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828篇“ 前瞻性心电门控“的相关文章
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探讨
2024年
探讨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方法 选取2022年10月~2023年10月60例冠心病患者,均行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平均心率>80次/min为A组,≤75次/min为B组,评估两组影像。结果 共163支冠状动脉符合影像诊断标准,两组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采用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具有很高可行,根据不同心率选择相应标准,保证临床诊断要求的同时,还提高了图像质量与准确,一定程度上还减轻了辐射对患者的影响程度。
任明伟
关键词:冠状动脉成像
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CT检查对小儿先天心脏病诊断的价值
2024年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DSCT)低剂量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对小儿先天心脏病(CHD)诊断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临床确诊CHD、拟行手术治疗的患儿,采用随机数法分为3组,每组81例。第一组采用第三代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Flash_(3rd)组),第二组采用第二代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Flash_(2nd)组),第三组采用第三代DSCT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Sequence_(3rd)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包括主动脉根部及肺动脉噪声值(SD)和信噪比(SNR),主观评分采用5分制。以手术结果为标准,分析3组患儿心内外畸形的诊断准确率。结果Flash_(3rd)组、Flash_(2nd)组及Sequence_(3rd)组患儿E分别为0.24(0.19,0.27)mSv、0.11(0.10,0.14)mSv及0.44(0.39,0.48)mSv(H=207.04,P<0.05)。Flash_(3rd)组、Sequence_(3rd)组的主观评分显著高于Flash_(2nd)组[4(4,4)、4(3,4)及3(3,3),H=124.05,P<0.05],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ash_(3rd)组、Sequence_(3rd)组的主动脉SD及肺动脉SD均低于Flash_(2nd)组(H=-40.27~33.38,P<0.05);Flash_(3rd)组主动脉SNR及肺动脉SNR均高于Flash_(2nd)组和Sequence_(3rd)组(H=-0.90~51.42,P<0.05)。Flash_(2nd)组诊断心内结构畸形的准确率显著低于Flash_(3rd)组及Sequence_(3rd)组(77.7%、90.9%及88.9%,K=9.36,P<0.05),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诊断心外结构畸形准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第三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触发的大螺距扫描能够兼顾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对小儿先天心脏病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孙明华潘玉坤温茹张继良谢瑞刚葛英辉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缺损计算机体层成像
不同管电压下前瞻性心电门控双源CT诊断冠心病的比较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本研究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双源CT低管电压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回顾选取6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管电压分为观察组(管电压80 kV)和对照组(管电压100 kV),观察两组诊断情况、图像质量等差异。观察组和对照组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灵敏、特异、准确、阳预测值、阴预测值、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升主动脉根部、右冠状动脉开口、左冠状动脉开口管腔CT值、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剂量长度乘积(DLP)、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有效辐射剂量(E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心率<75次/分患者冠状动脉节段图像质量优于心率≥75次/分患者(P<0.05)。因此,前瞻性心电门控双源CT低管电压在冠心病诊断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具有图像质量好、辐射剂量低等优点,同时心率会影响图像质量。
贾蕾高律萍曹成瑛赵丰平
关键词:冠心病
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下降低管电压的可行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讨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Flash spiral)模式下降低管电压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6月—2020年12月拟行CCTA检查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Flash spiral组和前瞻性门控组,每组26例。对两组的图像进行客观和主观评价,并计算有效辐射剂量。结果:Flash spiral组和前瞻性门控组冠状动脉主干的图像噪声、信噪比、对比噪声比及图像主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lash spiral组的有效辐射剂量明显低于前瞻性门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管电压Flash spiral扫描可得到满足诊断要求的成像图像,同时显著降低了辐射剂量。
张艳丽黄涛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
前瞻性心电门控多期相重建在儿童冠状动脉CT检查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21年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多期相重建技术在儿童冠状动脉CT成像中的应用。方法:回顾选取2017年6月-2018年5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且心率为100~120次/分的60例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心电门控多相位扫描技术,重建40%、45%、50%、70%、75%和80%R-R间期的6组图像,选取其中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主观评分最高的期相。前瞻性选取2018年6月-2019年5月在本院行冠状动脉CTA检查且心率为100~120次/分的60例2~4岁患儿作为实验组,采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多期相重建技术,重建40%、45%和50%R-R间期的三组图像,选取其中冠状动脉成像质量主观评分最高的期相。两组患儿采用相同的扫描参数、对比剂用量和注射方式。对比两组中CT扫描的辐射剂量和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质量。结果:实验组中冠状动脉40%、45%和50%R-R间期重建图像的主观评分分别为4.02±0.70、4.88±0.33和4.07±0.73,对照组中冠状动脉40%~80%R-R间期重建图像的主观评分依次为2.33±1.50、4.90±0.52、2.30±1.38、2.30±1.38、1.30±0.62和1.18±0.47;两组中最佳期相均为45%R-R间期,这2个期相的冠状动脉重建图像的主观评分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A扫描的有效辐射剂量,实验组为(0.42±0.07)mGy,对照组为(2.87±0.48)mGy,实验组较对照组降低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对比剂用量,实验组为(19.24±5.12)mL,对照组为(18.75±4.26)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瞻性心电门控多期相重建技术可应用于儿童冠状动脉CT成像,在不影响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条件下,可显著降低患儿接受的辐射剂量。
唐世龙程卓何玲范晓朱昆刘先凡张官平
关键词:儿童前瞻性心电门控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血管成像
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中心静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2021年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在中心静脉CT血管成像(CTV)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连续选取2016年7月至2020年1月在丽水市中心医院用西门子第3代双源Force CT行中心静脉CTV检查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均采用120 kV管电压,有效管电流100 mAs,开启Care Dose 4D技术,准直宽度192×0.6 mm。常规组采用常规扫描模式,螺距0.8,转速0.5 s/圈。前瞻性心电门控组转速0.25 s/圈,当心率≤70次/min时,采用60%~70%时相触发扫描,当心率>70次/min时,采用30%~45%时相触发扫描,并由系统自动重建最佳时相图像。比较两组的有效辐射剂量(ED)、扫描时间、中心静脉的图像质量。结果:常规组和前瞻性心电门控组的年龄、别、心率、BMI、扫描长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的扫描时间(3.29±0.41)s,明显少于前瞻性心电门控组的扫描时间(9.91±0.9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DLP为(234.26±26.52)mGy·cm,CTDIvol为(9.27±0.88)mGy,ED为(3.98±0.45)mSv;前瞻性心电门控组的DLP为(233.01±25.89)mGy·cm,CTDIvol为(9.24±0.97)mGy,ED为(3.96±0.44)m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2组患者共420段的中心静脉图像质量,前瞻性心电门控组上腔静脉、左头臂静脉、右头臂静脉的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而2组的左锁骨下静脉、右锁骨下静脉、左颈静脉、右颈静脉的图像质量评分均较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可显著提高中心静脉CTV中上腔静脉段及左、右头臂静脉段图像质量。
胡祥华卢陈英赵中伟陈春妙林桂涵苏燕萍纪建松
关键词:中心静脉前瞻性心电门控
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在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究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应用于自由心率老年冠心病患者冠脉成像(CTCA)的价值。方法选取行CTCA检查的临床疑诊老年冠心病自由心率患者102例,根据双源CT扫描时心率分为低心率组32例、中等心率组37例、高心率组33例。比较三组冠脉节段可评价率、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CTCA对不同心率组冠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结果冠脉节段可评价率、图像质量评分在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心率增高,CTDIvol、DLP、ED降低(P<0.05)。CTCA诊断冠脉狭窄的灵敏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AUC)为:低心率组89.61%、95.84%、0.927,中等心率组88.51%、96.22%、0.924,高心率组86.75%、95.73%、0.912;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appa检验显示,CTCA与CAG在低到高心率中的诊断一致较好(Kappa值=0.816、0.821、0.798,P均<0.05)。结论双源CT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应用于CTCA检查对老年冠心病高心率患者可降低辐射剂量,但不影响图像质量;同时对不同心率患者冠脉狭窄度的诊断效能、准确均较高。
黄涛何其舟张艳丽余飞梁卡丽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成像
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Flash扫描模式在支气管动脉CTA成像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探讨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模式在支气管动脉CTA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7年7月-2020年1月在浙江省丽水市中心医院用西门子第三代双源Force CT行支气管动脉CTA检查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30例,分别采用非心电门控螺旋扫描模式、非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模式及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扫描模式扫描,比较三组辐射剂量、主观及客观图像成像质量,客观评价图像质量包括胸主动脉CT值、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结果辐射剂量方面,心电大螺距组DLP、CTDI_(vol)、ED低于非心电螺旋组及非心电大螺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心电大螺距组DLP、CTDI_(vol)、ED低于非心电螺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大螺距组图像质量主观优良率高于非心电螺旋组及非心电大螺距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心电大螺距组图像质量主观优良率高于非心电螺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图像主动脉CT值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且三组主动脉图像CT值、SD值、SNR、C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心率<90次/min的患者中,应用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Flash扫描模式进行支气管动脉CTA成像,图像质量与非心电门控下螺旋扫描和大螺距Flash扫描相比明显提高,且辐射剂量大幅度减少,仅为(0.66±0.07)mSv,具有较大的应用和推广价值。
程淑芳林桂涵惠俊国胡祥华卢陈英王海林翁巧优纪建松陈春妙
关键词:心电门控
基于Patlak Plots法两次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评估心肌血流灌注的可行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基于原始Patlak Plots法,应用两次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Double FLASH)冠状动脉CTA(CCTA)评估心肌血流灌注的可行。方法:前瞻性纳入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因冠心病或疑似冠心病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行负荷动态心肌CT灌注(CTP)+CTA扫描的非缺血心脏病受试者。入组患者年龄>18岁且CTA上无中度以上狭窄。使用FRONTIER平台分析软件进行动态CTP分析,并计算心肌血流量(MBF CTP)。通过测量Double FLASH扫描2个时间点的主动脉和心肌的CT衰减值来计算MBF CTA。使用线回归、Pearson相关和Bland-Altman分析比较MBF CTP和MBF CTA结果。结果:本研究共纳入50例受试者。MBF CTA与MBF CTP存在线相关,室间隔中部:MBF CTA=0.936MBF CTP-11.999,r^(2)=0.600,P<0.01;左心室游离壁:MBF CTA=1.010MBF CTP-9.206,r^(2)=0.448,P<0.01;心尖部:MBF CTA=0.822MBF CTP+16.904,r^(2)=0.375,P<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MBF CTA与MBF CTP的测量结果无显著偏差。与动态CTP扫描[(4.33±1.89)mSv]相比较,Double FLASH扫描明显降低了辐射剂量[(1.38±0.19)mS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378,P=0.030)。结论:本研究以CTP为参考标准,验证了基于Patlak Plots理论、利用Double FLASH CCTA图像计算MBF方法的可行和一致,该方法有潜力为同时评估冠状动脉与心肌缺血状态的一站式检查拓展临床应用前景。
门玥琪张璋吴梦姗南丽虹李睿君李慧瑶杨帆李锋坦李东
关键词:心肌灌注成像
二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通过对二代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前瞻性心电门控不同扫描模式(Sequenec模式及Flash Spiral模式)与回顾螺旋扫描连续采集模式(Spiral模式)的扫描时间、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对比分析,探讨二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冠状动脉CTA检查中随机抽取40例Spiral模式检查患者(A组),40例Sequenec模式检查患者(B组)及40例Flash Spiral模式检查患者(C组)作为分析对象;由两名副主任医师分别对三组患者的扫描时间、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进行分析。结果三组患者基本资料(年龄、别、体重指数、扫描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患者平均心率较C组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B两组间平均心率、心律波动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扫描时间:A组平均扫描时间(6.100±1.250)s,B组平均扫描时间(3.387±0.520)s,C组平均扫描时间(0.429±0.256)s,三组间扫描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有效辐射剂量(12.129±1.504)mSv,B组有效辐射剂量(7.937±1.392)mSv,C组有效剂量(1.146±0.158)mSv,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三组图像质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二代双源CT前瞻性心电门控进行冠脉血管成像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在患者心率小于65次/min,心律平稳的条件下选用前瞻性心电门控大螺距螺旋扫描模式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应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进行冠状动脉CTA成像,值得推广应用。
孙国臣梁桂芳王忠
关键词: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前瞻性心电门控

相关作者

程召平
作品数:55被引量:360H指数:1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
研究主题:前瞻性心电门控 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王锡明
作品数:204被引量:1,398H指数:19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冠状动脉 血管造影术 多层螺旋CT
段艳华
作品数:54被引量:358H指数:11
供职机构:山东省立医院
研究主题:前瞻性心电门控 血管造影术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冠状动脉
刘挨师
作品数:150被引量:561H指数:11
供职机构: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冠状动脉 体层摄影术 CT 前瞻性心电门控
孙凯
作品数:115被引量:303H指数:10
供职机构:包头市中心医院
研究主题:大螺距 冠状动脉成像 前瞻性心电门控 预激综合征 低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