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14篇“ 再组织“的相关文章
组织化:基层党组织应对社会形态变化的实践路径被引量:2
2024年
步入数字化时代,伴随平台经济的崛起和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社会形态呈现出结构扁平化、人员流动化、诉求多元化、治理碎片化等特征,对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出全新要求。基于政党—社会的理论分析,基层党组织作为执政党联系群众、连接社会的重要纽带,需要就社会形态变化加强自我革新的能力与水平,以组织化战略适应社会更迭,引领社会发展。具体实践中,基层党组织应充分发挥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优势,以结构优化、功能拓展、机制创新三个向度为突破口,科学构建组织化的实践路径,推动形成“一核多元”协同共治的强大合力。
陶周颖郑琦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
电商经济赋能乡村组织的路径探索与实践逻辑
2024年
当前乡村面临组织滞后导致的治理困境,主要表现为治理过程中的失能与超载并存等问题,而针对如何构建乡村组织长效机制这一关键议题,相关研究未能提出具体的分析思路。通过案例剖析发现,以“电商经济”为核心的创新实践从赋能农民切入,立足行动主体、关系网络、价值理性等关键环节展开了有益探索。赋能家庭主体使其成为生产经营核心,以此吸引外出青年与村社人才回归,通过升级不断放大家庭单位的引领带动效应;赋能关系网络以强化乡村社会关联,在地缘联系的基础之上叠加利益交往,完善乡村社会关系网络的集体行动功能;赋能价值理性以重塑村社集体意识,电商经营倒逼农民形成信誉文化意识,重塑组织的价值基础与文化共识。这一探索实践立足乡村社会独特的共同体特征,以产业创新带动赋能农民实现了传统要素与现代要素的互动耦合,继而推动乡村组织的实践逻辑创新,展现出在中国式现代化语境下推进乡村治理共同体建设的新可能。
房冠辛
关键词:中国式现代化
以小农户组织化助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2024年
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决定小农户家庭经营是中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础性制度安排。“统多分少”和“分多统少”的困境,决定须通过“统分结合”经营体制的不断完善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新内源发展机制下,推动小农户组织化助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可以发挥集体土地所有制优势,将小农户组织起来,通过产权整合、关系嵌入和市场对接等三重机制,推动小农户走向大市场,从而成为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生驱动力量。由此,可构建小农户组织化助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的实践路径:集体统摄下的产权整合助推内源发展;党建引领下的关系嵌入助推外源发展;小农户本位下的市场对接助推新内源发展。
潘建红李晓明
关键词: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以小农户组织化治理重塑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4年
在“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下,通过立足小农户本位基础,走出一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内源发展道路,始终是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议题。在“赋权—嵌入—引领”的内源性发展框架之下,基于实践考察得出,小农户组织化治理助推农业农村新内源发展的现实困境在于:产权治理下的所有权弱化导致“赋权不足”,关系治理下的不可持续导致“嵌入不足”,合约治理下的地位不平等导致“引领不足”。有鉴于此,为契合小农户组织化治理助推农业农村新内源发展的应然状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路径优化:集体统摄下的土地产权整合与内源发展,国家主导下的关系嵌入与外源发展,小农户本位下的市场对接与新内源发展。
李怀
关键词:农业农村现代化
党建引领农民组织化的内生需求、优势与机制创新
2024年
发挥党建引领优势将农民重新组织起来是新时代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议题。新时代条件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三农”工作对农民组织化的需求与日俱增。农村党组织拥有强大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以及群众优势,是实现党建引领的重要基础。通过对四川省典型经验的分析发现,实现党建引领农民组织化的关键在于利益联结机制、信赖机制和优秀带头人机制的实践构建。
冯永泰刘玲琳
关键词:内生需求
农民组织化对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机制的影响分析
2024年
在新时代国家发展的大背景下,乡村振兴被赋予了重要战略地位,其核心目标是唤醒农村的内在活力,推动自我发展和可持续繁荣。农民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其组织化对于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增强经济发展潜力、促进文化繁荣以及改善生态环境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农民组织化对乡村振兴内生动力机制的影响,希望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刘鑫
空间政治学视角下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
2024年
以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实践及其形态为研究对象,从空间政治学视角出发,可以发现,权力(权威)既是某种组织化形态空间生产的主导逻辑,也是其他各类组织化形态空间生产的背景性或支撑性逻辑,而资本、权利与技术则基于权力(权威)这一背景性逻辑,经由不同的实现方式建构出吸纳-整合型政治空间、规划-引领型流通空间、沟通-参与型生活空间、服务-治理型公共空间、联谊-交流型虚拟空间五种具有不同价值诉求的空间形态。当下优化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组织化空间,应考虑:从“权力”到“权威”,重构空间运作逻辑;从“工具”到“价值”,重建空间价值诉求;从“封闭”到“开放”,重塑空间互动格局。
徐卫华
关键词:空间政治
新时代农民组织化的内涵价值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
2024年
在全球化和城乡发展失衡的背景下,农民组织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本文探讨了新时代农民组织化的内涵价值、现实困境与实现路径。首先分析了农民组织化的价值,包括重建乡村主体性、推进乡村社会文化建设和促进乡村有效治理。然后归纳了农民组织化面临的现实困境,包括缺乏精英人才、缺乏一定的文化氛围和缺少充足法律的保障。最后,提出了新时代农民组织化的实现路径,分别是强化党的领导,注重政策引领作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措施;树立农民集体观念,避免不良风气的形成。
张坤骆志远
“内外合作型”小农户组织化治理:理论机制与实践路径
2024年
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已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重大议题。但相关农业农村发展政策不利于小农户进一步发展壮大,无助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鉴于此,基于改进的治理理论,开创性运用“产权-关系-合约”视角,构建立足小农户本位的“内外合作型”组织化治理助推农业农村新内源发展的机制。首先,通过“产权重构”完成集体土地所有制统摄下“统分结合”经营体制的构建;其次,通过“关系嵌入”完成集体统摄下对接大国家与新内源发展动能的提升;最后,通过“合约治理”完成集体统摄下对接大市场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理论分析有待实践检验,将上述分析框架应用于对战旗村发展经验的解读,发现其发展历程可分为产权化、国家化以及市场化三个宏观脉络。战旗村最终采取“集体统摄+集体经营”模式对村内有价值的土地等各类资源进行高效整合,通过“内外合作”激活了农业农村新内源发展机制,成为解码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制度密钥。
李怀王妍
现代化新征程中推进小农户组织化的建构逻辑与现实进路被引量:2
2024年
“大国小农”的基本国情农情下,在正确认识和对待小农户的基础上推进小农户组织化,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通过对小农户范式的辨析,指出小农户不仅是我国悠久农业文明的主体,还是现代化新征程中助推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支撑力量。但单一的“小农立场论”不可能成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出路,关键是推进小农户组织化。基于马克思农业合作制思想,并凝练农业经济学和农业社会学相关理论,提出小农户组织化的建构逻辑必须以厘清农地产权结构为前提,进而通过发挥集体土地所有权统摄地位,建立一个包容性的组织和匹配的治理机制,降低产权实施的成本,激活组织活力,最终引导小农农业进入现代化发展轨道。基于贵州毕节市基层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实践为例得出,宏观上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发挥集体土地所有制统摄作用,提升小农户组织化程度,微观上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从而成为夯实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现实进路。
李怀于晓媛侯臣

相关作者

欧阳剑
作品数:28被引量:309H指数:9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信息组织 数字图书馆 信息环境 网络信息资源 OPAC
王诗宗
作品数:65被引量:1,524H指数:21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社会组织 地方政府 社会治理 自主性 温州商会
苏瑞竹
作品数:107被引量:415H指数:10
供职机构:广西民族大学管理学院
研究主题:图书馆 信息服务 图书馆服务 数字图书馆 一带一路
王家聪
作品数:4被引量:18H指数:1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元认知 建构主义 再组织 教育心理学 问卷设计
王福
作品数:111被引量:403H指数:14
供职机构:内蒙古工业大学
研究主题:信息接受 情境 图书馆 数字资源 数字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