好”及正当行为确立根据。美、真、善作为三类基本的内在价值既是正当情感所呈现,也是正当追求所指向的正当目的。在选择活动中,正当情感表现为正当“偏爱”,相应地,正当目的体现为“更好”。明证性的价值律不仅能确立“更好”从而规导“偏爱”和实践行为,而且能够最终通达“实践至善”原则,即,“在力所能及范围内推进善好”。实践至善原则就是价值伦理学的最高原则和绝对律令。布伦塔诺开启的价值伦理学为之后更具完备形态的价值伦理学乃至现象学伦理学提供了思想内容和方法上的准备。
郝亿春崔鸿宇
关键词:价值伦理学
学校社会工作中的价值伦理困境与实务策略
2024年
以学校为主要实务领域的社会工作需要面对的不仅仅是学生,还包括家长、教师等,这使得社工身处复杂的工作环境中。不同工作对象的社会角色不同、价值观念各异、利益诉求不同,加之社工对专业价值的理解较为模糊,以上诸因素相互影响,导致社工在学校实务工作中经常面临伦理决策方面的困扰。本文从学校社会工作实务出发,分析社工在服务过程中常见的伦理两难问题,并提出指导性建议。
尹新瑞
关键词:伦理决策社会工作实务伦理困境实务工作
全人类共同价值伦理正当性的证成
2024年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离不开全人类普遍认同的价值理念作精神基础,而凝聚各国共识并反映全人类价值理念的最大公约数,则有待于全人类共同价值伦理正当性的证成。全人类共同价值以责任意识、团结精神和共赢思维扩大各国利益的汇合点,超越意识形态分歧,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强调以责任话语替代个人主义的权利话语、历史理性超越非历史语境的先验理性、以善致善破解相互猜疑的信任赤字,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基础,从而实现其伦理正当性的证成。
肖会舜
关键词:证成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干预的理论逻辑、责任边界和价值伦理
2024年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既是一个产业人口非农转移的经济过程,又是一个庞大社会群体的流动过程。市民化的巨大社会效益和公共事务属性,基于劳动价值分配原则对该群体进行价值补偿的公平要求,以及市场在调节市民化过程中存在的严重失灵,是政府干预城镇化进程、承担市民化治理责任的主要逻辑因由。政府公共干预的责任边界在于提供良好的城镇化政策架构,并为农民工提供均等的城市公共服务待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公共干预的价值选择,应遵循人民城市的建设理念,开启融汇而非同化的市民化群体融合导向,确立城乡共融的包容性市民化价值方位,为构建新型城乡关系、促进中国式现代化涵养精神气质和文化风格。
熊景维
关键词:市民化政府责任
运用传统文化进行社会治理的内在逻辑与价值伦理被引量:5
2023年
运用传统文化进行社会治理核心的问题是要解决可运用性,揭示其中的社会与文化的共生机理,这由此也影响并决定着传统文化运用于社会治理的维度和内容。在价值层面的社会治理目标和意识的整合、伦理和道德层面的社会秩序维护、依据文化逻辑构建的一定的社会组织参与主体、意识和精神动力层面的社会组织及动员、文化行为逻辑支配下的社会主体的社会事务处理,构成为这一逻辑的重要维度和内容,这些都有益于探讨当下传统文化与社会治理的共生机理。与此同时,传统文化运用于社会治理也面临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内容选择问题以及消除“文化堕距”的价值伦理问题。
赵世林
关键词:传统文化社会治理内在逻辑价值伦理
价值伦理视角下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路径研究被引量:3
2023年
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但也产生了复杂而多样的伦理问题和潜在风险,传统金融学人才培养在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教学方式和内容等方面都无法满足现代金融科技发展的需要。本文基于价值伦理视角,首先分析了当前金融科技发展的特点,阐释了金融科技伦理的基本内涵及主要表现,提出了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新标准,然后指出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存在培养目标跟不上时代、教学方法相对落后、课程设置不合理等主要问题,最后从优化课程设置、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加强高校金融科技人才培养的建议。
李然
关键词:伦理金融科技信息化
“半耕半网”经济形态与传统价值伦理复兴被引量:2
2022年
“半耕半网”指以家庭为单位进行耕作和短视频生产的分工协作。受农耕时间节点、短视频收益等因素影响,二者存在主业、兼业的动态互换。目前,这一业态已初步展现出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增加非农收入的成效;对于乡村生态资源、文化资源的整合与传统伦理的再发现、再创造,构成其独特文化基因和可持续发展动力。据此,“半耕半网”或可成为后脱贫时代应对乡村资源流失、文化空心化等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
李竹筠
关键词:乡村文化传统文化家庭伦理
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价值伦理被引量:1
2022年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创造历史,应以人民为最高目的,即人民至上。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将人民是目的落实为人民至上价值。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就是践行人民至上价值的百年奋斗史。中国人民在民族危亡之际走向了社会主义道路,重要原因就在于领导中国革命的中国共产党是秉人民至上、谋人民幸福的政党。中国人民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重要原因在于领导革命和建设的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罗成翼贺汉魂
关键词:人民至上伦理中国共产党
新时代青年的伦理素养:行为底线与价值伦理--以2020当代青年素养报告为例
2021年
英格尔哈特提出“后物质主义”用以形容进入后现代化时代的种种社会现象。对于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和伦理素养,不同学者持有不同的观点。根据上海社会科学院国民精神与素质研究中心所提供数据进行分析,当代青年的价值观及伦理行为更为偏向于结合了物质主义和后物质主义的混合主义价值观和伦理取向。而对于此类现象,应从提高青年群体的“人道主义”素养、规范网络虚拟环境和提升青年个人能力的角度改善青年人的伦理素养中的不足。
梁昕杨承涛颜丕建排南翁
关键词:当代青年后物质主义
舍勒价值伦理学中的“榜样追随”及其教育意蕴被引量:23
2020年
榜样教育是教育实践的常用方式,但对榜样教育的理论反思缺乏从“教育者应当如何通过榜样教育引导学习者(去好地)生活”这个伦理学基本问题维度的系统探究。舍勒价值伦理学认为“榜样追随”是人格生成的重要时机。榜样教育的原发机制是促成学习者的“榜样追随”。“榜样追随”以“爱”为原发动力,以“同思同构”为本真状态,以“人格生成”为根本朝向。基于此,学校榜样教育实践可以通过审慎思考榜样、教师、学生三者的关系,悉心呵护学生爱的能力,躬亲引领学生投身与榜样同思同构的状态,敏于体察师生的人格生成进程来构建一条现象学伦理学的榜样教育路径。
孙瑞玉
关键词:榜样榜样教育

相关作者

成中英
作品数:194被引量:547H指数:13
供职机构:美国夏威夷大学
研究主题:儒学 中国哲学 儒家 本体诠释学 本体
周柏春
作品数:62被引量:214H指数:8
供职机构:牡丹江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研究主题:公共政策 政府 农民工 民生 农民
庾虎
作品数:60被引量:60H指数:4
供职机构: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少数民族 生态文明 载人航天精神 大学生
郑斯霞
作品数:4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研究主题:价值伦理 教育行政机关 教育行政管理 伦理 失范现象
李建华
作品数:454被引量:2,665H指数:22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道德 伦理 WEB服务 道德情感 政治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