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692篇“ 全球卫生“的相关文章
国外大学全球卫生教育培训的跨国合作办学及启示
2025年
全球卫生教育培训中,开展跨国合作办学对于更好地应对全球卫生挑战至关重要。在美国、英国、泰国等大学,全球卫生教育培训的形式包括双学位或联合培养学位项目、交换项目、国际选修课或田野课程等,具有很强的跨国合作办学特色。我国大学应注重与国外机构建立合作机制,为全球卫生教育培训的跨国合作办学搭建平台,并在此过程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同时,开发跨国合作教育培训项目,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全球卫生跨国合作教育培训的发展与人才培养。
侯建林
关键词:医学教育
“大流行协定”中“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构建——基于全球卫生公平的视角
2025年
现行以《国际卫生条例(2005)》为中心的全球卫生治理体系存在不公平难题,其中一个难题就是在全球范围内尚未能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病原体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大流行协定”拟通过引入“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以实现全球卫生资源的公平分配。这一机制早先出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及《大流行性流感防范框架》中,但是由于这两个国际性文件存在各自特定的立法目标与适用范围等方面的问题,使得该机制无法适用于大流行发生时的病原体获取和惠益分享。“大流行协定”试图在引入这一机制的同时,对其加以改进,以推动全球卫生公平。但经考察“大流行协定”谈判中所形成的历代草案,可以发现其中的“病原体获取和惠益机制”还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历代文本中呈现出措辞软化现象,对“多边”获取和惠益分享机制被刻意规避的问题未得到解决等。针对上述问题,在“大流行协定”的后续谈判与制定过程中,可采取框架协议结构以谋求共识;需要各国从全球健康福祉的角度出发,对世界卫生组织“病原体获取和惠益分享系统”的适用范围等核心内容达成共识,并在协定中予以明确;需要就世界卫生组织“病原体获取和惠益分享系统”实施细则的后续构建制定规划。
苏玉菊李宇澜
世界卫生组织框架下的全球卫生外交被引量:1
2024年
本文介绍了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卫生外交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阐述当前在世卫组织框架下全球卫生外交的特点,强调在全球卫生外交和卫生治理中,尽管非国家行为体的作用日益凸显,但主权国家的主导作用仍无可替代,并在技术专业与政治考量、国家利益与全球卫生人类共同利益之间寻求一致与平衡。
任明辉
关键词:非国家行为体主权国家全球卫生世卫组织人类共同利益
新形势下中国全球卫生学科发展的再思考与建议被引量:1
2024年
随着20世纪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日益频繁的国际经贸往来与人员跨国流动使得疾病传播模式与世界公共卫生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全球卫生(或称全球健康)学科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全球卫生聚焦跨国界、全球性健康威胁与挑战、健康的决定因素及其解决方案开展跨学科的研究和实践,致力于动员全球各国政府、非政府组织、企业和个人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增进全球人民的健康和健康公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疫情再次引发国际社会和各国对全球卫生治理,以及全球卫生学科的高度关注。新冠疫情后,中国对外发展合作进入新阶段,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三大全球倡议,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全球发展与全球治理。卫生健康作为重要的发展议题和非传统安全议题是落实全球倡议的关键举措。本文以此为契机,回顾中国全球卫生学科发展的历史以及面临挑战,并展望未来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任明辉王敏敏
关键词:全球卫生
全球卫生安全治理范式转型:理论、制度与挑战
2024年
全球卫生安全治理传统范式将大流行病视为对国家安全的外部威胁,呈现出重控制轻预防和过度关注国家利益的特征,无法有效应对全球卫生危机。全球卫生安全治理范式转型要以新全球卫生安全观作为理论基础,采用深预防的方式应对全球卫生威胁;彰显全球主义的特质,保护人类的共同健康利益。谈判中的《世卫组织大流行协定》采用了可持续安全范式和基于人类利益的合作范式,初步实现全球卫生安全治理范式转型。但是,其全球主义愿景受到了国际卫生领域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主义决策的挑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就一些关键性问题还存在较大分歧,已经达成初步协议和已有初步趋同意见的条款也存在不足。
陈颖健
关键词:国际卫生条例
中国卫生领域非政府组织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的概况与建议
2024年
非政府组织(NGO)是全球卫生治理中重要的非政府行为体之一,因其组织灵活性、专业性、志愿性和自主性等特点,近年来NGO参与和推动全球卫生治理的作用日趋凸显,并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WHO于2023年专门设立民间社会组织委员会(CSC),旨在与NGO加强对话、促进合作,发挥其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更大作用。本文旨在通过对NGO在全球卫生治理中的重要性、WHOCSC组织架构与运行机制,包括卫生领域在内的中国NGO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为中国卫生领域NGO深度参与全球卫生治理提出策略性建议,包括将中国NGO纳入政府全球卫生治理战略、加强资源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引导中国NGO注重透明性和社会参与,及注重国际人道主义和公益性并做好国际舆论传播等。
赵伟立周书铎杨坚王哲斌许铭
关键词:世界卫生组织非政府组织
基于文献计量学分析构建全球卫生人才培训评价指标体系
2024年
目的 了解当前全球卫生培训研究热点,构建全球卫生人才培训评价指标体系。方法 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检索2003—2022年公开发表的有关全球卫生培训评价的文献。采用Cite Space软件对检索到的文献进行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基于关键词聚类分析结果,以决策导向(context,input,process,product,CIPP)评价模型作为理论框架,构建全球卫生人才培训指标体系。结果 共纳入692篇中文文献、1 264篇英文文献进行分析。经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分析,获得中、英文关键词聚类各10个,中文关键词聚类依次为层次分析法、卫生外交、人员结构、跨学科、教育考核、全球健康学科发展、培训需求、课程设置、质量评价、后勤保障,英文关键词聚类依次为循证实践、能力建设、全球卫生、生活质量、机器学习、领导力、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健康平等、公共卫生安全、全球卫生外交。基于上述关键词聚类,以CIPP作为理论框架,构建了包括4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59个三级指标的全球卫生人才培训评价指标体系,其中一级指标包括背景评价、投入评价、过程评价、结果评价4个维度。结论 成功构建了全球卫生人才培训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可为未来全球卫生人才培训提供有效的评估工具和量化依据。
陶晓晴马雪娇费思伟段磊吕山武佳妮
关键词:全球卫生评价指标文献计量学
“跨学科+行业导师”教学模式实施效果评估——以“全球卫生概论”课程为例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评价在“全球卫生概论”课程中实行学科导师与跨学科或行业导师联合授课的实施效果,为全球卫生教育的发展提供方向。方法在某高校公共卫生学院面向大四年级预防医学和大二年级护理学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全球卫生概论”专业必修课中应用该教学模式。通过调查问卷,从对全球卫生知识认知、个人能力提升、学习与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热情等8个方面对授课老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多维度的评分,并通过开放性问题调查学生对学习全球卫生知识重要性的认识。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分析公共卫生学科导师与跨学科或行业导师评教得分差异,并对开放性问题进行定性分析。结果公共卫生学科导师与跨学科或行业导师的教学评分没有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570、0.924、0.160、0.477)。在预防医学学生中,跨学科导师的评教总得分高于公共卫生学科导师(P=0.039),但在护理学学生中则未发现该差异。并且,相比于公共卫生学科导师,经过行业导师1、行业导师2和跨学科导师的授课后,所有学生对于学习全球卫生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提升(P值分别为0.002、0.009、0.011),但经过行业导师3的授课后未发现该提升(P=0.732);在预防医学学生中也发现相似的结果(P值分别为0.004、0.012、0.003、0.581)。在护理学学生中则发现,相比于行业导师1、行业导师2,公共卫生学科导师的授课能够提升学生获取全球卫生信息的能力(P值分别为0.026、0.009)。结论本次教学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们对学习全球卫生知识重要性的认识,但针对不同跨学科或行业导师以及不同专业学生之间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在今后的课程实施与改革中,应结合不同专业学生的专业水平、能力培养需求与未来的职业规划,以及跨学科与行业导师的教学经验与工作经历,继续积极探索跨学科或�
侯思涵廖婧王学东王学东张逸顾菁顾菁郝春
关键词:课程模式教学效果评估
当代华侨华人自组织参与全球卫生治理研究
2024年
与传统的国际卫生合作相比,全球卫生治理倡导多元主体通过集体行动来制定正式、非正式的制度、规则、程序,更好地有效应对公共卫生危机。全球卫生治理强调非国家行为体在全球卫生事业中的重要作用。海外华侨华人自组织作为新兴的治理主体,参与到新一轮的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中。通过对华侨华人自组织的跨国治理行为特征、治理机制、动力因素与挑战等问题的探讨,诠释了华侨华人自组织参与全球卫生治理过程中呈现出的新特征,以及“自治—协同”的多边合作治理机制。研究基于微观主体的现实考察,丰富了全球卫生治理研究的内涵,对有效理解与推进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理念提供了理论支撑,对世界人民追求包容互鉴的稳定和谐社会具有启示意义。
邢菁华
关键词:华侨华人自组织非国家行为体
基于能力的全球卫生教育文献计量学分析--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例
2024年
目的从文献计量学角度了解基于能力的全球卫生教育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进展和热点趋势,为构建我国以全球卫生能力为基础的全球卫生教育培训体系提供支撑。方法以Web of Science平台为数据来源,利用VOSviewer、CiteSpace等工具的分析和可视化功能,检索2016—2022年期间发表的基于能力的全球卫生教育相关的文献,对其发表时间、国家、关键词、机构和高被引文献等进行分析。结果该领域发文量和发文被引量最多的机构均为世界卫生组织。美国和英国的发文量和被引量、基金资助频次处于领先水平。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医学教育与培训、能力建设和健康系统加强、卫生人力和卫生政策等6个聚类,具体内容多与定义全球卫生所需要的核心能力、能力体系的构建有关,核心能力一方面侧重于全球能力,第二方面侧重于专业技能,另一组能力领域可以归类为“软技能”。结论加强高等院校全球卫生科研与教学的建设,加强与发达国家在全球卫生教育领域的合作,采用跨学科和跨专业合作的方法培养全球卫生人才,不仅注重技术技能,也更要注重跨文化沟通能力和领导力等,量身打造符合自身国情和外部需求的全球卫生教育。
薛秀丽武洁雯庞明樊杨昕娉纪瀚然房元圣赵青张亦弛孙静叶尚烨戚晓鹏
关键词: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

相关作者

郑英
作品数:67被引量:500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研究主题:全球卫生 县域 世界卫生组织 总额预付制 整合型
马琳
作品数:36被引量:9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
研究主题:世界卫生组织 全球卫生 行为体 WHO 卫生领域
尹慧
作品数:35被引量:192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研究主题:全球卫生 健康 卫生安全 接种率 健康公平
郭岩
作品数:187被引量:1,506H指数:20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研究主题:初级卫生保健 健康公平 儿童 影响因素 世界卫生组织
刘培龙
作品数:14被引量:163H指数:7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研究主题:全球卫生 国际卫生 对外援助 发展援助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