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2262篇“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相关文章
- 病有所医、病无所恐: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发展历程、运行逻辑与未来进路
- 2024年
- 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国家一直在探索如何更好地为农村人口供给可负担、高质量的医疗保障,在经历了从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不间断探索后,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农民医疗保障全覆盖模式,这种连续性、从未间断的合作医疗形成了新中国治理变迁的独特经验,是形成国家发展的“中国奇迹”的一种基础保障力量。以历史变迁的长镜头观之,我国合作医疗历经了从“集体福利”“个体消费”“民生服务”走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践轨迹,各个阶段都努力在现实需求与资源约束的矛盾运动下最大限度保证农民群众“人人看得起病”。为了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农民“病有所医、病无所恐”,未来需要继续大力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一体化改革,扩展农民群众医保报销范围、降低个人承担份额,最终实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健康权利的国家战略规划,迈向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共同健康”之路。
- 周巍尚樱之
- 关键词:农村合作医疗基本公共服务
- 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劳动供给关系间的作用分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对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及劳动供给的影响,为进一步提升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提高劳动供给水平提供参考。方法:基于2000年和2015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中的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数据,建立生命质量指标,使用PSM-DID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与劳动供给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参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显著增加了农村老年人农业劳动参与和非农业劳动参与(P<0.01)。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非农业劳动参与和农业收入中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其占比分别为11.47%和12.77%。结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较好地改善了农村老年人健康水平,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劳动供给,对生产活动产生了正向作用。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医疗制度的保障范围及水平,与我国人口疾病谱的趋势相适应,增强农村老年人自我健康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提升农村老年人的健康水平,从而提高劳动供给。
- 朱海璐何丹丹潘云瑾范亚慧曹欢欢姜茂敏马乐王明旭
-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老年人
- 基于社会公平视角的医院医保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整合与优化研究
- 2023年
- 本论文旨在从社会公平的视角出发,研究医院医保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整合与优化。首先对医院医保制度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进行了概述,包括其定义、功能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接着探讨了整合两个制度的必要性,从社会公平的角度说明了整合的需求和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整合与优化策略,包括制度衔接和政策协调、资金整合和管理、医疗资源合理配置以及公众参与和信息透明。通过案例分析和借鉴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验,进一步阐述了整合与优化的实施效果。最后,总结了整合与优化的潜在影响和效果,并提出了对未来发展的建议和展望。通过本论文的研究,有望为医院医保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整合与优化提供一些参考与借鉴。
- 唐玉琴
- 关键词:社会公平农村合作医疗
- 后扶贫时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2022年
-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数字乡村、现代农业等利民政策。在此时代背景下,要想实现乡村振兴与城乡发展,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医疗问题不容忽视。医疗是乡村建设中的重点,对农民非常重要,而国家一直重视的新型农村合作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却依然存在问题,这些问题不再是制度实施初期的那些旧问题,相反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产生的更高层次的新问题。文章重点探讨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 万洁
- 关键词:乡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 河北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演进与现实启示被引量:1
- 2022年
- 从制度变迁视角对河北省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演进作全面梳理,突出个案研究的共性与特殊性。通过反思与总结,得出有益于当前农村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些启示:要与时俱进地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宜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必须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和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要真正体现农民的利益;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 曾雪兰
- 关键词: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演进
- 基于卫生资源供给结构视角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受益公平性的研究
- 2022年
- 目的基于卫生资源供给机制差异,对比分析福建省新农合制度下不同卫生资源水平的居民受益公平性和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聚类分析方法,提取卫生资源配置水平的特征区间,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卫生资源配置对新农合制度受益和补偿水平的影响。结果福建省卫生资源配置水平可划分为高、中、低三大区间,回归结果显示,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新农合受益公平性有正向作用,但卫生资源配置情况与受益水平呈负向变化关系,千人均床位、卫生技术人员的规模越大,居民实际获得的补偿水平越低,即不同卫生资源配置区间新农合实际补偿率有差别。结论卫生资源配置会影响医疗保障制度的受益公平,因此,必须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同时继续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保障居民更加公平地享有基本医疗服务,从而改善医疗保障制度的受益公平性。
- 李鑫梅李跃平
- 关键词:医疗保障制度固定效应模型
-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存在问题及应对策略探析
- 2022年
-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乡村振兴下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问题已成为解决“三农”问题关键之一,新农合推广至今已有近二十年的时间,经过这些年的试点与完善,其覆盖范围、补助支持、筹集资金及管理使用方面已积累了较多经验,农村居民的医疗保障能力已取得明显的效果,很大的程度上缓解了农民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而致贫的问题。为了使新农合社会保障政策行稳致远,成为广大农民消除看病难、看病贵这一心理瓶颈的“定心丸”,我们经济系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课题小组,以陕西省关中地区为主要研究范围,选择有代表调查样本,就陕西新农合政策实施情况,通过线上及线下的询问、走访、座谈了解听取农民参加新农合的实际情况,初步掌握了实施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所在,同时借鉴实践较好地区的经验,为陕西新农合的进一步顺利实施提供相应的对策建议,切实提升压实参合农民的基本医疗保障水平,让广大农民都过上幸福美满的日子。
- 王宗鱼赵舒宁
- 关键词: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社会保障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执行中的政府责任问题研究——以安徽省涡阳县为例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作为保障农村居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降低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风险的一项以大病统筹为主要发展方向的农村居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它的蓬勃发展关系到亿万农村居民生命健康水平。然而由于全国各地经济...
- 盛龙龙
- 关键词:政府责任
- 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优化
- 2021年
- 2002年10月,我国开始实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完善,该项制度逐渐成熟,农民就医的经济压力得到极大缓解。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党中央历年来对乡村发展的重视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公共服务水平大幅提高。文中在阐述“新农合”发展历程和最新优惠政策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新农合”当前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并对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农合的优化路径提出建议。
- 潘光曦于克岩
- 关键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现实困境与可行性路径探究
- 2021年
- “新农合”作为一项为保障我国农民群体基本医疗卫生需求而设立的福利制度,为广大农民带来了极大实惠,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但在这些可喜惠民政策之下,我们也不难发现,“新农合”存在服务质量不高、报销目录有限、报销系统存在缺陷等问题。本文从当前“新农合”制度暴露的问题作为切入点,对“新农合”未来的发展提出相关建议,用以探寻和打破现有困境的可行性路径。
- 徐硕
- 关键词:新农合社会保障筹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