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80篇“ 减寿年数“的相关文章
1993—2021年上海市黄浦区居民糖尿病死亡特征及潜在减寿年数分析
2025年
【目的】了解1993—2021年上海市黄浦区居民糖尿病死亡流行情况及潜在减寿年数(PYLL),分析不同特征糖尿病患者健康水平长期趋势,为老龄化城区糖尿病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糖尿病死亡数据来源于上海市死因登记系统中黄浦区死因登记数据,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等指标分析居民糖尿病死亡和减寿情况,统计分析软件采用SPSS 21.0和Joinpoint 5.0.2。【结果】1993—2021年黄浦区糖尿病年均粗死亡率为46.56/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20.44/10万,女性居民糖尿病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高于男性。粗死亡率整体呈上升趋势[AAPC=2.81%(95%CI:0.20%~5.49%),P<0.05],标化死亡率[AAPC=0.15%(95%CI:-2.27%~2.63%),P<0.05]增幅减小。70~岁组粗死亡率上升较快,85~岁组粗死亡率达到最高(607.69/10万)。糖尿病累计PYLL为22 741人年,年均AYLL为1.88年,年均潜在减寿年数率(PYLLR)为0.82‰。男性居民PYLL、AYLL和PYLLR均大于女性。【结论】黄浦区居民糖尿病粗死亡率逐年上升,且导致了严重的寿命损失,年龄标化后死亡率增幅减小。应重点关注≥70岁老年糖尿病患者,依托社区慢性病健康管理支持中心等平台,加强中老年居民糖尿病社区筛查服务,提高老年患者对糖尿病及并发症应对方法的认知,控制并发症发生发展,降低糖尿病死亡风险。
李为翊赵俊峰毛宇明王一左真子高强石峻岭
关键词:糖尿病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
2014—2021年长沙市居民伤害死亡特征及潜在减寿年数分析被引量:3
2024年
目的 评价2014—2021年长沙市居民伤害死亡情况和其所致寿命损失特征。方法 资料来源于常规死因监测资料,采用SPSS 21.0对伤害死亡特征及减寿情况进行描述性分析。同时应用Joinpoint软件对主要伤害死因的死亡率时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2014—2021年长沙市居民报告伤害死亡23 862例,年均粗死亡率为37.23/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33.82/10万。男性高于女性(χ^(2)=2 496.29,P=0.000)。伤害标化死亡率总体上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APC=-4.013%,t=-3.052,P=0.022)。伤害死因前5位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溺水、自杀、意外中毒。0~14岁年龄组主要死于溺水,15~64岁为道路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是65岁以上人群主要死因。2014—2021年长沙市居民伤害累计PYLL为398 280.00人年,AYLL为23.82年/人,PYLLR为6.68‰。PYLL居前5位的伤害类型为交通事故、溺水、意外跌落、自杀、意外中毒。结论 伤害是影响长沙市居民健康和寿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伤害类型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黄霜胡劲松黄渊秀
关键词: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
1993-2021年上海市黄浦区伤害死亡特征及潜在减寿年数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1993—2021年上海市黄浦区伤害死亡流行特征及潜在减寿年数,掌握不同年份伤害死亡率、主要伤害死因变化情况及疾病负担,为伤害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伤害死亡数据来源于1993—2021年上海市死因登记系统数据,收集死因分类编码范围为V01~Y89(损伤与中毒的外部原因分类)的根本死因为伤害的死亡数据,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等指标分析居民伤害死亡和减寿情况。结果1993—2021年上海市黄浦区伤害年均粗死亡率为38.35/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31.26/10万,全死因占比4.14%。男性伤害粗死亡率(36.97/10万)、全死因占比(3.86%)低于女性(粗死亡率39.78/10万,全死因占比4.44%),标化死亡率(31.58/10万)高于女性(30.85/10万)。1993—2021年伤害标化死亡整体呈下降趋势,伤害标化死亡率的AAPC为–3.41%[95%置信区间(CI):-4.13%~-2.76%,P<0.05],其中1993—2012年伤害标化死亡率的APC为-5.23%(95%CI:-6.93%~-4.37%,P<0.01)。主要伤害死因标化后前4位依次为意外跌落(11.05/10万)、交通事故(5.26/10万)、自杀(4.09/10万)和意外中毒(1.84/10万)。≥65岁老年人群伤害粗死亡率(145.42/10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伤害累计PYLL 89518人年,AYLL 8.22年,PYLL率(PYLLR)3.21‰,男性累计PYLL 60328人年、AYLL 11.46年、PYLLR 4.35‰,均高于女性(PYLL 29191人年,AYLL 5.19年,PYLLR 2.08‰)。PYLL、PYLLR排前3位的伤害死因依次为交通事故、自杀和意外中毒。结论1993—2021年黄浦区居民伤害死亡整体呈下降趋势,社区伤害监测和干预工作初显成效。意外跌落、交通事故、自杀和意外中毒是主要伤害死因,老年人群是伤害防制的重点对象。通过建立完善“住院+社区”的伤害综合监测体系,全面、动态掌握各类伤害死亡的流行特征和变化趋势,可有效减少伤害的发�
李为翊方博高强王一毛宇明
关键词: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
2015—2019年四川省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流行特征与减寿年数变化趋势分析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分析2015—2019年四川省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的发病率、死亡率以及潜在寿命损失年的变化趋势。[方法]基于四川省各肿瘤登记处上报的2015—2019年间食管癌发病/死亡数据,以性别和年龄为分层依据,分别计算粗发病/死亡率和标化发病/死亡率。使用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平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APYLL)和潜在减寿率(prospective life lost rate,PYLLR)等指标评估食管癌对人群生存与预期寿命的影响。利用Joinpoint软件计算年度变化百分比(percentage change,APC),分析2015—2019年变化趋势。[结果]2015—2019年四川省肿瘤登记地区食管癌的粗发病率为26.85/10万,其中男性的粗发病率(41.26/10万)高于女性(11.78/10万);粗死亡率为20.74/10万,男性粗死亡率(32.09/10万)高于女性(8.86/10万);无论男性、女性还是总体人群,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明显下降趋势(P均<0.05),标化发病率APC分别为-6.45%、-15.25%、-8.52%,标化死亡率APC分别为-5.63%、-11.77%、-6.94%。因食管癌死亡导致的总PYLL、APYLL和PYLLR分别为267048人年、5.77人年和1.20‰。其中,APYLL和PYLLR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5.47%、-7.29%,P均<0.05),男性食管癌PYLL、APYLL和PYLLR均高于女性。[结论]2015—2019年四川省食管癌发病、死亡均呈下降趋势,男性和老年人是食管癌重点防治人群。
邹雪平杨千三袁芝佩
关键词:食管癌发病率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
2014—2019年武汉市居民宫颈癌死亡特征及潜在减寿年数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了解2014―2019年武汉市居民宫颈癌死亡流行特征及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PYLL),为宫颈癌防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利用武汉市死因监测系统收集2014―2019年武汉市居民宫颈癌死亡情况,计算武汉市居民不同年龄、地区之间宫颈癌粗死亡率及标化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并测算由宫颈癌导致的潜在减寿年数并分析宫颈癌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武汉市宫颈癌粗死亡率由2014年的0.60/10万上升至2019年的2.13/10万,年度变化百分比(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PC)为32.63%,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5,P=0.038)。随着年龄增长,武汉市宫颈癌死亡率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由宫颈癌导致的潜在减寿年数由2014年的640.00人年升高至2019年的2 660.00人年。2014―2019年的PYLL为15.26年,标化潜在减寿率为0.23‰。结论 2014―2019年武汉市居民宫颈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应积极针对中低年龄段已婚女性开展宫颈癌筛查,加强宫颈癌防制措施,降低宫颈癌导致的疾病负担。
张晓霞田卫东赵原原杨念念代娟金琦曼严亚琼
关键词:宫颈癌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
2014~2018年成都市双流区恶性肿瘤潜在减寿年数及去死因期望寿命分析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分析2014~2018年成都市双流区恶性肿瘤死亡情况及其对居民寿命的影响,为该区恶性肿瘤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析2014~2018年成都市双流区肿瘤登记处收集的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PYLL)、潜在减寿率(potential years of life lost rate,PYLLR)、去死因期望寿命。结果:2014~2018年双流区恶性肿瘤粗死亡率、中标死亡率、世标死亡率分别为173.84/10万、123.30/10万、121.62/10万,男性死亡率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前五位癌种分别是肺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和胃癌。2014~2018年间恶性肿瘤所致的潜在减寿年数为48259人年(男32020.5人年,女16238.5人年),PYLLR为17.20‰(男22.20‰,女11.90‰)。男性恶性肿瘤PYLL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5.000,P<0.05)。潜在减寿年数前五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肝癌、食管癌、结直肠癌和胃癌。2014~2018年间该区居民期望寿命为80.02岁,男性77.12岁,女性81.91岁。去除恶性肿瘤死因后期望寿命增值为3.74岁。结论:双流区恶性肿瘤疾病负担较重,对居民期望寿命影响严重。应重点防治肺癌、食管癌、肝癌、结直肠癌、胃癌和女性乳腺癌。
王芳张明秋陈颖
关键词: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潜在减寿年数去死因期望寿命
2002-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伤害死亡特征及潜在减寿年数分析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分析上海市杨浦区居民因伤害死亡情况及其死亡特征和潜在减寿年数(PYLL),为制定伤害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2-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居民伤害死因登记资料,应用Excel 2010、SPSS 21.0软件对数据信息整理分析,死亡率时间变化趋势采用Joinpoint线性回归分析,标化采用1985年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果2002-2020年上海市杨浦区累计报告伤害死亡6377例,年均粗死亡率为31.03/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15.00/10万,伤害粗死亡率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45,P>0.05),而男性标化死亡率高于女性(Z=2.171,P<0.05)。伤害粗死亡率(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2.0,P<0.01)及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为-4.4,P<0.01)整体均呈下降趋势。伤害死亡原因中居前5位死因依次为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及意外中毒,合计占伤害死亡总数的89.85%(5730/6377)。伤害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逐渐上升,0~14岁年龄组的死亡率最低(4.12/10万),≥65岁年龄组的死亡率最高(110.00/10万)。PYLL的前5位伤害类型为自杀、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意外中毒及溺水,共计46325人年,占总PYLL的80.12%。结论伤害是影响上海市杨浦区居民健康和寿命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应根据不同人群的伤害类型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因伤害而造成的损失。
代银李辉赵佳丁一波韩雪殷建华
关键词: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
云南省2015-2019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及潜在减寿年数的地区差异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背景过去几十年里中国政府为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城乡之间仍存在差异。目的分析云南省不同地区2015-2019年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亡原因和减寿情况。方法按2017年贫困发生率将云南省129个区(县)划分为深度贫困、一般贫困和非贫困三类地区;以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为数据来源,采用死亡率、死因构成比、潜在减寿年数减寿率、平均减寿年数5个健康测量指标对2015-2019年云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数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Poisson回归模型估计云南省各类地区死亡率的变化趋势;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类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地点在不同年份间的差异。结果云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变化幅度为-28.23%,年均变化为-7.60%〔95%CI(-8.52%,-6.76%)〕。深度贫困地区、一般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变化幅度分别为-29.51%、-13.34%、-42.66%,年均变化分别为-6.95%〔95%CI(-8.51%,-5.45%)〕、-3.15%〔95%CI(-4.59%,-1.69%)〕、-13.76%〔95%CI(-15.38%,-12.10%)〕。5岁以下儿童在深度贫困地区的主要死亡地点为家中,但有下降趋势;一般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的主要死亡地点为医疗机构,亦有下降趋势。贫困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地点在不同年份间的构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云南省5岁以下儿童2015年和2019年的前三位死因均为出生产伤和窒息、下呼吸道感染及先天性心脏异常,但平均减寿年数值较高的主要为出生低体质量及出生产伤和窒息。结论云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在三类地区均呈下降趋势。但鉴于贫困与非贫困地区间仍存在差异,以及早死带来的寿命损失,未来仍需进一步采取干预措施,持续提升脱贫地区的卫生服务能力,同时强化围生期保健和意外死亡的防控。
叶卿云秦明芳杨中婷邓睿焦锋李本燕张毅黄源
关键词:儿童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贫困
2012-2018年上海市黄渡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特征及减寿年数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了解2012—2018上海市黄渡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特征,为后期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和潜在减寿率(PYLLR)等统计指标,对2012—2018年上海市黄渡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12—2018年上海市黄渡社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粗死亡率为269.52/10万,标化死亡率为108.37/10万,占全死因的35.34%。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4,P=0.020)。居民因心脑血管疾病死亡导致的PYLL为2087.50人年,AYLL为10.39年,PYLLR为10.75‰。2012—2018年年均平均期望寿命为84.00岁,去除心脑血管疾病死因后男性寿命增加4.03岁,女性增加8.11岁。结论:黄渡社区心脑血管疾病死因特征以女性、老年人为主。
马丽王小丽
关键词: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
河北省部分地区居民脑卒中死亡状况及减寿年数分析
目的以河北省死因监测点的脑卒中数据为研究资料,分析河北省部分地区居民2014-2017年脑卒中的死亡状况,探究脑卒中造成的寿命损失和疾病负担,为该地区脑卒中防控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收集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登...
孙祯
关键词:脑卒中减寿年数
文献传递

相关作者

黄建萍
作品数:93被引量:721H指数:14
供职机构: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死亡率 平均减寿年数 潜在减寿年数 死因分析 标化死亡率
糜跃萍
作品数:46被引量:238H指数:9
供职机构: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死亡率 潜在减寿年数 平均减寿年数 死因分析 恶性肿瘤
杨自力
作品数:43被引量:326H指数:12
供职机构:南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死亡率 平均减寿年数 潜在减寿年数 标化死亡率 死因分析
周金意
作品数:327被引量:2,939H指数:28
供职机构: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死亡率 发病率 疾病负担 糖尿病 高危人群
王莹
作品数:35被引量:261H指数:10
供职机构:济南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死亡率 潜在减寿年数 疾病负担 去死因期望寿命 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