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16篇“ 冻融侵蚀“的相关文章
一种测量冻融侵蚀冻胀和冻融位移量的装置和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测量冻融侵蚀冻胀和冻融位移量的装置,包括第一标准桩和传动杆,所述第一标准桩上安装有钢丝,且钢丝上设置有花兰螺栓,同时第一标准桩与第二标准桩通过钢丝相连接;测量筒的内部上端与固定部一体成型,且测量筒的下...
李宏钧张晓峰胡晋茹刘涛李伟易泽付金生杨艳刚康向光韩章勇
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强度分级评价及空间分布特征
2024年
黑龙江省肩负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近年来因冻融侵蚀影响,自然环境和黑土资源受到严重威胁。为了定量揭示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强度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该研究选取10个冻融侵蚀强度评价指标,并确定其权重。通过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得到冻融侵蚀下限,将权重和赋值结果代入综合评价指数模型,利用自然断点法对冻融侵蚀强度进行分级。研究结果表明:1)黑龙江省冻融侵蚀总面积为1.917×10~5 km^(2),占全省面积的40.53%,其中强烈和极强烈侵蚀分别占冻融侵蚀总面积的20.66%和10.54%。2)黑龙江省中度冻融侵蚀以上的区域呈现三区一带的特征。三区分别为大兴安岭地区、小兴安岭地区和张广才岭地区;一带为西北—东南走向的“三岭一平原”廊道。3)黑龙江省冻融侵蚀强度在空间上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和集聚性特征,强度相近的冻融侵蚀区在空间上积聚,高强度和低强度的冻融侵蚀区在空间上分异,产生了多个高强度和低强度的冻融侵蚀区。4)植被覆盖度的增加可以降低冻融侵蚀强度,在植被覆盖度小于20%的地方,冻融侵蚀尤为剧烈;冻融侵蚀主要发生在土壤含水量为0.2~0.3 m^(3)/m^(3)的区域,而极少发生在土壤水分含量小于0.2 m^(3)/m^(3)的区域。研究结果通过对比验证显示出较高的可靠性,可为该地区冻融侵蚀的防护和管理提供依据,并为类似区域提供借鉴方法和技术参考。
王景萍张学霞古丽米热·甫拉提王紫薇
关键词:土壤冻融层次分析法空间异质性
基于不同分辨率DEM的林芝市冻融侵蚀区分布特征
2024年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成为热点话题,土壤侵蚀也逐渐受到重视,成为全球生态安全问题之一,藏东南作为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在气候变暖背景下,其土壤侵蚀问题逐渐显露。本通过对林芝市不同分辨率DEM的计算处理。对林芝市冻融侵蚀区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获得不同空间分辨率DEM对其影响情况。结果表明:(1)5~30m分辨率下,林芝市以南冻融侵蚀区分布范围较小,多以岛状分布,以北分布范围较广,成片分布,且冻融侵蚀区的范围以高大山脉为主要聚集地;30~1000m分辨率下,冻融侵蚀区的分布较为集中,基本成片分布;(2)5~30m分辨率下计算出的冻融侵蚀区基本满足精度要求,结合对不同分辨率DEM下计算出的冻融侵蚀区面积进行计算,5分辨率的DEM是该研究区内冻融侵蚀区描述的理想分辨率;(3)林芝市的冻融侵蚀普遍存在,北部和西部冻融侵蚀区分布相对集中,以岛状、带状成片分布;林芝市以南冻融侵蚀区分布范围较小,多以岛状分布。(4)5~30m分辨率也可用于林芝市冻融侵蚀区的计算。其余分辨率存在位置或面积的偏差,不适用于林芝市冻融侵蚀区的计算。
高志康万丹
关键词:冻融侵蚀DEM
考虑冻融侵蚀型物源的不同流域单元泥石流易发性评价——以藏东贡觉地区为例
2024年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高原山区潜在泥石流暴发的概率将增大,定量评估泥石流易发性是区域减灾防灾的先行手段。基于现场调查和研究结果,首次计算了藏东贡觉地区的冻融侵蚀强度(DR)。选取物源条件和地形条件,采用加权信息量法评价了藏东贡觉地区泥石流的易发性,以四组流量阈值划分的不同流域单元作为评价单元对比分析了易发性评价结果。结果显示,四组易发性评价结果差异明显,随着流域单元划分数量的降低(流量阈值增大),研究区中风险区面积逐渐增大,高~极高风险区面积先增大后降低。受试者特征曲线(ROC)验证结果表明,使用G2组(流量阈值5000)划分得到的流域单元模型评估效果更好,AUC值为0.895,高易发区、极高易发区面积占全区约34.1%。八个评价因子中,冻融侵蚀强度(DR)、地形特征指数(TCI)和平面曲率(Pl_cv)是泥石流易发程度贡献率较大的三个因子。考虑冻融侵蚀型物源和地形水文因子建立的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模型,为冻融侵蚀现象明显的藏东地区泥石流易发性评价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对指导地方防灾减灾具有重要实践意义。
田尤黄海高波高波李元灵陈龙张佳佳李洪梁
高寒高海拔区大型光伏电站场地冻融侵蚀强度分区评价
2024年
当前大型光伏电场逐步向高寒高海拔地区发展,为准确评价高寒高海拔区的冻融侵蚀灾害对大型光伏电站安全运营的影响,依托高寒高海拔区某大型光伏电站工程,通过选取合适的环境因子开展研究区冻融侵蚀强度的初步计算,并耦合人类工程量化指标提出具有针对性与合理性的光伏场地冻融侵蚀强度评价模型,探讨了多环境因子和人类工程条件下的冻融侵蚀强度与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该光伏场址冻融侵蚀状况总体上属于中度侵蚀,其冻融侵蚀强度分布具有一定的集中性与空间分异性,且其空间分布格局主要受地形、气候和植被因素影响。同时,光伏电站的建设对场地冻融侵蚀强度具有一定的削弱作用,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大型工程的冻融侵蚀评价提供参考和借鉴。
康子军韩放豆红强黄思懿
关键词:光伏电站环境因子
林芝市冻融侵蚀空间分布与侵蚀潜在危险性评估
高志康
东北地区冻融侵蚀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刘彦汝
公路路基土冻融侵蚀机理及防治措施——以山西省高速公路为例
2024年
冻融侵蚀在我国北方分布广泛,自然条件的差异带来了不同地区的一系列特征,山西省冬季具有特殊的气候、地理和水文地质环境,道路冻胀破坏多发,严重威胁着公路建设。为此,对山西省冻融地质进行分析,冬季冻土区公路建设由于冻融地质的活动,会产生冻胀、融化沉降、冻融风化、路面裂缝等多重问题,对路基结构造成破坏。为降低公路路基危害和风险,探讨一系列的对策和建议,对所采取的治理措施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采取措施后在雨季有效地防止了地表水渗入路基,在冻结季有效地阻止了地下水向路基表层迁移,在解冻后能尽快排出路基中积累的水分,从而提高路基的长期耐久性和稳定性,为冬季公路路基的结构设计提供有效参考。
王慎
关键词:公路工程冻胀预防措施
冻融侵蚀相关研究及工作进展
2023年
对国内冻融侵蚀相关研究成果及相关工作做了分类与归纳。冻融作用对土壤水分、土壤结构及土壤养分的影响具有双向性,众多学者多采用室内模拟的方法研究冻融侵蚀。介绍了目前我国部分省已开展的冻融侵蚀预测与监测的相关经验以及待解决的问题。
李纯乾赵旭珍郑娟曹锐
关键词:冻融侵蚀
2003—2020年青藏高原冻融侵蚀时空变化特征被引量:4
2023年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青藏高原永久冻土逐渐退化,并增加了季节性冻土的面积,但对冻融侵蚀时空变化还缺乏系统的认识。通过权重法对年冻融日循环天数、日冻融相变水量、植被覆盖度、年均降雨量、坡度和坡向6个冻融侵蚀因子进行赋权,分析青藏高原2003—2020年不同强度的冻融侵蚀时空变化和主导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03—2020年青藏高原平均冻融侵蚀面积为(161.37±0.42)×10^(4)km^(2),占青藏高原面积的64.55%,中度及以上侵蚀冻融侵蚀面积的63.0%,强烈、极强烈和剧烈侵蚀主要分布在雅鲁藏布江流域、昆仑山-祁连山、帕米尔高原地区;(2)2003—2020年青藏高原冻融侵蚀表现为加剧趋势,加剧的区域达到29.79×10^(4)km^(2),占青藏高原面积的11.6%;2003—2010年中度及以上平均侵蚀面积为(95.71±3.33)×10^(4)km^(2),2013—2020年为(107.60±3.20)×10^(4)km^(2),其面积增加了11.89×10^(4)km^(2),增强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可可西里山、冈底斯山、藏北高原及三江源地区。(3)日均冻融相变水量变化对侵蚀强度变化的平均贡献率最大,为49.59%,贡献高值区主要位于藏北高原的多年冻土区;年冻融日循环时间变化对侵蚀强度的平均贡献次之,为40.55%。在冻融侵蚀减弱的区域,植被盖度的平均贡献达37.69%。植被覆盖上升减轻了冻融侵蚀,气候变暖加速了冻融侵蚀,但是植被对冻融侵蚀的减轻作用不足以抵消气候变暖背景下相变水量对冻融侵蚀的增强作用。另外,在侵蚀等级增强的区域,最低温的增幅大于最高温的增幅。研究提升了气候、植被变化背景下对青藏高原冻融侵蚀强度时空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的认识,为青藏高原冻融侵蚀治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崔娟娟信忠保黄艳章
关键词:青藏高原冻融侵蚀气候变化

相关作者

刘淑珍
作品数:124被引量:1,545H指数:25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
研究主题:土壤侵蚀 草地退化 冻融侵蚀 土地荒漠化 生态环境
张建国
作品数:29被引量:372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研究主题:土壤侵蚀 冻融侵蚀 遥感 高寒草地 土壤
范昊明
作品数:155被引量:1,107H指数:20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水利学院
研究主题:土壤侵蚀 东北黑土区 黑土 冻融作用 冻融循环
周丽丽
作品数:81被引量:427H指数:14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黑土 冻融作用 土壤侵蚀 坡面 冻融
武敏
作品数:60被引量:641H指数:16
供职机构:沈阳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土壤侵蚀 黑土 冻融作用 冻融侵蚀 降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