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907 篇“ 全身振动 “的相关文章
基于驾驶员全身 振动 水平的拖拉机舒适性评价研究 2025年 拖拉机振动 对驾驶舒适性有较大影响。文章论述了国内外拖拉机驾驶员全身 振动 测试及舒适性评价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介绍了四种舒适性评价方法,并从拖拉机研发设计优化、测试设备升级、标准完善等方面提出发展建议。 王杰 白学峰 纪博文 纪鸿波关键词:拖拉机 驾驶员 全身振动 全身 振动 训练在脑卒中病人中的应用进展2025年 对全身 振动 训练的定义、作用机制、基本原理及其对脑卒中病人运动功能、并发症症状管理的影响进行综述。综合分析国内外关于全身 振动 训练在脑卒中康复治疗中的研究结果,旨在为医疗专业人员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全身 振动 疗法,促进脑卒中病人的康复进程。 龙泉滋 廖喜琳 周辰鲁 苏幼美关键词:全身振动 脑卒中 康复 护理 全身 振动 训练改善绝经后女性骨密度效果的Meta分析2025年 目的:利用Meta分析评价全身 振动 训练对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的影响。方法:以全身 振动 训练、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和骨密度等为主题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关于全身 振动 训练提高绝经后女性骨密度的研究,检索时限为各数据库建库至2024-04-03,纳入指标包括:腰椎(L_1-L_4、L_2-L_4)、股骨颈、大转子、Ward三角和全身 的骨密度,使用Revman 5.3和R 4.3.3进行数据分析。结果:(1)纳入文献共计28篇,均为随机对照研究;(2)振动 强度:振动 频率≥20 Hz且振幅≥2 mm能显著提升股骨颈、大转子、Ward区域、L_1-L_4和L_2-L_4腰椎骨密度(P<0.01,I~2<50%);(3)训练周期与频率:每周进行两三次训练,训练次数达到48-96次,各部位骨密度均显著提高(P<0.05,I~2<50%);(4)动作模式:动态训练能显著提高股骨颈(P=0.03,I~2=0%)、大转子(P<0.001,I~2=0%)和Ward区域(P<0.001,I~2=0%)骨密度,静蹲能显著提高L_1-L_4腰椎骨密度(P<0.001,I~2=0%),静态多种蹲姿能有效提升L_2-L_4腰椎(P<0.01,I~2=0%)和股骨颈(P=0.04,I~2=34%)骨密度。结论:全身 振动 训练在改善绝经后女性骨密度方面具有一定潜力,建议采用的振动 频率和幅度不低于20 Hz和2 mm,训练次数不低于48次,提升腰椎骨密度宜采用静态训练,提升髋部骨密度宜采用动态训练。 乔正基 柴牛兵 郑璐瑶 高云娜 汪洋关键词:绝经后妇女 骨密度 META分析 电动起立床联合全身 振动 训练对慢性意识障碍儿童骨密度及骨转换标志物的影响 2025年 目的观察电动起立床联合全身 振动 训练(WBV)对慢性意识障碍(pDoC)儿童骨密度(BMD)及骨转换标志物(BTMs)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55例pDoC患儿分为观察组(28例)及对照组(27例)。2组患儿均给予常规干预,包括感觉训练、知觉功能重塑训练、高压氧(HBO)、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健康宣教及康复护理等,观察组患儿在此基础上辅以电动起立床及WBV训练。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后观察对比2组患儿BMD及BTMs[包括I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1NP)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变化情况。结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2组患儿BMD均显著降低,P1NP、β-CTx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通过组间比较发现,干预后2组患儿BMD组间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P1NP、β-CTx的增加幅度均不及对照组水平(P<0.05)。结论电动起立床联合WBV训练对pDoC儿童骨质维持具有积极作用,该联合疗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王景刚 李庆云 余春宇 曹建国关键词:骨密度 经颅磁刺激联合全身 振动 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吞咽、认知及下肢功能的影响 2025年 【目的】探讨经颅磁刺激(TMS)联合全身 振动 训练(WBVT)对脑卒中患者吞咽、认知及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126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TMS联合WBVT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渗透-误吸评价量表(PAS)]、认知功能[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下肢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Holden步行功能分级量表(FAC)],以及血清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同型半胱氨酸(Hcy)、视锥蛋白样蛋白-1(VILIP-1)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认知功能及下肢功能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SSA、P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MMSE、MoCA、BBS及FAC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ALB、Hb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Hcy及VILIP-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TMS联合WBVT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认知功能及下肢功能,提高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质量。 栗爱静 王静敏 靳芳关键词:卒中 经颅磁刺激 运动疗法 吞咽 下肢 仰卧人体在三轴单向全身 振动 激励下的振动 传递特性 2024年 研究了人体仰卧姿态下,振动 的幅值大小和输入方向对人体头部和胸部振动 传递率的影响。分别采用频率范围为0.5~20 Hz,振动 幅值为0.2~0.8 m/s^(2)r.m.s.的纵向、横向和垂直单轴随机振动 激励,测量了12名男性被试者自振源至头部和胸部的振动 传递特性。结果表明,人体头部和胸部振动 传递率的共振频率在纵向方向上大约为4 Hz,在横向方向上大约为2.4 Hz,而在垂直方向上头部和胸部传递率的共振频率并不相同。在纵向激励下,仰卧人体各部位振动 传递率随振幅变化而表现出的非线性特征最为明显。 陈晨旭 邱毅 刘迟 郑旭关键词:全身振动 传递率 非线性 一种全身 振动 按摩护理衣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身 振动 按摩护理衣,包括护理衣部分、穴位振动 按摩器组件和控制主机部分,所述护理衣部分包括护理头罩、护理上衣和护理裤,所述护理头罩、护理上衣和护理裤上根据人体穴位位置布置有穴位振动 按摩器组件,所述护理衣部分... 许瑞杰声波全身 振动 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经声波全身 振动 技术治疗对运动能力、平衡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4月—2021年11月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112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运动锻炼与立普妥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声波全身 振动 治疗,持续治疗6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并评估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BBS、FMA及MBI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改善幅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经声波全身 振动 技术治疗,有利于平衡功能、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其自理能力,不良反应发生较少,安全性较高。 马晓丹 谢运娟 黄鹏 沈鲁希 范萌 宋梅思关键词:脑卒中 基于“成骨-成血管”理论探讨全身 振动 疗法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效果及作用机制 2024年 目的:观察全身 振动 疗法(whole body vibration therapy,WBVT)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steroid-induced osteonecrosis of the femoral head,SONFH)的效果,并探讨其治疗SONFH的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WBVT组、Yoda1组、WBVT联合蜘蛛毒液肽(Grammostola spatulata mechanotoxin 4,GsMTx4)组。模型组、WBVT组、Yoda1组、WBVT联合GsMTx4组大鼠采用脂多糖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构建SONFH模型。造模后,WBVT组使用WBVT干预,Yoda1组使用Piezo1蛋白激动剂Yoda1干预,WBVT联合GsMTx4组使用WBVT和Piezo1蛋白抑制剂GsMTx4干预。干预结束后,进行大鼠股骨头组织病理学观察(计算股骨头空骨陷窝率)、骨微结构观察,以及股骨头内Piezo1、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低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HIF-1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分化簇31(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31,CD31)/内皮粘蛋白(endomucin,EMCN)蛋白表达量检测。结果:(1)大鼠股骨头组织病理学观察结果。空白组大鼠的股骨头内骨小梁致密且排列整齐。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股骨头内的骨小梁较为稀疏,骨小梁细小、不连续,且排列紊乱。与模型组相比,WBVT组和Yoda1组大鼠的股骨头内骨小梁数量增多,排列较为整齐。与WBVT组相比,WBVT联合GsMTx4组大鼠的股骨头内骨小梁排列则较为紊乱。模型组、WBVT组、Yoda1组、WBVT联合GsMTx4组大鼠的股骨头空骨陷窝率均高于空白组(P=0.000,P=0.000,P=0.000,P=0.000),WBVT组、Yoda1组大鼠的股骨头空骨陷窝率均低于模型组(P=0.000,P=0.000),WBVT联合GsMTx4组大鼠的股骨头空骨陷窝率高于WBVT组(P=0.000)。(2)大鼠股骨头骨微结构观察结果。WBVT组和Yoda1组大鼠的股骨头骨体积分数、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分离度与空白组的差异均无统计� 田佳庆 刘良燕 彭鹏 林锟 陆舜 何宪顺 魏腾飞 何敏聪 钦逸仙 何伟 魏秋实关键词:股骨头坏死 骨生成 全身 振动 疗法对偏瘫下肢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2024年 目的:探讨全身 振动 疗法对偏瘫下肢肌痉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合并功能障碍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全身 振动 疗法,共6周。治疗前与治疗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分别评估,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改良Ashworth量表评分及mBI评分均明显优于组内治疗前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训练配合全身 振动 能够改善偏瘫下肢运动功能,减轻偏瘫下肢痉挛,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陈钊德 杜灿荣 邬映超 韦小翠 龙耀翔关键词:脑卒中 偏瘫 痉挛 下肢功能
相关作者
卜淑敏 作品数:228 被引量:439 H指数:10 供职机构:首都体育学院 研究主题:去卵巢大鼠 去卵巢 骨质疏松大鼠 跑台运动 去卵巢骨质疏松 陈力 作品数:122 被引量:780 H指数:16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心理健康 全身振动 学龄儿童 儿童 社区卫生服务 周德林 作品数:16 被引量:17 H指数:3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研究主题:全身振动 振动病 振动 局部振动病 振动测量 何成奇 作品数:464 被引量:3,806 H指数:25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研究主题:康复 骨质疏松 康复治疗 膝骨关节炎 脉冲电磁场 武丽杰 作品数:159 被引量:906 H指数:16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 研究主题:儿童 孤独症 孤独性障碍 孤独症谱系障碍 学龄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