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585篇“ 体外循环术“的相关文章
- 一种专用于体外循环术中排气针套件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卫生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专用于体外循环术中排气针套件,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无法达到体循环持续排气作用的问题,现提出以下方案,包括导管,所述导管一端外壁连接有第一螺口接头,且导管外壁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贴,...
- 刘文华马丽杨军民周钰峰
- 小儿先心病体外循环术治疗中开展舒适护理的干预效果评估
- 2024年
- 分析在先心病患儿接受体外循环术治疗的过程中,提供舒适的护理措施对其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了90例患有先心病的患儿,就医的时间跨度在2022.11月到2023.11月,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每组包含45例患儿,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即入院后协助患儿完善检查,常规开展术前及术后护理)和舒适护理(即术前强化心理疏导及宣教,术中观察患儿体征变化,密切配合医师操作以及术后强化并发症预防及饮食护理等),对比分析两种护理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和对照组干预后得到的指标进行比较发现,观察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首次排便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短(t=2.368、2.131、2.870),观察组的术后并发症率较低(x2=6.154),观察组的护理态度、病房环境、健康宣教、操作水平评分较高(t=5.973、8.443、9.964、8.019),P<0.05。结论 经实施舒适护理后,能缩短患儿术后康复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同时,还能够增加患儿家属对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以及认可度,建议进行推广与研究分析。
- 薛婷
- 关键词:体外循环术舒适护理先心病家属满意度
- 一种体外循环术中血液分离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体外循环术中血液分离装置,涉及血液分离技术领域。体外循环术中血液分离装置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血液分离系统,血液循环系统包括静脉血回流管和负压储血罐,负压储血罐有第一负压口和第二负压口,静脉血回流管设有第...
- 陈官映徐建军宗若愚周成斌袁海云孟擎擎和继承
- 基于脑电阻抗数据的体外循环术神经功能损伤预测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脑电阻抗数据的体外循环术神经功能损伤预测系统,包含:数据采集设备,获取术中患者的脑电阻抗数据;图像重构模块,根据数据采集设备获取到的脑电阻抗数据重构出脑部阻抗空间分布图;数据提取模块,从采集设备获取到...
- 宣和均朱燕刘本源石崇源
- 肾损伤分子-1联合血清胱抑素C与尿肌酐联合检测诊断先天性心脏病体外循环术致急性肾损伤的价值分析
- 2023年
- 目的探究尿肾损伤分子-1(KIM-1)联合血清胱抑素C(CysC)、尿肌酐(SCr)联合检测诊断先天性心脏病(简称先心病)体外循环术致急性肾损伤(AKI)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12月本院心脏外科收治的85例选择体外循环手术治疗的先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发生AKI的3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发生AKI的51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点CysC、KIM-1、SCr水平,分析CysC、KIM-1、SCr及联合检测对术后AKI的诊断价值。结果两组KIM-1水平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术后2、6、12 h,观察组KIM-1水平均高于前一时间点,对照组术后2 h KIM-1水平低于术前,对照组术后6 h KIM-1水平高于术后2 h,对照组术后12 h KIM-1水平高于术前、术后2 h,术后24、48 h,两组KIM-1水平均高于术后2 h,低于术后12 h,观察组KIM-1水平均高于术前、术后6 h,对照组KIM-1水平低于术后6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术前,两组KIM-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6、12、24、48 h,观察组KI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ysC水平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术后2、6、12 h,观察组CysC水平均高于前一时间点,对照组术后12 h CysC水平低于术前、术后2、6 h,术后24、48 h,观察组CysC水平均低于术后12 h,对照组CysC水平均低于术后2、6 h,且观察组术后48 h低于术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术前,两组Cys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6、12、24、48 h,观察组Cys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SCr水平组间、时间、交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比较:术后6 h,观察组SCr水平高于术前,术后12、24、48 h,观察组SCr水平均高于
- 高琼刘娟黄富强
- 关键词:肾损伤分子-1血清胱抑素C尿肌酐先心病体外循环术急性肾损伤
- 体外循环术中血液灌流降低主动脉夹层术后急性肾损伤发生风险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急性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术中应用血液灌流器对患者术后急性肾损伤(AKI)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纳入本院2022年7月至2022年10月被诊断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并行孙氏手术治疗的患者,回顾性收集其基线资料、手术情况、各项临床生化数据及预后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共有57名患者被纳入研究,其中23名患者接受了血液灌流治疗。血液灌流组的AKI发生率显著低于无血液灌流组(43.5%vs.85.3%,P=0.001),特别是AKI 1~2级的发生(34.8%vs.61.8%,P=0.046)。且血液灌流组术后7 d肌酐最大值[121(82,218)μmol/L vs.174(112,220)μmol/L,P=0.216]和胱抑素C最大值[1.63(1.34,2.85)mg/L vs.2.58(1.68,4.23)mg/L,P<0.05]均低于无血液灌流组。血液灌流组术后3 d降钙素原最大值较无血液灌流组有下降[10.72(7.28,27.00)g/L vs.6.50(2.60,11.0)g/L,P=0.011]。血液灌流组血清中冷诱导RNA结合蛋白的浓度较无血液灌流组未显示出差异[987(664,1335)vs.993(741,1451)ng/L,P=0.733]。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手术术中联合血液灌流可减少术后AKI发生风险,尤其是1级和2级AKI的风险。
- 赵长缨冯哲牛佳兰闫炀刘锋锋闫璐勤郑幸龙
-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主动脉夹层心血管手术
-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术中氧输送与术后病死率相关性研究
- 2023年
- 目的探讨在急性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ATAAD)体外循环(CPB)术中使用目标导向灌注策略保持氧输送(DO2)≥280 ml·min^(-1)·m^(-2)与患者90 d病死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心血管外科收治的178例行孙氏手术的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58例(88.8%),平均年龄(50.9±12.6)岁,根据CPB中平均DO2是否低于(280 ml·min^(-1)·m^(-2))分为低氧供组(n=23)和常规组(n=155),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并进行随访,主要研究终点为术后90天全因死亡率,次要研究终点为术后机械通气时间、连续肾替代治疗(CRRT)使用、脑部并发症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结果全组患者共23例(12.9%)发生术后90 d内死亡,与低氧供组相比,常规组在CPB中血流量[(2.7±0.2)L·min^(-1)·m^(-2)比(2.3±0.2)L·min^(-1)·m^(-2)]、红细胞压积(25.5%比23.8%)、DO2[(328.1±28.4)ml·min^(-1)·m^(-2)比(257.5±18.4)ml·min^(-1)·m^(-2)]、氧供氧耗比值(3.9比3.5)等更高(均P<0.05),术后CRRT使用率(7.7%比30.4%)、术后90 d内病死率(10.3%比30.4%)更低(均P<0.05),其余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4(1~38)个月,生存分析结果表明,两组患者的生存时间存在显著差异(Z=9.201,Log rank P=0.002),单因素Cox回归发现,常规组可将90 d内病死风险降低72.1%(HR=0.279,95%CI 0.114~0.68,P=0.005)。结论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体外循环中通过提升流量、红细胞比容等措施维持氧输送DO2≥280 ml·min^(-1)·m^(-2)与术后90 d病死率降低相关。
- 林天晓陈星孟维朋官莉郑少忆彭勤宝
- 关键词: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氧输送病死率连续肾替代治疗
- 超声引导下封堵术与体外循环术对室间隔缺损患儿机体应激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封堵术与体外循环术对室间隔缺损患儿机体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4月山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室间隔缺损患儿1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抽取所有手术患儿,体外循环术组和封堵术组各50例。两组患儿均在全麻插管下进行手术治疗,体外循环术组采用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治疗,封堵术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封堵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指标、肺动脉峰值流速、左室射血分数、主动脉峰值流速、应激水平、房室传导阻滞、残余分流、成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并进行比较。结果封堵术组气管插管时间、ICU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体外循环术组[(211.15±36.49)min vs.(295.15±35.46)min,(1.15±0.36)d vs.(1.89±1.11)d,(61.25±15.15)min vs.(125.15±23.56)min,(10.15±1.11)d vs.(13.15±1.15)d,均P<0.05];术后封堵术组与体外循环组相比较,患者的肺动脉峰值流速、左室射血分数低于术前,主动脉峰值流速高于术前[(95.15±23.56)cm/s vs.(128.56±33.45)cm/s,(60.15±5.11)%vs.(65.33±6.78)%,(108.45±15.15)cm/s vs.(101.15±15.46)cm/s,均P<0.05];术后封堵术组应激水平高于体外循环术组[(405.15±21.11)μg/L vs.(391.15±25.15)μg/L,P<0.05];封堵术组房室传导阻滞、残余分流发生率低于体外循环术组(0.00%vs.2.00%,0.00%vs.4.00%,均P>0.05);封堵术组成功率高于体外循环术组(90.00%vs.70.00%,P<0.05);封堵术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体外循环术组(2.00%vs.12.00%,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封堵术与体外循环术均能够有效治疗室间隔缺损,但封堵术创伤小,恢复较快,与体外循环术比较,效果更好。
- 智喜强杨志刚张德重曲媛
- 关键词:封堵术体外循环术室间隔缺损应激
- 基于脑电阻抗数据的体外循环术神经功能损伤预测系统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脑电阻抗数据的体外循环术神经功能损伤预测系统,包含:数据采集设备,获取术中患者的脑电阻抗数据;图像重构模块,根据数据采集设备获取到的脑电阻抗数据重构出脑部阻抗空间分布图;数据提取模块,从采集设备获取到...
- 宣和均朱燕刘本源石崇源
- 体外循环术中监测血钾浓度的临床意义
- 2021年
- 目的:研究体外循环术中监测血钾浓度的临床意义。方法:2019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接受体外循环术的患者44例,在为患者进行体外循环复温时,开放主动脉前、后5~10 min对患者间断性抽取血样标本,监测患者电解质改变情况,而后根据变化及时进行调整。结果:44例患者中,出现低钾血症6例(13.63%),高钾血症4例(9.09%);经过及时有效地调整后,开放主动脉后均可以使心脏平稳复苏。结论:对于接受体外循环术的患者,及时帮助患者调整钾离子,纠正电解质紊乱情况,为患者心脏平稳复苏创造良好的环境与条件,是开展体外循环术的关键条件之一。
- 吴俊荣
- 关键词:体外循环术心脏手术钾离子
相关作者
- 赵荣

- 作品数:82被引量:240H指数:8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 研究主题: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术后 深低温停循环 婴幼儿 急性肺损伤
- 舒强

- 作品数:464被引量:1,098H指数:16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
- 研究主题:儿童 体外循环 先天性心脏病 小儿 外科治疗
- 郑霄

- 作品数:97被引量:296H指数:9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 研究主题:护理 婴幼儿 体外循环 心脏术后 术后监护
- 景华

- 作品数:366被引量:1,339H指数:17
- 供职机构:第二军医大学
- 研究主题:体外循环 外科治疗 外科手术 手术治疗 心脏移植
- 苏洁

- 作品数:77被引量:398H指数:11
- 供职机构: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
- 研究主题:护理 体外循环 心脏手术 婴幼儿 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