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47篇“ 全球平均气温“的相关文章
基于VMD和LSTM的全球平均气温预测
2024年
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成为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精确预测全球气温变化趋势对于把握气候发展状态、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提出一种基于变分模态分解(VMD)与长短记忆神经网络(LSTM)的气温预测模型(VMD-LSTM),实现了对全球平均气温的准确预测。首先,对全球平均气温进行VMD分解,得到了7个分量。其次,构造了LSTM一步预测模型对每一个VMD分量进行了预测。最后,根据VMD分量的预测值得到了全球平均气温的预测结果。数值实验中讨论了LSTM、VMD-LSTM、GRU与VMD-GRU四种预测模型,其中文章提出的VMD-LSTM的预测效果最好,其R2值为0.872,MAPE为0.664%,RMSE为0.121。实验结果表明,文章提出的VMD-LSTM预测模型能够有效预测气温。Global warming has become an urgent problem for mankind. Accurate prediction of global temperatur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grasping the state of climate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ing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this paper, a temperature prediction model (VMD-LSTM) is proposed based on the variational modal decomposition (VMD) and the long-short memory neural network (LSTM). This model was used to make accurate predictions of global average monthly temperatures. Firstly, the global average monthly temperature is decomposed into seven components by VMD. Second, The VMD component is predicted by the LSTM one-step prediction model. Finally, the prediction of global average temperature was obtained based on the forecasted values of the VMD components. The numerical experiment discussed four forecasting models: LSTM, VMD-LSTM, GRU, and VMD-GRU, among which the VMD-LSTM model proposed in the paper showed the best prediction performance, with an R2 value of 0.872, MAPE of 0.664%, and RMSE of 0.121.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VMD-LSTM prediction model proposed in the paper can effectively predict temperature.
彭德烊赵胜利吴圆圆蒋秀月
关键词:全球气候变暖气温预测
Understanding long-term memory in global mean temperature:An attribution study based on model simulations被引量:1
2020年
Long-term memory(LTM)in the climate system has been well recognized and applied in different research fields,but the origins of this property are still not clear.In this work,the authors contribute to this issue by studying model simulations under different scenarios.The global mean temperatures from pre-industrial control runs(pi Control),historical(all forcings)simulations,natural forcing only simulations(Historical Nat),greenhouse gas forcing only simulations(Historical GHG),etc.,are analyzed using the detrended fluctuation analysis.The authors find that the LTM already exists in the pi Control simulations,indicating the important roles of internal natural variability in producing the LTM.By comparing the results among different scenarios,the LTM from the piControl runs is further found to be strengthened by adding natural forcings such as the volcanic forcing and the solar forcing.Accordingly,the observed LTM in the climate system is suggested to be mainly controlled by both the‘internal’natural variability and the‘external’natural forcings.The anthropogenic forcings,however,may weaken the LTM.In the projections from RCP2.6 to RCP8.5,a weakening trend of the LTM strength is found.In view of the close relations between the climate memory and the climate predictability,a reduced predictability may be expected in a warming climate.
QIU MinYUAN NaimingYUAN Shujie
关键词:ATTRIBUTION
全球平均气温未来情景的降尺度分析被引量:11
2012年
如何提高全球气候模拟数据的分辨率,以满足全球、区域乃至局地陆地生态系统全球变化响应的定量分析,是当今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在全球尺度上,本文利用全球气象观测站点的气候数据和DEM数据,对全球平均气温与纬度和海拔高程之间相关性进行回归分析,建立全球气候降尺度空间模拟的统计转移函数,并与高精度曲面建模(HASM)方法进行集成,从而实现IPCC GCM HadCM3的模拟数据从3.75°×2.5°到0.125°×0.125°的降尺度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3种气候情景的T1-T4时段内,格陵兰岛平均气温在0℃以下的区域和南极洲平均气温在-35℃以下的区域均呈逐渐缩减趋势,赤道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平均气温大于40℃以上的区域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A1Fi情景的平均气温上升速度最快,A2情景次之,B2情景的平均气温上升速度最慢。构建降尺度方法有效地将IPCC GCMs的粗分辨率的气候情景数据降尺度转换成高分辨率的气候数据,并克服和弥补了目前IPCC GCMs的模拟数据因分辨率低而不能对区域乃至局地气候变化的细节及趋势进行刻画的缺陷。
范泽孟岳天祥陈传法
关键词:全球平均气温降尺度
利用三元组稀疏矩阵技术改进HASM算法——以全球平均气温模拟为例
2012年
采用预处理共轭梯度法(PCG)进行求解的高精度曲面建模(HASM)算法的计算过程需要大量矩阵计算,采用稀疏矩阵方式可以压缩存储空间。三元组稀疏矩阵存储是较为传统的稀疏矩阵存储结构,这种存储结构的稀疏矩阵技术已被广泛使用。根据HASM-PCG的特点,本文通过改进三元组稀疏矩阵的部分计算方式,调整HASM-PCG算法中的部分计算顺序,从而舍弃部分不需要存储的非零元素,提高了计算效率。根据全球1998-2008年的近3000个气象观测台站的气温观测数据,以及全球DEM数据,对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11年来5、6、7、8月份的全球平均气温进行数字模拟。数值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三元组稀疏矩阵技术有效地提高了HASM方法的模拟效率。
张昊岳天祥李昌华杜正平范泽孟孙晓芳赵娜
关键词:三元组多元线性回归
全球变暖定量分析及未来全球平均气温变化预测
本文通过研究全球变暖与辐射强迫之间的定量关系,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模型,并以此对未来近50年的全球平均气温变化进行了预测。 在前言部分,本文对自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的气候变化概况做了一个简要的论述,认为在过去的...
李华斌
关键词:全球变暖全球平均气温
文献传递
近千年全球平均气温变化的研究被引量:54
2002年
综合分析了Mann等、Jones等、Crowley等及Briffa所建立的4条代表北半球或全球平均的近千年气温序列,介绍了王绍武等用30个站代资料建立的近千年全球平均气温序列(W),以及用能量平衡模式所作的近千年气温变化的模拟结果(S),对各种气温序列与模拟结果作了比较,W的振幅最大,与S相关系数最高(0.83),对重建与模拟千年气温变化的不确定性进行了讨论,利用大气环流模式所作的模拟研究评估了根据30个站建立全球气温序列可能包含的误差,并指出11世纪的气温明显高于近千年平均气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出中世纪暖期。不过,20世纪仍然是近千年中最暖的一个世纪。
王绍武谢志辉蔡静宁朱锦红龚道溢
关键词:全球气温变化中世纪暖期小冰期大气环流模式气温场
近百年全球平均气温年际变化型态的低频变率特征被引量:15
2001年
利用时间上扩展的经验正交函数(TEEOF)分析方法,对近百年全球及南北半球平均气温一年、三年、六年和十年的变化型态及其频率进行诊断,结果表明,TEEOF第一模态占总方差贡献的50 % 以上,各种年际振动的第一模态基本上代表了与气候变化有关的年变化型,并能反映出气温的长期趋势变化,特别是十年际的第一模态,冬季气温显示出较强的上升趋势,相应的第一时间主分量趋势与实际温度序列的走势非常一致。全球及南北半球各时域TEEOF除第一模态及一年TEEOF的第二模态外,其它特征向量所表示的年际变化型态各有差异,相应主分量都与一定的年际准周期振动结构的长期变率有关。年变化型态的T2检验表明,南半球及全球的突变时间与年平均气温单要素t检验结果差异不大,而北半球的差异明显,表明T2检验,对具有多变量的型态突变的检测比单要素的t检验更为合理。
丁裕国刘晶淼余锦华
关键词:全球平均气温气候突变经验正交函数气候变化
近百年全球平均气温年际变率中的QBO长期变化特征被引量:37
2001年
应用奇异谱分析(SSA)方法和奇异交叉谱分析(SCSA)方法,对全球及南北半球近100多年(1856~1997年)逐月地面气温距平序列中的准两年周期振荡(QBO)的长期演变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全球平均气温序列蕴含显著的 QBO分量,它们与全球气候系统中其他各个子系统所隐含的QBO信号具有各种耦合对应关系,尤其突出地表现在 Nino区海温和以 SLP序列为代表的全球大气环流系统中 QBO信号的耦合对应关系上。而平均气温的QBO的年代际特征及其变率的阶段性,不但表现在振幅上,而且其位相亦很明显。上述特征在全球、两半球具有明显的差异。
丁裕国余锦华施能
关键词:全球平均气温奇异谱分析气候变化
近百年全球平均气温变化的物理模式研究被引量:7
1996年
观测表明:最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平均地面气温已经上升了0.62℃。这种上升被广泛认为是CO_2,CH_4,N_2O和CFCs等大气温室气体(GHGs)浓度增加的结果(例如,见文献[2]。但是,事实上至少有两个气候自然变化因子,即火山气溶胶和太阳活动,加在人类活动引起的变化之上,这很可能混淆我们对观测到的气温记录的解释。因此,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自然变化因子对气候的影响,必将有助于解释和理解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
石广玉郭建东樊小标王令霞
关键词:平均气温全球气温气温变化
全球平均气温或已达到10万年来最高水平
2025年
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称,在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12个月内,全球平均气温或已达到10万多年来的最高水平,并在2023—2024年内大幅上升,对此,气候科学家尚未完全洞悉具体原因。2025年1月10日,据气候观测组织估计,2024年全球地表温度较工业化前平均水平高出1.45~1.6℃。乍看之下,这一增幅似乎超过2015年《巴黎协定》设定的目标:将全球升温控制在1.5℃以内,避免气候变化的影响持续恶化,包括生物多样性丧失、风暴加剧等问题。
关键词:全球平均气温气候监测地表温度气候观测气候变化工业化

相关作者

丁裕国
作品数:183被引量:2,661H指数:33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气候变化 降水 降水量 强降水 极端气温
余锦华
作品数:147被引量:1,114H指数:19
供职机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研究主题:热带气旋 气候变化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 海温异常 海表温度异常
毛小平
作品数:139被引量:904H指数:19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研究主题:油气运移 盆地模拟 油气成藏 地质模型 资源评价
陈飞
作品数:14被引量:8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水泥协会
研究主题:水泥行业 碳 国际水泥 水泥 水泥产量
赵娇
作品数:10被引量:36H指数:4
供职机构: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研究主题:水泥熟料生产线 水泥工业 脱硝技术 水泥窑协同处置 城市生活垃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