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35篇“ 农田水量平衡“的相关文章
- 基于遥感蒸散量的焉耆盆地农田水量平衡方程建立及应用
- 蒸散量是水资源转化中非常关键的变量,特别是对当前变化环境下下早区作物耗水量的时空变化与预测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盆地为研究区,基于2001-2019年MOD16数据产品,通过遥感反演蒸散量数据,对焉...
- 李晴
- 关键词:农田灌溉地下水源
- 基于SHAW模型的干旱区农田水量平衡模拟研究被引量:6
- 2018年
- 文章以位于干旱区的河西走廊黑河流域中游张掖绿洲农田为研究对象,利用试验站气象、土壤和作物生长观测数据,通过SHAW模型模拟了农田水量平衡的主要要素的变化机理和特征,为当地制定适宜的农田灌溉制度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SHAW模型模拟出了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趋势,但土壤层的含水量估值偏高;模型对蒸腾、蒸发的模拟效果好;模拟期间,土壤层水分总收入894.1mm,水分消耗中733.1mm用作蒸散,161.0mm渗漏出土壤剖面;总体上讲,SHAW模型可用于对农田水量平衡过程的研究。
- 陈军武
- 关键词:水量平衡农田蒸散量干旱区
- 西南丘陵山区塘堰系统对农田水量平衡的局地调控作用被引量:12
- 2010年
- 以重庆市合川区大石镇高川等4个村土地整理项目为例,基于GIS软件中的水文分析模块,将研究区划分成27个有效集水区,研究了维修前后的塘堰系统对农田水量平衡的调控作用。研究结果表明:27个集水区在降雨平均水平下,由作物需水所引起的水资源短缺总量为245.6mm,通过塘堰系统可以使其减少127.88mm(维修前)和212.90mm(维修后);从时间上看,在7月份的作物需水短缺量高峰段,塘堰系统经过维修后,对作物需水短缺的保障系数从0.4提高到1;从空间上看,塘堰系统维修前,能保证整个集水区内因作物需水所引起水资源短缺的73%,维修后能保证整个集水区内因作物需水所引起水资源短缺的91%。
- 刘涓张仕超魏朝富
- 关键词:集水区农田水量平衡
- 京郊地区主要农作物需水特征与农田水量平衡分析被引量:12
- 2009年
- 本文利用FAO56灌溉分册推荐的作物系数法计算了京郊地区20个站点近46年10种主要农作物的需水量,并计算了需水量与亏水量的变化趋势,并以2006年北京种植结构为基础,对自然状态下的农田水量平衡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0种主要农作物的多年平均需水量在308.6-729.2mm之间;除冬小麦外,其他作物的需水量变化均呈显著上升趋势,每10年增加量在0.49-1.17mm之间,而亏水量变化则表现为夏玉米、春玉米、大豆、水稻和花生等作物显著上升,每10年上升1.10-1.45mm;10种主要农作物在自然状态下的多年平均总需水量为1293.8×106m3,蔬菜、春玉米、冬小麦和夏玉米的需水量分别为379.1×106m3(单位面积折合530.6mm)、291.7×106m(3400.8mm)、285.1×106m(3452.2mm)和194.6×106m(3308.6mm),占总需水量的88.9%;不同水文年型下,降水均不能满足作物生长需要,农田水分以亏缺为主。
- 宋振伟张海林黄晶陈阜
- 关键词:需水量农田水量平衡
- 农田水量平衡法和BP神经网络法预测土壤墒情的对比被引量:9
- 2007年
- 以田间实测土壤体积含水率为标准,对以Penman-Montieth公式计算蒸散量ET为主的农田水量平衡法和以气象资料与作物叶面积指数为输入向量的BP神经网络法进行了土壤含水率预测对比研究,比较分析了这二种方法的预测精度。结果表明:农田水量平衡法比BP神经网络法的预测精度高。与实测值相比,前者的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差分别为1.04、4.84和1.245,而后者分别为1.06、5.08和6.657,二者的一致性指数CI分别为0.9505和0.9459。两种方法对土壤含水率预测值与实测值的拟合关系分别为y=0.7821x+4.7127(R2=0.8390)和y=0.7302x+6.1104(R2=0.8615),表明预测值与实测值的相关关系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均可实现精度与实用的统一。
- 郑重马富裕李江全崔静
- 关键词:土壤墒情BP神经网络模型
- 渭北旱原农田水量平衡及其调控技术研究
- 本文在回顾八、九十年代国内外旱农研究与农田土壤水分研究基础上,根据土壤水分平衡理论,利用多点多年农田水分资料分析了渭北冬小麦春玉米土壤水分动态变化规律、土壤干旱特征、耗水规律、作物水分亏缺规律、作物对土壤水分的影响、作物...
- 洪晓强
- 关键词:渭北旱原农田土壤水分水量平衡玉米根系生长土壤贮水量土壤水分利用率
- 黄土丘陵沟壑区两种立地条件下农田水量平衡及作物反应的比较研究
- 该文通过野外试验对比研究了黄土丘陵沟壑区山地梯田与川地两种立地条件下玉米、谷子的农田水量平衡过程及其作物反应,结论如下:立地条件对水面蒸发影响明显,4月-10月川地和梯田的水面蒸发量分别为700.3mm和823.0mm,...
- 赵姚阳
- 关键词:农田水量平衡土壤水分玉米谷子黄土丘陵沟壑区
- 应用农田水量平衡原理计算三种蔬菜的需水量和作物系数被引量:43
- 2002年
- 根据田间水分和肥料最优控制下测定的土壤水分,利用农田水量平衡原理分别计算了花椰菜、苋菜和菠菜生长期内的作物需水量。根据作物需水量和气象资料计算的参考作物蒸散量,计算3种蔬菜在不同生育期内的作物系数。结果表明,花椰菜、苋菜和菠菜在整个生长期内的需水量分别为 223.8 mm,144.9 mm和148.1mm;作物系数的平均值分别是0.68,0.94和0.65;除苋菜的作物系数与叶面积指数的拟合关系相关性不显著外,花椰菜和菠菜的作物系数与叶面积指数呈对数函数关系。
- 齐述华李子忠龚元石
- 关键词:蔬菜作物需水量作物系数农田水量平衡叶面积指数
- 红壤农田水量平衡和水分转换及作物的生产力
- 季节性干旱缺水严重制约着中国红壤区农业的持续发展.1999~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实验站,利用大型称重式蒸渗仪、测坑小区和径流小区,配合时域反射仪、光合蒸腾仪、水势仪及动态气孔阻力计等仪器,设计高、中、低3种土壤...
- 陈家宙
- 关键词:红壤水量平衡蒸腾作用SPAC水流阻力
- 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模型评价棉田不同的灌溉制度被引量:8
- 1997年
- 本文以田间试验为基础,应用农田水量平衡理论和棉花对不同水分亏缺的反应,建立了一个棉花不同灌溉制度的评价模型,文中用FAO-46提供的Penman-Monteith方法计算了棉花生育期间逐日参考作物蒸散量,利用Isareg模型[5]计算了棉田逐日实际蒸散量。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农田水量平衡模型可对棉花灌溉进行有效管理。通过对几种灌溉方案的评价,定量化地分析了不同灌溉制度对棉花产量的影响程度和水分胁迫出现的时间;明确了在黄淮海平原棉田灌溉重点在棉花生育前期,即苗期,盛蕾-初花期;
- 张立桢张万美朱巧玲
- 关键词:棉花灌溉制度
相关作者
- 龚元石

- 作品数:75被引量:1,386H指数:23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土壤水分 时域反射仪 相位检测器 相位检测 土壤含水量
- 李保国

- 作品数:6被引量:255H指数:5
- 供职机构:北京农业大学
- 研究主题:土壤 农田水量平衡 土壤水 土壤科学 土壤变化
- 尚松浩

- 作品数:91被引量:1,151H指数:23
- 供职机构: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水利水电工程系
- 研究主题:干旱区 数值模拟 蒸散发 土壤 冬小麦
- 肖俊夫

- 作品数:147被引量:1,694H指数:28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 研究主题:夏玉米 水分利用效率 耗水量 玉米 冬小麦
- 陈玉民

- 作品数:23被引量:376H指数:9
- 供职机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农业部作物需水与调控重点开放实验室
- 研究主题:玉米 垄膜沟种 涌泉灌溉 水分生产函数 中国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