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960篇“ 农业信贷“的相关文章
- 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 助推乡村振兴
- 2024年
- 健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撬动更多金融资本投入乡村振兴农业产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其中特别强调要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加强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并着眼促进农民增收,壮大乡村富民产业,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作为财政与金融协同支持农业发展,特别是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粮食生产的重要手段,农业信贷担保(以下简称“农担”)应发挥积极作用。
- 孙同全
- 关键词:信贷担保体系社会化服务
- 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农业信贷系统
-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农业信贷系统,包括:农户数据站,将农田数据关联唯一标识存储,通过区块链将农田数据进行存证固定;种植数据收集器,将农田环境传感器提交农户数据站,将农田环境数据关联农田标识存...
- 张金琳 俞学劢 高航
- 增加农业信贷投入 提升农业要素配置效率
- 2024年
- 农业信贷投入可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带动农业科技进步,改善传统农业生产的要素配置,提升农业要素配置效率,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首先,增加农村金融机构数量,提高农业信贷投入规模。农业信贷投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具有推动作用,且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农业信贷投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推动作用在逐渐增强。可以将思维逻辑推导为想要提高粮食产量促农业经济增长,就需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如果要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就需要增加农业信贷投入。
- 王宏宇吉猛
- 关键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科技进步农业信贷投入农业经济增长粮食产量要素配置效率
- 贵州省:深入打造农业信贷直通车“地方版”
- 2024年
- 农业农村要发展,离不开金融“活水”浇灌。当前,贵州农业农村正处于乘势而上的关键时期,需要加快形成财政优先保障、金融重点倾斜、社会积极参与的多元投入格局,特别是数字化金融创新的作用更加凸显。立足“三农”发展实际,贵州积极探索以平台之“进”、机制之“优”、业务之“新”,推动信贷产品、信贷模式创新,构建起贵州“地方版”信贷直通车的主体和骨干,不断推动金融支农落地见效,有效缓解农业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截至目前,贵州省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累计为4.27万个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信贷支持75.81亿元,其中,经贵州农担担保项目1.94万个、金额45.71亿元。
- 关键词: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信贷贵州农业信贷产品金融支农直通车
- 乡村振兴背景下广西农业信贷的可获得性研究
- 2024年
- “三农”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乡村振兴战略要从根本上推进,离不开“金融活水”的灌溉,需要金融机构的信贷支持。为了探究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广西农业信贷资金的可获得性,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西农业经营者的融资现状、融资需求、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贷政策评价以及影响融资的自身因素进行调查,发现广西农业经营者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较突出,现有金融产品难以满足农业经营者日趋多样化的融资需求。基于此,提出应充分发挥金融机构在农业信贷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农业经营者融资的金融支持体系、健全农业农村的金融保障机制等针对性较强的建议,旨在助力广西农业机械化运作、产业化发展,推动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
- 吴丽平
- 关键词:农业经营者信贷融资农业融资
- 农业信贷担保政策实施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被引量:2
- 2024年
- 农业信贷担保既是财政支农的创新模式,也是金融惠农的重要中介。本文将农业信贷担保政策实施视为准自然试验,基于2011-2021年中国1254个县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农业信贷担保政策实施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农业信贷担保政策实施显著提升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第二,农业信贷担保政策实施通过信贷支持、产业引导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第三,数字信贷对农业信贷担保政策实施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具有遮掩效应,但遮掩效应随着数字技术的推广和数字足迹的积累逐渐减弱,并于2019-2021年转变为促进效应;第四,农业信贷担保政策实施对产粮大县、贫困县和金融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县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更明显。
- 周鸿卫丁浩洋
- 关键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 激发农业信贷新动能——农业经营主体信贷直通车引金融“活水”助力乡村振兴
- 2024年
- 朱新冈是山东省寿光市田柳镇朱家崖村党支部书记,一直从事大棚建设和蔬菜种植.2021年,打算投资新建5个大棚的他遇到了资金周转难题.
- 刘月姣
- 关键词:农业经营主体农业信贷蔬菜种植直通车
- 农业信贷担保贷款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湖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研
- 2024年
- 农业信贷担保贷款是以政府信用杠杆撬动金融支农资金,旨在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约束,进一步支持农业产业发展的政策性金融工具。顾客满意度影响了农业信贷担保贷款的进一步推广实施。本文通过193份湖南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调研数据,运用Oprobit模型对影响农业信贷担保贷款满意度的具体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类型、总成本、办理效率、条件设置、服务公正、宣传力度、缓解约束等因素会显著影响农业信贷担保贷款满意度。建议金融机构和政府等多方共同努力提高顾客满意度,促进农业发展,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 周怀洲
- 关键词:满意度影响因素
- 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支持地方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研究与思考——以四川安岳柠檬为例
- 2024年
- 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的建立,既是引导推动金融资本投入农业,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也是新常态下创新财政支农机制、放大财政支农效应、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举措。农业产业集群发展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一条重要路径,能够充分发挥地方农业产业优势,促进当地形成上下游协作紧密、产业链相对完整、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综合效益较好的生产经营群体,但地方农业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面临农业产业本身的弱质性以及自然、市场、政策等多种风险,导致出现经营主体“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本文围绕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充分发挥其有别于传统担保行业的独特优势,量身打造了适合地方农业产业集群特点的金融专属产品,切实解决了当地农业产业集群发展的融资痛点,全面助力当地农业产业集群发展,并就下一步继续深度支持提出了建议。
- 胡丽华
- 关键词:农业产业集群金融支持
- 消费约束下农业信贷和农业保险最优产品设计
- 2024年
- 农村金融是农村经济发展重要的内生动力,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作为农村金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助农增收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两者的融合发展也成为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的重要举措。基于多重均衡模型,引入最低消费约束,研究农业信贷、农业保险和农业“信贷+保险”三种方式对农户终身效用的影响,并通过调整贷款比例和保障水平为不同资本水平的个体设计最理想的农业“信贷+保险”产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单一的信贷产品和单一的保险产品只能提升部分农户的终身期望效用;第二,固定保障水平和贷款比例的“信贷+保险”产品无法满足所有农户的实际需求,抑制了部分农户的终身效用;第三,最优的“信贷+保险”产品设计能使所有农户的终身期望效用得到提升,尤其对低资本农户提升效果显著,使其摆脱了低均衡状态,实现资本增长。通过优化农业“信贷+保险”产品设计,可以更有效地增强农户的风险抵御能力和自我发展动力,对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深化农村改革、实现乡村振兴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张建吴瑾王旭
- 关键词:贷款比例
相关作者
- 许玉晓

- 作品数:9被引量:30H指数:5
-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农业信贷制度 农业信贷 现代农业 金融抑制理论 金融抑制
- 温涛

- 作品数:216被引量:4,892H指数:37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农村金融 乡村 普惠金融 财政支农 财政金融
- 郑军

- 作品数:223被引量:842H指数:13
- 供职机构: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 研究主题:农业保险 乡村 保险 普惠 政府责任
- 王家传

- 作品数:113被引量:651H指数:15
-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农村信用社 农村金融 中小企业 农村 农村信用社产权
- 郑良芳

- 作品数:428被引量:453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
- 研究主题:金融业 国有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 金融 金融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