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12篇“ 农民转型“的相关文章
- 农民转型背景下普惠金融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效应研究
-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使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要促进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促进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但由于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特征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依旧不容忽视...
- 张莹
- 关键词:城乡收入差距普惠金融农民转型中介效应
- 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延伸对农民转型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西南地区的经验数据被引量:2
- 2023年
- 基于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围绕产业振兴主旨,文章选择我国西南地区部分乡村为样本,采用499户农民的调查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延伸促进农民转型的影响机制和转型异质性来源。研究发现:(1)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分别从上游、中游、下游三层次延伸对农民转型产生显著正向影响。相对于产业链中游延伸,上游延伸和下游延伸对农民转型更具激励作用,三者促进农民转型效果呈“U”型分布。(2)农业积极性、学习积极性、营销积极性均会加强该正向影响,其在农民转型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3)农民转型异质性主要来源于性别、年龄和家庭劳动人口数三个因素。其中,女性在中游延伸比较受益,男性在下游延伸转型更快。年龄越小、家庭劳动人数越少的农民转型越快。因此,应发挥特色农产品产业链引领作用,在延链中促进农民转型;合理配置资源分配,强化产业链中农民主体地位,促进农民向新时代职业农民转型。
- 汪延明罗振豪
- 关键词:产业链延伸农民转型
- 乡村振兴视域下失地农民转型的社区教育模式研究——以增城区社区教育学院为例
- 2023年
-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城镇化发展不断推进,失地农民群体大幅上升,失地农民的转型与就业成为较为重大的社会问题。社区教育学院作为区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专门机构,肩负着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时代使命。为此,本文以增城社区教育学院为例,阐述了社区教育学院针对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失地农民群体,主动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的需求,加强社区教育学院的创新能力与服务能力,构建了“失地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型的“社区教育模式”,强化失地农民人才培养,为区域乡村振兴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助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 李霞
- 关键词:社区教育模式
- 浅谈武胜县农民转型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1
- 2022年
- 新型职业农民随着社会发展应运而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有利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通过对武胜县农民转型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探讨,指出武胜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以壮大武胜县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缩小城乡差异,让广大农民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 严巧巧王艳红严云潇
- 关键词:新型职业农民
- 马克思恩格斯农民转型思想的共同富裕意蕴与实践赋能被引量:1
- 2022年
- 农民转型顺畅与否事关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进程,马克思恩格斯农民转型思想包含多重共同富裕意蕴:社会化生产奠定共同富裕物质基础的生产力逻辑;分层施策加快农民阶层流动的生产关系逻辑;发展农民教育促进城乡融合的人力资本逻辑。这一思想为化解农民共同富裕中的转型困境提供了实践进路:在发展模式转型上提升闲置资源发展能力,夯实共同富裕根基;在经营方式上按阶层和资产施策,激活农民向上流动资本;在发展动力上治贫治愚、扶贫扶志并举,激发共同富裕内生力量。
- 李明桂
- 关键词:恩格斯共同富裕
- 农民转型与中国工业化:“工业化转型职业”的特征、成因与后果被引量:3
- 2021年
- 本文提出"工业化转型职业"的分析概念,以重新考察在中国快速的工业化进程中农民向非农职业流动的特征、成因与后果。工业化转型职业系农民从农业部门向非农部门流动时最容易进入的职业,而职业的技能类型和性别特征是其两个基本维度。一是该类职业对学历和劳动技能要求低,其生产劳动很容易从农业部门延伸过来;二是附带很强的性别属性,性别成为这类职业的准入门槛。本文基于概念的操作化与统计分析发现,在宏观层面上,工业化转型职业成为农民向非农职业流动的"庇护所",其比例伴随工业化的推进而逐渐增加;在微观层面上,这类职业的从业人员的就业处境更为不利,且农民进入这类职业并不能带来主观福祉的有效改善。本文为理解工业化转型期中国的职业变革和社会分层提供了新的解释框架和经验依据。
- 杨一纯李汪洋谢宇
- 关键词:工业化农民工性别隔离
- 新时代农民转型路径
- 2021年
- 农民转型是提高农村生产力的重要前提,是推进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客观需求,更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目标和特色农村建设目标的基本保障。基于此,分析了新时代农民转型的内涵,提出了农民转型的实施措施,以期为培育高素质农民提供参考。
- 凌桂妹
- 关键词:农民转型
- 农民转型的困境及其化解
- 2021年
- 农民转型属于振兴乡村的关键构成部分,也是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的基本政策。采用整合社会资源的方式,借助农业企业、互联网等平台,创设全新的农民培训模式,以此有效的促进农民转型发展。本文从农民转型的困境展开分析,然后提出了农业合作社依托型科技农民培训模式、特色产业导向型科技农民培训模式、“互联网+教育”型科技农民培训模式等几方面的策略,具体阐述如下。
- 张兆玲
- 关键词:农民转型化解
- 探析我国农民转型的百村调研及对策被引量:2
- 2021年
- 乡村振兴的关键在农民,没有农民的转型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目前我国农民整体文化素质低、以体力劳动为主、人均年收入低;组织农民培训的主体单一、培训时间安排不合理、培训项目少、培训方式不受农民欢迎。原因在于宣传力度不足、培训体系不完善、培训内容供需脱节、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培训资金缺口大。应该坚持规划先行,理论与实践并重,产业化、生态化和人文化协调发展,建立宣传、师资、金融、监督四重保障体系支撑,全方位促进农民转型。
- 李小贤
- 关键词:农民转型
- 农民转型期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错位分析与应对策略被引量:3
- 2020年
- 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农村人力资源作为支撑,因而大量农民工返乡向创业型农民和新型职业农民转型,职业培训对返乡农民工能否成功转型起到关键作用。基于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调查数据,对比分析职业培训现状和培训需求间存在的错位表现,运用人力资源管理培训理论分析发现,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设计和运行存在如下问题:职业培训宣传错位,职业培训内容错位,职业培训方式错位,职业培训期限错位,职业培训机构及师资错位,职业培训效果错位。具体应对策略包括:强化返乡农民工在职业培训中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在培训需求分析基础上设计职业培训方案,加强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的运行体系建设,以提升返乡农民工职业培训的系统性和有效性。
- 崔健赵杭莉
- 关键词:农民转型返乡农民工
相关作者
- 王建功

- 作品数:20被引量:80H指数:6
- 供职机构: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农民转型 工业化 文化产业 农民 城镇化
- 冯子标

- 作品数:96被引量:569H指数:15
- 供职机构:山西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 研究主题:人力资本 社会主义资本 工业化 经济发展 经济增长
- 张德化

- 作品数:74被引量:234H指数:8
- 供职机构:安徽科技学院
- 研究主题:农业 农产品 新型城镇化 农民专业合作社 农民工
- 李玉山

- 作品数:3被引量:2H指数:1
- 供职机构:河北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农民转型 新型农民 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 教育建设
- 李松

- 作品数:46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半月谈》编辑部
- 研究主题:扶贫 城镇化 扶贫工作 农业发展 基层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