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71篇“ 依替米星“的相关文章
- 依替米星的降解杂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依替米星的降解杂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将硫酸依替米星与三氟乙酸溶液加热回流反应,反应结束后提纯得目标产物。本申请提供了该杂质的制备方法,简单易行,收率及纯度理想,结构式正确,可大量制备该降解杂质。将该化合...
- 刘昕王海东蒋艳君钱军曹清源
- 一种硫酸依替米星工艺杂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硫酸依替米星工艺杂质3’’‑N‑乙基庆大霉素C1a,并提供了该杂质的制备方法;将制备得到的3’’‑N‑乙基庆大霉素C1a作为对照品用于硫酸依替米星或其制剂的相关物质检测,对3’’‑N‑乙基庆大霉素C1a进行合...
- 刘昕胡东辉蒋艳君王凯徐乃林
- 硫酸依替米星溶液及其制备方法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吸入用硫酸依替米星溶液,其由硫酸依替米星、渗透压调节剂、pH调节剂和水组成;其中,所述的硫酸依替米星溶液的渗透压为150‑550mOsmol/kg;所述的硫酸依替米星溶液的pH为4.0‑8.5。本发明还提...
- 张熹王俊伟单飞
-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硫酸依替米星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效果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究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硫酸依替米星治疗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效果及对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收诊的90例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硫酸依替米星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细菌清除率、病情恢复时间、血清炎症指标、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均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后观察组健康调查问卷(SF-36)各维度评分均更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退热时间、白细胞计数恢复正常时间、胸部CT表现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更短(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和细菌总清除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联合硫酸依替米星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症状消失时间,减轻机体炎症反应,提升细菌清除效果及患者生活质量,且安全性高,有临床推广意义。
- 姚建军
- 关键词: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硫酸依替米星炎症反应
- 依替米星联合左氧氟沙星对糖尿病足MRSA感染的疗效评价
- 2024年
- 糖尿病足MRSA感染,为了寻找高效地治疗方案,制定两种治疗方案:左氧氟沙星、依替米星+左氧氟沙星,两种方案比较。方法 本研究以两组治疗方案对我院诊治的糖尿病足MRSA感染患者进行探究,左氧氟沙星(对象为参照组)和依替米星+左氧氟沙星(对象为干预组),通过疗效对比,从而分析药物效果和作用。结果 干预组治疗有效率、足部症状评分、治疗后指标(炎症指标、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率、足背动脉超声检查指标)均优于参照组(P<0.05)。结论 糖尿病足感染发病率极高,尤其是糖尿病足MRSA感染,临床建议实施依替米星+左氧氟沙星积极治疗,促进治疗效果显著提升。
- 孙文静
- 关键词:糖尿病足左氧氟沙星依替米星治疗有效率MRSA感染
- 依替米星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的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依替米星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8月航空总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细菌性感染性腹泻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依替米星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左氧氟沙星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有效率、症状缓解时间、血常规白细胞与大便常规转阴率、不良反应及治疗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腹痛缓解时间、腹泻缓解时间、发热缓解时间、呕吐缓解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常规白细胞与大便常规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03)。结论:依替米星联合左氧氟沙星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性腹泻的效果较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安全性较高。
- 曲燕燕
- 关键词:左氧氟沙星依替米星
- 一种依替米星安瓿灌封机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依替米星安瓿灌封机,包括依次连接的进瓶机构、传送机构、灌封机构、拉丝机构以及出瓶机构,所述进瓶机构包括进瓶网带、挡瓶带、进瓶块、输送螺杆和星形轮;所述拉丝机构包括拉丝架和火头架,拉丝架安装在火头架上方...
- 王田田戴春琴吴斌王佳英
- 41例依替米星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依替米星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及风险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泰安市ADR监测数据库(2008年1月1日~2023年7月31日)中41例涉及依替米星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报告中,新的一般报告8例(19.51%),严重报告10例(24.39%)。男23例,女18例,患者年龄以45~64岁及65岁以上居多。既往有ADR史的患者2例。多数ADR发生在用药1 d内,累及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胃肠系统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肝胆系统损害等,主要表现为瘙痒、皮疹、恶心、呕吐、头晕、头痛、氨基转移酶升高等。结论依替米星说明书警示信息不足,药品生产企业需加强对上市后监测数据的研究,进一步完善说明书,增加过敏性休克等严重不良反应的提示。临床应重视老年患者超剂量用药风险并加强对患者肝肾功能的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马晓东谢彦军霍艳飞王涛李霞
- 关键词:依替米星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药品说明书
- 基于文献和药品说明书的依替米星不良反应分析
- 2024年
- 目的:分析依替米星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Embase数据库(截至2023年12月)涉及依替米星的ADR个案报道,查询不同持有人药品说明书中的相关安全性信息,提取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文献30篇,涉及患者33例,男女比例约为1∶1,年龄以40~49岁(24.24%)、50~59岁(18.18%)和60~69岁(18.18%)居多,有药物过敏史者6例(18.18%)。每日用量为0.05~0.3 g,涉及剂型以注射液较多(63.63%)。ADR发生时间多为用药30 min内(60.61%),主要累及全身性损害(31.58%)、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24.56%)、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0.53%)。各持有人的药品说明书不一致,相关安全性信息特别是ADR描述过于简单。结论:依替米星可致多种说明书未记载的ADR,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应及时修订完善药品说明书。临床应用时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使用,加强用药监护,备好急救药品,尽早发现和治疗ADR,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 马晓东谢彦军霍艳飞王涛徐滨李霞
- 关键词:依替米星药品不良反应药品说明书
-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分析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22年6月—2024年2月邳州市中医院收治的76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依替米星治疗。对比两组炎性指标、症状消失时间、肺功能、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0 d后,两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及白细胞计数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发热、寒战、胸痛、咳嗽、咳痰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5、10 d后,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呼气流量峰值水平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效果良好,可减轻炎症,加快恢复速度,改善肺功能,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 田宁宁
-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老年依替米星三代头孢菌素
相关作者
- 袁耀佐

- 作品数:69被引量:277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 研究主题:高效液相色谱法 硫酸依替米星 蒜氨酸 HPLC HPLC法测定
- 李继安

- 作品数:197被引量:150H指数:6
- 供职机构: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
- 研究主题:吸附树脂 发酵培养基 发酵液 发酵 发酵单位
- 张威

- 作品数:137被引量:696H指数:15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 研究主题:临床药师 骨肉瘤 药学监护 合理用药 甲氨蝶呤
- 于沛涛

- 作品数:49被引量:210H指数:9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
- 研究主题:依替米星 临床疗效 硫酸依替米星 病原菌 治疗儿童
- 甄健存

- 作品数:382被引量:2,899H指数:27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
- 研究主题:临床药师 合理用药 药学服务 药学监护 药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