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42篇“ 内源发展“的相关文章
- 政府助推乡村实现新内源发展的机制研究——以鄂西M村民族村寨打造为例
- 2025年
- 外部资源和乡村内生资源相互融合共同推动乡村新内源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但政府应该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仍有待研究。基于此,本文以新内源发展理论为基础,构建了“激活资源—动员参与—塑造认同”的政府助推乡村新内源发展的分析框架,探讨政府助推乡村实现新内源发展的运行机制。研究发现,政府通过挖掘乡村内部资源并对外包装推动乡村内外资源的有效激活和联动;通过政策激励和示范学习等方式动员村民参与到乡村建设之中;最后,通过成果共享机制和文化塑造机制实现村民对乡村发展的价值认同。政府通过这三个过程的不断循环培育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实现了乡村的新内源发展。
- 吴淼黎平
- 关键词:内生发展外部资源
- 新内源发展:民族地区乡村文化治理机制——以青海省H市为例
- 2025年
- 在市场经济与外来文化冲击下,单纯依赖乡村内生资源的自我调适已无法实现有效的文化治理,制约了民族地区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基于新内源发展理论,结合对青海省H市移风易俗实践的调研,发现通过主体性培育、组织化建设、制度赋能,可建构整合乡村场域"地方"与"超地方"治理资源的乡村文化治理机制。H市移风易俗的顺利推行表明,新内源发展机制不仅促进了内外资源有效互动,产生了发展动力,还通过多元主体共治和多元规范协同的运行逻辑,推动了乡村文化治理政策目标的有效实现。
- 杨晓菲杜俊华
- 关键词:移风易俗协同治理
-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内源发展的实践路径——基于赋权理论的多案例分析
- 2025年
- 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阶段性任务的完成为基础,赋权实践可为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内源发展提供可行方案。结合中国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实践,通过对成都市农科村、锦宁村、战旗村进行多案例比较研究,基于赋权理论,从个体赋权、组织赋权和村社赋权三个方面探索了中国农村集体经济的新内源发展路径。研究发现,通过社会资本强化成员关系网络,提高个体成员同集体经济的目标一致性,推动个体赋权;通过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联结,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市场化运营,带动组织赋权;通过调动精英能动性,提高组织成员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参与积极性并促成集体行动,最终实现村社赋权。因此,需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注重对农村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时协调好各方利益,推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
- 母娜李绍亭赵朋飞王征兵
- 关键词: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 互促共振:“内外链接”如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基于新内源发展理论的多案例研究
- 2025年
-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乡村产业发展提供了新动能。本文以新内源发展理论为指引,着眼主体、资源、空间三维度,选取浙江省顺鑫村和湖南省翁草村、小河乡进行多案例比较研究,并将其产业发展路径分别归纳为主体协同互动、资源整合互利和空间交流互融。研究发现可通过互促共振的“内外链接”赋能乡村产业振兴机制:一是“内外主体链接”,基层政府和企业的外部推力以及村组织、村民和乡村精英的内部拉力共同作用,促进内外部主体的协同互动;二是“内外资源链接”,资源下乡的直接助力以及资源内生的潜在引力共同作用,实现内外部资源的整合互利;三是“内外空间链接”,现实空间的内部重塑和数字空间的外部接入共同作用,实现乡村内外空间的交流互融。“内外链接”三维度互相促进,整合内外要素共同赋能乡村产业振兴。
- 黄建红刘世杰
- 新内源发展理论下乡村产业发展的实践逻辑和运行机制——以S省H县F社区樱桃产业发展为例被引量:1
- 2024年
- 产业振兴是增强农村内生发展动力的源泉,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新内源发展是破解产业发展困境、实现乡村产业规模化发展的模式创新。文章以S省H县F社区为例,以新内源发展理论探讨F社区樱桃产生发展的实践逻辑和运行机制。研究表明,内生性动力的激活是乡村产业发展的基础,而外源性资源的输入为乡村产业发展赋能,乡村产业发展是内源系统和外源系统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能人、村级组织等乡村内生力量和政府等外部力量作为关键主体促进了内外系统的耦合,有效推动了乡村产业振兴。
- 李梦婷崔腾飞
- 新内源发展视角下乡村特色资源何以助力乡村振兴?——以贵州“村BA”为例
- 2024年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重视乡村特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打造特色产业与乡土特色品牌。文章基于新内源发展理论和行动者网络理论构建了一个探讨乡村特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的分析框架,并以贵州“村BA”为典型个案展开了具体分析。研究发现:“村BA”特色发展实践是一种由地方特色资源驱动的政府、市场和乡村多元主体参与的新内源发展模式,本质是乡村内外部异质性行动者通过转译机制构建动态合作网络,共同推动乡村特色资源的经济、社会和治理价值转化。以“村BA”特色发展实践为代表的乡村特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机制包括三点内容:一是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基因,赋予乡村内生资源更多价值;二是坚持村民主体地位,畅通“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双向沟通渠道;三是政府等外源力量适度参与,留足乡村自然发展空间。
- 李雪伟林雯婧周佳怡
- 关键词:特色资源行动者网络
- 云南边境地区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新内源发展路径——基于三个案例的比较分析
- 2024年
- 研究基于对云南边境地区社会组织的实地调查,运用“新内源发展理论”,以多个案的形式,从主体性和组织化两个维度分析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结果表明,目前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路径主要包括自我激发组织内生潜能、资源链接培育本土社会组织以及整合资源赋能乡村社区三种典型路径,这些路径都能够实现社会组织参与乡村振兴的新内源性发展。
- 张云熙
- 关键词:社会组织
- 内源发展视角下定点帮扶工作机制研究--基于L县定点帮扶工作的实证分析
- 2024年
- 定点帮扶作为中国特色的社会帮扶方式之一,也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定点帮扶工作主要通过动员定点帮扶单位,发挥部门优势资源以及派驻帮扶力量的作用,吸纳与整合各方帮扶资源,协助地方实现发展目标。文章基于对L县定点帮扶工作的实地调研,以内源发展理论为分析视角,呈现定点帮扶工作机制的实践状况与面临挑战,形成优化定点帮扶工作机制的策略与路径,促使定点帮扶工作力量真正成为推动地方实现内源性发展的重要助力。
- 王维
- 关键词:内源发展
- 数字化水平提升能够促进农民内源发展吗?——基于北方梨果种植户的实证研究
- 2024年
- 有效利用数字资源是实现农民内源发展,进而防止返贫和不断缩小发展差距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数字化水平为切入点,在构建数字化指标体系和采用耦合协调模型测算内源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依据山西、河北地区1338份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实证探究了数字化水平对农民内源发展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数字化水平每提升1个标准差,内源发展水平提升5.75个百分点。进一步分析内源发展各维度发现,数字化水平提升显著改善了农民经营能力和公共参与水平,加深了数字农技推广服务与数字政府推广服务的采用程度。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化水平提升对老年农民内源发展的促进作用更显著,在不同梨果生产规模间不存在差异。从农民数字化的各维度来看,数字设备与接入、数字技能与使用均对农民内源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鉴于此,应持续加强农民数字应用培训,重点提高老年农民数字化水平;推动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提高数字推广服务的专业性与多样性。
- 冯辉郑少锋
- 大湘西传统技艺的内源发展与长效保护机制的构建
- 2024年
- 杨丰齐伍欣
相关作者
- 钱宁

- 作品数:55被引量:679H指数:17
- 供职机构:云南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
- 研究主题:社会工作 内源发展 社会福利 社区照顾 社会
- 廖雯玲

- 作品数:13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湖南省图书馆
- 研究主题:文化自信 内源发展 可持续发展 家文化 逻辑与
- 王旭明

- 作品数:19被引量:106H指数:6
- 供职机构:湖南省图书馆
- 研究主题:图书馆 内源发展 心路历程 周年 图书馆学术史
- 杨曦

- 作品数:14被引量:29H指数:4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
- 研究主题:内源发展 少数民族教育 石门坎 内源 NOTCH信号通路
- 仝志辉

- 作品数:111被引量:1,252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
- 研究主题:乡村治理 乡村 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村民自治 部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