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74篇“ 全脑血管造影术“的相关文章
- 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术后定位器
-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辅助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经股动脉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术后定位器。其包括止血机构、止血机构固定板、第一连接件、大腿固定板、第二连接件和小腿固定板,止血机构安装在止血机构固定板上,以便于对股动脉穿刺点进行加压...
- 全丽芳廖巧聪熊富先
-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护理策略的相关探讨
- 2025年
-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为了有效预防各类并发症出现,探究临床上相关的护理策略、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患者80例,均来源于我院神经外科二病区,根据需要划分组别后,包括:对照组、观察组,参照依据为:电脑随机法,在以上患者中予以调查,收治时间介于2020年7月至2021年6月,且均开展全脑血管造影术治疗,相关资料如下。对照组内,由40例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组成,在治疗时将常规护理为其提供,观察组内,由40例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组成,治疗时将综合护理为其提供,对比两个组别护理效果。结果 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指标比较,观察组更具优势,P<0.05;手术并发症予以调查,在发生率计算数据中,观察组更低,P<0.05;满意度中,观察组高,P<0.05。结论 全脑血管造影术治疗时,为了改善患者肾功能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临床上需开展综合护理,其效果显著,对于患者来说,在自我满意度方面保障性较好,推广价值较高。
- 覃芳韦芳丽
- 关键词: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发生率
- 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入路在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 2025年
- 探究经股动脉与经桡动脉入路在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地选取医院神经外科在2023年1月至2024年1月期间收治的102例需要进行全脑血管造影的患者。这些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式被分为两组,每组各51例,分析术后并发症和围手术期指标。结果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发现,对照组发生率为19.60%,实验组发生率为5.88%,实验组发生率较低,P<0.05;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治疗发现,实验组压迫止血时间、穿刺肢体制动时间及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讨论 经桡动脉入路在全脑血管造影术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 张英亮
- 关键词:全脑血管造影术
- 不同路径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临床对比分析
- 目的:对比分析经股动脉、经桡动脉、经远端桡动脉行全脑血管造影术,观察研究3种路径的有效性、安全性及舒适性。方法:收集2022年01月至2023年01月期间于沧州市人民医院接受过全脑血管造影术的患者143例,其中经股动脉路...
- 杜玉磊
- 关键词: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
-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预防尿潴留的临床护理分析
- 2024年
- 探索护理方法和护理效果。 方法 时间为2023.7-2023.12,60例患者,按照抛硬币的方式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整体护理。结果 在各个观察指标方面,观察组均具有优势(P<0.05)。结论 经股动脉插管全脑血管造影术后预防尿潴留的临床护理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利用整理护理能够减少尿潴留发生率,值得大力采纳。 。
- 李小云
- 关键词:全脑血管造影术排尿功能
- 预防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循证护理分析
- 2024年
- 探讨和分析预防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尿潴留的循证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80例在本院接受全脑血管造影术病人展开研究;术后将病人随机分两组,分别采用常规护理与循证护理;对比护理效果。结果 循证护理组病人尿潴留发生率更低,满意度更高,P<0.05。结论 循证护理在预防尿潴留中的作用显著,其能够通过基于最新研究的临床决策,以全面、个性化的护理计划为病人提供高质量护理服务,可以更有效地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 童飞喻静刘媛曾无双
- 关键词:全脑血管造影术循证护理
-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21年6月—2022年12月于我院行全脑血管造影术的550例患者开展研究,术后依据是否出现并发症分为两组,收集两组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冠心病史、肾功能状况、造影剂剂量、操作时间、穿刺情况等多方面基础资料,开展Logistic回归分析,获得影响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550例患者完成检查后共28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9%;并发症的分布主要为皮下血肿或瘀斑12例、脑血管痉挛4例、脑栓塞2例、造影剂肾病3例、其他7例;单因素显示,两组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肾功能状况、造影剂剂量、操作时间、穿刺情况等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显示,年龄≥60岁、有糖尿病史、有高血压病史、肾功能低下、造影剂剂量≥120ml、操作时间≥1h、多次穿刺为影响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并发症的高危因素(P<0.05且OR>1)。结论: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存在一定并发症风险,与年龄≥60岁、有糖尿病史、有高血压病史、肾功能低下、造影剂剂量≥120ml、操作时间≥1h、多次穿刺关系密切,临床应早期识别高危因素,并完善针对性干预,减少并发症发生。
- 黄炜超李递通陈锦俭冯伟明邓鹏飞
- 关键词:全脑血管造影术并发症高龄造影剂
-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即刻采用轴线翻身法的临床效果
- 2024年
- 目的 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即刻采用轴线翻身法对患者穿刺点出血情况、腰背部疼痛及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神经内科医学部收治的236例行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18例。对照组术后采用常规护理,平卧6 h后进行轴线翻身;观察组术后即刻采用轴线翻身法翻身。比较两组穿刺点出血情况、腰背部疼痛程度及满意度。结果 两组穿刺点皮下血肿、少量渗血、明显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腰背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脑血管造影术后即刻采用轴线翻身法,可降低患者腰背部疼痛程度,改善术后舒适度,提高满意度,且即刻轴线翻身法并不增加穿刺点出血发生率。
- 王宁王君于英男王瑜边洋
- 关键词:全脑血管造影术穿刺点出血
- 全脑血管造影术中C臂定位及注射参数调节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脑血管造影术中C臂定位及注射参数调节方法和系统,通过根据获取的人脸特征数据集和血管数据集,预先构建目标血管识别模型,在确定待定位目标血管和获取待造影人脸图像后,根据待造影人脸图像和目标血管识别模型,得到...
- 唐亚梅左旭政杨新光徐永腾何柏萱
- 术前多角色剧本宣教模式在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探究术前多角色剧本宣教模式在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择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2月-2022年2月收治的102例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宣教,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宣教的基础上增加术前多角色剧本宣教模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康复行为。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92%,低于对照组的21.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依从率为98.04%,高于对照组的76.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多角色剧本宣教模式在全脑血管造影术患者中的应用,能提高患者护理依从性,改善其康复行为,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刘小菁吴建芬欧阳青
- 关键词:全脑血管造影术护理依从性护理宣教
相关作者
- 常红

- 作品数:368被引量:2,304H指数:23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护理 脑卒中 静脉溶栓 卒中 脑卒中患者
- 刘金香

- 作品数:8被引量:13H指数:2
- 供职机构:赣州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全脑血管造影术 舒适护理 神经外科 护理 延续护理
- 帅冬梅

- 作品数:27被引量:198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研究主题:PET 一体化 PET/CT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MR
- 何志荣

- 作品数:22被引量:31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DSA 全脑血管造影术 全脑血管造影 优质护理服务 临床实习护生
- 吴樵

- 作品数:18被引量:69H指数:5
-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306医院
- 研究主题: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侧枝循环 血管狭窄 全脑血管造影术 颈动脉狭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