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74篇“ 低磷血症“的相关文章
- 低磷血症被引量:22
- 2006年
- 李世军章海涛
- 关键词:低磷血症
- 急性肾损伤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低磷血症发生情况及其对预后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观察急性肾损伤(AKI)患者连续性血液净化(CBP)后低磷血症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择三门峡市中心医院各重症监护病房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82例AKI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一般资料调查表,于入院时对患者进行详细调查并统计。82例AKI患者入院后均接受CBP治疗,观察患者治疗48 h内低磷血症发生情况。对所有患者随访30 d,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病死组和存活组,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一般资料及血磷变化,使用点二列相关性分析血磷水平与预后的关系,并采用Cox回归分析血磷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CBP治疗48 h内,82例AKI患者中48例(58.54%)发生低磷血症。病死组与存活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合并基础疾病、长期饮酒史、长期吸烟史、急性肾损伤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价(APACHE)Ⅱ评分、CBP治疗时长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死组治疗结束时血磷水平低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二列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CBP治疗时长与AKI患者预后不良呈正相关(r>0,P<0.05);血磷水平与AKI患者预后不良呈负相关(r<0,P<0.05);经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高表达、CBP治疗时间长为AKI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HR>1,P<0.05);治疗结束时血磷水平高为AKI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HR<1,P<0.05)。结论AKI患者CBP治疗期间低磷血症的发生概率较高,且对患者预后会产生影响。
- 张颖吴琼皎常玉萍卫丹辉袁欢
- 关键词:连续性血液净化低磷血症血磷水平预后
-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发生低磷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 2025年
- 目的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发生低磷血症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2年10月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10例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入重症监护病房(ICU)1 d血清磷水平,将血清磷水平正常(0.80~1.45 mmol/L)或偏高(>1.45 mmol/L)的患者纳入非低磷组,将低磷血症患者纳入低磷组(血清磷水平<0.80 mmol/L)。比较两组患者入ICU 1、2、4、6、8 d炎症指标〔中性粒细胞比例(NEU%)、中性粒细胞计数(NEU)、淋巴细胞计数(LYM)、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蛋白质〔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血乳酸(Lac)、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中性粒细胞/白蛋白比值(NAR)、血乳酸/白蛋白比值(L/A)的差异;采用偏相关法分析入ICU 1 d血清磷水平与上述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ARDS患者发生低磷血症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患者均纳入最终分析,其中低磷组56例,非低磷组54例。低磷组患者入ICU 1 d、2 d NEU%即较非低磷组显著升高(1 d:0.87±0.08比0.82±0.12,2 d:0.87±0.05比0.83±0.11,均P<0.05);随入ICU时间延长,低磷组患者LYM呈上升趋势,NEU%、hs-CRP、NLR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低磷组入ICU 1 d TP、Alb、PA均较非低磷组显著降低〔TP(g/L):52.96±8.42比56.47±8.36,Alb(g/L):29.73±5.83比33.08±7.35,PA(g/L):69.95±50.72比121.50±82.42,均P<0.05〕;随入ICU时间延长,低磷组患者TP、Alb均呈先下降后升高趋势,但8 d Alb仍低于1 d,PA呈上升趋势。非低磷组TP、Alb的变化趋势与低磷组一致。Lac、L/A在两组组内均呈下降趋势。偏相关分析显示,入ICU 1 d血清磷水平与NEU%、hs-CRP呈显著负相关(r值分别为-0.229、-0.286,均P<0.05),与LYM、PA呈显著正相关(r值分别为0.231、0.311,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ICU 1 d NEU%〔优势比(OR)=0.932,95%可信区间(95%CI)为0.873~0.996,P=0.038〕和Alb(OR=1.1
- 王洁许惠仙
- 关键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低磷血症
- 恩替卡韦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发生低磷血症的危险因素
- 2025年
-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ETV)初治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发生低磷血症的危险因素及动态变化。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感染科接受ETV治疗的CHB患者148例。采用Cox回归风险模型分析CHB患者发生低磷血症的危险因素,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估CHB患者发生低磷血症的效能。采用Kaplan-Meier分析低磷血症累积发生率,并应用Log-rank检验进行比较。相关性采用Spearman Correlation进行分析。动态观察治疗期间血磷和eGFR变化。结果148例患者中发生低磷血症17例(11.5%)。Cox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血磷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显示,基线血磷(HR=0.001,95%CI:0~0.021,P<0.001)是CHB患者发生低磷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基线血磷预测发生低磷血症的AUC为0.7786,预测效能较好,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8.2%,60.3%。基线血磷≤1.03 mmol/L的CHB患者发生低磷血症累积发生率明显高于基线血磷>1.03 mmol/L的患者(HR=81.79,95%CI:18.581~360.057,P<0.001)。低磷血症患者与eGFR无相关性(r=-0.084,P=0.749)。同时存在低磷血症及eGFR异常的患者,低磷血症的发生时间在eGFR异常后0~1.17年。CHB患者的血磷、eGFR水平呈现下降的趋势。低血磷组患者的血磷水平在随访期间始终低于血磷正常组。结论基线低血磷水平的ETV初治的CHB患者更易发生低磷血症。
- 王亮余燕青邬小萍马仕鹏刘丽萍蔡天盼李小鹏葛善飞
- 关键词:低磷血症恩替卡韦
- 儿童遗传性低磷血症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 2024年
- 正常情况下,由于膳食磷丰富,机体不会像缺钙那样出现因摄入量不足而缺乏磷。儿童磷缺乏大多是遗传因素所致。儿童遗传性低磷血症相关疾病主要涉及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介导的低磷血症和非FGF23介导的低磷血症。临床评估包括全面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遗传分析和影像学检查,以确定病因。伴随基因检测技术的普及,为低磷血症及低磷性佝偻病精准诊断奠定了基础。FGF23单抗(布罗索尤单抗)为儿童遗传性低磷性相关疾病的靶向治疗创造了条件。
- 张亚男邢雨彤张会丰
- 关键词:磷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低磷血症佝偻病
- 1型糖尿病合并肾功能不全伴有严重低磷血症患者的补磷治疗1例被引量:1
- 2024年
- 报道1例合并肾功能不全的1型糖尿病患者酮症酸中毒时伴有严重低磷血症的补磷治疗过程。患者为30岁女性,因“发现血糖升高20余年,纳差乏力1周”入院。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结果示随机血糖为38.9 mmol/L,血pH为7.04,血碳酸氢根为2.3 mmol/L,尿酮体3+,糖化血红蛋白(HbA_(1c))15.8%,空腹胰岛素<0.20 mU/L,空腹C肽为0.33μg/L,血肌酐228.0μmol/L,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24.1 ml·min^(-1)·(1.73 m^(2))^(-1),血钾5.64 mmol/L,血钠130.0 mmol/L,血氯82.4 mmol/L,血磷3.15 mmol/L,血镁1.38 mmol/L。明确诊断为1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脏病、肾功能不全、电解质紊乱,给予补液、胰岛素降糖、抑酸及对症支持等治疗,治疗过程中血磷迅速下降,入院第3天患者血磷浓度<0.1 mmol/L、尿磷<1.1 mmol/L,给予甘油磷酸钠减量限速静脉输注治疗,经过17 d的补磷治疗及同期降糖、补液等治疗,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出院,第20天出院时复查患者血磷已达到0.78 mmol/L。对于合并有肾功能不全的糖尿病患者,静脉给予磷酸钠的剂量应适当减量并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同时密切监测包括血磷在内的电解质水平及肾功能,将血磷的水平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即停止补磷,以避免高磷血症的发生。
- 徐惟捷马德琳余学锋
- 关键词:糖尿病肾功能不全低磷血症
- 低磷血症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 2024年
- 低磷血症是临床上常见的电解质紊乱之一,常伴有钙的代谢紊乱。临床上引起低磷血症的原因很多,且临床症状表现不一,缺乏特异性,容易被误诊。文章主要综述了低磷血症的原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诊断以及低磷血症的治疗,为临床医师提供诊疗思路。
- 韩文霞刘心如
- 关键词:低磷血症
- 中年女性-全身骨痛-低磷血症
- 2024年
- 肿瘤性骨软化症(tumor-induced osteomalacia,TIO)为一种罕见的获得性代谢性骨病,TIO肿瘤常起病隐匿,瘤体较小,分布广泛,发生在颅内更为罕见。本文报告一位44岁女性患者,3年前出现双下肢疼痛、乏力,并逐渐全身骨痛、活动障碍、多处骨折,实验室检查提示低磷血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高、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水平明显增高,考虑TIO。通过^(68)Ga-DOTATATE PET/CT全身成像发现大脑左侧额叶镰旁占位,并行头部MR进一步确认后,通过手术全切肿瘤,术后患者血磷逐渐恢复正常水平,FGF-23水平下降,全身骨痛消失,病理学检查证实肿瘤为磷酸盐尿性间叶性肿瘤(phosphaturic mesenchymal tumor,PMT)。
- 魏祺单慈章振林
- 关键词:低磷血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 静脉铁剂相关低磷血症的研究进展
- 2024年
- 静脉铁剂临床常用于治疗缺铁性贫血,且不能接受口服铁剂或口服铁剂不耐受或需要快速补铁的患者。常用的静脉铁剂包括蔗糖铁、右旋糖酐铁、羧基麦芽糖铁、多聚糖超顺磁氧化铁及异麦芽糖酐铁。近年来出现了输注静脉铁剂后发生低磷血症的大量病例报告。随着更多静脉铁剂相关低磷血症临床研究结果的发表,多国药监部门对输注某铁剂导致低磷血症的不良反应进行相关警示。本文旨在对不同静脉铁剂进行对比,详细阐述静脉铁剂相关低磷血症的机制及临床研究进展,并对文献提及静脉铁剂相关低磷血症的治疗进行汇总,以供临床使用相关药物时予以重视和借鉴。
- 许治清陈罡姜琳张凡唐彦杜小莉赵彬
- 关键词:静脉铁剂低磷血症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 低磷血症与老年重症肺炎预后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 重症肺炎是引起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而低磷血症在老年患者中发病率高且常被忽视,探究二者相关性为老年重症肺炎合并低磷血症者提供临床诊疗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按照入组标准及排除标准收集自2021年2月—2022年9月诊断为“重症肺炎”老年患者,共88例,按照不同血磷水平分为低磷血症组及血磷正常组,在不同组间对患者基础状况、预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低磷血症与患者预后情况密切相关,低磷血症组既往存在脑血管疾病史者较多(45.9%vs.22.2%,χ^(2)=4.42,P=0.03),低磷血症及血磷正常组相比死亡率、休克患者比例及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及无创机械通气)比例无明显差异,低磷血症组有创机械通气比例明显升高(36.1%vs.14.8%,χ^(2)=4.06,P=0.04),且在存活患者中,低磷血症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比血磷正常组延长[(7.70±2.94)d vs.(3.33±0.57)d,t=2.47,P=0.03],存活患者中低磷血症组住院费用比血磷正常组更高(3.48万元vs. 5.17万元,Z=2.85,P<0.02)。在不同病原学之间血磷水平无明显差异性。结论 血磷水平和老年重症肺炎患者预后有相关性,严重低磷血症可引起患者有创机械通气比例及通气时间延长,并引起患者住院费用增多。
- 张陈光吴圣王琰冯莉莉丰雯诗殷贺陈妤陈旭岩
- 关键词:老年重症肺炎低磷血症机械通气
相关作者
- 王磊

- 作品数:74被引量:191H指数:9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阿德福韦酯 慢性乙型肝炎 肾性 低磷血症 核苷(酸)类似物
- 叶茜

- 作品数:14被引量:35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阿德福韦酯 低磷血症 肾性 骨软化症 慢性HBV
- 钱钰

- 作品数:11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阿德福韦酯 肾性 低磷血症 骨软化症 慢性HBV
- 刘峰

- 作品数:19被引量:61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阿德福韦酯 肾性 低磷血症 慢性乙型肝炎 骨软化症
- 夏维波

- 作品数:399被引量:3,828H指数:28
-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
- 研究主题:骨质疏松症 骨质疏松 骨密度 骨软化症 基因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