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71篇“ 减物质化“的相关文章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北京市物质化发展路径研究
物质化现象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测度,反映了伴随经济发展,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相对或绝对少。为了定量得出北京实现物质化发展最佳举措,本研究结合物质流分析方法和Tapio脱钩指数,构建了北京市物质化水平综合评价模型。...
闪烁
关键词:减物质化物质流分析脱钩分析系统动力学
文献传递
物质化和非物质化的可持续消费模式探讨被引量:1
2016年
循环经济理论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范式,逐步转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物质化和非物质化作为其理论基础和逻辑起点,是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延伸和发展,将有助于转变资源与环境利用模式,增强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本文拟通过梳理物质化和非物质相关理论,以资源、环境和经济为切入点剖析其存在的合理性,明确其运行机制,并据此探讨了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形成和发展路径,最后提出从源头控制、动机控制及末端控制三个维度来推进可持续消费模式的加速实现。
王海燕
关键词:减物质化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中国物质化趋势及循环经济成效评价被引量:14
2015年
物质流分析通过测量经济活动物质投入的数量、强度及其变物质化物质化趋势,能够反映可耗竭自然资源损耗和环境退的总体情况,也是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成效尤其是资源综合利用对物质消耗影响的一个有效工具。论文运用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方法,分析了中国2000—2013年直接物质投入及其与特定经济特征的关系,确定了资源利用强度变趋势,评价了中国循环经济实践尤其是资源综合利用的成效。发现2000—2013年中国直接物质投入总量持续增加、单位GDP直接物质投入先上升后下降,说明中国已进入了相对的物质化阶段;第二产业比重先增加后下降的变趋势是直接物质投入强度变的格兰杰原因;中国的资源综合利用总量增加但综合利用率仍很低,未对直接物质投入强度产生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影响;未来中国直接物质投入总量和人均值在很长时间内还将继续增加。
王红
关键词:物质流分析减物质化循环经济资源综合利用
城市经济物质化与服务业的发展
2014年
城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其对促进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道路。新型城镇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实现新型城镇的关键,在于通过产业发展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当前,我国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发展的同质和重复布局、创新能力总体上处于较低层次、产业断层、产业高能耗、高污染等。尤其是产业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人民群众"心肺之患",环境保护迫切需要从末端治理向"污染防治—清洁生产—生态产业—生态基础设施—生态政区"五同步的生态文明建设转型。在建设新型城镇过程中,如何兼顾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需要进行深入研究,探索出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这是关乎国家发展和人民幸福安康的大事。基于此,本刊诚邀部分专家发表高见,以期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能有所裨益。
王强
关键词:城市经济城镇化道路生态基础设施产业集聚效应物质化
基于物质化的绿色施工方法研究
2014年
绿色施工是建筑行业施工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施工企业有必要建立自己的绿色施工方式。基于物质化的绿色施工方法能够很好地协调绿色施工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对基于物质化的绿色施工进行了探讨,并以龙岩大桥为例说明了基于物质化的绿色施工方法适合施工企业推行。
周俊龙高杰吴春雷
关键词:桥梁工程绿色施工减物质化
基于物质化分析的天津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互动效应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天津市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处于工业和城市快速推进的历史阶段,未来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经济规模的日益增大,势必会给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文章从维持区域生态经济大系统均衡的视角,应用物质化理论,运用OECD(2002)Tapio(2005)测度指标,从污染物排放、能源消耗等方面,测度和分析天津市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间的互动作用,识别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效应和耦合规律,并提出了建议对策。
王磊
关键词:减物质化经济增长生态环境脱钩
基于物质化的中国产业部门能耗强度及CO_2排放强度研究
2012年
随着我国工业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过度依赖能源消耗,导致碳排放量不断增加,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加剧。根据我国2007年投入产出表计算出我国产业部门单位产值的直接能耗、间接能耗和完全能耗及单位产值的直接CO2排放、间接CO2排放和完全CO2排放,并由此将29个产业部门进行归类,发现中间产品的投入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导致了大量的间接能源消耗和间接CO2排放,最后提出实现"物质化"发展的路径。
李德山杨超林李腾飞
关键词:减物质化
中国产业部门能耗强度及物质化研究——基于2007年能源投入产出表被引量:1
2012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具有明显的强物质化特征,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对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极大的威胁,因此,实现产业部门的物质化发展其意义十分重大。根据中国2007年能源投入产出表计算出中国产业部门单位产值的直接能耗、间接能耗及完全能耗,并由此将产业部门进行归类,从而探索出实现物质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丁志鹏李德山刘媛媛
关键词:减物质化
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增长效率和“物质化”的影响——基于投入-产出表的动态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以中国与OECD国家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效率和"物质化"的影响。通过动态的比较分析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发达的国家经济增长效率较高"、物质化"趋势明显。但在我国现阶段,生产性服务业的作用非常有限,这是由我国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因此,只有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营造有利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环境,逐步提高生产过程中服务投入的比重,才能在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的同时实现"物质化"的目标。
张志彬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经济增长效率减物质化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城市经济“物质化”的影响研究——基于京、津、沪、渝投入-产出表的比较分析
2012年
以2002、2005和2007年京、津、沪、渝的投入—产出表为基础,运用投入—产出法分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城市经济"物质化"过程的影响。通过比较发现,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正相关,并有利于实现"物质化",但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下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不足使城市经济对物质资源形成高度依赖。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加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性服务投入,有助于在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的同时实现"物质化"目标。
张志彬肖国安
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减物质化

相关作者

王磊
作品数:342被引量:1,767H指数:19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工学院
研究主题:油菜 农业机械 O-抗原基因簇 减物质化 排种器
李慧明
作品数:122被引量:929H指数:17
供职机构: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循环经济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循环型社会 减物质化 发展循环经济
董骁
作品数:38被引量:120H指数:6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
研究主题:循环经济 减物质化 高端化发展 环境保护 重新谈判
黄海峰
作品数:121被引量:575H指数:13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汇丰商学院
研究主题:循环经济 可持续发展 绿色经济 节能减排 环境保护
高农农
作品数:13被引量:19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交通大学中国产业安全研究中心
研究主题:绿色经济 减物质化 节能减排 能源消耗 节能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