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621 篇“ 刈割高度 “的相关文章
不同刈 割 高度 对全株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25年 为了研究不同刈 割 高度 对全株玉米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本试验以正大808为研究对象,在田间随机选取12株玉米,每三株为一个重复,在0 cm、10 cm、14 cm、18 cm、22 cm、26 cm和30 cm位置刈 割 为7段,测定每段秸秆的营养成分,组合计算不同刈 割 高度 下样品的干物质(DM)、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淀粉(Starch)、粗脂肪(EE)、粗蛋白(CP)、中性洗涤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粗灰分(ASH)和半纤维素(HC)的含量并进行综合分析评价,计算经济效益。结果表明,刈 割 高度 的增加对全株玉米营养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随着刈 割 高度 增加,全株玉米的DM产量逐渐降低;CP、DM、EE、ASH、NDF、HC含量逐渐增加,WSC、ADF含量逐渐降低,Starch含量先增加后减少。经济效益随着刈 割 高度 增加而降低,各处理饲用价值综合值为0 cm>14 cm>10 cm>18 cm>26 cm>22 cm>30 cm。综上所述,正大808最佳的刈 割 高度 为10~18或26 cm。 陶思印 陈姝妍 曾静 李驰 傅炽栋 刘进芳 邓铭关键词:全株玉米 刈割高度 不同刈 割 高度 对人工草地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 2024年 刈 割 是草地利用和管理中的一种重要方式,而刈 割 技术,包括刈 割 高度 一直是草地生态学和草地管理学研究和关注的热点论题。研究刈 割 高度 对于优化草地管理、提升牧草产量与品质、维护草原生态系统健康以及促进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混播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开展了不同刈 割 高度 (CK:不刈 割 ;M14:留茬高度 14 cm;M10:留茬高度 10 cm;M6:留茬高度 6 cm;M0:留茬高度 0 cm)对羊草(Leymus chinensis)、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和杂花苜蓿(Medicago varia)3种混播牧草植物功能性状影响的研究,旨在对混播人工草地的混播牧草组合进行选择,对草地的科学管理及其可持续利用具有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结果表明:不同刈 割 高度 对混播人工草地的禾本科牧草(羊草和无芒雀麦)功能性状有不同的显著影响,而对豆科牧草(杂花苜蓿)功能性状无显著影响。留茬高度 10 cm下,羊草的植株高度 显著增加(P<0.05),无芒雀麦植株地上生物量、茎质量、叶总长、总叶面积和总叶质量显著降低(P<0.05);羊草植株高度 、地上生物量、茎质量、总叶质量、总叶面积和叶总长在留茬高度 10 cm下显著高于留茬高度 0 cm处理(P<0.05)。羊草和无芒雀麦的茎质量、总叶质量、地上生物量、总叶面积等性状在响应刈 割 处理时为敏感指标。羊草和无芒雀麦性状对刈 割 响应的可塑性指数与其变异性之间的关系随着响应程度增大,变异性先减后增;而杂花苜蓿随着刈 割 响应程度的增大,其变异性减小。3种牧草个体地上生物量与总叶面积、总叶质量、茎质量等性状之间均表现出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总的来说,留茬6~10 cm对3种牧草多个功能性状有积极作用。针对内蒙古半干旱地区,羊草、无芒雀麦与草原2号杂花苜蓿的混播旱作人工草地中进行割 草利用时,建议将留茬高度 设定在6~10 cm。 曹日格 奇立敏关键词:留茬高度 不同刈 割 高度 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为研究不同刈 割 高度 对紫花苜蓿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合刈 割 茬次对3个生长高度 的苜蓿干草进行产量和营养成分测定。结果表明:在相同高度 ,第1茬紫花苜蓿干草产量最高,品质最优;随着生长高度 的增加,紫花苜蓿在每一茬次和全年的产量明显增加;粗蛋白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随着高度 的增加而降低。综合分析,在酒泉玉门地区,以生长高度 为刈 割 标准,株高在75 cm左右进行刈 割 可获得高产量和好品质的苜蓿干草。研究结果可为紫花苜蓿种植技术优化和精益化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郭长辉 孙鹏中 李天银 侯建荣关键词:紫花苜蓿 刈割高度 刈 割 高度 对美国高丹草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为了解不同刈 割 高度 对高丹草生长动态及产量的影响,达到合理利用的效果,本研究设刈 割 高度 分别为5、10、15、20和25 cm 5个处理,并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高丹草茎孽数、株高和叶面积指数随着刈 割 高度 的增加而增加;高丹草叶龄、再生速度随着刈 割 高度 的增加而下降;刈 割 高度 为20 cm的处理,高丹草的各项指标表现较为均衡,有益于高丹草收获总鲜草的提高,产量最高为74.19 t/hm^(2),刈 割 高度 25 cm收获的总鲜草产量最少,为55.86 t/hm^(2),两者相差18.33 t/hm^(2)。 王竟绍关键词:高丹草 刈割高度 刈 割 高度 对油莎豆氮代谢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1 2023年 为明晰不同留茬高度 对油莎豆氮代谢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揭示氮代谢与产量和品质之间的关系,进一步寻求适宜刈 割 高度 。本研究以油莎豆为研究对象,比较6个不同留茬高度 :留茬50 cm(R_(50))、留茬40 cm(R_(40))、留茬30cm(R_(30))、留茬20 cm(R_(20))、留茬10 cm(R_(10))和未刈 割 (CK)下油莎豆株高、叶绿素含量以及氮代谢相关指标和块茎产量和品质的差异。结果表明:重度刈 割 (R_(10)和R_(20))对植物的物质积累等有抑制作用,中度刈 割 (R_(30)和R_(40))则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促进作用:刈 割 后R_(10)和R_(20)处理的叶绿素含量受到严重干扰,但R_(40)处理(7,14和21 d)则促进叶绿素含量的增加。R_(30)处理硝酸还原酶活性(7,14,21和28 d)、谷氨酸合成酶活性(5个时期)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7,21和28 d)均高于其他处理;R_(40)处理可溶性蛋白含量(21和28 d)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1和14 d)均高于其他处理。适宜的刈 割 高度 不仅能利于地上部分再生,通过“源-库”关系的调节,同时还会促进地下部分的生长发育:R_(30)和R_(40)处理的块茎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且两者间无显著差异,分别为12366.09和11506.62 kg·hm^(-2),R_(40)处理的千粒重和粗脂肪含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为597.53 g和27.85%,R_(30)处理的总粒数、单穴粒数、粗蛋白和总糖含量分别为2699万粒·hm^(-2)、169粒·穴^(-1)、8.01%和18.78%,均最高。相关性分析可知,刈 割 后5个时期油莎豆叶片中谷氨酸合成酶活性均与油莎豆地下块茎产量、块茎中粗蛋白和淀粉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因此,刈 割 R_(30)和R_(40)处理较其他处理可以促进油莎豆叶片氮代谢,有利于地下块茎产量和品质改善,故留茬30~40 cm为相对适宜的留茬高度 范围。 李变变 张凤华 赵亚光关键词:刈割 油莎豆 氮代谢 紫花苜蓿产量、品质和根系对刈 割 高度 的响应 被引量:13 2022年 为探究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生产力,品质形成和可持续利用性能对刈 割 高度 的响应机制,本研究采用盆栽精细控制试验,探究了4个刈 割 高度 处理(H30,30 cm;H40,40 cm;H50,50 cm和H60,60 cm)对紫花苜蓿地上地下生物量、营养品质和根系形态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刈 割 高度 的增加,紫花苜蓿地上地下生物量,再生速度,比根长与主根直径均显著增加,相对饲喂价值显著降低;主根直径与地下生物量和再生速度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刈 割 高度 与粗蛋白产量和主根直径变化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刈 割 高度 低于45.13 cm时,降低紫花苜蓿草地的持久性,限制生产潜力的发挥。研究结果可为紫花苜蓿草地科学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杨帆 韦宝 王瑜 何峰关键词:刈割高度 地上生物量 根系特征 紫花苜蓿产量、品质和根系特征对刈 割 高度 的响应 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L.)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多年生豆科牧草,2019年保留近250万公顷,为畜牧业提供了丰富的蛋白质饲料。合理利用是苜蓿保持高产优质的重要条件。2020-2021年,本研究采用盆栽模拟... 杨帆关键词:紫花苜蓿 刈割高度 地上生物量 营养品质 根系特征 不同刈 割 高度 对“蜀草1号”高丹草产量和饲用价值的影响 被引量:4 2022年 试验旨在探讨刈 割 高度 对“蜀草1号”高丹草产量和相对饲用价值的影响。选取4个不同刈 割 高度 蜀草1号,分别为H1 (150~160 cm)、H2 (190~200 cm)、H3 (230~240 cm)和H4 (270~280 cm),测定不同处理蜀草1号的产量和营养价值。结果显示:刈 割 高度 为H1时,一年可刈 割 4茬,蜀草1号的鲜草产量最高,为133.44 t/hm^(2),干草产量为22.33 t/hm^(2);蜀草1号的粗蛋白、粗脂肪含量最高,分别为11.59%,5.01%;相对饲用价值最高,为107.93。刈 割 高度 为H4时,蜀草1号的干草产量最高,为33.63 t/hm^(2),鲜草产量为118.89 t/hm^(2),但相对饲用价值最低。研究表明,综合各项指标,“蜀草1号”高丹草在150~160 cm刈 割 时可以兼顾饲草产量和营养品质。 周丽 付薇 覃涛英 孟军江 桂永清 韩永芬关键词:刈割高度 刈 割 高度 与施氮量对饲料桑全株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被引量:15 2021年 本研究以饲料桑新品种‘川饲桑1号’(Morus alba cv.Chuansisang-1)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随机区组设计连续3年(2016-2018)对不同刈 割 高度 (H_(1):70 cm,H_(2):90 cm,H_(3):110 cm)和施氮量(N1:138 kg N·hm^(-2),N2:207 kg N·hm^(-2),N3:276 kg N·hm^(-2))下的饲草产量、植物学特性及营养品质进行测定,并对其饲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饲料桑的推广利用提供数据支撑。结果表明,随着年限的增加各处理下饲草产量逐年递增,且均以H2N3处理最高。刈 割 高度 与施氮量对饲料桑产量、植物学特性和营养品质均有影响。其中,刈 割 高度 是影响饲料桑植物学特性的主要因素,两者交互作用对饲草产量、单枝重及各营养指标影响显著(P<0.05)。在相同刈 割 高度 下,鲜、干草产量和中性洗涤纤维均以N_(3)处理最高,粗蛋白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相同氮肥用量下,H_(2)处理下的大部分饲草产量、主枝叶片数、单株重最大,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整体随刈 割 高度 的增加而增大。粗蛋白和粗灰分含量整体在H_(2)高度 下最高,粗脂肪含量随刈 割 高度 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以隶属函数法对‘川饲桑1号’的饲用价值进行综合评价可知,在刈 割 高度 为90 cm、施氮量为276 kg N·hm^(-2)时其饲用价值最高。 王红林 左艳春 严旭 周晓康 寇晶 杨希智 郭俊英 蒲军 张浩仁 杜周和关键词:刈割高度 施氮量 营养品质 综合评价 刈 割 高度 和混播比例对扁穗冰草+黄花苜蓿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 为研究降低刈 割 高度 对扁穗冰草+黄花苜蓿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的影响,2020年,在内蒙古民族大学科技园区,以3年龄交叉混播的扁穗冰草:黄花苜蓿混播比例为3∶1、5∶1、7∶1、1∶0、0∶1的草地为试验材料,进行30cm刈 割 高... 刘德鹏关键词:草地 扁穗冰草 黄花苜蓿 混播比例 刈割高度
相关作者
王成章 作品数:392 被引量:2,817 H指数:31 供职机构:河南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苜蓿 紫花苜蓿 苜蓿草粉 秋眠性 光敏色素 贾玉山 作品数:251 被引量:830 H指数:16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苜蓿 青贮 牧草 饲草 天然牧草 格根图 作品数:207 被引量:588 H指数:14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青贮 苜蓿 牧草 天然牧草 紫花苜蓿 孙林 作品数:41 被引量:217 H指数:9 供职机构:内蒙古农业大学 研究主题:紫花苜蓿 青贮 草颗粒 针茅 苜蓿 谢善松 作品数:23 被引量:76 H指数:5 供职机构: 研究主题:鲜草产量 农艺性状 紫花苜蓿 刈割高度 品比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