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17篇“ 先天性佝偻病“的相关文章
- 先天性佝偻病被引量:2
- 1989年
- 先天性佝偻病又叫胚胎性佝偻病。国内、外均有报道,但多为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因刚出生新生儿佝偻病症状不明显,而又无婴儿佝偻病典型的体征,所以先天性佝偻病诊断不能完全按照婴儿佝偻病的诊断标准。因此,有进一步探讨先天性佝偻病的必要,以便为今后早期预防新生儿佝偻病和指导围产期保健工作提供依据。近年来我院发现12例,特总结如下,提供参考。本文共观察26例足月儿,体重在2500~4000g之间,出生于3~6月份。
- 刘菊珍孙建兰徐国樑
- 关键词:围产期保健胚胎性孕母母孕期漏斗胸
- 孕妇应用维生素D、钙剂和磷剂的时间对预防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探讨孕妇在确诊妊娠和妊娠28周两种不同时间开始应用维生素D联合钙剂、磷剂对预防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并评价药物的安全性及对孕妇生活质量的影响情况。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就诊妇产科的480例孕妇,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160例。对照组不给予任何药物预防性治疗;常规组在孕期28周开始给予口服维生素D联合钙剂、磷剂,直至分娩停止;研究组在孕妇确诊为妊娠开始即给予口服维生素D联合钙剂、磷剂至分娩停止,并于孕妇生产后给予3组新生儿血钙、血磷、血清25-羟维生素D3、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密度、佝偻病患病率的比较及孕妇孕期生活质量和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结果 3组孕妇年龄、体重指数(BMI)、文化程度及孕期相应的保健措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前自身血钙、血磷、血清25-羟维生素D3、BALP、骨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娩后常规组和研究组新生儿血钙、血磷、血清25-羟维生素D3、BALP、骨密度、佝偻病患病率及孕妇的孕期生活质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研究组新生儿血钙、血磷、血清25-羟维生素D3、BALP、骨密度、佝偻病患病率及孕妇孕期生活质量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后3组孕妇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确诊为妊娠开始即给予维生素D联合钙剂、磷剂对预防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可进一步改善新生儿体内的骨矿含量,提高骨密度水平,降低其佝偻病的患病率,改善孕妇孕期的生活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能佳,为个人、家庭及社会的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 贾梅杨久梅王淑婧李书哲姜瑞花高永强徐海明
- 关键词:维生素D钙剂
- 极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佝偻病调查研究
- 2014年
- 目的探讨板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佝偻病的发病情况和临床特征。方法2011年1月-2013年7月极低出生体重)h50例进行先天性佝偻病调查,血钙、磷测定,BALP活性测定,BALP异常者行手腕骨片检查,BALP250-300U/L行25-(OH)D检查。结果BALP活性〈200U/L31例,200-250U/L19例,250~300U/L0例,25(0H)vitD3 5例 11.6-38.3ng/d1,BALP〈200U/L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2kg的平均时间为36^+1W,平均身长47.2cm。BALP200~250U/L的极低出生体重儿体重2kg的平均时间为36^+5W,平均身长47.05cm;未发现极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佝偻病。结论临界佝偻病病例发生率为38%,未发现极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活动性佝偻病,预防先天性佝偻病必须从围生期开始。
- 陈锋贾雁平蔡江云林云张莉郑俊刚祝毓斌郑肖瑾
- 关键词:极低出生体重儿先天性佝偻病
- 检测骨碱性磷酸酶筛查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的结果分析
- [目的]了解先天性佝偻病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检测骨碱性磷酸酶(BALP)筛查方法的效果。[方法]2003~2006年,在费县18个乡镇对900名出生1周内的新生儿进行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
- 郑波
- 关键词:新生儿骨碱性磷酸酶先天性佝偻病
- 文献传递
- 东川城区儿童先天性佝偻病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调查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掌握城区儿童先天性佝偻病发病情况及影响因素,为当地儿童保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以便制定更切实可行的干予措施。方法:对新生儿781人进行先天性佝偻病诊查,并询问母亲孕期情况。结果:发病率为13.06%,其发病与体弱儿(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有关;与儿童出生季节有关,与产妇妊娠期饮食单调含钙少、没加钙剂有关及有低钙症状有关(P<0.01)。结论:防治先天性佝偻病必须采取因地制宜的综合措施,从围产胎儿和围产新生儿抓起。在对本社区孕妇继续开展多晒太阳、平稀膳食、妊娠后三个月补钙的同时,还应适当补充维生素D,特别针对孕期有低钙症状及饮食单调的孕妇。对体弱儿及冬春季出生的小儿要加强管理,增加访视次数,在小儿出生7天开始,可预防性投维生素D;对已发生先天性佝偻病的小儿要做到早诊早治,防止骨骼畸形,促进优生优良,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 舒应芬
- 关键词:先天性佝偻病发病因素儿童
- 先天性佝偻病与纳米细菌关系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 2011年
- 先天性佝偻病是胎儿出生后就发生的特殊阶段的佝偻病,病因并不十分清楚,迁延不愈会影响小儿骨骼发育和免疫功能。纳米细菌导致的胎盘钙化与小儿佝偻病有关,推测纳米细菌与先天性佝偻病有关。因此诊断和防治纳米细菌感染可能对于先天性佝偻病的预防有一定临床意义。
- 刘英张德纯陆合郭亚楠
- 关键词:先天性佝偻病纳米细菌胎盘钙化
- 铜陵地区先天性佝偻病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铜陵地区先天性佝偻病发病的相关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对394例新生儿进行临床分析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先天性佝偻病发病与孕期未补充维生素D、缺乏日照有关。结论孕母加强户外活动和服用维生素D是预防先天性佝偻病科学、有效、简便的方法 。
- 花良枝章秀范玉荣
- 关键词:先天性佝偻病
- BALP活性值在先天性佝偻病儿脐血中的表达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脐血BALP活性值在先天性佝偻病中的表达,了解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与孕妇保健的相关因素,从而确定孕期保健对预防先天性佝偻病的重要作用。方法对在本院产科出生的新生儿进行脐带血BALP检测,筛查先天性佝偻病,并采用问卷形式详细调查其母在孕期的相关因素对先天性佝偻病发病的影响。结果经SPSS统计学处理,BALP活性值与早产、贫血、孕期母亲腰腿痛、腓肠肌痉挛呈正相关,与足月产、体重呈负相关。孕期进行保健建卡与不建卡的母亲产出的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发病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预防先天性佝偻病应从围产期做起,母亲从怀孕期建卡进行系统的孕期保健对显著降低先天性佝偻病发病率有重要意义。BALP活性检测能早期敏感的筛查出先天性佝偻病。
- 袁华英肖卫平卢靖荣
- 关键词:骨碱性磷酸酶
- 检测骨碱性磷酸酶筛查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的结果分析
- 目的:了解先天性佝偻病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探讨检测骨碱性磷酸酶(BALP)筛查方法的效果。
方法:2003~2006年,在费县18个乡镇对900名出生1周内的新生儿进行骨碱性磷酸酶(BALP)和血清钙、磷、碱性...
- 关键词:新生儿骨碱性磷酸酶先天性佝偻病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新生儿骨碱性磷酸酶测定与先天性佝偻病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探讨骨碱性磷酸酶筛查先天性佝偻病的价值,了解新生儿先天性佝偻病的发病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用全血干化学免疫浓缩法对630例新生儿进行了骨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测定。分析BALP活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同时进行血清钙、磷、碱性磷酸酶测定的对比。结果受检630例,BALP≤200U/L430例,~250U/L82例、~300U/L118例,异常检出率30.76%。明显高于血清Ca、P和ALP异常检出率4.8%。BALP活性增高程度与母孕期日晒少、饮食结构不合理,未服用维生素D制剂有明显相关性(P<0.01);与胎龄、体重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BALP的测定是筛查先天性佝偻病的优选方法。目前先天性佝偻病的发病率仍较高,预防先天性佝偻病应从围产期做起;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应及时检测BALP水平,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 徐鲁军任东霞
- 关键词:骨碱性磷酸酶新生儿佝偻病
相关作者
- 陈小荣

- 作品数:15被引量:36H指数:4
- 供职机构: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研究主题:影响因素 儿童 先天性佝偻病 儿科 佐治
- 陈连元

- 作品数:34被引量:120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 研究主题:佝偻病 儿童 新生儿 维生素K缺乏 血清
- 吴光驰

- 作品数:127被引量:601H指数:14
- 供职机构:首都儿科研究所
- 研究主题:QA Q&A 维生素D 儿童 营养
- 龚群

- 作品数:50被引量:229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上海市儿童医院
- 研究主题:儿童 儿童孤独症 听觉统合训练 单纯性肥胖儿童 小儿佝偻病
- 马贤才

- 作品数:27被引量:97H指数:6
-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 研究主题:佝偻病 儿童 小儿佝偻病 维生素D 发病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