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469篇“ 冬季降水“的相关文章
沱沱河冬季降水对北极涛动的响应
2025年
沱沱河冬季降水直接影响高原积雪,并通过热通量和辐射通量影响局地气候和大气环流。采用北极涛动指数提取了北极涛动正、负异常年份,研究了北极涛动异常对沱沱河站冬季降水的丰枯影响,分析了沱沱河站冬季降水与北极涛动间的多时间尺度相关关系,并探讨了沱沱河冬季降水对北极涛动异常的可能响应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长江源区沱沱河站冬季降水受北极涛动影响较为明显,两者之间存在年代际尺度上的显著正相关:①对于北极涛动正异常年,对应沱沱河站冬季降水偏丰概率较大。冬季北极涛动正异常年,高原东亚冬季风减弱,高原南部南支槽(印缅槽)增强,使得来自北印度洋、孟加拉湾的西南暖湿气流相对偏强,导致降水偏多。②对于北极涛动负异常年,对应沱沱河站冬季降水偏枯概率较大;冬季北极涛动负异常年,高原冬季风偏强,引起南支槽减弱,西南暖湿气流相对偏弱,水汽难以北上进入高原,导致降水明显减少。
邵骏彭万兵梅同单张智敏段仙琼
关键词:北极涛动冬季降水
海陀山冬季降水天气分型及冬奥预报应用被引量:1
2024年
基于2019—2021年1月1日至3月15日北京冬奥会延庆赛区(以下简称海陀山)降水观测资料和ERA5再分析资料,对期间34次降水过程进行天气分型,并对各天气型下不同海拔的降水实况特征开展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冬季海陀山降水根据天气系统及地形影响可分为偏北气流型、偏东气流型、低涡低槽型、回流低涡低槽型四种天气型。不同天气型下海陀山地形高度以下主要气流方向和强度、水汽垂直分布等条件,以及与地形相互作用使得不同海拔之间降水量、持续时间等呈现显著差异。偏北气流型受500 hPa槽后整层强偏北气流控制,形成越山气流,降水集中在高海拔地区;偏东气流型受低层偏东气流影响,降水集中在低海拔地区,以上两种天气型无天气尺度系统配合,由地形强迫作用主导,降水量不大、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低涡低槽型受高空东移低涡低槽作用,配合低层西南气流,高海拔降水量更多,同时该型也是海陀山冬季最主要的降水天气型;回流低涡低槽型受高空东移低涡低槽影响,配合降水前东风回流对低层增湿并起到冷垫作用,低海拔降水量更多,以上两种天气型均存在天气尺度系统,并叠加海陀山地形作用,降水量显著且持续时间长,会对赛事运行造成较大影响。上述特征统计结果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一次强降雪预报服务中得到验证和应用,证明上述结果可以在冬季海陀山复杂地形降水预报中发挥作用。
陶亦为张芳华胡宁胡艺刘珺柳春
关键词:冬季降水地形降水天气分型
中国南方冬季降水和印度洋-太平洋海温异常的联系及机理研究
本文利用降水观测资料、大气再分析资料和海表温度资料,分析了北半球冬季(12-2月)中国南方降水异常和印度洋-太平洋海温异常的联系及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南方冬季降水和南印度洋偶极子(Subtropical Ind...
闫尊
关键词:北半球冬季降水海温异常
中国冬季降水主导模态的时空特征及其与Enso的关系
2024年
文章利用NCEP逐月资料、ERSST海温资料和中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分析了中国冬季降水主模态的时空特征、环流背景及其与ENSO的关系。结论如下:中国冬季降水的主要模态为全国一致的正异常,大值区集中在珠三角地区,对应的时间序列显示冬季降水的振幅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变大。与中国冬季降水PC1相关的海温显示,赤道太平洋东岸海温呈现出与ENSO成熟期异常相似的分布。厄尔尼诺事件发生时,海平面气压场表现为欧亚大陆高压强度偏弱,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偏弱,东亚冬季风偏弱。850 hPa风场表现为热带西北太平洋低层出现异常反气旋,西侧的西南风气流源源不断地将来自热带海域的暖湿气流输送到我国,有利于我国冬季降水主模态的正位相,即南方地区降水偏多,拉尼娜事件背景下则相反。ENSO对中国冬季降水主模态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在20世纪60年代末之前和90年代中期之后,ENSO对中国冬季降水有显著影响,但在中期影响并不显著。合成分析发现,ENSO对中国冬季降水影响的年代际不稳定性可能与热带北印度洋、西北太平洋的调制有关,当这些海区SST偏暖(冷)时,ENSO的影响更为显著(不显著)。Based on the monthly data of NCEP, the data of ERSST sea temperature and the monthly precipitation data of 160 stations in Chin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in mode of wint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the circulation background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ENSO.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The main mode of wint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is a consistent positive anomaly in the country, and the large-value area is concentrated in the Pearl River Delta reg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time series showed the amplitude of precipitation in winter became larger after the mid-1970s. The SST associated with winter precipitation PC1 in China shows that the SST on the eastern coast of the equatoria
林梦凡
关键词:冬季降水ENSO年代际变化
环球遥相关对东南亚低纬高原冬季降水年际变化影响的研究
2024年
根据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提供的ERA5再分析资料、美国地质调查局与加州大学共同开发的气候灾害组融合站点(CHIRPS)月平均降水资料,以及全球降水气候项目提供的全球降水气候数据集(GPCP)月平均降水资料,利用统计诊断方法研究了冬季环球遥相关(circumglobal teleconnection,CGT)对东南亚低纬高原地区同期降水年际变化的影响。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CGT呈现方差贡献大致相当的两个主要模态,垂直方向上呈现相当正压结构,水平方向上的四个异常中心分别为位于地中海附近和印度半岛附近的负异常中心,以及位于阿拉伯半岛附近和东南亚低纬高原附近的正异常中心。CGT第一模态与东南亚低纬高原冬季降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年际时间尺度上,当冬季CGT处于正位相时,欧洲西部、阿拉伯半岛西北部、阿拉伯海和东南亚低纬高原分别为异常“反气旋、气旋、反气旋、气旋”控制。异常气旋东侧的西南风将增加孟加拉湾和中国南海进入东南亚低纬高原的水汽输送,并在东南亚低纬高原地区辐合上升,最终促使东南亚低纬高原地区冬季降水偏多;反之,当冬季CGT处于负位相时,欧洲西部、阿拉伯半岛西北部、阿拉伯海和东南亚低纬高原为异常“气旋、反气旋、气旋、反气旋”控制。异常反气旋东侧的东北风减弱了由孟加拉湾和中国南海进入东南亚低纬高原的水汽,加之东南亚低纬高原处于异常辐散下沉区,最终导致东南亚低纬高原地区冬季降水偏少。东南亚低纬高原12月、1月和2月的降水与同期CGT之间也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联系两者的关键物理过程与整个冬季的一致。典型个例分析的结果进一步验证了相关分析所揭示的环球遥相关影响东南亚低纬高原冬季降水年际变化的关键物理过程。
徐铭阳曹杰
关键词:冬季降水年际变化
中国冬季降水的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研究
2024年
我国冬季降水对于农业、水资源管理和自然灾害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受多种气象因素的影响,冬季降水的预测仍具有挑战性,进一步提升冬季降水的预测技巧是当下短期气候预测研究的重要课题.本研究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方法,旨在通过机器学习方法提高中国冬季降水的预测准确率.基于NCEP_CFS, ECMWF_SYSTEM, BCC_CSM等五个模式数据以及站点数据,建立针对冬季降水的SVM集成预测模型,并与单个模式和等权集合平均模型(AVE)加以对比.SVM模型因其强泛化和处理非线性问题的能力,在中国冬季降水预测中表现良好.研究表明:(1)SVM模型较单个模式及AVE模型的预测准确性与稳定性得到大幅提升,SVM模型的PS评分和PCS评分显著高于单个成员模式的结果,最大分别提高了8.0(12.6%)和3.9(7.4%),较AVE模型则最大分别提高了5.4(8.2%)和2.1(3.8%),预报技巧的提高在观测资料相对缺乏的西南和西北地区尤为明显.(2)从均方根误差和时间相关系数的空间分布上来看,SVM模型对其成员模式在西藏地区、西南地区、华东及华南地区误差较大的情况改善明显,误差最大降低了259(90.9%),预报技巧最大提高了1.13.(3)独立样本检验中,SVM模型的PS评分和PCS评分显著高于单个模式和AVE模型,最大提高了10.79(20.3%)和11.39(27.3%).因此,SVM模型的构建,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中国冬季降水预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为气象防灾减灾和气候资源开发利用等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姚晨伟杨子寒白慧敏吴银忠龚志强封国林
关键词:降水支持向量机
ENSO对中国东部冬季降水的影响及AMO对其的可能调制
中国东部的冬季降水表现出显著的年际变化,被认为与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ENSO)密切相关。最近的研究表明ENSO大气响应呈现明显的次季节变化,传统的冬季平均分析可能...
闫景瑞
关键词:中国东部降水ENSOAMO
基于L波段探空观测的FY-4A云顶温度产品评估及其在冬季降水相态判识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4年
利用2019—2021年冬季上海宝山站L波段探空资料对FY-4A云顶温度(CTT)产品进行评估,分析发现,FY-4A的云顶温度产品能够较好地反映单层云的云顶温度,对双层云或多层云的云顶温度则普遍高估(平均高估幅度超过14℃);当探空观测到的云顶高度不超过6 km或云顶温度不低于-20℃时,FY-4A云顶温度产品误差较小,平均偏差约为3℃。根据2021—2022年冬季长三角地区地面站观测的降水现象统计云顶温度与降水相态的关系,并对典型个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云顶温度低是出现降雪的必要条件之一,绝大部分降雪出现在云顶温度低于-12℃的情况下。FY-4A的云顶温度产品时空分辨率高、精度尚可,可以辅助预报员判识雨雪落区,在雨雪转换过程的预报服务中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赵渊明孙静漆梁波张燕燕
人为热对城市冬季降水的影响
2023年
城市人为热在冬季的气候效应比夏季更为显著,该文通过气象研究与预报(WRF)模型内置人为热揭示了人为热对城市冬季水热环境的影响机制,进一步利用大尺度城市能(LUCY)模型计算得到了北京地区高时空分辨率的人为热数据,将其耦合到WRF模型中,研究了北京地区人为热对降雪的影响,并与已有关于人为热对夏季降雨影响的研究结论进行对比分析,指出了人为热对夏季及冬季降水影响的不同之处。结果表明,人为热增加对冬季气温的影响幅度无明显阈值,但在空间的影响高度上存在阈值。人为热对夏季和冬季降水的影响机制不同,对夏季降水的影响范围和量级较大,影响机制较为复杂,而对冬季降水的影响主要集中在城市内部,主要影响降水相态。
邢月刘家辉倪广恒
关键词:冬季降水
三江源地区冬季降水年代际变化特征及相关物理机制被引量:1
2023年
本文主要利用1961/1962~2017/2018年CN05.1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研究三江源地区(以下简称三江源)冬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及相关物理机制。结果表明:三江源冬季降水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经历了一次由少到多的年代际增多。三江源冬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受乌拉尔山上空异常低压和贝加尔湖—中国东北部上空异常高压影响,与中高纬北大西洋海气相互作用有关。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中高纬北大西洋海温增暖可以导致海表面上空上升运动异常,对流活动增强,激发向东传播的大气环流波列,引起乌拉尔山上空的异常低压和贝加尔湖—中国东北部上空的异常高压。在异常低压与异常高压的影响下,极锋急流南移加强,引起三江源高空辐散,对流活动增强,导致三江源冬季降水增多;另一方面,贝加尔湖—中国东北部上空异常高压还可以通过引起三江源上空异常东风,引起三江源水汽通量辐合异常,导致冬季降水增多。此外,印度洋海温异常可能通过影响南支槽强度变化,进一步调制三江源冬季降水
王腾孙博王会军多典洛珠卓永
关键词:冬季降水年代际变化大气遥相关海温异常

相关作者

刘大锋
作品数:64被引量:167H指数:8
供职机构:阿勒泰地区气象局
研究主题:气象因子 降水 气候特征 暖区 气候变化
章新平
作品数:180被引量:1,413H指数:26
供职机构:湖南师范大学
研究主题:稳定同位素 降水 洞庭湖流域 O 大气降水
冯娟
作品数:18被引量:274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ENSO 冬季降水 北半球 东亚冬季风 主模态
肖子牛
作品数:164被引量:1,573H指数:2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降水 气候变化 数值模拟 太阳活动 气候
敖娟
作品数:3被引量:44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主题:冬季降水 环流场 年际变化 年代际变化 水汽输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