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5篇“ 侵蚀红壤“的相关文章
猪粪配施菌剂对侵蚀红壤碳氮组分及竹柏生长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究猪粪配施微生物菌剂对侵蚀红壤碳氮组分及竹柏生长的影响,为侵蚀劣地改良及获得适合竹柏生长的施肥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以盆栽竹柏为供试材料,测定土壤碳氮组分含量以及竹柏的生长、生理指标,探讨对照以及化肥、猪粪、猪粪+低量菌剂、猪粪+中量菌剂、猪粪+高量菌剂处理对侵蚀红壤碳氮组分含量及竹柏生长的影响。【结果】(1)猪粪配施菌剂可显著提高土壤总有机碳(soil organic carbon,SOC)和易氧化有机碳(easily oxidized organic carbon,EOC)含量,对可溶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DOC)和颗粒有机碳(particulate organic carbon,POC)含量没有显著的提升作用;高剂量菌剂对土壤碳组分含量的提升效果最佳。(2)配施菌剂与单施猪粪处理相比,硝态氮(NO^(-)_(3)-N)含量提高了43.75%~68.75%,可溶性有机氮(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DON)含量提高了13.59%~24.46%,氨基酸态氮(amino acid nitrogen,AAN)含量提高了11.08%,微生物量氮(microbial biomass nitrogen,MBN)含量提高了6.99%~36.65%,对铵态氮(NH^(+)_(4)-N)含量无明显的提升作用。(3)施用菌剂可促进竹柏的生长发育,高量菌剂对竹柏株高、地径增长量的提升效果最佳;中量菌剂对竹柏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提升效果最佳。【结论】猪粪配施适量微生物菌剂可有效改良侵蚀红壤,提高侵蚀红壤的碳氮组分含量,促进竹柏的生长发育。
何峥旋魏圆慧黄昭昶支叶彤郭宇轩毛艳玲
关键词:猪粪侵蚀红壤竹柏
添加生物炭和PAM对侵蚀红壤改良和宽叶雀稗生长的影响
杨雨珂
侵蚀红壤区马尾松人工林恢复过程中凋落物碳氮归还量变化被引量:6
2021年
以福建省长汀县侵蚀红壤区恢复0、16和34年马尾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时空代换”法,研究侵蚀退化地植被恢复过程中马尾松和林下植被芒萁凋落物年输入量以及碳、氮归还量的变化。通过对不同恢复年限样地为期4年的凋落物观测,结果表明:植被恢复过程中凋落物输入量逐渐增加,不同恢复年限样地马尾松凋落物年输入量平均分别为0.60、2.34、3.33 t·hm-2·a-1,芒萁年输入量则分别为0.32、1.29、1.39 t·hm-2·a-1。植被恢复过程中马尾松凋落叶碳含量没有显著变化,其氮含量显著升高,C/N显著降低,而芒萁碳、氮含量和C/N相对稳定;此外,马尾松凋落物中碳的归还量显著高于芒萁,而芒萁凋落物中氮归还量高于马尾松,且马尾松凋落物C/N高于芒萁,说明芒萁在维持侵蚀退化地氮素供应的作用大于马尾松,且植被恢复能够提高马尾松氮的利用和归还,并且提高马尾松凋落物的质量。因此,增加具有高质量(低C/N)凋落物的林下植被芒萁覆盖,对提升侵蚀退化地土壤有机质水平具有重要的作用,今后在侵蚀退化地生态恢复工作中应着重关注高质量林下植被的恢复。
张世良吕茂奎邓翠黄俊黄桥明熊小玲姜永孟谢锦升
关键词:马尾松凋落物量
侵蚀红壤山地微地形条件下的芒萁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索侵蚀红壤山地微地形条件下的芒萁(Dicranopteris dichotoma Bernh.)土壤生态化学计量特征,揭示芒萁侵入过程中所受到的主要营养元素限制因子,阐明生态恢复过程中芒萁对养分缺乏的适应特征,为红壤侵蚀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参考。【方法】采用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生态化学计量原理对不同坡向(东、西、南、北)和坡位(上、中、下)的芒萁土壤碳(C)、氮(N)、磷(P)状况及比值进行研究。【结果】土壤有机C和全N含量在阴坡(东坡向和北坡向)相对高于阳坡(西坡向和南坡向),基本呈由下坡位向上坡位递减的变化趋势;全P含量在不同坡位间的变化趋势无明显规律,但处于阴坡的北坡向土壤全P含量相对高于处于阳坡的南坡向,北坡向土壤P含量并不匮乏。土壤C∶N在微地形条件下的变化趋势不明显,比值基本围绕25.00波动;土壤C∶P的变化范围幅度较大,在24.78~95.54,大体呈由下坡位向上坡位递减的变化趋势;土壤N∶P的变化范围在0.80~4.48,下坡位的比值均显著高于上坡位(P<0.05,下同)。土壤有机C含量与全N含量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二者均与C∶P、N∶P和地上生物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全P含量与C、N、P化学计量比及生物量的相关性均不显著(P>0.05)。【结论】南方侵蚀红壤山地土壤在芒萁入侵的恢复阶段受N素限制作用较明显,尤其中上坡位受到N限制的作用更明显,一定程度造成土壤恢复过程缓慢。
陈海滨李想
关键词:芒萁微地形
不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侵蚀红壤坡地植被恢复的影响研究被引量:3
2019年
通过在侵蚀红壤坡地修建鱼鳞坑、反坡台地、竹节沟3种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比较研究了3种水保措施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对植被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恢复时间内,措施外坡面枫香生长量鱼鳞坑>竹节沟>反坡台地>对照小区;措施内鹧鸪草生长量鱼鳞坑>竹节沟>反坡台地。数据说明,鱼鳞坑、反坡台地、竹节沟3种水土保持工程措施对红壤侵蚀坡地植被恢复均有促进作用,而鱼鳞坑措施促进效果最优。
刘艳改姚娜程艳辉
关键词:水土保持植被恢复
侵蚀红壤理化性质变化及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红壤是我国重要资源,土壤侵蚀会导致土壤退化、土地生产力降低,影响农业生产和食物安全,对土壤生产力与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研究土壤侵蚀红壤土壤质量的影响,探究作物生长、产量对土壤环境质量变化的响应,对于我国南方红壤丘陵...
胡宪涛
关键词:土壤侵蚀理化性质酶活性作物生长作物产量
文献传递
植被恢复过程中芒萁覆盖对侵蚀红壤氮组分的影响被引量:15
2018年
氮素是限制陆地生态系统生产力的重要因子。采用时空代换法,以红壤侵蚀区未治理、恢复12年和30年的马尾松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林下芒萁覆盖地与裸地表层土壤之间氮同位素、不同形态氮组分含量以及不同组分氮含量所占比例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在所有马尾松林中,芒萁覆盖增加了表层土壤的全氮含量,δ^(15)N值则比林下裸地显著降低了33. 8%—83.1%(P<0.05)。随着恢复年限增加,林下芒萁覆盖地表层土壤δ^(15)N值显著下降,而林下裸露地δ^(15)N值没有显著变化(P>0.05)。不同恢复年限马尾松林的芒萁覆盖地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和铵态氮含量显著高于林下裸地(P <0.05),而硝态氮含量则显著低于林下裸地(P<0.05)。随恢复年限增加,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铵态氮含量均呈增加趋势,而硝态氮含量则呈下降趋势,不同形态氮占全氮比例表现为:微生物生物量氮>铵态氮>可溶性有机氮>硝态氮。相关分析表明土壤δ^(15)N值与硝态氮极显著正相关,与其他氮组分极显著负相关(P<0.01)。由此可见,与林下裸地相比,芒萁覆盖在植被恢复过程中有助于提高表层土壤中全氮、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氮和铵态氮含量,降低硝态氮的淋溶损失风险,促进土壤氮保持和积累,从而有利于退化红壤生态系统的恢复。
聂阳意陈坦吕茂奎张康靖曾敏邓翠任寅榜邓翠
关键词:植被恢复芒萁侵蚀红壤
亚热带侵蚀红壤区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团聚体化学计量特征被引量:23
2018年
植被恢复过程中侵蚀退化地区土壤团聚体碳氮磷及其化学计量特征是反映土壤团聚体对养分固持能力以及土壤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关键环节,也是定量评价退化地植被恢复效应的重要途径。为深入了解侵蚀红壤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团聚体碳、氮、磷含量分配格局及其化学计量特征,以典型红壤侵蚀区福建省长汀县河田镇5个不同植被恢复年限的样地(分别为5a、10a、15a、30a、80a)以及1个未治理地(恢复0a)为对照坡地作为研究对象,测定0~20cm和20~40cm土层不同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并分析土壤与不同粒径团聚体养分化学计量特征。结果表明:(1)植被恢复过程中,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变化范围分别为2.06~27.71 g·kg^(-1)、0.54~2.12g·kg^(-1)和0.034~0.189g·kg^(-1),团聚体C︰N、C︰P、N︰P变化范围分别为3.06~13.05、21.4~185.6、5.62~18.20。(2)随植被恢复年限增加,各粒级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及其C:N总体上显著增加,均表现为表土层(0~20 cm)高于底土层(20~40 cm),团聚体C︰P、N︰P随植被恢复年限增加表现为升高→降低→升高趋势,团聚体C︰P随土层加深而降低,团聚体N︰P在土层间无明显变化。(3)除恢复0 a外,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全磷和团聚体C︰N、C︰P随粒径减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N︰P在各粒径间无显著差异。(4)土壤与团聚体中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之间以及团聚体有机碳、全氮与团聚体C︰N之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团聚体有机碳与团聚体C︰P呈极显著正相关;团聚体全磷与团聚体N︰P呈极显著负相关。植被恢复降低土壤侵蚀,明显增加各粒径团聚体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含量,提高团聚体碳氮"汇"功能,且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团聚体中P元素成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限制性元素。
区晓琳陈志彪陈志强陈海滨任天婧
关键词:植被恢复侵蚀红壤
植被恢复过程中芒萁对侵蚀红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的影响
南方红壤侵蚀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通过近三十年的水土保持生态恢复,植被逐步恢复,林下芒萁群落大量生长,土壤肥力得到改善,但植被恢复过程芒萁覆盖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以及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因素缺乏了解。本研究选取...
曾敏
关键词:红壤侵蚀区植被恢复林下植被土壤微生物群落
文献传递
植被恢复对中亚热带侵蚀红壤团聚体养分及其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
福建省长汀县作为我国南方红壤侵蚀典型代表区,在过去的30多年中,在当地相关部门采取了不同的生态系统恢复措施,经过多年的治理取得一定成效,使当地的植被覆盖度增加,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为深入了解侵蚀红壤典型代表区不同植被恢...
区晓琳
关键词:植被恢复土壤团聚体养分分布侵蚀红壤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谢锦升
作品数:226被引量:3,488H指数:34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杉木 土壤呼吸 人工林 杉木人工林 植被恢复
杨玉盛
作品数:533被引量:7,260H指数:49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杉木 杉木人工林 土壤呼吸 人工林 亚热带
刘杰
作品数:91被引量:661H指数:12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水稻 冷浸田 侵蚀红壤 甲醛 烤烟
黄丽
作品数:115被引量:2,022H指数:16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秸秆还田 三峡库区 紫色土 重金属 土壤
吕茂奎
作品数:53被引量:460H指数:14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红壤侵蚀区 植被恢复 芒萁 马尾松林 侵蚀红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