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885 篇“ 促炎性细胞因子 “的相关文章
地黄叶总苷在制备下调促 炎 性 细胞因子 表达水平的药物中的应用 本发明提供了地黄叶总苷在制备下调促 炎 性 细胞因子 表达水平的药物中的应用,涉及抑制促 炎 性 细胞因子 表达技术领域。发明人研究发现,地黄叶总苷可以起到下调促 炎 性 细胞因子 表达水平的作用;同时,相比现有的常用免疫抑制剂,如:雷公藤多甙... 张孝齐白藜芦醇对MK-801小鼠精神分裂样行为及促 炎 性 细胞因子 影响的研究 背景: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SCZ)是一种对患者、家庭、社会都造成严重负担的精神疾病,以幻觉、妄想等阳性 症状,意志减退、快感缺乏等阴性 症状,以及认知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 魏楚珂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炎症 白藜芦醇 促炎性细胞因子 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促 炎 性 细胞因子 及血脑屏障破坏程度与预后的关系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促 炎 性 细胞因子 及血脑屏障破坏程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 分析2019年6月—2023年6月于宜春市人民医院实施开颅术后发生颅内感染的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检测脑脊液促 炎 性 细胞因子 [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巨噬细胞 炎 症蛋白-1α(MIP-1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 介素-6(IL-6)]和血脑屏障破坏程度[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根据预后情况[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GCS评分>8分,n=24)和预后不良组(GCS评分≤8分,n=36),比较两组脑脊液HMGB-1、MIP-1α、IFN-γ、IL-6水平和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使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脑脊液促 炎 性 细胞因子 、血脑屏障破坏程度与预后的相关性 。以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脑脊液促 炎 性 细胞因子 联合血脑屏障破坏程度预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预后情况的价值。结果:预后不良组脑脊液HMGB-1、MIP-1α、IFN-γ、IL-6水平和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均显著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脑脊液HMGB-1、MIP-1α、IFN-γ、IL-6水平和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与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GCS评分均呈负相关(P<0.05)。ROC曲线中,脑脊液HMGB-1、MIP-1α、IFN-γ、IL-6水平联合脑脊液白蛋白/血清白蛋白比值预测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预后情况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77,敏感度为94.44%,特异度为92.50%。结论:开颅术后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促 炎 性 细胞因子 及血脑屏障破坏程度与预后密切相关,临床可通过检测其水平,预测患者预后。 王楠斐 李平根 吴昊 王超 刘文星关键词:开颅术后颅内感染 预后 血浆促 炎 性 细胞因子 水平与慢性 失眠障碍及睡眠结构的相关性 研究 周娟抗CCL20单克隆抗体对血清淀粉样蛋白A相关的结节病中促 炎 性 细胞因子 的抑制作用 2024年 目的探讨抗CCL20单克隆抗体是否可抑制高水平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相关的结节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中促 炎 性 细胞因子 的表达。方法提取健康人和结节病患者的PBMC,并进行分组。除空白对照组(正常人PBMC)和结节病PBMC对照组(患者PBMC)外,另将结节病组PBMC中分别加入SAA、SAA+抗CCL20单克隆抗体、SAA+NF-κB抑制剂BAY11-7082或地塞米松,经培养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 ,分别作为PBMC+SAA刺激组、PBMC+SAA+NF-κB抑制剂BAY11-7082组、PBMC+SAA+抗CCL20单抗组、PBMC+地塞米松干预组,使用ELISA分别测定各组细胞 上清液中细胞因子 IL-17A、IL-23、IL-6、CCL20和TGF-β1的表达,使用RT-PCR测定各组细胞 中CCR6、IL-17、ROR-γt和Foxp3的mRNA表达水平,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 中p-NF-κB和NF-κB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PBMC+SAA+抗CCL20单抗组与PBMC+SAA组相比,细胞 上清液中的IL-17A、IL-23和IL-6的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TGF-β1的含量显著升高(P<0.01)。PBMC+SAA+抗CCL20单抗组相较于PBMC+SAA组,细胞 中CCR6、IL-17A、ROR-γtmRNA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Foxp3 mRN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BMC+SAA+抗CCL20单抗组中p-NF-κB蛋白表达水平较PBMC+SAA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抗CCL20单克隆抗体可抑制高水平SAA相关的结节病PBMC中促 炎 性 细胞因子 的表达。 魏佳 马成星 郑颖 那雨琪 丁晶晶关键词:结节病 血清淀粉样蛋白A 核因子ΚB 一种清除促 炎 性 细胞因子 的血液净化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清除促 炎 性 细胞因子 的血液净化膜及其制备方法。该方法是:将成膜材料和添加剂溶解于溶剂中,得到均相的铸膜液;再利用非溶剂相转化法制备中空纤维血浆分离膜;再在中空纤维血浆分离膜的外表面构建促 炎 性 细胞因子 吸附功能... 刘娟娟 李建彪 李依宸 李涛 郭红星 刘辉 舒桂明黄连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及促 炎 性 细胞因子 影响的Meta分析 2023年 系统评价黄连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及促 炎 性 细胞因子 的影响。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中关于黄连素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糖代谢及促 炎 性 细胞因子 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2年7月18日,采用 RevMan 5.3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78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黄连素组可显著降低空腹血糖(FBG)[MD=-0.52(95% CI:-0.93,-0.11),P<0.05]、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SMD=-0.71(95% CI:-0.94,-0.48),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SMD=-1.17(95% CI:-1.49,-0.84),P <0.05]、糖化血红蛋白(HbA1c)[MD=-0.61(95% CI:-0.77,-0.45),P <0.05]、促 炎 性 细胞因子 白介素-1β(IL-1β)[MD=-4.03(95% CI:-4.48,-3.57),P <0.05]、白介素-6(IL-6)[MD=-2.47(95% CI:-2.82,-2.13),P <0.05]、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MD=-1.58(95% CI:-2.26,-0.91),P <0.05]、阴性 症状评分[MD=-2.74(95% CI:-4.05,-1.43),P <0.05]。结论 黄连素能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FBG、Fins、HOMA-IR和(HbA1c)的水平;减少促 炎 因子 IL-1β、IL-6、TNF-α的产生,有利于缓解患者的阴性 症状。 林雅玲 徐秀瑛 雒甜甜 周亚莉关键词:黄连素 精神分裂症 糖代谢 促炎性细胞因子 META分析 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 动物模型促 炎 性 细胞因子 影响的文献分析 被引量:5 2022年 目的:系统评价艾灸对实验性 类风湿关节炎 (RA)动物模型体内促 炎 性 细胞因子 表达的影响,为艾灸治疗RA的临床应用及相关基础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VIP)、万方4个中文数据库和PubMed、EMBASE及Web of Science 3个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0年1月。两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和提取相关数据,采用SYRCL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进行研究质量评价,使用Revman 5.3软件对纳入文献的结局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检索到648篇文献,最终纳入15篇动物实验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与模型组比较,艾灸能降低RA大鼠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SMD=-3.46,95%CI[-4.89,-2.03],P<0.001)、白介素-1β(IL-1β)(SMD=-3.81,95%CI[-5.82,-1.81],P=0.0002)、白介素-6(IL-6)(SMD=-2.24,95%CI[-2.72,-1.75],P<0.001)的表达;②艾灸治疗后,家兔滑膜液中TNF-α(SMD=-3.98,95%CI[-7.54,-0.42],P=0.003)、IL-6(MD=-42.69,95%CI[-76.47,-8.91],P=0.01)表达下降,而IL-1β(MD=-3.62,95%CI[-7.41,0.17],P=0.06)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小鼠脾脏IL-1β(MD=-15.44,95%CI[-25.73,-5.15],P=0.003)、IL-6(MD=-37.5,95%CI[-62.41,-12.59],P=0.003)的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表明,艾灸能降低实验性 RA动物模型体内促 炎 性 细胞因子 TNF-α、IL-1β、IL-6的表达,减轻炎 症反应,但今后的研究有必要在炎 症因子 的选择、造模方式、艾灸形式等方面进一步规范。 钟玉梅 陈洋 罗小超 张淋麟 陆文婷 尚娅男 周海燕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 动物模型 艾灸 促炎性细胞因子 META分析 血清TLR4对脓毒症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及其与促 炎 性 细胞因子 的关系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研究血清Toll样受体4(TLR4)对脓毒症诊断和预后评估的临床价值及其与促 炎 性 细胞因子 的关系。方法:选取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本院收治的149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和110例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的非脓毒症患者(ICU对照组),同期选取在本院体检中心行体格检查的11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根据随访结果将脓毒症患者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各组入院时血清TLR4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TLR4对脓毒症的诊断效能,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血清TLR4与炎 症细胞因子 [白细胞 介素(IL)-1β、IL-6和巨噬细胞 炎 性 蛋白3α(MIP-3α)]的关系,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方法分析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Kaplan-Meier曲线分析不同血清TLR4水平脓毒症患者的生存率。结果:脓毒症组血清TLR4水平高于ICU对照组和健康对照组(P<0.001),死亡组脓毒症患者血清TLR4水平高于生存组(P<0.001)。TLR4是脓毒症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血清TLR4水平诊断脓毒症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3(95%CI:0.67~0.79),预测脓毒症短期死亡的AUC为0.86(95%CI:0.80~0.92)。Kaplan-Meier曲线显示,血清TLR4≥1.19 ng/mL的脓毒症患者死亡风险显著增加(P<0.001)。脓毒症患者血清TLR4与IL-1β、IL-6和MIP-3α均呈正相关关系(均P<0.001)。结论:TLR4对脓毒症的诊断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可能是调节炎 症和脓毒症治疗的靶点。 王志辉 于帅 魏玉 李华河关键词:脓毒症 短期预后 促 炎 性 细胞因子 调控自噬与神经系统变性 疾病研究进展2021年 自噬是真核细胞 内受损的蛋白质或细胞 器通过溶酶体途径及时被降解,降解的产物再重新利用的一种生理过程,自噬在维持细胞 稳态、细胞 生长和自我更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1]。但过度自噬可能导致细胞 死亡,即自噬性 细胞 死亡或Ⅱ型程序性 细胞 死亡[2]。既往研究显示自噬功能异常与神经系统变性 疾病、肿瘤、免疫和炎 症性 疾病等多种疾病密切相关[3]。了解自噬的调节机制有助于自噬的精准调控,为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方向。 舒俊 张丽关键词:促炎性细胞因子 自噬性细胞死亡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程序性细胞死亡 炎症性疾病 溶酶体
相关作者
陈旭林 作品数:156 被引量:564 H指数:11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烧伤 严重烧伤 巨噬细胞 急性肺损伤 促炎性细胞因子 王永杰 作品数:88 被引量:199 H指数:7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烧伤 RAW264.7巨噬细胞 巨噬细胞 RAW264.7 受体表达 王飞 作品数:69 被引量:207 H指数:9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巨噬细胞 RAW264.7 RAW264.7巨噬细胞 受体表达 促炎性细胞因子 刘晟 作品数:42 被引量:137 H指数:6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烫伤大鼠 促炎性细胞因子 烧伤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葛根素 孙立 作品数:8 被引量:5 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促炎性细胞因子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枯否细胞 烧伤后 TOLL样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