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7篇“ 体外循环方法“的相关文章
小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体外循环方法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不同体外循环方法在小儿主动脉缩窄(CoA)合并心内畸形矫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CoA合并心内畸形患儿31例,分为选择性顺行脑灌组(DHLF组)和深低温停循环组(DHCA组),其中DHLF组18例,DHCA组13例。统计分析两组术中体外循环转流情况、术后一般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后再缩窄发生率。结果DHLF组患儿的最低肛温高于DHCA组(P<0.05),DHLF组患儿的体外循环时间短于DHCA组(P<0.05);DHLF组术后24h胸引流量少于DHCA组,机械通气时间短于DHCA组,DHLF组和DHCA组患儿均未出现截瘫、肌张力增高等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22%(4/18)、23.07%(3/13)之间的差异不显著(P>0.05)。DHLF组和DHCA组患儿术后均未出现再缩窄情况。结论与DHCA技术相比,DHLF在小儿CoA合并心内畸形矫治中能减少降温程度、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减少术后出血及机械通气时间,更有利于脏器保护。
黄慧
关键词: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心内畸形
低预充体外循环方法对低体重婴幼儿心脏手术影响的初步研究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通过使用微小化管道和内置动脉微栓滤器膜肺等综合措施,探讨低预充体外循环(CPB)方法对低体重先天性心脏患儿CPB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37例低体重(体重≤5 kg)简单先天性心脏病CPB手术矫治患儿的数据。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20)采用新型整合式膜肺(内置动脉微栓滤器)+3/16英寸微小化管道;对照组(n=17)采用普通膜肺+婴儿型动脉滤器+1/4英寸管道。分别于术前、CPB中5 min、停机时及术后12 h采桡动脉血测定血乳酸值;记录术后机械通气时间;术后监护室停留时间。结果静态预充量和红细胞使用量对照组260~290(272.9±13.1)ml和130~230(171.3±33.3)ml,均高于实验组135~190(160.3±15.2)ml和90~130(111.2±12.9)ml,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术中、停机时及术后12 h的血乳酸值实验组分别为<1.0 mmol/L、(1.2±0.5)mmol/L和(1.1±0.3)mmol/L,均较对照组(1.5±0.8)mmol/L、(1.7±0.9)mmol/L和(1.3±0.5)mmol/L低(P<0.05),差别有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时间和在监护室停留时间对照组为(49.6±3.8)h和(6.5±0.5)d,均长于实验组(22.6±2.3)h和(4.5±0.5)d,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小化管道和内置动脉微栓滤器膜肺可以有效地减少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CPB预充量和用血量并降低转流过程中的血乳酸水平,更有利于患儿术后恢复。
王葵亮曹倩泮思林邢泉生
关键词:低体重体外循环
浅低温不停跳体外循环方法在重症搭桥手术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总结重症患者在浅低温不停跳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效果。方法:2010年1月至2011年5月对34例择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surgery,CABG)的重症患者(左主干病变、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60 mm、左心室射血分数<40%、术前Euroscore评分>6分、术前心源性休克、急性心肌梗死)施行浅低温ECC下不停跳CABG,术前均存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其中10例(28%)合并糖尿病。3例(44%)患者术前应用了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n pump,IABP)。分析总结重症CABG患者体外循环管理经验。结果:平均ECC时间68 min(42~123 min),机械通气时间平均18 h(6~84 h),ICU滞留时间平均2 d(14h~14 d),住院时间平均22 d(10~34 d)。12例患者术后应用IABP。无与ECC相关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肾功能不全6例(18%),并应用肾替代疗法。死亡2例(6%)。结论:对严重心功能不全或血管条件不好的重症CABG患者,采用浅低温不停跳ECC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方法
倪虹邢家林刘峰缪娜万彩红侯晓彤董然
关键词:浅低温不停跳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心血管危重患者急诊体外循环方法探讨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急诊体外循环在抢救心血管危重患者中的重要价值。方法2003年1月-2011年2月应用急诊体外循环抢救危重患者21例,3例使用鼓泡氧合器,18例使用膜肺。预充液:早期以乳酸林格液+白蛋白为主,后期采用勃迈力A、万汶+白蛋白为主。对于急性大出血病例可在安装机器时首先安装心内血液回收系统。以便全身肝素化后回收失血。2例采用常温左心辅助转流,16例采用亚低温、中高流量转流,3例采用中度低温、中高流量转流。主动脉一上下腔静脉转流18例,左房、股动脉转流3例。术中采用4:1温血间断灌注,顺灌+逆灌等多种心肌保护方法。综合应用超滤、零平衡超滤和改良超滤。结果全组建立体外循环时间5-15min,体外循环时间56-186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2-135min,主动脉开放后心脏自动复跳17例,自动复跳率89%。21例中存活19例,存活率90.5%,死亡2例,其中1例采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协助停机2d后死亡,1例法洛四联征心内纠治术后死于低心排综合征。结论心血管危重患者急诊体外循环应用亚低温,应用膜肺,增加胶体预充及调整预充液成分,加强心肌保护,应用超滤和改良超滤技术等综合急诊体外循环管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张鲁英姜冠华
关键词:急诊体外循环
心血管危重患者急诊体外循环方法探讨
目的:探讨急诊体外循环在抢救心血管危重患者中的重要价值。方法:自2003年1月至2010年2月应用急诊体外循环抢救危重患者21例,3例使用鼓泡氧合器,18例使用膜肺。预充液:早期以乳酸林格液+白蛋白为主,后期采用勃迈力A...
张鲁英姜冠华梁家立卢金峰
关键词:急诊体外循环心血管患者超滤技术手术治疗
文献传递
胸部降主动脉瘤体外循环方法探讨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胸部降主动脉瘤手术中采用不同体外循环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对大脑的保护作用。方法分析2001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术前经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胸部降主动脉瘤6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6例,女9例;年龄15~71岁,平均年龄48.1岁;病程6d~4个月(19.0±6.5d)。术前临床诊断为DeBakeyⅢ型夹层41例,马凡综合征手术后并存或并发Ⅲ型夹层9例,假性动脉瘤7例,真性动脉瘤8例。施行人工血管补片修补降主动脉破口2例,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63例,其中降主动脉置换术+肋间动脉移植术18例。结果 65例患者采用的体外循环方法包括左心转流13例,全心转流12例,深低温停循环(DHCA)全身逆行灌注(TBRP)30例,改良上下半身分离体外循环10例。体外循环时间51~212min,DHCA时间18~75min,逆行灌注时间18~73min,上半身停循环时间21~31min,下半身停循环时间39~67min。所有患者无1例手术死亡;未发生大脑并发症,无1例瘫痪并发症发生。术后早期死亡2例,均死于无尿性肾功能衰竭。结论根据胸部降主动脉瘤发生的解剖部位和范围选择不同的体外循环方法 ,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选择的标准是要有利于手术操作,器官保护效果确实,操作方法简单。
王军徐志云邹良建陈佳一邵文玉樊美珍王春丽
关键词:降主动脉瘤体外循环深低温停循环逆行灌注
不同体外循环方法在胸主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2009年
目的探讨不同部位不同病变程度的胸主动脉瘤手术体外循环方法的选择。方法体外循环下行胸主动脉瘤手术52例。升主动脉瘤49例(其中包括马凡氏综合征35例),降主动脉瘤3例。全身中低温体外循环43例,左心转流合并全身中低温体外循环2例,深低温停循环腋动脉顺行脑灌注7例(其中1例上、下半身分别灌注)。结果体外循环时间79~304(199.8±42.5)min,全组患者手术死亡3例,死亡率5.7%。1例术前合并左心衰、肾衰,术后1h死于急性左心衰竭。1例术后并发肺部感染死于呼吸衰竭。1例术后出血死亡。其他患者均于术后3~6h清醒,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根据主动脉瘤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病变部位的不同,选择适当的体外循环方法,避免循环、中枢神经系统等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周淑萍张虹儿贺宏艳
婴幼儿先心病不同温度下体外循环方法的研究
背景与目的 体外循环技术的应用促使心脏外科迅猛发展.体外循环技术是心脏直视手术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但体外循环后全身炎性反应及低温导致脏器功能降低却一直难以得到很好解决.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轻者引起术后病理性组织损伤...
刘广文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常温体外循环甲状腺素
文献传递
大动脉转位Switch术体外循环方法探讨
背景: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D-TGA)是大动脉解剖关系颠倒的复杂性先天性心脏病。主动脉瓣不像正常地在肺动脉瓣的右后,而到了右前,接右心室;而肺动脉...
徐红亮
关键词: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动脉调转术体外循环深低温低流量
文献传递
婴儿主动脉弓中断矫治术中体外循环方法的探讨被引量:2
2005年
周成斌张镜芳陈欣欣庄建陈萍章晓华
关键词:体外循环方法主动脉弓中断婴儿矫治

相关作者

苏肇伉
作品数:512被引量:2,064H指数:20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研究主题:先天性心脏病 外科治疗 心脏外科手术 外科手术 体外循环
杨艳敏
作品数:20被引量:96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体外循环 深低温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循环方法 幼猪
张海波
作品数:48被引量:179H指数:8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体外循环 先天性心脏病 室间隔缺损 外科治疗 胎羊体外循环
周成斌
作品数:212被引量:455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东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体外循环 胎羊 先天性心脏病 体外膜肺氧合 胎儿
陈虹
作品数:25被引量:151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
研究主题:体外循环 先天性心脏病 小儿体外循环 改良超滤法 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