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3426篇“ 农业农村“的相关文章
新野县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现状与对策
2025年
近年,新野县以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为契机,优化种植业产业结构,推进标准化生产,做好土壤污染源头控制、清洁农业生产及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相关工作,打好生态环境保卫战,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一、发展现状(一)优化种植业结构新野县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厚植农业发展优势,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大科技创新驱动力度,实施三产融合发展,探索破解“三农”新难题,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走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吕静吕宏伟
关键词: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业结构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产品质量安全农民持续增收
完善农业经营体系 助推宁夏农业农村现代化
2025年
夏回族自治区紧紧围绕葡萄酒、枸杞、牛奶、肉牛、滩羊和冷凉蔬菜“六特”产业,以强化组织培育、强化服务指导、强化规范提升、创新联合合作为抓手,完善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全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量质并举,已成为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稳定增收、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重要力量。
马莉莉
关键词:农户家庭经营小农户农业农村现代化社会化服务
我国农业农村科技现代化的实现效率探究
2025年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力量。对于农业农村科技现代化实现效率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我国农业农村科技现代化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为相关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的分析框架,构建Global Super SBM模型,对我国农业农村科技现代化的实现效率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当前我国各地区对农业农村科技现代化的重视程度不断增加,促进了整体效率的提升,但是区域的不平衡性问题突出;虽然我国部分地区能够发挥好自身的比较优势或后发优势,但可能由于地区经济结构相对复杂,导致资源投入分散,或者投入较大而投入效率不高而导致实现效率较低;地区间农业农村科技现代化实现效率的差异可能引发各地区内部技术进步的不均衡性。基于此,提出需要从发掘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动能、优化农业农村资源要素配置、缩小农业农村地区技术差异等方面提升我国农业农村科技现代化的实现效率。
徐小俊杨钟健高秉龙
关键词:农业农村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探析
2025年
分析了农业产业结构情况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发展带来的机遇,也指出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教育卫生服务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方面的挑战。对此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旨在探讨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的情况,以期为其未来发展提供参考。
唐玉花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
办好西部地区农业职业教育 助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
2025年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云南农业正处于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之中,要与东部地区同步实现农业强省,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在技术手段、生产方式、经营模式等各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革,对农业从业者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农业职业教育学校作为直接培育现代农业从业者的专业院校,肩负着培育新时代新征程下“三农”工作人才的重要使命。
陈太安
关键词:云南农业农业职业教育农业强省农业农村现代化现代农业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
2025年
2024年,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做好2025年“三农”工作,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城乡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严守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要积极发展乡村富民产业,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壮大县域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要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乡村建设,繁荣乡村文化,推进移风易俗,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效能。
关键词:农业综合效益耕地红线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视域下农业农村信息化实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5年
乡村振兴核心在于人才振兴,本研究旨在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出发,系统分析当前农业农村信息化人才培养的现状与问题,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提出一套符合我国乡村实际需要的实用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乡村信息化人才的需求、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训方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期望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艾洪福朱晓蒙
关键词:信息化人才
数字经济与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理论机制与实证检验
2025年
文章基于2012—2021年我国287个地级市的数据,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与作用路径。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明显的赋能效应。数字经济对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在空间上呈现“西部地区>中部地区>东北地区>东部地区”“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的分布格局。数字经济深入渗透可通过加快农业产业结构升级、带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深化科技进步程度,持续赋能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孙乔婧
关键词:数字经济农村产业结构升级
开辟近郊城乡融合发展新路径 谱写闵行农业农村现代化新篇章
2025年
闵行区是上海的近郊区,也是上海中心城区的拓展区,处于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全区111个行政村中,建制相对完整村72个(含规划保留保护村10个),其中位于城镇开发边界内12个、开发边界外16个,跨城镇开发边界44个。全区耕地4.1万亩,其中耕地保护空间2.7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1.5万亩;全区粮食种植面积约1.6万亩、规模化蔬菜种植面积约0.6万亩;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家,其中国家级1家。
朱群英秦晶晶汤雨薇徐梅琳
关键词:永久基本农田农业农村现代化近郊区粮食种植面积
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内在逻辑、历史经验与现实路径
2025年
人类社会形态的变迁是一个不断向现代化社会发展的历程,改革则是推动现代化进程的根本动力。农村改革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决定了新发展阶段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依靠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现代化建设历程始终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进程,以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大致经历了土地改革和生产合作化、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制度改革、农村市场化改革、新型城镇化和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个阶段。新发展阶段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新阶段,以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在坚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体制机制创新、优化城乡和区域发展结构,在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基础上不断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和基本经营制度改革,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逐步构建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型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进而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左停刘路平赵永丽
关键词:农业农村现代化

相关作者

姜长云
作品数:344被引量:4,746H指数:35
供职机构:宏观经济研究院
研究主题:乡村 农业 服务业 产业融合 农村
韩长赋
作品数:265被引量:1,146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
研究主题:农业现代化 农业部门 现代农业 农业发展方式 三农工作
于文静
作品数:91被引量:42H指数:3
供职机构:新华通讯社
研究主题:三农 中央一号文件 乡村 农业农村 农业农村现代化
陈锡文
作品数:402被引量:3,947H指数:30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
研究主题:三农问题 农业 农民收入 农民 农村
杜志雄
作品数:216被引量:3,696H指数:34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研究主题:家庭农场 乡村 农业 粮食安全 农业农村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