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1篇“ 农业女性化“的相关文章
- 农业女性化促进了农业机械服务外包吗?被引量:2
- 2022年
- 从农业机械服务外包现象入手,基于相关理论分析,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6年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OLS)、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广义矩估计(GMM)等计量方法,分析农业女性化对农业机械服务外包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1)农业女性化程度加深会明显促进农户选择农业机械服务外包。(2)当户主为小学学历、青年或中年,村庄处在西部或中部地区时,农业女性化对农户选择农业机械服务外包的影响更显著,且中年群体的激励效应大于青年,中部的激励效应大于西部。(3)农业女性化通过扩大农业劳动力约束和增加劳动力务农的机会成本来影响农户的农业机械服务外包选择。据此,提出加强对女性农业劳动力的技能资本投资,促进农机合作社发展,缓解农业劳动力约束,使机会成本转换为发展红利等对策建议。
- 许慧童俊皓陈光燕庄天慧
- 关键词:农业女性化农业发展
- 理性选择视角下农业女性化内在逻辑研究
- 2022年
-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开启了城市化与工业化的新征程,在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下,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原本赖以生存的土地,转而投向城市化的浪潮之中。在此背景下,随着人口流动日益加剧,农村农业女性化这一独特社会现象逐渐成为一种趋势。那么在农民工进城的大潮之下,为何依然会有大批妇女留守农村土地的现象呢?本文将尝试通过理性选择视角对其内在逻辑展开研究并进行实证分析,分析其数量影响关系。
- 程子逸
- 关键词:农业女性化人口流动
- 贫困地区的农户农业女性化——基于甘肃省14个贫困村调查数据的研究被引量:5
- 2020年
- 针对当前农村贫困地区普遍存在的农业女性化现象,通过构建农户劳动力配置理论模型,从农户视角阐释了这一现象所蕴含的“理性”含义,并利用甘肃14个贫困村的农户调查资料,运用WLS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基本结论是:农户农业女性化是基于其家庭规模较大、负担较重、劳均耕地较少禀赋条件下的理性选择,农业女性化家庭相较于男性主导农业家庭和男女共同主导农业家庭,获得了最高的非农劳动生产率、中间水平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最高的综合劳动生产率,以及最低的贫困发生率和较为集中的收入分布,同时又兼顾了照顾家庭,规避了诸多可能的风险。
- 耿小娟柳建平
- 关键词:贫困村农业女性化
- 农业女性化研究:回顾与展望被引量:4
- 2019年
- 农业女性化现象对于理解社会转型过程中农业劳动力结构变动、农村家庭性别分工以及乡村振兴女性角色变迁具有特殊价值。文献回顾看到,数量与价值的统一是当前界定农业女性化的主要思路;流动差异论、素质决定论和理性选择论成为解释农业女性化成因的主要理论取向;农业女性化的影响主要涉及农村妇女、农村家庭和农业生产;多渠道增加农村妇女人力资本和将性别意识纳入决策主流成为当前应对农业女性化的策略核心;伴随城镇化继续高速推进,农业女性化是否会长期存在尚未定论。农业劳动力可持续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保障。树立农业劳动力安全意识,在新一轮农业农村改革发展中发挥女性农民的性别价值。
- 蔡弘
- 关键词:农业女性化
- 农业女性化时代的妇女土地权益
- 2019年
- 土地是农民维系生存的基本生产和生活资料,与男性相比,农村妇女土地权益更易遭受侵害。作为农业生产主力军的妇女能否平等获得土地资源,享有土地权益,事关消除农村妇女贫困与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 闵杰王茜孙婧琦郭砾
- 关键词:土地权益农村妇女农业女性化土地资源主力军
- 基于社会性别的新发展理念破解我国农业女性化问题
- 2019年
- 农业女性化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中普遍出现的问题。当前,我国农业女性化比较严重,阻碍了乡村振兴步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破解农业女性化的前提,是揭示农业女性化现象及其成因。创新发展理念是解决农业发展问题的关键,也是破解我国农业女性化的利器。
- 张亚星
- 关键词:农业女性化社会性别
- 农业女性化、女性农业化及对贫困的影响分析——基于甘肃省14个贫困村的农户调查数据被引量:10
- 2018年
- 在辨析农户农业女性化、女性农业化概念的基础上,利用2016年对甘肃14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的社会调查资料,对村庄特征下的女性农业化、农户特征下的农业女性化和个体特征下的农业化女性及相应的贫困状况进行统计描述分析,发现样本村女性农业化和农业女性化现象十分明显。进一步运用Probit回归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户农业女性化、女性农业化对其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户农业女性化有着显著的减贫作用,而女性农业化的作用则显著相反。还就个体、家庭和村庄特征中诸因素对农户贫困及其农业女性化和女性农业化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甄别,据此以农户减贫及脱贫为目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 关爱萍董凡
- 关键词:农业女性化贫困
- 何谓“农业女性化”:讨论与反思被引量:16
- 2017年
- 文献回顾看到,农业劳动力性别结构变动趋势以及农村妇女生产角色演绎情况是目前学界考察农业女性化的两个方面,核心在于农村妇女是否掌握农业生产的决策权、主导权和管理权。通过分析全国人口普查中农业各部门劳动力性别结构变动态势,以及安徽省农村妇女农业生产参与情况,明确农业女性化主要是指种植业部门劳动力的女性化,也看到"生产参与、决策边缘、技术无缘"是当前农村妇女参与农业的主要特征,农业依然是"男人的农业"。女性农业劳动力的数量与价值存在背离,需要在数据和实践中重新审视农业女性化这一议题。农业女性化只是农业劳动力结构性问题的缩影,未来需要对"谁来种地"和"怎么种地"两个问题保持警惕。
- 蔡弘黄鹂
- 关键词:农业女性化性别分工
- 农业女性化:发展趋势、问题与影响被引量:5
- 2017年
-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中国农村劳动力大规模向非农转移的过程中,在农村,妇女逐渐开始肩负起耕地种粮的重任,这一现象被称为农业女性化。农业女性化是在农业生产发展过程中,农村地区的劳动力构成、组成发生变化下产生的一种新的现象。农业女性化的提出对于研究中国农业生产、乡村治理、农业部门劳动力构成以及农村女性自身福利等问题都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的国内外农业女性化问题文献的整理与梳理,总结了农业女性化的起源、发展与影响,并指出农业女性化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关注提升性别平等,提高农村地区妇女福利,希望为之后更为深入的研究提供参考。
- 张治霆刘华朱烈夫
- 关键词:农业生产农业女性化劳动力
- 何谓农业女性化:概念体系的建立与讨论被引量:4
- 2017年
- 我国人口流动的性别差异和家庭性别分工递补效应,致使农业女性化成为普遍现象。国内学者在释义农业女性化的过程中强调非农转移性别差异这一要素,并从农业主导权入手提出了女性农业化的表达方式。国外学者则将农业女性化解构为农业劳动力女性化和农业生产管理女性化两个方面而进行讨论。农业女性化概念构建过程中必须面对四个基础性问题,即需要明确农业女性化主体的指代、突出女性化特征、重视农业女性数量和结构的变化过程、厘清农业女性化中农业的范畴等。可以从数理女性化、劳动女性化、管理女性化三个层面重新解读农业女性化的内涵并进行测量,从而构建起完整的农业女性化测量体系。
- 蔡弘黄鹂
- 关键词:农业女性化
相关作者
- 黄鹂

- 作品数:48被引量:211H指数:8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 研究主题:农业女性化 可持续发展 生活满意度 人口 农业劳动力
- 蔡弘

- 作品数:20被引量:108H指数:5
-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农业女性化 农业劳动力 女性化 农村妇女 家庭
- 汪超

- 作品数:30被引量:91H指数:7
- 供职机构:杜伊斯堡-埃森大学
- 研究主题:农业女性化 社会 农村留守妇女 逻辑与 电子政务
- 姚德超

- 作品数:37被引量:209H指数:8
- 供职机构:云南师范大学历史与行政学院
- 研究主题:政府能力 农业女性化 企业 大学生就业 就业
- 董慧

- 作品数:3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农业女性化 农民合作经济组织 妇女群体 妇女参与 农民合作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