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94篇“ 低温热液“的相关文章
西藏罗布真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地质特征及金银赋存状态
2025年
罗布真浅成低温热液型金银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西段,金资源量约为8 t,矿体分布在英安岩与花岗闪长岩接触的强硅化蚀变带。该矿床成矿作用可划分为3个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Ⅰ)、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Ⅱ)和石英—碳酸盐脉阶段(Ⅲ)。通过毒砂温度计相图估算出Ⅰ阶段和Ⅱ阶段的形成温度为(366±4)℃和(263.5±80.5)℃。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表明:罗布真矿床银主要以可见银赋存于碲银矿中或以不可见银赋存于含银黝铜矿中,少量分布于闪锌矿、黄铜矿和黄铁矿中,其中在含银黝铜矿、闪锌矿、黄铜矿和黄铁矿中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在方铅矿中主要以超显微包体银存在;金主要以不可见金形式赋存于微粒(<50μm)黄铁矿中,其中Ⅰ阶段金主要以固溶体金或晶格金形式赋存,Ⅱ阶段金主要以纳米级微颗粒金形式赋存。罗布真Au和Ag元素的富集和活化受硫逸度、温度和pH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硫化作用是金银沉淀的主要机制。
刘晓峰次琼吴松李淼侯依涛孙文博欧阳海涛
关键词:赋存状态浅成低温热液矿床
冈底斯:东西超过一千千米的中新世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矿带被引量:1
2025年
冈底斯岩浆弧的中东段发育众多铜多金属矿,而在东经88°以西的冈底斯西段,铜矿的成矿潜力、找矿方向等问题一直是国内外矿床界和企业界关注的焦点。在陆相火山岩区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作用和矿床成矿系列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对藏西北革吉陆相火山岩区开展矿产地质调查,圈定短波红外光谱、水系、重砂、土壤地球化学-高精度大功率激电探测-矿物化学异常,经钻探验证,揭露了中新世嘎扎村组蚀变火山碎屑岩中巨厚的(>550 m)高级泥化蚀变带,发现了累计厚度137 m,平均品位0.46%铜(金银)矿体,实现了冈底斯西段铜矿找矿重大突破。赋矿火山岩中发育典型的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矿化蚀变矿物组合,成岩成矿年龄为17Ma左右,是青藏高原找矿新区新发现的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深部寻找斑岩铜矿的潜力大。珠勒—芒拉地区火山岩与冈底斯中—东段中新世岩浆岩具有相对一致的结晶年龄和岩石地球化学特点,显示与印度—欧亚大陆碰撞后伸展环境有关。因此,芒拉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的发现,不仅将冈底斯中新世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铜矿带向西延伸了近千km,而且开辟了陆相火山岩区寻找碰撞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矿的新方向。
宋扬唐菊兴刘治博王楠闫徐坤谢富伟马旭东孙豪
关键词:冈底斯浅成低温热液斑岩铜矿
低温热液型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
2024年
热液型锑矿是一种重要的锑矿资源类型,其成矿规律研究对资源勘探和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本论文通过对中低温热液型锑矿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的研究,揭示了中低温热液型锑矿的成矿特征和形成机制,并通过地质勘探数据确定了不同地质背景下的找矿方向。在揭示中低温热液型锑矿的形成机制和富集规律的基础上,本论文利用地质勘探数据为中低温热液型锑矿的勘探和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指导。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提高中低温热液型锑矿的勘探效果,为资源潜力评估和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李泉李治刚高飞聂金诚
关键词:成矿规律找矿方向
低温热液型金矿的化探找矿方法研究
2024年
在如今的矿学领域,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已经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化探找矿作为矿物矿采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能够在中低温热液型金矿中发挥出非常重要的找矿能力。从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床的分布角度出发,这一类金矿床绝大多数均与火山作用有直接关系,特别是与火山口、角砾岩等断裂控制。本文对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化探找矿进行分析,并对化探找矿方法进行分析,希望为关注中低温热液型金矿中化探找矿方法的人群带来参考。
宋志超刘阳
关键词:中低温热液型金矿化探找矿
西藏陆相火山区发现首例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
2024年
与火山作用相关的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是世界上最为重要的矿床类型之一。在西藏拉萨地体内部发育有东西延伸上千公里的陆相火山岩,其铜金的地球化学异常显著,但受多旋回火山“深覆盖”作用影响,找矿难度巨大,西藏陆相火山岩铜金的找矿是函待突破的难题。
陈伟
关键词:陆相火山岩火山作用拉萨地体
西藏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2024年
聚焦藏东三江北段、冈底斯中东段、班公湖-怒江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铜多金属成矿带,针对新特提斯洋俯冲-陆陆碰撞过程铜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地质条件与区域成矿规律、高原隆升与矿床保存机制、西藏3大成矿带铜多金属资源潜力、高寒深切割陆相火山岩浅覆盖区绿色勘查技术体系等科技问题,文章系统总结了主要成矿带26个大型-超大型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多金属矿床的地质特征,揭示了区域成矿规律并提出了进一步找矿方向。西藏的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矿床主要的成岩成矿年龄为冈底斯成矿带中段早中侏罗世(160~174 Ma),班公湖-怒江成矿带西段的早白垩世(89~123 Ma),冈底斯成矿带东段和西段的古新世(50~65 Ma)和渐新世、中新世(14~23 Ma),玉龙成矿带的始新世(39~43 Ma)。与大洋俯冲有关的矿床以铜(金银)矿化为主,如雄村岛弧型铜(金银)矿(铜资源量238万t,伴生金202 t,伴生银1041 t),铁格隆南、多不杂、波龙等陆缘弧型铜(金银)矿(铜资源量超2400万t,伴生金超500 t,伴生银超5000 t);以大陆碰撞地壳加厚有关的主要为矽卡岩铅锌(铜金银)矿为主,如蒙亚啊、洞中拉、邦布勒、查格勒等,以及低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银铅锌(金)矿;与大陆碰撞走滑有关的主要以斑岩-矽卡岩型铜钼钨矿为主,如玉龙铜钼金钨矿带、努日-程巴铜钼钨矿集区;与大陆碰撞伸展背景有关的主要为斑岩-矽卡岩铜多金属矿床,主要矿床为巨龙(驱龙)铜钼多金属矿、甲玛铜多金属矿、邦铺钼铜多金属矿、朱诺铜钼矿等。未来的矿产勘查增储的重点为超大型矿床的深边部找矿,寻找多中心复合的同成矿期不同类型高品位厚大矿体,班-怒带多龙矿集区铁格隆南深边部新增铜资源量超400万t,波龙深边部新增铜资源量超200万t;重点关注火山岩覆盖区的浅成低温热液-斑岩型铜金矿的勘查评价
唐菊兴林彬杨欢欢唐攀谢富伟王勇周敖日格勒顾枫华邹兵张晓旭王勤李发桥张琪付雪莲张荣坤余立锐王梦蝶熊妍谢金玲李文韬
关键词:铜多金属矿床成矿规律找矿方向
冈底斯成矿带西段首次发现中新世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被引量:1
2024年
冈底斯成矿带是中国重要的铜多金属矿带,发育众多大陆碰撞后伸展环境的斑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成矿带内藏西北陆相火山岩区是寻找斑岩-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的理想勘查区。最近,笔者所在研究团队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项目资助下,在西藏阿里革吉县芒拉地区新发现厚大高品位铜(金、银)矿体,首孔MLZK0001见矿厚度137 m,铜平均品位达0.46%,其中,铜品位大于1%的样品有14件,平均1.54%;目前完钻的3个钻孔深度在542~709.9 m之间,仍发育连续的铜、金、银矿化。芒拉铜(金、银)矿蚀变矿物组合为多孔状石英、明矾石、高岭石、地开石、叶腊石等高硫化体系蚀变矿物,金属矿物主要为硫砷铜矿、黝铜矿、黄铜矿和铜蓝、蓝辉铜矿等Cu-S二元体系矿物,深部斑岩型铜金矿化和斑岩成矿系统目前尚未揭露。芒拉铜(金、银)矿是冈底斯成矿带西段发现的首例产于中新世陆相火山岩中的斑岩(?)-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该隐伏的厚大铜(金、银)矿体的发现,表明藏西北陆相火山岩区具有寻找斑岩-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铜金矿床的巨大潜力,将冈底斯成矿带向西延伸了近千km,开辟了在中新世火山岩区寻找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的新方向。
王楠刘治博唐菊兴宋扬李宝龙马旭东闫徐坤李志军代晶晶孙清飞张梦虎吕晓强肖扬
关键词:冈底斯成矿带陆相火山岩
西藏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地质特征及找矿潜力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本文在总结多龙矿集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开展了矿山深边部的潜力分析,以期为下一步的找矿预测提供勘查思路。多龙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集区位于西藏班公湖-怒江成矿带的北西侧,主要由铁格隆南超大型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床,拿若大型斑岩-隐爆角砾岩筒型铜(金)矿床,多不杂、波龙、多不杂西大型斑岩型铜(金)矿床,尕尔勤、地堡那木岗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矿点组成,共探获铜资源量超过1500万t,伴生金超250 t,伴生银3900 t。多龙矿集区形成于早白垩世(120 Ma)班公湖-怒江洋盆北向俯冲的陆缘弧环境,物质源区为壳幔混合源,成矿岩浆岩主要为中酸性的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花岗斑岩系列,具有弧岩浆特征。俯冲板片的折返是多龙矿集区深部岩浆形成和侵位的主要动力学机制,成矿后安山质火山岩(110 Ma)的覆盖对矿床起到重要的保存作用。多不杂矿区F2逆断层将矿体分割成上、下两部分,下部分矿体是找矿的重点方向。铁格隆南矿区深钻揭露了由南向北的逆冲断层,该逆冲断层将矿体错断并推覆到“红层”沉积之上,其下盘是寻找另一半隐伏矿体的方向。尕尔勤矿区大面积发育指示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硅帽”,明显富集Au、Ag、As、Sb、Bi、Cu等元素,Au、As、Sb、Hg等呈现较好的元素组合异常,具有寻找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的潜力。地堡那木岗矿区发育高硫化浅成低温热液型蚀变(高岭石化、地开石化、明矾石化等)和矿物组合(铜蓝、蓝辉铜矿、斑铜矿等),且物探、化探、遥感异常套合良好,是未来矿产勘查的重点。区内逆冲断层对矿床的改造作用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对进一步的勘查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唐菊兴杨欢欢李宏伟王勤李彦波李社林彬李发桥翟建军唐晓倩杨超杨超李建力付雪莲陈守关袁盛朝王梦蝶张琪张琪
关键词:地质特征
对花岗岩型低温热液铀矿床沥青铀矿沉淀温度估算方法
本申请的实施例涉及应用热方法测试或分析材料,具体涉及一种对花岗岩型低温热液铀矿床沥青铀矿沉淀温度估算方法,该方法可以包括以下步骤:S10:在勘测区域采集含原生沥青铀矿脉的脉状矿石样品;S20:处理脉状矿石样品,制得方解石...
郭春影秦明宽白芸李增华吴玉邱林飞
秘鲁Morococha斑岩-矽卡岩-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区域找矿方向
2024年
秘鲁中部Morococha地区位于中安第斯秘鲁中新世成矿带,是全球最具代表性的世界级斑岩-矽卡岩型和浅成低温热液型成矿系统之一。系统总结了该区斑岩型、矽卡岩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等多种铜钼铅锌银多金属矿化成矿作用特征和最新的研究进展,结合区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过程,提出了下一步找矿方向。Morococha矿区位于秘鲁中部Yali穹隆北段,由中心部位的Toromocho斑岩型铜钼矿床及外围铅锌银金多金属矿脉组成。区内主要构造为北西向Morococha背斜,地层主要为二叠纪—三叠纪Mitu群火山碎屑岩、侏罗纪Pucara群碳酸盐岩、早白垩世Goyllarisquizga群海相碎屑岩和碳酸盐岩。矿区中新世岩浆活动主要为中中新世不含矿的闪长质侵入岩(14.3~14.1 Ma)和晚中新世与成矿有关的花岗闪长岩和长石斑岩岩株(9.4~7.7 Ma)。Morococha岩浆-热液系统(8.5~7.2 Ma)是其形成超大型斑岩型铜矿成矿的原因之一,铅锌银多金属矿化主要发生在斑岩型矿化之后约0.5 Ma,受区域构造控制。矿床在空间上显示出明显的金属分带特征,中心斑岩区域为富铜矿石,而远离斑岩区出现更多的富铅锌银矿石。秘鲁中部中新世成矿带分布着众多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脉状热液型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总结近年来综合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表明这些多金属矿床都属于斑岩-矽卡岩成矿系统的一部分,因此斑岩-矽卡岩型铜矿床及浅成低温热液型贵金属矿床是秘鲁中部重要的找矿方向。
郭维民姚春彦曾敏杨宪涛王天刚刘君安
关键词:斑岩型铜钼矿床铅锌银多金属矿床成矿作用

相关作者

唐菊兴
作品数:604被引量:3,234H指数:37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铜多金属矿床 铜金矿床 冈底斯 斑岩
秦克章
作品数:311被引量:4,015H指数:4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东天山 斑岩 伟晶岩 斑岩铜矿 成矿作用
毛景文
作品数:511被引量:10,293H指数:7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研究主题:成矿作用 地球化学 流体包裹体 地质意义 成矿流体
张正伟
作品数:108被引量:807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东秦岭 成矿作用 地球化学 西昆仑 成矿系统
吴承泉
作品数:39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
研究主题: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特征 锰矿 西昆仑 铝土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