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830篇“ 刑事司法模式“的相关文章
新时代能动司法:构建“一体两翼”的回应型刑事司法模式被引量:2
2024年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刑事法治发展的根本遵循,最高人民法院重提“能动司法”,为刑事法治发展提供了具体着力点,代表未来的发展趋势。“新时代能动司法”在“能动司法”的立论基础上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科学精神和价值追求,成为司法领域的意识形态。为推动“新时代能动司法”理念落实落地,应构建以案件审理为主体,以司法建议、司法宣传为配套的“一体两翼”回应型司法模式,着眼于服务保障国家和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刑事法治发展达到更高水平。
李鹏
关键词:刑事法治
浅析非接触刑事司法模式的构建
2022年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地司法机关积极探索非接触司法举揩.如远程取证、审讯.送达等有效解决了特殊时期遇到的相关问题。其初衷是为了有效避免人员聚集,降低病苛交叉感染风险。然而,其司法价值还体现在降低诉讼成本.提高诉讼效率上。笔者认为,构建非接触司法模式不仅是疫情期间的临时应对措施,更是今后司法举揩调整,升级、拓宽的契机,但缺少体系性研究。因此,本文选取在刑事司法领域构建完整的非接触司法模式展开论述,从推行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模式的构建、重点环节的完善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黄江南
关键词:诉讼成本诉讼效率司法价值刑事司法司法模式非接触
儒家思想对刑事司法模式的影响研究
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古代不仅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同时也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儒家刑事司法模式。儒家思想不仅对中国古代产生了实质影响,而且对东亚各国也影响较大,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法系。本书是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儒家思想...
尹茂国作
论我国刑事司法模式的回应型改造被引量:9
2020年
司法实践过程中出现的诸多困境反映出我国当前的刑事司法改革在目的观念、价值选择、组织结构和裁判理念上面临着一系列冲突。作为一种法治发展范式,回应型法理论主张以契约关系作为回应的逻辑前提,以开放和参与作为权威的构成要素,以目的作为规则和制度的评价标准,以司法审查作为公共政策形成的重要途径,其所蕴含的价值取向为我国的刑事司法改革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回应型刑事司法模式在目的、主体、角色分化及其对应的实现方式上呈现出显著的发展优势。长远来看,增强司法的回应性是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必然选择,但短期内回应型刑事司法模式在我国的发展空间却较为有限,在模式改造过程中还存在压制性增强的风险。
詹建红
关键词:刑事司法改革回应型法契约关系实质正义
互联网情境下回应型刑事司法模式的构建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促进了中国司法制度的转型,随着社会变迁和互联网飞速发展,当前的刑事司法实践出现了社会治理泛刑法化、刑法规范前瞻性缺失、"抽象共识"与"具象共识"冲突尖锐等新情势、新问题,而社会公众对于刑事司法的诉求...
朱焱
关键词:互联网回应型刑事司法模式
文献传递
多元刑事司法模式共存语境中的量刑基准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刑事司法模式由最初单一的报应性司法演变为以报应性司法为基本司法模式,以协商性司法和恢复性司法为重要补充的多元刑事司法模式共存的现状。在不同的刑事司法模式下,体现预防刑的情节事实以及这些事实对量刑的影响存在差异,给我国的量刑规范化改革带来不小的冲击。量刑基准将做出适应性调整以应对多元刑事司法模式共存的新语境。多元刑事司法模式共存中,体现多元司法功能的预防刑情节应当在个案责任刑(点)之下,抽象个罪责任刑"幅"的下限之上体现量刑目的。
王林林
关键词:量刑基准恢复性司法
恢复性刑事司法模式中被害人的参与被引量:3
2014年
司法实践运作中,恢复性刑事司法所预期的多元社会效果将使其逐渐远离被害人权益保障这一最初立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恢复性刑事司法制度有必要重新回归以被害人参与为本位的报应主义刑罚目的。在此前提下,为了保障被害人的权益,在恢复性刑事司法运作中,应将被害人参与重新解读为其参与的主动性得到保障;被害人与被告人享有同等诉讼权利;建立程序性制裁规范对侵犯被害人权益的程序违法行为加以制裁。在具体参与实践中,亦应扩大被害人参与的范围;在刑事和解中充分考虑被害人立场;协调好刑事政策与被害人恢复的关系,建立有效的国家补偿制度以保障被害人参与的实现。
孙立红
关键词:被害人参与刑事和解
儒家文化对韩国刑事司法模式的影响——兼论对我国的启示被引量:1
2013年
儒家文化在韩国一直保持了很好的传承,形成了近现代儒家刑事司法模式。尽管受到各种因素的冲击,新近韩国刑事司法模式融入了大量英美法元素,但儒家文化色彩的淡化并不意味着退出,相反,儒家文化引领着韩国稳步地实现了刑事司法模式的现代化转型。我国应重新审视儒家文化的社会主导地位,以儒家文化为立场与方法,将完善司法制度同社会转型结合起来,以创建社会和谐为最终司法目标,以主体视角审视自我需要和其他刑事司法模式,注重局部法律功能与整体法律功能的协调一致,采取适时局部调整与系统整合相结合的立法方法,不断促进我国刑事司法制度的完善。
尹茂国
关键词:儒家文化社会和谐
论多元选择困境下的恢复性刑事司法模式及其解决--以新报应主义刑罚观为基点被引量:11
2013年
与传统报应或预防性刑事司法的单一目标不同,恢复性刑事司法以广泛的社会修复为目标,因此在其实践中必将面对各方主体的不同利益需求所引发的冲突,从而陷入多元价值的选择困境。传统的刑罚目的观念无法解决恢复性刑事司法的价值选择,只有新报应主义刑罚目的刑罚纯粹化的观念,能够与恢复性刑事司法去刑罚化的内涵相互印证,相互衔接。新报应主义刑罚观通过其内含的"具体正义"、"均衡"要素,完成了对传统报应性刑罚观的修正,并使恢复性刑事司法制度能够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最终达成社会修复的目标。
孙立红
关键词:恢复性司法
价值范式背景下的刑事司法模式选择被引量:1
2013年
刑事司法改革实践就是不断地进行价值选择,不断地调整体现多元价值构成的诉讼模式的过程。而立法和司法实践与法学研究都过于重视制度借鉴本身而忽视了价值范式的研究与总结,而这正是司法改革的根基。传统强职权主义诉讼模式体现了实体价值的一元论,却忽视了程序正义独立价值及其背后的人权保障价值。但是强调程序价值亦不能忽视其与实体正义之间的衡平,采用混合式诉讼模式是当下我国衡平司法价值冲突下的理性选择。
朱赫
关键词:程序正义诉讼模式职权主义

相关作者

孙立红
作品数:11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法律系
研究主题:报应主义 刑事司法模式 恢复性 不真正不作为犯 犯罪本质
李姗
作品数:6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研究主题:本土化 法理阐释 刑事司法模式 恢复性司法 中国本土化
崔杨
作品数:1被引量:41H指数:1
供职机构: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
研究主题:刑事司法模式 刑事和解 检察机关 实证研究
肖仕卫
作品数:30被引量:150H指数:7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律系
研究主题:刑事诉讼 基层法院 法院 法官 恢复性司法
吴卫军
作品数:83被引量:382H指数:9
供职机构:电子科技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法律系
研究主题:刑事诉讼 纠纷解决 司法改革 法官 刑诉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