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112篇“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相关文章
从湿温论治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025年
中医学多认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属“温病”范畴,多以卫气营血辨证为主。近年来,基于临证体会对该病进行研究,发现其临床表现较以前有异,温热、热毒之象渐少,而湿温之征尤显。遂比较之,令其特征凸显,以明辨之。察其证,定其法,行三焦辨证之治及分消走泄之法,验之于临床,终获良效。以案示之,彰显中医治疗该病的优势。
陈瑶刘建忠李卉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湿温三焦辨证
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疗效及对患儿血清学指标的影响
2025年
本次研究以单核细胞增多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对照分析的方法,了解干扰素与更昔洛韦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基于研究目标和研究主题,提前设定A和B两个研究小组,计划在每个研究小组中纳入相同类型、数量的病例,对两组病例实施对治疗,A组患儿接受单一的干扰素治疗,对B组病例实施干扰素联合更昔洛韦治疗。(2)在计划实施阶段,科室先选择A研究组的病例,最终选择的病例数为43例,对该组患儿采用退热、营养心肌、保肝等对治疗手段。为保证研究的可比,科室在后续的研究中也选择了43例研究病例纳入B组,在治疗该组病例时,额外采用重组人干扰组以及更昔洛韦进行治疗。为明确不同治疗方案对患儿血清学指标的影响,本文主要采用对照试验法展开研究。结果 临床治疗时,B组治疗有效的病例明显多于A组(P<0.05)。两组患儿的典型状有发热、咽峡炎、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异常等,各类状改善时间的组间差异显著,结果显示B组明显短于A组(P<0.05)。治疗后1个月,B组VCA-IgM阳率显著低于A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各血清学指标值偏高,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各血清学指标值明显降低,B组各类血清学指标水平的改善情况更理想(P<0.05)。结论 儿童传感单核细胞增多的治疗过程比较复杂,能有效控制患儿的状,但要想提升临床疗效,还要采用干扰素与更昔洛韦进行治疗,在更短时间内使疾病得到控制,更好地保障患儿的安全
杨佳文李旭
关键词:干扰素更昔洛韦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从伏邪论治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024年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以儿童多见的传染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咽峡炎、肝脾和淋巴结肿大为主要临床状。其基本病机为邪伏少阳,且因儿童为少阳之体,多变异动,易于转化,临床常见少阳经与他经合病,早期为太阳少阳合病,中期为少阳阳明合病,后期为少阳太阴合病。治疗应和解少阳,疏利气机,同时顾护脾胃之气。本文从伏邪论治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希望对儿科疾病诊疗提供新思路。
朱昱佳周朋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解少阳小柴胡汤
从湿热论治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2024年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以湿热邪气致病者居多,故从湿热特出发,结合IM发热、咽峡炎和颈部淋巴结肿大的临床表现,阐述二者的相关。以三焦辨证为纲领,治以开宣上焦、宣畅中焦、渗利下焦,使湿热从三焦而走;在疾病后期,应重视清热凉血、活血化瘀、化痰散结、固护气阴等药物的使用。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蔡丽萍黄碧华邱丹丹李蕙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湿热三焦辨证
108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分析
2024年
分析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接受干扰素联合阿昔洛韦临床疗效。方法 取南京市江宁医院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收治的108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儿,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接受干扰素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对比状改善时间、肝功能、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和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结果 观察组退热、淋巴结开始缩小、咽峡炎改善、肝脏开始缩小、异型淋巴小于10%均低于对照组,t值:2.319;2.388;2.299;2.370;2.559,均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观察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肽酶高于对照组,t值:2.281;2.278;2.332,均存在显著差异(P均<0.05)。治疗后第3d(t值:2.755;2.793;2.277)和治疗后第5d(t值:2.409;2.330;2.037),观察组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和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一种急自限传染病,临床常采用阿昔洛韦治疗。但单一治疗方法具有局限,干扰素联合阿昔洛韦可有效缩短状改善时间,同时加快肝功能改善及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百分比、异型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速度。
丁洁
关键词: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348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348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回顾分析2019年1月-2022年2月住院IM患儿的临床特征、并发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结果共纳入348例IM患儿,男185例、女163例,年龄1~15岁,以4~6岁为主(49.1%);发病季节以夏季为主,6~8月份为高发期。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289例(83.0%)、眼睛浮肿192例(55.2%)、鼻塞182例(52.3%)。与≤3岁和4~6岁组相比,>6岁组发热比例较低,咽峡炎比例较高;>6岁组颈淋巴结肿大比例高于≤3岁组;4~6岁组肝脾肿大比例高于≤3岁组;≤3岁组鼻塞比例高于4~6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岁、4~6岁、>6岁组之间淋巴细胞计数、CD4^(+)/CD3^(+)、CD8^(+)/CD3^(+)、CD4^(+)/CD8^(+)、谷氨酸氨基转移酶、谷氨酰转肽酶、乳酸脱氢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患儿并发以肝损伤133例(38.2%)为主,其次为中细胞减少(53例,15.22%)、脓毒(27例,7.75%)。与非肝损伤组相比,肝损伤组男比例较低,年龄较大,淋巴细胞计数较高,中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单核细胞-淋巴细胞比值(MLR)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IM发生率高,以学龄前期儿童为主,早期临床表现多变不典型,肝损伤为最常见并发别、年龄、淋巴细胞计数、NLR和MLR可能与肝损伤相关。
黄博董艳迎宋琳岚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损伤儿童
阿昔洛韦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近几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居高不下,而阿昔洛韦作为一种抗病毒药物在IM治疗中表现出较大优势。此文首先探讨IM的发病机制,以及阿昔洛韦治疗IM的作用机制,随后深入分析阿昔洛韦的单独使用,及其与干扰素、中药药剂以及脾氨肽等不同药物的联合疗法,强调以上联合疗法在增强治疗效果、减轻状及提高免疫反应方面的潜在优势,以期为儿童IM患者提供更有效、更安全的治疗选择。
刘绮
关键词: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152例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特点分析
研究目的:研究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不同治疗方案转归,为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提供理论及临床依据。研究方法:通过回顾观察研究方法:对2020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在延安大学...
邹江龙
关键词: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中医药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研究进展
2024年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是由EB病毒引起的急自限感染疾病,主要状包括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等。近年来,中医药在IM的治疗中逐渐展现出独特优势,成为治疗IM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对中医药在IM治疗中的应用情况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探讨中医药在IM治疗中的理论基础、临床应用、常用方剂及疗效评估等,以期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陈会芳方立静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中医儿童
NLR和PLR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临床意义
2024年
目的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患儿中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和Plt/淋巴细胞比值(PLR)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139例IM患儿(IM组)根据肝功能是否异常,分为肝功能异常IM组(72例)和肝功能正常IM组(67例);并选取同期66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别检测血常规和血生化,并计算NLR和PLR;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淋巴细胞亚群,并计算CD4^(+)/CD8^(+)比值。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M组WBC、淋巴细胞计数、CD3^(+)和CD3^(+)CD8^(+)比例以及IgG、IgA、IgM水平增加(P<0.05),而Plt、NLR、PLR、CD4^(+)/CD8^(+)比值以及CD3^(+)CD4^(+)、CD3^(-)CD19^(+)、CD3^(-)CD16^(+)CD56^(+)、CD19^(+)CD23^(+)比例减少(P<0.05)。与肝功能正常IM组相比,肝功能异常IM组淋巴细胞计数、CD3^(+)CD8^(+)比例以及IgG、IgA、IgM水平增加(P<0.05),而中细胞计数、Plt、NLR、PLR、CD4^(+)/CD8^(+)比值以及CD3^(+)CD4^(+)和CD3^(-)CD19^(+)比例减少(P<0.05)。NLR与中细胞计数、Plt、CD3^(-)CD19^(+)比例、CD4^(+)/CD8^(+)比值呈正相关(P<0.05),而与WBC、淋巴细胞计数以及CD3^(+)和CD3^(+)CD8^(+)比例呈负相关(P<0.05);PLR与Plt、CD4^(+)/CD8^(+)比值以及CD3^(+)CD4^(+)和CD3^(-)CD19^(+)比例呈正相关(P<0.05),而与WBC、淋巴细胞计数、CD3^(+)CD8^(+)比例以及IgM和IgG水平呈负相关(P<0.05)。结论NLR和PLR与IM患儿的肝功能损伤和免疫紊乱相关,可用于临床辅助评估IM患儿的疾病严重程度。
俞怡雪吕彬王杨敏玲余炜杰施金金
关键词: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儿童

相关作者

王强
作品数:2,298被引量:8,858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
研究主题:胃癌 精神分裂症 肾移植 胃肿瘤 腹腔镜
王佐凤
作品数:7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FOXP3 儿童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吴洁
作品数:9被引量:27H指数:3
供职机构:天津市红桥医院
研究主题: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儿童 肝功能损害 奥司他韦
房俊
作品数:29被引量:176H指数:8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研究主题: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B细胞 糖化血清白蛋白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CD4^+CD25^+调节性T细胞
单鸣凤
作品数:27被引量:197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手足口病 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幼年脊柱关节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更昔洛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