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568篇“ 凝血酶原片段1 2“的相关文章
- 凝血酶原{1}1+2、血浆D-二聚体对恶性肿瘤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影响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通过检测恶性肿瘤患者PICC置管术后F1+2与D-Dimer的变化,探讨二者对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207例PICC置管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F1+2及D-Dimer。根据是否发生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分为血栓形成组和对照组。结果 207例恶性肿瘤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15.9%,F1+2与D-Dimer分别与临床分期有相关性(r=0.284、0.560,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及放化疗无相关性(P>0.05);与对照组相比,血栓组F1+2、D-Dimer均显著升高(P<0.05);F1+2与D-Dimer呈正相关性(r=0.963,P=0.00);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F1+2、D-Dimer是恶性肿瘤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患者F1+2及D-Dimer水平与临床分期有关,二者升高对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早期诊断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原娜王磊
- 关键词:凝血酶原片段1+2血浆D-二聚体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血栓形成恶性肿瘤
- 凝血酶原{1}1+2与宫颈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分析凝血酶原{1}1+2(F1+2)在宫颈癌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患者静脉血栓中的变化,为宫颈癌PICC患者静脉血栓形成早期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符合PICC要求的140例宫颈癌患者,根据是否有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分为血栓组(35例)和无血栓组(105例),采用酶联免疫法检测F1+2水平,结合临床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F1+2水平与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有相关性(r=0.640,P=0.004);与年龄、细胞类型、同步放化疗方式无相关性(P>0.05)。血栓组F1+2水平为(520.343±121.759)pmol/L,无血栓组为(388.361±104.873)p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1+2水平(OR=1.011,P=0.001)、年龄(OR=21.025,P=0.031)是宫颈癌PICC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F1+2与宫颈癌临床分期、PICC静脉血栓形成有密切联系,是宫颈癌PICC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
- 原娜焦英华王喆龚欢欢卢秀荣张贤雨马欢李锦秋张志林
- 关键词:宫颈肿瘤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凝血酶原片段1+2
- 凝血酶原{1}1+2、血浆D-二聚体预测恶性肿瘤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研究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研究凝血酶原{1}1+2(F1+2)和血浆D-二聚体(D-Dimer)对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选取207例符合PICC置管的同步放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F1+2及D-Dimer。根据多普勒超声是否有血栓形成分为血栓组和对照组,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年龄、性别、肿瘤类型、临床分期、放化疗和不同部位的肿瘤在两组间的差异。采用t检验进行差异分析,采用多变量Cox回归和KaplanMeier生存分析F1+2、D-Dimer对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影响。结果 207例PICC恶性肿瘤患者中33例发生静脉血栓(15.9%),F1+2、D-Dimer在血栓组的水平分别为(572.939±172.139)pmol/L和(0.909±0.243)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418.569±121.990)pmol/L,(0.601±0.193)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变量Cox回归分析中,恶性肿瘤患者中F1+2、D-Dimer升高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风险率(HR)分别为1.003,2.8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F1+2和D-Dimer的截止水平设在总研究群体的50%,Cox回归分析显示,F1+2(≥443.719 pmol/L)、D-Dimer(≥0.651μg/ml)二者均高时发生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HR为5.223,高于单独高F1+2的1.270和单独高D-Dimer的2.5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1+2及D-Dimer是恶性肿瘤患者PICC相关性静脉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
- 原娜王磊武雪亮
- 关键词:恶性肿瘤凝血酶原片段1+2血浆D-二聚体
- 凝血酶原{1}1+2和抗凝血酶3在围手术期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本文通过观察血栓前状态指标在非心脑血管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水平改变,探讨非心脑血管外科患者血栓前状态与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行外科手术治疗的102例患者及32例本院门诊体检者对照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血浆中的F1+2浓度,应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检测血浆AT-3活性。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组血浆F1+2浓度明显升高,血浆AT-3活性明显下降(P<0.05)。(2)与对照组相比,血浆F1+2浓度在脑梗死组更高(P<0.01),在脑梗死组血浆AT-3活性下降更为明显(P<0.01)。(3)随着血浆F1+2浓度的升高,血浆AT-3的活性有下降趋势,血浆F1+2浓度的变化与血浆AT-3活性的变化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手术可致{1}系统的显著改变,使机体处于高凝状态,有血栓形成的危险。
- 徐耀铭牛平
- 关键词:凝血酶原片段1+2围手术期缺血性脑卒中血栓前状态
- 凝血酶原{1}1+2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4年
- 凝血酶原{1}1+2(F1+2)是凝血酶原酶复合物激活凝血酶原的过程中从凝血酶原上解离出的多肽{1}。近年来研究显示,F1+2浓度升高与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相关。进一步研究表明F1+2与心血管疾病,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心房颤动、静脉血栓形成、卒中等有密切的联系,并且对血栓形成疾病的诊断、预后的评估有一定潜在价值。
- 周长乐丁志坚
-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凝血因子凝血酶原片段1+2
- 凝血酶原{1}1+2和抗凝血酶Ⅲ在围手术期患者中检测的临床意义
- 目的:围手术期脑卒中是院内卒中的一种类型,发病率低危害严重。本文通过观察两个指标血浆凝血酶原{1}1+2(prothrombinfragment1+2,F1+2)和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在手术患...
- 徐耀铭
- 关键词:脑卒中围手术期患者凝血酶原片段1+2
- 文献传递
- 凝血酶原{1}1+2在不同血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及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3年
- 凝血酶原{1}1+2(prothrombin fragment 1+2,F1+2)在心血管疾病、脑卒中、静脉血栓栓塞等血栓性疾病的预测作用和评估各种治疗效果及预后方面的价值近年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就F1+2在不同类型血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作一综述。
- 靳祺程标
- 关键词:凝血酶原片段1+2血栓前状态心血管病脑卒中静脉血栓栓塞
- 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I、纤维凝血酶原{1}1+2的测定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
- 2012年
- 目的明确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I(cTnI)、纤维凝血酶原{1}1+2(F1+2)的测定对诊断肺血栓栓塞症价值。方法选择38例肺栓塞(PE)患者为PE组,同期选择年龄、性别相匹配的健康者40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NT-pro-BNP、cTnI、F1+2值。采用全自动免疫测定装置AIA360以荧光磁微粒酶免法测定cTnI,Cobas e610免疫分析仪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NT-pro-BNP,Elisa法测定F1+2值。结果两组间NT-pro-BNP、cTnI、F1+2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E组血浆NT-pro-BNP为(2418.26±2916.53)pg/L,对照组为(93.80±45.69)pg/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组血浆cTnI为(1.39±1.27)ng/ml,对照组为(0.28±0.61)n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组血浆F1+2为(146.84±97.83)nmol/L,对照组为(90.62±20.28)n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患者血浆NT-pro-BNP、cTnI、F1+2浓度明显升高,这对PE的诊断有实际临床意义。
- 宫颖刘现亮
- 关键词:肺栓塞肌钙蛋白I
- 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肌钙蛋白I、纤维凝血酶原{1}1+2的测定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
- 目的明确血浆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肌钙蛋白Ⅰ(cTnI)、纤维凝血酶原{1}1+2(F1+2)的测定对诊断肺血栓栓塞症价值。方法选择38例肺栓塞(PE)患者为PE组,根据PE患者有无心源性休克或低血...
- 宫颖
- 关键词:肺栓塞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浆凝血酶激活的纤溶抑制物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及{1}{2}1+2的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2年
- 肿瘤导致的止凝血异常发生率较高,其病理生理变化主要为高凝状态或易栓症,临床表现为血栓形成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DIC )。
- 刘延鹏李玲纪全江王胜江徐成伟
- 关键词:凝血酶原片段1+2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INTRAVASCULAR非小细胞
相关作者
- 原娜

- 作品数:46被引量:190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宫颈癌 非小细胞肺癌 静脉血栓 凝血酶原片段1+2 放疗
- 王兴木

- 作品数:75被引量:205H指数:8
- 供职机构:绍兴市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溃疡性结肠炎 2型糖尿病患者 FPA F1+2 DM2
- 王磊

- 作品数:44被引量:230H指数:8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丹参多酚酸盐 重症急性胰腺炎 休克患者 容量反应性 重症急性
- 宋善俊

- 作品数:259被引量:1,055H指数:16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 研究主题:白血病 急性白血病 冠心病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移植后
- 张贤雨

- 作品数:31被引量:128H指数:6
- 供职机构: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 研究主题:宫颈癌 局部晚期宫颈癌 放疗 细胞增殖 MIR-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