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083篇“ 分享行为“的相关文章
- 社交机器人对3~5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
- 2025年
- 本研究考察社交机器人对3岁和5岁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实验1通过操纵观察者(人类、社交机器人、无)这一变量,探讨其对3岁和5岁儿童分享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无观察者条件下,5岁儿童分享贴纸数量显著多于3岁儿童。对3岁儿童来说,人类和机器人观察者条件下分享贴纸数量显著多于无观察者条件,人类和机器人观察者条件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实验2操纵社交机器人心理能动性(有、无、控制组),结果发现3岁儿童在有心理能动性的机器人观察条件下比其他两种观察条件下分享更多的贴纸,表现出更多的亲社会行为。本研究表明3岁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会受到机器人心理能动性的影响,这为人机互动领域的未来应用和研究提供了一定视角和依据。
- 李卉刘思懿庞怡
-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分享
- 精益视角下情绪对大学生健康信息分享行为影响研究
- 2025年
- [目的/意义]引入精益视角将分享行为细化,探索情绪作用机制,为改善大学生健康信息分享行为和促进健康信息传播提供帮助。[方法/过程]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结合S-O-R模型、精益理论和U&G理论,探究精益视角下大学生健康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结果/结论]个人感知评估和积极、消极情绪对后倾行为和前倾行为均有直接影响,感知价值对前倾行为有直接影响。积极情绪对分享行为的影响高于消极情绪。本研究对利用情绪激发信息用户参与健康信息传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 金铭雪黄丽霞张涛
- 关键词:情绪精益理论信息行为
- 自主游戏讲评环节中幼儿分享行为的特点及教育启示
- 2025年
- 了解自主游戏中讲评环节幼儿分享行为有助于教师不断反思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游戏的质量,帮助幼儿获取直接经验,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对海南省海口市A幼儿园进行为期两个半月的跟踪观察,以该幼儿园10个班级作为调研对象,重点采用观察法、文献法、访谈法对该园教师组织讲评中幼儿分享行为的时间、对象、内容、情绪、方式、语言运用、效果现状进行研究后发现,幼儿分享行为存在一些特点,如分享时间随年龄的增长而变长、分享方式较为单一、分享对象存在偏好、分享内容随着年龄的增长从物质分享向非物质分享转变等。从这些分享行为特点可得到如下教育启示:倡导弹性作息制度安排,给予教师更多的自主权和调节空间;合理配置师幼比例,健全教师工作制度,加强教师之间的分工协作;组织教研与培训,提高教师对游戏后幼儿分享价值的重视;关注幼儿个体差异;丰富幼儿分享方式,促进幼儿分享方式多元化;提升教师观察与回应幼儿分享行为的专业能力。
- 余雅洋鲁光楠刘云云
- 关键词:自主游戏教育启示
- 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家园合作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的研究
- 2025年
- 分享行为展示着幼儿各个层面的心理指标,是幼儿成长发展的重要依据。教育现代化背景下,教育者倾向于采取更加专业的方式开展教育培养。其中,家园合作趋向于成熟和专业。在此基础上,运用绘本培养小班幼儿分享行为至关重要。
- 许静静
- 内容带货对免费知识分享行为的溢出效应
- 2024年
- 知识分享平台推出内容带货形式,试图打造免费与付费相融合的全新知识分享场景。免费知识分享是知识分享平台持续发展的根基,而内容带货的出现是否对原有免费知识分享行为产生非预期影响值得探究。虽然已有研究探究了知乎Live和付费咨询型经济激励策略对免费知识分享行为的非预期影响,但内容带货作为知识分享平台中的新型经济激励策略,如何影响知识生产者的免费知识分享行为尚未可知。利用知乎推出好物推荐策略的准自然实验,基于动机拥挤理论,探究内容带货对知识生产者免费知识分享的数量和努力程度的溢出效应,以及考察内容带货对不同声誉的知识生产者的异质性影响。采用文本分析法对回答内容进行细粒度挖掘,将回答内容的文本长度、主题多样性、回答与问题文本的相关性以及三者的均值作为免费知识分享努力程度的测量指标。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和双重差分法检验研究模型和假设。采用实际经济激励效应检验、平行趋势检验、避免极端值的影响、更换倾向得分匹配方法和安慰剂检验验证结果的稳健性。研究结果表明,内容带货对知识生产者免费知识分享的数量和努力程度产生正向溢出效应,表现为回答数量增加、回答文本更长、回答主题更多样以及回答与问题文本的相关性更强;内容带货对低声誉知识生产者免费知识分享的数量和努力程度产生的正向溢出效应比高声誉知识生产者更强,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该结论成立。研究结果为知识分享平台采用内容带货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避免了平台管理者低估内容带货为平台运营带来的总体效益;同时,有助于平台管理者针对异质性知识生产者实施差异化管理策略,进一步发挥内容带货的积极溢出作用。因此,研究结果对于知识分享平台完善商业化转型模式,打造免费与付费和谐�
- 齐托托王天梅
-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Z世代微博用户新闻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 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大众获取新闻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社交媒体的发展直接促进了受众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他们从被动的接收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这一转变给新闻生产带来了巨大变革。目前,用户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新闻信息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
- 滕建珊
- 关键词:影响因素计划行为理论
- 知识型虚拟社区用户分享行为影响因素的元分析——基于角色理论的归纳被引量:3
- 2024年
- [目的/意义]文章对影响知识型虚拟社区用户分享行为的因素开展元分析,基于角色理论对影响因素进行归纳,为知识型虚拟社区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借鉴。[方法/过程]采用元分析方法,以现有研究中验证的与知识型虚拟社区用户分享行为显著相关的各影响因素为自变量,以用户分享行为为因变量,对筛选后得到的40篇国内外相关实证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结论]除共同语言和共同愿景两个影响因素外,角色身份、角色共识和角色预期3个维度的相关因素均显著影响知识型虚拟社区中用户的分享行为,具体而言,共有14个影响因素与知识型虚拟社区用户分享行为显著相关,其中感知满意相关程度最强,结果期望最弱。
- 范哲张伟
- 关键词:角色理论分享行为用户信息行为
- 微信用户新闻分享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
-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移动互联网的普及,社交媒体平台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日益显著。微信作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应用,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和实用的社交功能,使新闻信息的传播和分享变得更加迅速和便捷。对微信用户新闻分享行为的...
- 仲伟帅
- 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社会资本理论
- 微博用户健康信息分享行为影响因素研究
-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建设的稳步推进,公众对健康问题的关注度的日益提高,健康信息分享逐渐成为当前健康信息研究的重要课题。微博的出现不仅使用户能够通过个人客户端即时获取健康信息,也推动了用户健康信息行为研究进程。基于此,本研究聚...
- 冯月琴
- 关键词:健康信息信息分享影响因素
- 智力障碍儿童对不同对象的分享行为:心理理论的作用被引量:2
- 2024年
- 本研究旨在考察智力障碍儿童对不同对象(朋友和陌生人)的分享行为,同时探讨心理理论对不同对象分享行为的预测作用。研究共选取了82名智力障碍儿童作为被试,并通过言语能力分数匹配了82名典型发展儿童作为对照,结果发现:(1) 7~17岁(儿童中期和青少年期)的智力障碍儿童和心理年龄相匹配的典型发展儿童一样,对朋友的分享都显著高于对陌生人的分享;(2)心理理论预测了智力障碍儿童对陌生人的分享行为,但不能显著预测对朋友的分享行为。这些结果表明相比于陌生人,智力障碍儿童和典型发展儿童对朋友表现出更多的分享,且智力障碍儿童偏爱朋友分享的现象从儿童中期持续到了青少年期;心理理论是智力障碍儿童对陌生人分享的相关因素。
- 刘艳春邓玉婷张曦
- 关键词:分享行为心理理论智力障碍儿童
相关作者
- 曹科岩

- 作品数:63被引量:677H指数:14
- 供职机构: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 研究主题:大学生 知识分享行为 高职院校 知识分享 主观幸福感
- 梅姝娥

- 作品数:290被引量:2,080H指数:22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技术创新 电子政务 信息系统 电子商务 定向广告
- 龙君伟

- 作品数:54被引量:684H指数:17
- 供职机构:华南师范大学
- 研究主题:教师 知识分享行为 绩效 知识分享 教师组织公民行为
- 张真

- 作品数:16被引量:31H指数:4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 研究主题:儿童 亲社会行为 分享行为 学龄前儿童 分享
- 江芬芬

- 作品数:7被引量:18H指数:3
- 供职机构: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 研究主题:分享行为 社交营销 信息性 消费者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