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8742篇“ 免疫法“的相关文章
- 酶联免疫法、胶体金法用于艾滋病抗体筛查的临床价值对比
- 2025年
- 目的:探讨酶联免疫法(ELISA)、胶体金法用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抗体筛查的临床价值,以指导临床诊断措施的制定,促进艾滋病患者的良好预后。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4年9月在宜丰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HIV抗体筛查的样本2068份,受检者均实施ELISA法、胶体金法、WB法检测,以WB法检测为金标准,对比ELISA法、胶体金法对于HIV抗体的诊断价值。结果:2068例受检者经WB法测定有30例为HIV抗体阳性,占比为1.45%(30/2068);较胶体金法,ELISA法检测对于HIV抗体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LISA法、胶体金法诊断HIV抗体的阳性预测值及特异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分析,结果显示,ELISA法、胶体金法诊断HIV抗体与WB法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935、0.729。结论:较胶体金法,艾滋病HIV抗体使用ELISA法检测的诊断准确度、灵敏度、阴性预测值更高,且与WB法检查结果有更高的一致性。
- 漆雯袁小多刘一瑾
- 关键词:艾滋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酶联免疫法胶体金法
- 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性激素在诊断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中的价值研究
- 2025年
- 探究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性激素诊断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的临床意义。2021年1月—2023年12月,选取186例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患者作为试验组,选择同期186例健康体检女性作为对照组,均在知情同意状态下提供血液样本。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性激素六项[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比较两组受检对象的检测结果。结果显示,试验组FSH、LH、PRL、T均高于对照组,试验组E2、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六项血清性激素存在周期性变化,卵泡期FSH、LH、PRL、E2、T、P均较排卵期更小,至黄体期FSH、LH、E2下降且和卵泡期比较无明显差异,PRL、T、P则是按照周期持续升高,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发现,化学发光免疫法在性激素检验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以有效诊断女性生殖内分泌疾病,为后期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参考依据。
- 张雨薇李娜高晶
-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法性激素
- 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免疫法在艾滋病抗体检测中的效果对比
- 2025年
- 此篇研究主要是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与酶免疫法运用到艾滋病抗体检测中所具有的实践作用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希望能够为艾滋病抗体检测工作的未来发展有所帮助。方法 从临床中挑选六十个样本,采用随机组合分组的方法形成两组,运用酶联免疫法(酶联法组)和胶体金法(胶体金法组)进行两组样本的艾滋病抗体检测工作。结果 利用专业方法实施检测工作,对所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对比,最终发现在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检测方法的敏感度几个方面中的表现中,酶联免疫法相对于胶体金法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准确性。结论 酶联免疫法与胶体金法被运用到艾滋病抗体检测环节中,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实用性和准确性,在进行临床检测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充分结合各方面实际情况和需要来进行挑选和使用。
- 李玉霞
- 关键词: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法准确率敏感度
- 提取剂对酶联免疫法检测芝士粉中黄曲霉毒素M_(1)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本研究使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评估了一级水、无水甲醇、二氯甲烷3种不同提取剂在检测芝士粉中黄曲霉毒素M_(1)含量方面的效果。[方法]通过对比一级水、无水甲醇、二氯甲烷3种不同提取剂提取效果的相对标准偏差,比较平均回收率。[结果]用一级水提取时,相对标准偏差2.56%,平均回收率35.30%~51.12%;用无水甲醇提取时,相对标准偏差4.20%,平均回收率81.32%~90.18%;用二氯甲烷提取时,样品组织状态异常,氮流蒸发后残留物呈油状,无法进行后续检测。[结论]以无水甲醇作为提取剂时,ELISA法的提取准确性较高,更适用于食品检测领域。
- 伍蓝黄华戴晓红方娟马后扬王丹吴建勋
- 关键词:酶联免疫法提取剂
- 化学发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对乙型病毒性肝炎诊断效能的对比
- 2025年
- 临床上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本次试验对比分析化学发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的诊断效果。方法 本次试验选取48例疑似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用化学发光免疫法与酶联免疫吸附法诊断,病理诊断作为金标准,分析各方法诊断效能。结果 2种方法诊断效能、血清学指标阳性率,效果最显著的是化学发光免疫法,上述数据经软件分析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临床上诊断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中,本次试验对比分析发现化学发光免疫法诊断效果优于酶联免疫吸附法,值得在临床上应用与推广化学发光免疫法。
- 阳愿望
- 关键词:乙型病毒性肝炎化学发光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
- 研究梅毒螺旋体抗体样本经酶联免疫法检验假阳性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
- 2025年
- 探究梅毒螺旋体抗体样本经酶联免疫法检验假阳性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80例疑似梅毒感染患者(2020年1月~2024年12月),所有患者都接受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以TPPA结果为“金标准”,对比两种方式的诊断结果,并且分析经酶联免疫法检验假阳性结果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通过ELISA检测TP抗体的结果表示,无论真阳性还是假阳性患者均在性别、BMI等方面没有明显影响(P>0.05);然而,两者的年龄、是否并发症、检测温度等因素都可能会对检测的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差异在统计学方面有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0岁、是否存在并发症、检测温度异常、仪器异常以及螺旋体共生等因素都可能会导致TP抗体在ELISA检测中容易出现假阳性的结果。检测的温度处于18~25 ℃则被认为是保护性的因素,可以降低假阳性的结果发生(P<0.05)。结论 TP抗阳样本通过ELISA检测时较为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患者的年龄超过60岁、并发症、样本或者仪器出现问题等都会增加假阳性反应的风险因素,而且适合的温度有利于减少这种假阳性的发生。
- 于丽史婉蓉
- 关键词: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法假阳性
- 基于生物素亲和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检测血清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的方法建立及性能评价
- 2025年
- 目的建立检测血清可溶性fms样酪氨酸激酶-1(sFlt-1)的生物素-亲和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BAS-TRFIA),并对其性能进行评价。方法利用链霉亲和素包被微孔板、生物素标记捕获sFlt-1单克隆抗体和铕标记检测sFlt-1单克隆抗体,建立一种BAS-TRFIA定量测定孕妇血清中的sFlt-1浓度。对该方法的检测低限、生物检测限、功能灵敏度、精密度、线性、干扰试验和高剂量钩状效应等性能指标进行评价。选择106份孕周大于9周的无溶血、黄疸和脂血的孕妇血清剩余样本,用于BAS-TRFIA和电化学发光法的比对研究,比对试验结果的相关性采用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该方法的样本最适反应时间为90min,检测低限为1.00pg/ml,生物检测限为10.00pg/ml,功能灵敏度为10.00pg/ml,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在5.00%以内,线性范围为20.00~40000.00pg/ml,分别在低浓度和高浓度质控品中添加有干扰物的17种干扰样本与基础样本检测结果的相对偏倚在-4.94%~4.24%内;检测样品sFlt-1浓度高达150000pg/ml时未出现高剂量钩状效应;样本sFlt-1浓度在105.40~40972.00pg/ml间,与电化学发光法(ECL)检测结果的线性回归方程为Y=1.0867X+17.946(r=0.9944,t=96.26,P<0.05)。结论BAS-TRFIA具有灵敏度高、精密度好、线性范围较宽和抗干扰能力强,与参比方法检测结果的相关性良好等优点,可以满足临床需要。
- 谭玉华于婷余海枷李高成冯健明
- 关键词:生物素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法性能评价
- 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用于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效果对比
- 2025年
- 对疑似乙型肝炎病毒(以下简称为乙肝病毒)患者实施血清学检验,以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为检验方法,并对效果进行对比。方法 研究开展于2023年8月—2024年7月,从本院进行乙肝病毒筛查的受检者中筛选出108例参与研究。方法 为血清学检验,具体检验方法为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根据检验结果是否为HBsAg阳性作为标准。根据乙肝病毒的HBV-DNA检查结果、肝功能检查结果、临床症状检查结果、B超检查结果、家族病史调查等综合方式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最终确认。观察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病毒的结果,并计算和对比两种检测方法的效能值,包括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结果 经化学发光法检测,108例受检者中有乙肝病毒感染阳性、阴性患者各65例(在所有受检者中占比60.19%)、43例(在所有受检者中占比39.81%)。经酶联免疫法检测,108例受检者中有乙肝病毒感染阳性、阴性患者各64例(在所有受检者中占比59.26%)、44例(在所有受检者中占比40.74%)。化学发光法检测乙肝病毒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均高于酶联免疫法,P<0.05。结论 与酶联免疫法对比,化学发光法用于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各项效能值均较高。
- 王学敏
- 关键词: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法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验
- 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在乙肝患者乙肝五项检验中的效能分析
- 2025年
- 对比分析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在乙肝患者乙肝五项检验中的诊断效能。方法 选取本院2023年1月-2024年1月收治的57例疑似乙肝患者,均实施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检查,并以荧光定量PCR法检查结果为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进行分析。结果 乙肝五项检查中,化学发光法对HBsAg阳性和HBcAb阳性的检出率分别为75.44%、73.68%,均高于酶联免疫法的61.40%和57.89%;化学发光法共检出乙肝阳性42例(73.68%),阴性15例(26.32%);酶联免疫法共检出阳性40例(70.18%),阴性17例(29.82%);化学发光法的乙肝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5.35%、92.86%、94.74%,均高于酶联免疫法的88.37%、88.24%、87.72%,P<0.05。结论 在乙肝诊断中,化学发光法对乙肝五项有较高的阳性检出率,具有更好的诊断效能,可为疾病临床确诊提供有力依据。
- 倪媛谢志芳
- 关键词: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法乙肝
- 化学发光法与酶联免疫法在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中的临床比较分析
- 2025年
- 在检验乙肝病毒血清学中,针对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的检验效果展开分析。方法 本次调查为我院疑似乙肝病毒感染患者90例,均来源于2022年10月~2024年3月。所有患者均经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2种方法,对乙肝病毒展开检验,并于检验结束后比对结果。结果 (1)在检出阳性率上,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法分别为60.00%、41.11%(x2=6.423,P=0.011)。(2)和酶联免疫法相比,化学发光法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上的检出率及不同浓度乙肝表面抗原标志的检出灵敏度较高(P<0.05)。结论 对于乙肝病毒血清学的检验,化学发光法、酶联免疫法均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两者比对化学发光法的准确率、灵敏度较高,可以为疾病的诊断、治疗提供参考,应用价值较高。
- 刘婷婷
- 关键词:乙肝病毒血清学检验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
相关作者
- 张秀明

- 作品数:342被引量:2,526H指数:23
- 供职机构:新乡医学院
- 研究主题:间质干细胞 骨髓间质干细胞 免疫法检测 铜绿假单胞菌 糖化血红蛋白
- 温冬梅

- 作品数:92被引量:682H指数:13
- 供职机构:广东省中山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糖化血红蛋白 免疫法检测 B型利钠肽 BNP 分析性能评价
- 王伟佳

- 作品数:115被引量:686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山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免疫法检测 HL60细胞 降钙素原 B型利钠肽 糖化血红蛋白
- 喻东威

- 作品数:114被引量:142H指数:7
- 供职机构: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研究主题:乳制品 牛奶 酶联免疫法 原料乳 前处理方法
- 阚丽娟

- 作品数:35被引量:331H指数:10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检验医学中心
- 研究主题:糖化血红蛋白 免疫法检测 降钙素原 B型利钠肽 血红蛋白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