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79篇“ 冬小麦幼苗“的相关文章
- 冬小麦幼苗对锌的响应及外源铈和壳聚糖的缓解效应
- 锌(Zinc,Zn)是植物生长发育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同时也是一种重金属元素。适宜浓度的锌能够促进植物生长,而过量的锌则抑制植物生长发育,表现出明显的“低促高抑”现象,但是潜在的生理生化及分子机制还不确定。稀土元素铈...
- 徐正阳
- 关键词:锌胁迫小麦铈壳聚糖转录组
- 外源硅缓解冬小麦幼苗镉毒害效应研究
- 镉(cadmium,Cd)是一种半衰期长且不可分解的重金属元素,可被植物根系吸收并在可食用部位积累,进而通过食物链富集,最终危害人体健康,诱发多种疾病。硅(silicon,Si)在地壳中含量仅次于氧元素,是一种对植物生长...
- 焦秋娟
- 关键词:硅小麦镉毒害抗氧化系统转录组
- 不同盐浓度胁迫下冬小麦幼苗光合特性及转录组分析被引量:8
- 2023年
- 光合作用是小麦(Triticum aestivum)生长发育的基础,盐胁迫影响小麦的光合作用,进而限制小麦的产量。为了揭示小麦光合作用过程中的耐盐生理与分子机理,挖掘与小麦光合作用相关的耐盐基因,本研究以冬小麦品种‘德抗961’(耐盐)和‘师栾02-1’(不耐盐)为供试材料,进行苗期盐胁迫处理,对不同盐浓度梯度下小麦幼苗生理指标与转录组数据进行了比对与分析。结果表明,盐胁迫下小麦净光合速率(P_(n))、蒸腾速率(T_(r))、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_(i))和气孔导度(G_(s))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耐盐品种‘德抗961’的变化幅度小于不耐盐品种‘师栾02-1’。根据转录组数据筛选了盐胁迫下12个与光合特性有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分别分布在甘油脂质代谢、MAPK信号通路、植物信号转导、黄酮类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并进行了实时荧光定量(qRT-PCR)验证,结果表明筛选出来的12个差异基因的表达情况与转录组测序结果吻合,其具体功能有待进一步验证。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揭示小麦耐盐机理,同时也为小麦耐盐遗传改良提供了新的候选基因。
- 邓肖徐学欣孙芹张玉璐朱紫鑫郝天佳高国龙贺小彦王秀琳赵长星
- 关键词:冬小麦幼苗盐胁迫光合作用
- 褪黑素引发调控水盐胁迫下冬小麦幼苗根系导水率的生理机制
- 干旱和盐渍化是制约干旱-半干旱区农业生产的关键因素。提升植物的抗旱耐盐能力,对于维持作物生长发育和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根系是植物直接与土壤接触的器官,可感知环境的变化并做出响应。根系导水率表征根系运输...
- 付媛媛
- 关键词:冬小麦幼苗根系导水率生理机制褪黑素
- 镉胁迫下施硒对冬小麦幼苗镉吸收、抗氧化能力及植株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6
- 2023年
- 【目的】硒(Se)在提高植物抗逆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硒减轻植物重金属Cd毒害的直接和间接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方法】供试作物为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水培试验设置5个处理:Hoagland基础营养液(CK),营养液中只添加Cd 5μmol/L(Cd5Se0),添加Cd 5μmol/L和Se 5μmol/L(Cd5Se5),只添加Cd 20μmol/L(Cd20Se0),同时添加Cd 20μmol/L和Se 5μmol/L(Cd20Se5)。通过测定小麦镉含量和抗氧化系统相关指标,研究硒对小麦镉吸收时间动力学的影响以及小麦抗氧化体系中的调控机制;并观察了叶片和根系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镉胁迫下,施硒使小麦地上部的镉含量降低了18.20%~38.16%,镉积累量显著降低了40.79%~43.05%(P<0.05)。小麦根系在0~24 h内对镉的吸收特征符合一元二次方程,24 h内,在Cd5和Cd20条件下,施硒后小麦对镉的吸收量分别降低了48.96%和11.47%。相较于CK,在Cd20条件下,根和叶片中超氧阴离子(O_(2)^(-))的产生速率以及过氧化氢(H_(2)O_(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和抗坏血酸(ASA)含量显著增加,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显著降低(P<0.05)。不同镉水平下,施硒使小麦根中H_(2)O_(2)含量显著降低了34.21%~50.32%,叶片MDA含量降低了10.34%~24.91%(P<0.05),叶片APX活性显著提高了29.09%~30.46%(P<0.05),SOD和POD活性恢复到对照水平。镉胁迫下,小麦植株中细胞器均遭到不同程度破坏,施硒的小麦细胞器的损害得到一定的缓解。【结论】施硒降低了镉胁迫下冬小麦地上部和根部的Cd含量与积累量,降低了镉的最大吸收量和积累量,增强了小麦幼苗抗氧化的能力,减轻了由于镉胁迫造成的小麦根系和叶片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进而缓解了镉对小麦幼苗的毒害。
- 王振搏刘红恩许嘉阳祝姣姣王灵璐刘亥扬张玉鹏秦世玉李畅睢福庆睢福庆聂兆君
- 关键词:冬小麦镉胁迫硒生理特性超微结构
- 壳寡糖对冬小麦幼苗抗冷性的影响被引量:3
- 2023年
- 【目的】探究壳寡糖对冬小麦幼苗低温胁迫的缓解机制及最适浓度。【方法】以盆栽土培法培养冬小麦(东农冬麦1号和济麦22),利用光照培养箱设置低温环境对两种小麦进行低温胁迫,以去离子水为对照,研究了3个浓度(50、100、150 mg/mL)壳寡糖对小麦生长状况、MDA含量、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的影响。【结果】低温胁迫下喷施壳寡糖溶液对东农冬麦1号和济麦22幼苗生长均有促进作用,以100 mg/L壳寡糖效果最明显;与对照相比,喷施50、100 mg/L壳寡糖后东农冬麦1号MDA含量显著降低,分别降低了28.69%和39.06%,济麦22无显著变化;不同浓度的壳寡糖使两种冬小麦的抗氧化酶活性和渗透调节物质含量提高,以喷施100 ml/L壳寡糖效果最好,与对照相比东农冬麦1号和济麦22的SOD活性分别增加了114.56%、102.37%,POD活性增加了39.89%和37.90%,CAT活性增加了84.93%和68.74%,可溶性糖含量增加了142.10%和134.21%,可溶性蛋白增加了11.16%和4.95%,脯氨酸含量增加了457.53%和503.20%。【结论】壳寡糖提高冬小麦抗冷性的最佳喷施浓度为100 mg/L。低温胁迫下喷施适宜浓度的壳寡糖能促进冬小麦幼苗生长,冬小麦通过降低膜脂过氧化程度,提高抗氧化酶活性以及渗透调节物质来增强抗寒能力,且对抗寒性强的东农冬麦1号效果更好。
- 于梦迪丁美云孙玉婷王璐瑶兰红宇金忠民李珊珊刘丽杰
- 关键词:壳寡糖冬小麦抗冷性
- 长期秸秆全量还田对砂姜黑土区冬小麦幼苗生长质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22年
- 为探讨安徽淮北平原砂姜黑土麦-玉两熟条件下秸秆全量还田对小麦出苗与幼苗生长质量的影响,基于长期秸秆还田定位试验点,比较分析了秸秆不还田(CK)、玉米单季秸秆全量粉碎翻埋还田(T1)、小麦-玉米周年秸秆全量粉碎还田(T2)和小麦单季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T3)4个秸秆全量还田方式间小麦出苗、分蘖、干物质积累及光合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长期秸秆全量还田影响小麦出苗速率,出苗速率表现为CK>T1、T3>T2;秸秆全量还田不同程度降低了小麦出苗率,但影响不显著;长期秸秆全量还田下六叶期小麦单株分蘖数、LAI、地上部与地下部干物重、根冠比、SPAD值、根表面积和根平均直径均增加,冬前群体生长率及光合势分别提高了8.33%~35.29%和4.33%~22.11%。综合来看,在安徽淮北平原砂姜黑土区,长期小麦单季秸秆全量粉碎覆盖还田有利于壮苗的培育,是适合在当地进行推广的秸秆还田方式。
- 蔡洪梅吴宇于敏许波代雯慈王捧娜任驿张梦祥李金才陈翔
- 关键词:秸秆还田砂姜黑土冬小麦苗质
- 不同品种冬小麦幼苗生长对镉响应的差异研究被引量:2
- 2022年
- 为明确不同品种冬小麦幼苗生长对镉(Cd)的响应差异,本试验选用4个不同基因型冬小麦品种为供试材料,设置0(Cd)、0.2(Cd)、0.4(Cd)、0.8(Cd)、1.6(Cd)、3.2(Cd)、6.4(Cd)、12.8(Cd)μmol/L共8个Cd浓度梯度,采用营养液培养法研究不同浓度Cd处理对4个冬小麦品种的生物量、根系生长参数、光合参数和地上地下部Cd含量的影响,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法对所有品种相关性状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Cd相比,低浓度Cd处理增加冬小麦干物质重,且在Cd处理下达到最大值,Cd浓度高于6.4μmol/L时,干物质重表现出减少趋势。株高则随着Cd浓度的增加逐渐减小。根系形态和光合参数也随着Cd浓度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降低趋势,但因小麦基因型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小麦幼苗根系和地上部Cd含量随着Cd浓度的增加而增加,根中Cd浓度更高。综上表明,低浓度Cd对小麦幼苗具有刺激生长的作用,但高浓度Cd胁迫则抑制小麦生长;4个冬小麦品种的Cd阈值范围在7~8μmol/L。灰色关联度分析显示郑麦379对Cd的响应表现最好。
- 张堃许亚芳刘红恩赵鹏秦世玉
- 关键词:根系形态光合参数灰色关联度分析
- 酸碱胁迫对冬小麦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 土壤酸碱性是影响作物生长的一个重要环境因素。小麦生长的最适土壤pH为6.5-7.0,酸性或碱性土壤均不利于小麦的生长发育。人类活动及自然环境的变化加速了土壤退化进程,而土壤改良存在着成本周期时间长,花费成本高等问题。研究...
- 王光涛
- 关键词:冬小麦根系结构氮代谢生理特性
- 不同机械化耕播模式对冬小麦幼苗质量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9
- 2021年
- 该研究选用不同小麦耕播复式作业机械,并以传统耕播机械及人工撒播种植为对照,进行不同机械化耕播模式对小麦幼苗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研究,以期为小麦高产高效机械化栽培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研究结果表明,LCB-10型小麦精确施肥旋耕播种机复合作业模式(模式2)与双轴分层切削施肥播种镇压开沟复式作业模式(模式1)的作业效率、植被覆盖率和出苗率高,越冬初期的幼苗叶面积与干物质积累量均较大,越冬苗体健壮度高,群体穗数与总粒数多,产量高,经济效益好,适宜大面积推广。其中模式2与模式1的作业效率比其他模式分别高0%~260%、100%~620%,2 a出苗率平均高6.77%~20.60%、6.13%~19.87%,2 a产量平均分别达9894.38和9689.64 kg/hm^(2),分别比其他模式高23.84%~42.90%、21.28%~39.94%,2 a经济效益平均分别比其他模式高51.54%~112.68%、46.94%~106.23%;模式2的播种深度较深,出苗均匀度不高,而模式1的露籽率相对较高;2BFG-10(6)230旋耕智能施肥播种机复合作业模式(模式4)的植被覆盖率高于模式3(LCB-10型小麦精确施肥旋耕播种机少免耕机条播模式)与模式6(传统浅旋耕整与人工撒播模式),出苗率与出苗均匀度高于模式3、模式5(传统机械施肥旋耕撒播模式)与模式6,露籽率少于模式5与模式6,群体干物质积累量较高,成熟期群体穗数、总粒数、产量与经济效益也均显著高于模式3、模式5与模式6,其中2 a产量平均高7.01%~15.39%,经济效益高14.23%~40.35%,也较适宜大面积推广应用。模式6由于大量使用人工,人工成本高于机械费用,虽播深适宜,但作业效率低,露籽率高,出苗均匀度差,幼苗单株分蘖数少,成熟期穗数少,穗型小,产量与经济效益最低,不适合小麦规模化丰产高效生产。
- 赵凌天咸云宇刘光明姜恒鑫廖平强赵灿王维领霍中洋
- 关键词:机械化幼苗质量
相关作者
- 张文会

- 作品数:154被引量:451H指数:12
- 供职机构:聊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UV-B 冬小麦幼苗 大豆 水稻 冬小麦
- 李云荫

- 作品数:35被引量:423H指数:10
-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研究主题:水分胁迫 冬小麦 冬小麦幼苗 脱落酸 抗旱性
- 曹敏

- 作品数:21被引量:231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师范大学生物系
- 研究主题:冬小麦 冬小麦幼苗 水分胁迫 脱落酸 抗旱性
- 周春娟

- 作品数:15被引量:137H指数:5
-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冬小麦幼苗 冬小麦 根际土壤 PB CD2
- 贾夏

- 作品数:35被引量:409H指数:11
- 供职机构:长安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 研究主题:冬小麦幼苗 根际土壤 冬小麦 PB CD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