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51 篇“ 前斜角肌 “的相关文章
针刺天鼎穴配合自体牵伸法锻炼治疗前 斜角 肌 综合征验案一则 2025年 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杭州市中医院2023年6月18日收治前 斜角 肌 综合征患者1例,经过针灸天鼎穴配合自体牵伸法锻炼治疗后症状消失,随访无复发。拉伸可促进患者肌 肉功能的恢复,减轻局部的水肿,从而减少对神经、血管的压迫。腹式呼吸且避免耸肩动作可有效减少肌 肉的损伤。该患者症状符合手阳明大肠经经络、经筋变动所产生的证候,体现了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的治疗理念。 朱仁杰 朱恒静 沈观 梁德斐 楚佳梅关键词:天鼎穴 前斜角肌综合征 触发点弹拨手法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前 斜角 肌 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2025年 目的:探讨触发点弹拨手法联合中药封包治疗前 斜角 肌 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22年4月—2024年7月赣州市中医院收治的前 斜角 肌 综合征患者8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针刺治疗,对照组针刺完毕后予常规推拿治疗,观察组针刺完毕后弹拨斜角 肌 触发点,并给予中药封包治疗。比较两组的中医症候积分、临床疗效、疼痛情况[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上肢功能[臂、肩、手功能障碍(disabilites of the arm,shoulder,and hand,DASH)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中医症候各项积分、VAS评分、DASH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触发点弹拨手法联合中药封包可提高前 斜角 肌 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缓解疼痛,提高上肢功能。 王强 陈金萍 谢丰蔚 缪作雄关键词:中药封包 前斜角肌综合征 脾经排刺法治疗前 斜角 肌 综合征病案举隅 2024年 前 斜角 肌 综合征属于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一种类型,是临床的常见疾病。因此病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神经根型颈椎病类似,临床易发生误诊,导致患者病情延误。本文报告1例前 斜角 肌 综合征急性疼痛发作的患者,予以脾经排刺法治疗,辅以弩法调气等对症治疗,见效甚速。故特分享验案以交流。 廖慧婷 汪军华关键词:前斜角肌综合征 前 斜角 肌 综合征激痛点定位神经诊疗思路及其临床体会前 斜角 肌 综合征乃现代常见疾病,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颈、肩、臂、手等部位疼痛、麻木及感觉异常。笔者通过概述激痛点的定义、活化机制及特征,并基于其自发放电的特性,提出了前 斜角 肌 综合征激痛点定位神经诊疗思路,即首应明辨病因以确定... 李慧 冶尕西 杨忠明 季德江 王顺吉关键词:前斜角肌综合征 基于“辨构论治”理论推拿治疗前 斜角 肌 综合征疗效观察 2024年 目的:基于“辨证论治”理论,采用颈部调衡法治疗前 斜角 肌 综合征,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3年3月—2023年10月来院确诊为前 斜角 肌 综合征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进行颈部调衡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封包(羌活胜湿汤加减)治疗。治疗10天后观察疗效,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随访。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 后及随访视觉模拟评分(VAS)量表、汉密尔顿焦虑(HAMA)量表;治疗后2组患者体征(Adson征、Tinel征、斜角 肌 压痛)、上肢肌 力对比以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VAS评分、HAMA评分均有所下降(P<0.05),但观察组更佳(P<0.05);2组患者体征比较,观察组体征Adson征、斜角 肌 压痛阳性率较对照组低(P<0.05);上肢肌 力≥3级患者人数观察组较多(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辨构论治”理论,颈部调衡法治疗前 斜角 肌 综合征临床效果较优,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疼痛,缓解因疾病带来的焦虑,改善上肢肌 力,值得临床进一步应用。 王燚杨 罗芯雨 齐伟关键词:前斜角肌综合征 彭旭明分筋推拿结合恢刺法治疗前 斜角 肌 综合征经验 2024年 前 斜角 肌 综合征(SAS)是临床常见脊柱相关疾病,彭旭明教授认为,SAS病位在颈肩,以筋骨失衡为发病基础,筋挛成结为病机关键,治疗以“祛瘀通经”“舒筋缓急”“疏解筋结”“筋骨同调”为总治则,应用恢刺、彭氏分筋推拿调整颈部筋骨关系,达到筋柔骨正的良好状态,其改良的“扶持一指禅手法”在分筋解除粘连组织中发挥重要作用。附医案一则,以飨同道。 肖琳 彭旭明 张耀敏 李信贤关键词:前斜角肌综合征 恢刺 名医经验 轻揉推拿配合走罐治疗前 斜角 肌 综合征临床观察 被引量:2 2023年 前 斜角 肌 综合征(anterior scalene syndrome)指由于前 、中斜角 肌 肥厚痉挛或是因为解剖学变异,使斜角 肌 间隙变小,卡压通过的神经、动脉而出现的症候群。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患侧上肢酸痛、胀痛、隐痛或者放射性疼痛,感觉发凉、麻木感,肢体无力,以上症状以尺神经支配区域尤为明显,病程较长者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肌 力减弱甚至肌 肉萎缩等;锁骨上窝处可见局部肿胀,可觉酸痛;前 斜角 肌 往往比较僵硬。该病病程缠绵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笔者采用轻揉推拿法配合走罐治疗前 斜角 肌 综合征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张婵娟 邵雪英 王玲关键词:前斜角肌综合征 走罐 刃针结合正骨推拿治疗前 斜角 肌 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刃针结合正骨推拿治疗前 斜角 肌 综合征的疗效。方法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前 斜角 肌 综合征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刃针结合正骨推拿治疗,对照组予口服扶他林胶囊、妙纳片,疗程2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颈椎后仰活动度进行比较。结果在治愈率上,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较明显更高。观察组总体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VAS疼痛评分改善好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颈椎后仰活动度改善情况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尽管口服药物能临时较快的起到止痛作用,但刃针结合正骨推拿法效果更好,可显著减轻前 斜角 肌 综合征患者的症状,且无药物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邹荣华 张婵娟 蔡阁 吴婷 叶方庆关键词:前斜角肌综合征 刃针 正骨推拿 骨膜压揉法对前 斜角 肌 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探讨骨膜压揉法对前 斜角 肌 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北京交通大学医院收治的86例前 斜角 肌 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摸球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骨膜压揉法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上肢肌 力、颈椎功能。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治疗前 ,两组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0);治疗后,两组疼痛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肢肌 力≥Ⅲ级者占比高于对照组,上肢肌 力≤Ⅱ级者占比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 ,两组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 斜角 肌 综合征患者采用骨膜压揉法能够增强疗效,减轻疼痛程度,改善患者上肢肌 力水平和颈椎功能。 栗晓东 刘红军 邱文风 迟文 孔令伟关键词:前斜角肌综合征 疼痛程度 浮针联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前 斜角 肌 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观察浮针联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前 斜角 肌 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前 斜角 肌 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浮针联合再灌注活动治疗。每周治疗2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4周后,评价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 后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的变化情况,以及DASH Chinese上肢功能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2组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1)研究过程中,观察组失访1例,对照组失访2例,最终观察组30例、对照组29例纳入疗效统计。(2)治疗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VAS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者的DASH Chinese上肢功能评分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DASH Chinese上肢功能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9.66%(26/29)。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观察组与对照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情况发生。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联合再灌注活动治疗前 斜角 肌 综合征,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症状,恢复肢体功能及肌 力,且安全性高,操作方便,疗效显著。 盘晓颖 谢泓智 何新芳关键词:前斜角肌综合征 视觉模拟量表
相关作者
陈卫军 作品数:81 被引量:323 H指数:9 供职机构:第三军医大学基础部 研究主题:生物力学 切应力 解剖学 内皮细胞 生物力学研究 李文尧 作品数:4 被引量:10 H指数:2 供职机构:天津市河西区骨科医院 研究主题:病理学 中西医结合治疗 疗效分析 疗效 前斜角肌综合征 胡宁利 作品数:58 被引量:326 H指数:9 供职机构:解放军第97医院 研究主题:麻醉 硬膜外阻滞 雷米芬太尼 急救医学 危重疾病 杜心如 作品数:321 被引量:1,210 H指数:19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 研究主题:多发性骨髓瘤 腰骶移行椎 解剖学 腰椎 椎弓根螺钉 徐瑾 作品数:71 被引量:380 H指数:8 供职机构:天津医院 研究主题:文献复习 骨肉瘤 骨肿瘤 免疫组织化学 经皮椎体成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