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74 篇“ 典型心房扑动 “的相关文章
典型 心房扑动 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心 房颤动 的危险因素分析2024年 目的探讨典型 心房扑动 (房扑 )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发生心 房颤动 (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该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连续纳入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1月1日于邢台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因典型 房扑 行射频消融术的患者。根据射频消融术后是否发生房颤分为发生房颤组和未发生房颤组。通过电子病历系统、实验室及检查归档系统、手术记录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射频消融术后,每3~6个月随访1次,随访2年,评估随访期间患者是否发生了房颤。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典型 房扑 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结果共入选患者120例,年龄(62.0±6.5)岁,男性64例(53.3%),其中发生房颤组30例、未发生房颤组90例。发生房颤组患者的年龄、CHA_(2)DS_(2)-VASC评分、P波宽度、左心 房内径均大于未发生房颤组患者(均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P波宽度、左心 房内径和CHA_(2)DS_(2)-VASC评分是典型 房扑 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危险因素(均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9,95%CI:1.01~1.17,P=0.025)、CHA_(2)DS_(2)-VASC评分(HR=3.84,95%CI:1.87~7.89,P<0.001)是典型 房扑 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和CHA_(2)DS_(2)-VASC评分是典型 房扑 患者射频消融术后发生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杜瑞娟 樊延明 魏庆民 王世杰 成非关键词: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术 典型 心房扑动 患者行三尖瓣峡部消融术后新发心 房颤动 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典型 心房扑动 患者行三尖瓣峡部消融术后3年内新发心 房颤动 (房颤)情况,探讨其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2016年1月—2018年5月阜外华中心 血管病医院诊治典型 心房扑动 患者132例,均行三尖瓣峡部消融术治疗,术前均行生活质量评分、心 理量表评分、实验室检查及超声心 动 图检查。术后随访3年,根据是否新发房颤将132例患者分为新发房颤组27例与窦性心 律组105例,末次随访时行生活质量评分及心 理量表评分,比较2组有饮酒史、合并高血压比率等临床资料,术前实验室检查(血脂、尿酸、脑钠肽水平等)、超声心 动 图指标(左心 房前后径、右心 房左右径、左心 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 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三尖瓣反流),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心 理量表评分变化情况及随访期间新发脑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因心 血管事件再入院发生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典型 心房扑动 患者行三尖瓣峡部消融术后3年内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2组术后3年内因心 血管事件再入院发生率。结果132例典型 心房扑动 患者随访期间新发房颤27例(20.45%)。新发房颤组有饮酒史、合并高血压、睡眠呼吸暂停比率(29.63%、44.44%、14.81%)均高于窦性心 律组(9.52%、20.00%、1.90%)(P<0.05),左心 房前后径[(37.66±9.48)mm]大于窦性心 律组[(30.60±11.66)mm](t=-2.902,P=0.004),血浆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尿酸、脑钠肽水平及右心 房左右径、左心 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 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三尖瓣反流比率与窦性心 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饮酒是典型 心房扑动 患者行三尖瓣峡部消融术后3年内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OR=0.219,95%CI:0.068~0.704,P=0.011)。新发房颤组躯体健康评分降低、精神健康评分降低、焦虑自评量表� 马继芳 宋卫锋 陈珂 臧小彪 周游 王现青 赵永辉 付海霞关键词:典型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术中峡部传导间期百分比对典型 心房扑动 导管消融终点判定的有效性评估 2023年 目的通过术中测量三尖瓣-下腔静脉峡部(CTI)依赖心房扑动 (房扑 )消融前后峡部传导间期百分比,探讨峡部传导间期百分比在CTI线性阻滞消融终点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本研究入组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诊断CTI依赖房扑 并行射频消融治疗患者共37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35例,河北省儿童医院2例),术中均诱发CTI依赖房扑 ,并采用解剖消融方法沿三尖瓣环至下腔静脉行线性消融,术后经右心 房激动 标测验证CTI呈线性阻滞。分别统计入组患者心 动 过速周长(TCL)、冠状窦起搏下消融前局部传导间期(P-ABL1)、冠状窦起搏下消融后局部传导间期(P-ABL2),计算局部传导期间百分比(P-ABL2/TCL)。评估P-A BL 2/T C L对诊断C T I双向传导阻滞的价值,并通过消融后激动 顺序验证其有效性。结果所有入组患者均采用解剖方法行射频消融,并行激动 标测验证CT I呈线性阻滞。术中诱发TCL为(310.00±46.32)ms。术前测定P-ABL1为(92.16±27.65)ms,术后测量P-ABL2为(173.65±16.35)m s,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P-A B L 2/T C L为(0.81±0.12)。P-A B L 2/T C L越接近1,评估C T I双向传导阻滞的特异性及有效性越高。结论采用术前局部传导间期可预估CTI阻滞终点,并结合术后P-ABL2/TCL的方法可提高CTI阻滞线完整性,减少反复消融,提高手术成功率。 王华 李博 郝京霞 张会敏 张涛 张英谦关键词:心房扑动 星型高精密度标测导管在非典型 心房扑动 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评价和总结星型高精密度标测导管(PentaRay导管)在非典型 心房扑动 的标测中的效果以及实践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9月到2020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 内科使用星型高精密度标测导管进行标测的非三尖瓣峡部依赖的折返性房性心 动 过速患者资料。使用星型高精密度标测导管对患者心 房进行电压标测和激动 标测, 根据标测结果进行消融, 术后随访24 h动 态心 电图1年。结果最终入选58例患者, 其中男28例, 年龄为(60.3±10.1)岁。心 房颤动 (房颤)患者28例, 外科手术后11例, 其余19例为特发性心房扑动 。共标测出房性心 律失常76例, 标测时间(11±5)min, 包括非典型 房扑 57例, 局灶折返性房性心 动 过速5例, 合并典型 房扑 8例, 合并局灶性房性心 动 过速6例, 所有患者在手术中均消融成功。患者随访1年中, 4例出现房扑 复发, 2例患者接受了第2次手术, 术后未再发作。2例患者出现房颤复发, 未进行手术。结论星型高精密度标测导管在非典型 心房扑动 的标测中可以较为快速、准确地反映心 律失常机制, 并且为制定消融策略提供良好的指导。 代世摩 魏兰芳 齐保振 刘曦 林佳雄 聂振宁 张春瑜 程宽 朱文青 葛均波关键词:心房扑动 消融 导管消融 房性心动过速 成人先心 病合并典型 心房扑动 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新发心 房颤动 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成人先天性心 脏病(先心 病)合并典型 心房扑动 (房扑 )患者导管消融术后新发心 房颤动 (房颤)的发生率和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7月至2019年7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 血管内科接受典型 房扑 导管消融的32例成人先心 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消融术后新发房颤的发生情况随访。分析新发房颤的发生率及高危因素。结果平均随访(35.81±16.16)个月后,12例患者(37.5%)出现了新发房颤。新发房颤的中位发生时间为术后22个月。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典型 房扑 导管消融术中诱发房颤与新发房颤独立相关(风险比:6.093;95%CI:1.924~19.294,P=0.002)。结论成人先心 病患者行典型 房扑 导管消融术后有发生新发房颤的风险,房扑 消融术中诱发房颤是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 陈珂 宋卫锋 王现青 臧小彪 马继芳 高传玉关键词:成人先天性心脏病 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HATCH评分系统对典型 心房扑动 导管消融术后患者新发心 房颤动 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HATCH评分系统对典型 心房扑动 导管消融术后患者新发心 房颤动 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于河南省人民医院心 血管内科接受导管消融的110例典型 心房扑动 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HATCH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并对导管消融后新发心 房颤动 发生情况随访。分析评分结果与新发心 房颤动 发生的关系,评价该评分系统对典型 房扑 导管消融术后新发心 房颤动 的预测价值。结果平均随访(28.85±18.26)个月后,43例患者(39.09%)发生新发心 房颤动 。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HATCH积分与新发心 房颤动 独立相关(风险比:4.484;95%可信区间:2.152~9.343,P<0.001)。ROC曲线显示HATCH评分为2分时,AUC值最大,预激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51.2%、85.1%。HATCH≥2分组新发房颤发生率显著高于HATCH<2分组(68.75%vs.26.92%,P<0.05)。结论HATCH评分系统可用于典型 心房扑动 导管消融术后患者新发心 房颤动 的危险分层。 陈珂 王现青 宋卫峰 臧小彪 马继芳 高传玉关键词:心房扑动 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典型 心房扑动 消融术后新发心 房颤动 的研究进展2018年 典型 心房扑动 (房扑 )是成人室上性快速心 律失常中相对少见的一种,少于其他快速心 律失常。房扑 心 电图特点表现为下壁导联锯齿样扑动 波,频率常在240—350次/min,其心 内电生理主要表现为电激动 依赖下腔静脉、欧氏嵴(Eustachian瓣)至三尖瓣环峡部(cavotricuspid isthmus,CTI)传导,进而形成围绕三尖瓣逆钟向或顺钟向的折返激动 。 刘飞 尹晓盟 夏云龙 杨庆关键词:典型心房扑动 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三尖瓣环 折返激动 心电图特点 心内电生理 冷冻消融治疗阵发性心 房颤动 合并典型 心房扑动 一例 被引量:1 2018年 患者男性,78岁,因阵发性心 房颤动 (简称房颤)在接受冷冻球囊进行肺静脉电隔离术中转为典型 心房扑动 (简称房扑 ),遂将冷冻球囊放置三尖瓣峡部进行冷冻消融并成功终止房扑 ,起搏证实峡部双向传导阻滞。临床随访无房颤、房扑 复发。 刘俊 张浩 刘颖 陈会校 韦颖 李晓枫 张澍 方丕华关键词:心血管病学 心房颤动 心房扑动 冷冻消融 峡部双向传导时间对典型 心房扑动 导管消融终点判定的预测价值及探讨 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在三尖瓣-下腔静脉峡部(CTI)依赖性心房扑动 (房扑 )患者中,采用三维系统指导下右心 房高密度标测(HDM),评价线性消融后裂隙情况及CTI双向传导(TIC)时间≥130ms对CTI完全双向阻滞的预测价值。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单臂、开放性的多中心 临床研究,入选2014年12月至2016年7月7个中心 连续39例CTI依赖性房扑 患者,年龄(56.58±11.73)岁,男3l例。记录峡部线性消融后冠状静脉窦口与右心 房低位游离壁双向传导时间,以及起搏时HDM所示右心 房激动 顺序是否为单一方向及消融线上有无裂隙各自的发生例数。计算峡部双向传导时间≥130ms对诊断峡部完全阻滞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23例CTI双向传导时间≥130ms的患者中有10例HDM存在裂隙,16例〈130ms的患者中有14例HDM出现裂隙。峡部传导时间≥130ms作为CTI完全性阻滞判断标准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67%、58.33%、56.52%、87.5%。24例存在传导裂隙患者中有14例裂隙部位为欧氏嵴侧,4例为三尖瓣环侧,1例为两侧均出现,5例未记录补点消融部位。结论峡部传导时间≥130ms不宜单独作为CTI完全双向传导阻滞的判断标准,右心 房HDM可为更可靠的标准。消融后裂隙部位常见于欧氏嵴区域。 林锦璇 牛国栋 冯天捷 索妮 赵兰 张大炜 鲁静朝 马可忠 王如兴 欧阳繁 郑黎晖 丁立刚 姚焰 张澍关键词:心房扑动 导管消融术 儿童非典型 心房扑动 一例 被引量:1 2017年 非典型 心房扑动 (房扑 )发作时体表心 电图有别于典型 房扑 ,由于诊断意识不强,易被误诊为窦性心 律、房性心 动 过速(房速)、Ⅲ度房室传导阻滞等。本文报道1例儿童非典型 房扑 病例,除具有心 房律规整、心 室率波动 较大、心 房率快于心 室率等典型 房扑 的特点外,还存在等电位线、发作时心 房率慢、下壁导联和V1导联F波同时直立等有别于典型 房扑 的表现。 李玉娟 杨艳章关键词:心房扑动 房室传导阻滞 心电描记术 儿童
相关作者
杨延宗 作品数:559 被引量:2,574 H指数:21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阵发性心房颤动 肺静脉 导管消融 射频消融 高连君 作品数:402 被引量:893 H指数:15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阵发性心房颤动 肺静脉 心房颤动患者 夏云龙 作品数:387 被引量:1,431 H指数:13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脏病学 肿瘤 心房颤动患者 张树龙 作品数:463 被引量:955 H指数:12 供职机构: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射频消融 心电图 肺静脉 心房颤动患者 董建增 作品数:662 被引量:3,315 H指数:22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研究主题:心房颤动 导管消融 心房颤动患者 射频消融 导管消融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