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9篇“ 伦理规约“的相关文章
参与式伦理规约:人工智能时代的风险挑战及其治理逻辑构建
2024年
参与式伦理规约是强调多元主体的参与,旨在构建一个更全面、平衡的伦理治理方案。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引领人类社会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对伦理观念、社会治理模式及人与技术的共生关系产生深远影响。多元主体参与、交互式、开放性的参与式伦理规约是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带来挑战的重要路径。构建基于参与式伦理规约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从原则、边界、路径多方面为人工智能的持续、公正和透明发展提供了方案,以应对技术、文化、经济、社会等多方面伦理风险及挑战。作为一种新兴治理框架,参与式伦理规约体现了人本价值,提升了治理的效率与公正性,强化了多元主体的权利平衡与责任共担,促进了伦理规范与技术创新的协同进步,推动实现人工智能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在此基础上,提出立法、动态调整人工智能伦理评估体系、加强教育培训与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引入“沙盒机制”进行法规试点的建议,从而妥善应对智能社会治理的未来风险。
张成岗潘璐
关键词:人工智能社会治理伦理规约
设计思维下基因隐私安全的伦理规约新思路
2024年
基因测序技术在数字技术的驱动下迅速发展的同时也对基因信息的私密性、伦理性带来冲击,引发了基因信息泄露、知情同意原则漏洞和基因歧视等伦理风险。目前隐私安全的伦理规约策略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基因隐私保护,亟须突破传统伦理规约模式。基于此,在核心是以人为本的设计思维指导下创造性结合分形、系统、和谐、包容性等设计理论构想基因隐私安全的伦理规约新路径,完善基因隐私安全的伦理治理体系,推动基因技术“向上”和“向善”发展。
吴雯余菲
关键词:基因隐私隐私保护设计思维
移动互联网技术粘性的伦理规约被引量:1
2023年
移动互联网技术粘性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一个技术现象。作为互联网技术与主体人发生密切交互关系的一种结果,互联网技术粘性蕴含着丰富的伦理内涵。技术粘性来源于主体性的分有,是主体人对客观世界的目的性改造以及对自我技术改造的必然结果。技术粘性形成之后,逐渐成为具有主体性的客观存在,并回归主体与主体人完成了融合,从而形成了复合性主体。因此,技术粘性不仅作为主体分有而存在,而且作为独立主体而存在。在主体分有和主体改造过程中,技术粘性客观僭越了主体人进行客观和自我改造过程中所设定的合目的性与合价值性的界线,从而导致主体人在获得丰富存在感的同时又迷失于技术,在享受技术结果的同时又成为技术的结果,其伦理风险不言而喻。消解这一风险,应超越技术物和人对立的二元论思想,转向主体与技术融合一体化的方向,赋予技术物的伦理内涵和道德责任。
黎鸣陈凡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技术异化伦理规约
共同体视域下核和平利用的伦理规约
2023年
核和平利用能够造福人类,但核安全、核霸权、核污染等问题也给人类带来灾难和挑战。面对核和平利用的伦理困境,需要基于共同体视域对其进行伦理规约。文章在分析核和平利用存在责任缺失、信任危机、利益失衡、利己主义等伦理挑战基础上,挖掘了共同体思想中适用于核和平利用的伦理意蕴,揭示了身份认同与责任意识、利益平衡与互助机理、和谐共生与美好愿景等伦理要素,并提出了核和平利用的伦理规约路径,包括形成共同体意识,发挥共同体作用,平衡共同体成员利益,推动共同体成员共同应对风险、承担责任、分享成果,最终实现核和平利用避“恶”向“善”的目标。
吴雯贺凯杰
关键词:共同体伦理规约
数字时代武术教育的基本特征、未来图景与伦理规约
研究目的: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深化数字技术与教育融合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推动未来教育创新和变革的重要路径,武术教育高质量发展显然无法拒绝数字化生存的社会境遇,实现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本研究基于数字时代视阈下,立足武术教育本质特...
虞泽民李英奎马广林闪明
关键词:武术教育伦理规约
路遥:政治伦理规约下“反乡土”的“乡土”书写者被引量:1
2023年
路遥小说以中国社会巨大转型期的“交叉话语地带”为背景,借城乡流动的知识青年体验、探索中国的现代化,其聚焦点在时代变动中人的情感波澜。路遥的乡土经验少怀恋而多苦难,借“乡土”问诊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诸般问题是其小说创作的鹄的。而潜在的政治标准与自觉的伦理意识,则修正或规约了乡土叙事的个人化倾向,使其创作在“十分温柔形式里”里呈现出“鲜明的社会性”。因此,路遥的乡土书写与传统“思乡念旧”不同。确切地说,它是路遥将“乡土文学”的多元审美的对象集中、聚焦于有鲜明阶级烙印的农民的行动力与自为主体的“反乡土”的“乡土小说”。路遥对“乡土”与“农民”话语的融通回应了社会剧烈变革的时代诉求,并以其赤诚的现实主义精神使这一典型形式升华为当代文学的经典。
冯波
关键词:政治伦理乡土
技术“道德化”:人机传播伦理规约的内在逻辑被引量:5
2023年
当代技术哲学的伦理转向及其所倡导的技术“道德化”等原则,为人类规避人机传播技术创新应用中的伦理风险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认为,应当从“负责任创新”“道德化连结”和“应用性建构”三个维度,推进人机传播技术伦理规约体系建设,进而通过“公共协商”与“伦理前置”将法律、道德、文化等社会价值纳入技术创新应用全过程,最终实现人与机器的和谐共生与协同进化。
赵立兵
设计对人工智能产品的伦理规约探究
2022年
人工智能的设计伦理研究并非新事,不断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为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伴随复杂环境而来的人机矛盾也逐渐显现,反复探究人工智能产品可能埋下的隐患以及如何实现设计阶段的伦理反思是帮助人工智能走向“良善”的应有之举。因此,文章探究设计对人工智能产品的伦理规约,设计行业之善想要最终形成历史进程之善,需要多学科、全行业和政策的共同支持,人机关系和谐背后是人际关系的处理以及人性与资本、科技的博弈,梳理与分析这些问题,是伦理介入人工智能设计环节的前提,它将帮助设计引导人工智能实现“良善”的未来。
周姣彤
关键词:人工智能设计伦理奇点人机关系
教育培训行业中的AI应用:风险考量与伦理规约被引量:1
2022年
对教育培训行业中盛行的"AI热"进行伦理层面的冷思考,既是促进教育与技术耦合共生的时代诉求,也是实现教育培训行业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教育培训行业"自愿逐私利"的特点致使AI应用更容易滋生悬置教育伦理属性、侵犯学生隐私权利、限制学生知识视野和弱化学生思考能力的伦理风险。在教育培训行业中应用AI,亟需建立健全以科技向善原则、知情同意原则、擦除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共济原则为主要内容的伦理原则框架,以规约AI在教育培训行业中的合理赋能与有效应用,从而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和谐共生。
邹太龙向麟
关键词:教育培训行业伦理风险伦理规约
教育培训行业中的AI应用:风险考量与伦理规约
2022年
当前,人工智能(AI)已渗人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不断普及和日益深入。尤其是在紧扣时代进步潮流、敏锐洞察市场变化、快速响应科技前沿的教育培训行业,AI更是大显身手,受到了热烈追捧和广泛应用,给教育培训行业带来了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但是,AI在教育培训行业中的应用场景和赋能领域还有待进一步拓展,其价值表现形式亦不甚清晰。同样,AI应用引发的伦理问题及许多潜在的风险已渐渐暴露出来。
邹太龙向麟
关键词:教育培训行业伦理规约伦理问题AI

相关作者

王健
作品数:757被引量:6,596H指数:38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研究主题:学校体育 体育 体育教师 体育教学 体育教育
赵迎欢
作品数:73被引量:280H指数:9
供职机构: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伦理问题 大学生 企业社会责任 技术伦理 药品
陈凡
作品数:396被引量:1,939H指数:20
供职机构:东北大学
研究主题:技术哲学 STS 技术创新 哲学研究 伦理
凌鹏飞
作品数:26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研究主题:教学 教学决策 教学伦理 信息技术 伦理规约
杨文
作品数:3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伦理规约 地方政府决策 地方政府 伦理责任 伦理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