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273篇“ 农业技术进步“的相关文章
- 农业保险、农业技术进步与粮食安全
- 2025年
-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考察了农业保险通过农业技术进步对粮食安全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业技术进步是农业保险保障粮食安全的中介机制;农业保险保障性产生农业技术进步效应以及政策性产生环境效应,助推粮食安全;进一步拓展分析发现,农业保险对粮食安全的改善作用存在异质性:相较于资本要素禀赋,自然资源与劳动力资源禀赋中农业保险提升作用更显著,柴油与劳动力使用量更高的地区农业保险提升作用更显著。另外,多维环境效应研究表明:农业保险对农业碳排放效率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正向影响。基于此本文提出利用农业保险政策性和保障性推进农业技术使用,是发挥农业技术进步效应和环境效应,激发农业经营主体与能源使用量助推粮食安全等相关建议。
- 郑军黄子轩
- 关键词:农业保险农业技术进步粮食安全
- 农业技术进步研究:方法变迁与应用动态
- 2025年
- 农业技术进步研究旨在分析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实现农产品的长期增值,研究对象逐步从农业生产端拓展至全农食系统。方法层面,农业技术进步研究的测度结果更加贴近真实农业生产规律;应用层面,农业技术进步研究在收敛和农业供应链等问题的研究方面进展迅速。立足现代农食全链条视角,构建以内生增长和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为核心的农业技术进步核算框架,考察农业技术进步与资源环境、气候风险等外生变量之间的关系成为农业技术进步研究的发展方向。
- 龚斌磊
- 关键词:农业技术进步全要素生产率农业农村现代化
- 数字经济赋能农业技术进步的内在逻辑与路径探索
- 2025年
- 数字经济为农业技术进步带来新机遇,在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具有关键意义。尽管我国在数字经济与农业技术结合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果,但仍面临诸多现实问题,如农村数字基础设施薄弱、数字技术成本高且复杂、缺乏标准化与兼容性等。因此,需加快构建和完善推动数字经济与农业技术融合的路径,使数字技术创新成果切实有效地应用于农业生产,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此,从数字经济赋能农业技术进步的内在逻辑出发,剖析我国在该领域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针对性破解路径,以期为数字经济发挥活力提供参考借鉴。
- 张景旗
- 关键词:数字经济农业技术进步内在逻辑
- 农民非农收入、农业技术进步对粮食供给安全的影响研究
- 2025年
- 基于2003-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调节效应和门槛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农民非农收入、农业技术进步与粮食供给安全的内在关系。研究结果显示:①农民非农收入与粮食供给安全呈现先促进后抑制的倒U型关系,农业技术进步显著促进粮食供给安全,机制分析验证了农业技术进步在农民非农收入与粮食供给安全之间存在调节效应;②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农收入在粮食主产区和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最早出现倒U型拐点,且对非粮主产区和高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影响更大,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在粮食主产区和低经济发展水平地区更为显著;③门槛检验得出,农业技术进步与粮食供给安全存在非线性单一门槛特征,当非农收入跨过门槛值6.370时,农业技术进步的促进作用由弱变强。因此,提出促进非农收入增长的同时多举措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加大粮食生产科技研发投入、注重农业技术投入的区域化差异等政策建议,以不断提升我国粮食供给安全水平。
- 董丽晶李英杰孙振亚
- 关键词:农民非农收入农业技术进步粮食供给安全
-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发展的影响
- 2025年
- 随着国家对工业领域的重视,资金投入力度的加大,各地城市化建设成效明显,同时伴随的弊端也逐渐显露,如部分农户农业土地被占用,用于城市发展项目建设,导致大量农村劳动力失去种地经济来源,只能向城市迁移。此局势对农村地区农业发展、农业技术创新、农业变革等都有一定负面影响,所以各区域想促进农业经济增长,必然要采取行动。鉴于此,文章重点探析农业技术与农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联,深入分析前者对后者所产生的影响,详细列举了农业技术进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具体体现,并提出更多措施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以供参考。
- 马亮
- 中国农业技术进步率的测算及分解
- 2024年
- 利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狭义农业的技术进步率进行测算,并根据体现式技术进步理论将农业技术进步分解为中性技术进步、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和物质增强型技术进步3个部分,同时对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进行测算,探讨不同类型的技术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结果表明:2011—2020年我国平均农业技术进步率为1.54%,并且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中性技术进步逐年递增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劳动增强型技术进步也在平稳增长,物质增强型技术进步呈现微弱的递减趋势,但是整体保持在较稳定的区间内;2011—2020年间,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由2012年16.07%上升至2020年46.96%,年均增速保持在3.43%。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率虽然在稳步提升,但是其构成比例已发生重大变化,应当根据其构成适时调整资源配置,推动农业技术进步贡献率的不断提升。
- 武雅兴
- 关键词:农业技术进步技术进步贡献率
- 中国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被引量:2
- 2024年
- 为探明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首先对其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做出理论分析并设置三个假设,然后基于2009-2021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2009-2021年我国农业碳排放强度从0.443(10^(4)t/10^(8)元)持续下降到0.234(10^(4)t/10^(8)元),下降了47.2%。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系数为-0.152,表明农业技术进步率每提高1%将使农业碳排放强度减少0.152%。研究表明:第一,农业技术进步对农业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第二,农业技术进步通过降低农业化学化水平从而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第三,农业技术进步通过提高农业产值水平从而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本文验证农业技术进步能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完善了农业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体系,促进绿色农业技术进步,同时为农业科技创新方向提供降低农业化学化水平和提高农业产值两个参考。
- 张洪宇赵炳坤聂波陈家欢程振博孙海清
- 关键词:农业技术进步农业碳排放
- 重庆市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碳排放强度关系研究
-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水平在不断提高。农业作为我国重要支柱型产业,不仅承担着解决13亿人口的温饱问题,还承载着保护农村环境的生态价值。农业技术进步不仅与农业经济之间具有紧密联系,还与农业温室气体排放之间存在关联。重庆...
- 周璐
- 关键词:农业科技进步农业碳排放山地农业
- 农业保险、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 2024年
- 基于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份(港澳台地区及西藏除外)的面板数据,基于风险管理理论和技术协同理论,构建包含农业保险、农业技术进步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C-D生产函数模型,实证检验农业保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效应以及农业技术进步的中介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农业保险显著正向影响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业技术进步在农业保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农业保险要素配置效应具有抑制劳动力要素错配与化肥要素错配的多维作用;农业保险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农业科技创新差异、农业技术推广差异和农业机械总动力差异均显著。据此,提出推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优化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和因地制宜创新农业保险产品等建议,以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 郑军温梦龙
- 关键词:农业保险农业技术进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 农业保险、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绿色发展被引量:3
- 2024年
- 本文构建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和理论框架,系统分析农业保险通过农业技术进步助推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渠道,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农业保险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农业保险的保障性发挥灾后赔付作用,增加农民收益,产生福利效应;农业保险的政策性提高农民参保的积极性和风险偏好,而农业保险的福利效应增加了农民收入,激发农民使用先进技术的积极性,产生技术进步效应。农业保险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有效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 郑军庄春柳
- 关键词:农业保险农业技术进步
相关作者
- 张社梅

- 作品数:114被引量:851H指数:15
- 供职机构:四川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农民合作社 蜂产业 农业技术进步 影响因素 内部收益率
- 赵芝俊

- 作品数:144被引量:1,029H指数:16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
- 研究主题:蜂产业 蜂业 蜜蜂授粉 养蜂业 蜂蜜
- 郑军

- 作品数:229被引量:887H指数:14
- 供职机构:安徽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 研究主题:农业保险 乡村 保险 普惠 政府责任
- 简小鹰

- 作品数:93被引量:471H指数:12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
- 研究主题:农业技术进步 农业 农民 科技特派员制度 农业技术
- 曾福生

- 作品数:403被引量:3,435H指数:29
- 供职机构:湖南农业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粮食安全 农业 实证分析 农地流转 农业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