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1498篇“ 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相关文章
福州市2016—2023年水产品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及毒力基因检测被引量:1
2024年
目的了解福州市水产品中溶血性弧菌污染和毒力基因携带状况,尽早发现水产品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做好风险预警和干预。方法对福州市2016—2023年各流通、餐饮和养殖环节采集的水产品,进行溶血性弧菌分离鉴定与毒力基因检测。结果水产品溶血性弧菌检出率23.6%(74/313);2017年检出率最高,达46.3%(χ^(2)=39.13,P<0.01),2019年未检出;各类样品检出率从高到低依次为两栖类、软体动物类、甲壳类和鱼类(χ^(2)=38.29,P<0.01);非生食水产品检出率(29.2%)高于生食水产品16.9%(χ^(2)=6.54,P=0.011);不同包装类型中,所有检出菌株均来自散装样品,检出率26.9%(74/275);不同采样环节中,流通环节检出率最高,达27.4%(χ^(2)=14.05,P=0.001),其中又以农贸市场的检出率43.9%为最高(χ^(2)=23.14,P<0.01);74株溶血性弧菌的tlh、trh和tdh 3种基因的携带率,分别为97.3%(72/74)、8.1%(6/74)和4.1%(3/74),毒力株占12.2%(9/74),均为本地海产贝类。结论福州市水产品存在溶血性弧菌污染,两栖类、软体动物类污染较重,海产贝类可能是潜在污染源。应加强相关环节的监测和监管力度,以预防食源性疾病发生。
廖冬冬曹祥玉林馨吴金建陈凡冰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水产品食品污染食源性疾病
深圳市大鹏新区近岸海水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及耐药性分析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了解深圳市大鹏新区近岸海水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血清型、毒力基因分布及耐药情况,为防治溶血性弧菌引起的外环境污染及食源性疾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19年11月至2021年10月,采集深圳市大鹏新区近岸海水,培养分离并鉴定溶血性弧菌,用玻片凝集法进行血清分型、实时荧光PCR分析毒力基因,梅里埃药敏细菌鉴定卡进行耐药性实验。结果采集近岸海水共314份,分离出溶血性弧菌共82株,检出率为26.11%;8—10月为溶血性弧菌污染水体的高峰期。分出O群9个血清群,构成比为65.85%;未发现常见的K6和K8型;毒力基因类型tlh^(+)tdh^(+)trh^(-)、tlh^(+)tdh^(-)trh^(+)、tlh^(+)tdh^(+)trh^(+)为产毒株,共占10.98%,tlh^(+)tdh^(-)trh^(-)为非产毒株,占89.02%。对青霉素类药物耐药率高,其中氨苄西林耐药率为98.78%,头孢类药物中头孢曲松耐药率最低为4.88%;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硝基呋喃类药物耐药率为0.00%。结论深圳市大鹏新区近岸海水存在溶血性弧菌污染,秋季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部分分离株携带毒力基因,提示引起海产品和人类感染的风险;建议开展海水中溶血性弧菌日常监测,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为食源性疾病暴发提供预警。
范秋华刘坚基连宪强黄妙芬骆文博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血清分型毒力基因
贝类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分析及其预防措施
2023年
溶血性弧菌多存在于海产品及贝类食品中,是近几年引起我国食源性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人们常常因为食用了被溶血性弧菌污染的水产品而出现食物中毒。本文以东山海湾养殖贝类为研究对象,以在该区域海水养殖贝类中检出了溶血性弧菌为例,了解该地区溶血性弧菌污染情况,同时为溶血性弧菌的预防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肖颖方成俊陈晖
关键词:贝类副溶血性弧菌预防措施
溶血性弧菌污染所致1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流行病学调查
2023年
【目的】调查和分析浙江省湖州市1起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的原因,为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所制订的病例定义进行病例搜索。对事件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对病例组和对照组进行问卷调查。使用χ2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影响因素。同时对采集的病例粪便标本、食物标本、环境标本、水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对分离出的阳性菌株开展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子分型。【结果】事件同期暴露410人,可能病例18人,罹患率为4.39%。患者症状以腹痛、腹泻为主,伴有恶心、乏力、发热等症状。纳入病例组17例和对照组19例,病例对照分析结果提示,白灼深水虾(OR=19.42,95%CI=1.06~357.02,P=0.046)、蒜蓉粉丝蒸澳龙(OR=22.01,95%CI=1.24~390.70,P=0.035)为可疑食物。经实验室检测,5例病例溶血性弧菌(VP)阳性,血清型均为O10∶K4;留样食物中蒜蓉粉丝蒸澳龙标本和羊排标本VP阳性,血清型为O5∶Kut。【结论】该事件是一起共同食用VP污染的婚宴所致的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餐次为9月17日某酒店供应的晚餐。可疑食物为白灼深水虾和蒜蓉粉丝蒸澳龙。
龙辉潘杰李德成王萧熊峰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2010—2020年江苏省海产品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分析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 了解2010—2020年江苏省海产品中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VP)污染状况,为食品安全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在江苏省各设区市的流通和餐饮环节采集贝类、螺类、软体动物、虾类、蟹类和鱼类等海产品2 644份,进行VP检测。结果 2 644份海产品VP检出率18.95%,毒力基因携带率7.41%。不同年份、季度、月份、类型、种类、采样地点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内陆地区海产品VP检出率高于沿海地区(P<0.01)。生食/半生食和鲜/冰鲜海产品中虾类VP检出率最高,分别为26.92%和23.68%。批发市场采集的海产品中VP检出率最高(33.96%)。结论 江苏省各类海产品溶血性弧菌污染严重,内陆地区的高污染率尤需引起重视,虾类、贝类和螺类污染高于其他海产品,应开展进一步风险评估。
倪云龙乔昕王燕梅秦思田亭霍翔
关键词:海产品副溶血性弧菌污染影响因素
2017年—2022年南通市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分析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了解南通市售水产品中溶血性弧菌污染分布状况,水产品和食源性腹泻病例中分离到的溶血性弧菌毒力基因检测情况,及早发现水产品中潜在的风险隐患,为风险预警和行业管理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方法对水产品及食源性腹泻病例粪便进行溶血性弧菌的分离、鉴定;应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基因tlh、tdh、trh。结果2017年—2022年总检出率为22.05%,不同样品种类、性质和食用方式的样品间溶血弧菌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份、采样环节、采样时间的样品之间溶血弧菌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水产品中分离出的溶血性弧菌均检出tlh基因,未检测到tdh、trh基因;食源性疾病暴发病例中分离出的31株溶血性弧菌,tlh、tdh、trh基因检出率分别为100.00%、83.87%、3.23%。结论南通市水产品中溶血性弧菌污染较普遍且检出率较高,建议规范水产品养殖、经营,加强流通及餐饮环节监测,做好卫生宣教,引导广大市民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谨防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谭维维鞠佩锋许海燕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水产品TDHTRH食源性疾病
青岛市牡蛎养殖场溶血性弧菌污染水平及时间分布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了解青岛市牡蛎养殖场溶血性弧菌污染水平及在不同的季节随时间和温度变化的趋势,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在2013年6月—2014年5月采用最大可能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the most probable number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MPN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牡蛎养殖场环境及牡蛎中溶血性弧菌污染水平,并分析与时间和温度的相关性。结果牡蛎和海水中不耐热溶血毒素(thermolabile hemolysin,tlh)基因MPN最低值出现在1~3月份,6月份之前呈缓慢上升趋势,之后快速上升,至8月份达到最高峰,之后快速下降,1月份降至最低,海水在1~3月份未检出tlh基因。海泥中tlh基因MPN均值自5~12月份一直维持在高峰水平(18 067.5~24 000.0 MPN/g),1月份下降明显,至3月份降至最低(88.0 MPN/g)。结论与传统方法比较,MPN real-time PCR法敏感性好,能灵敏地反映溶血性弧菌随时间温度变化的生长趋势,准确评估牡蛎和环境中的带菌水平,进而发挥预警作用。青岛市牡蛎养殖场海水和牡蛎中溶血性弧菌污染水平在6~8月份较高,在加工食用过程中应该注意,避免引起食源性疾病。
刘晓琳王慧王丽娟曲剑英郭凯于维森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
广州市市售动物性淡水产品溶血性弧菌污染状况分析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了解广州市市售动物性淡水产品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VP)污染状况。方法2006~2019年,根据国家、省、市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工作方案,共采集966份动物性淡水产品,开展VP检测。结果VP总体检出率为21.84%(211/966)。不同季节、不同采样地点、不同种类、不同加工售卖方式淡水产品VP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第3季度VP检出率最高,为27.40%;超市VP检出率最高,为32.73%;甲壳类中淡水蟹VP检出率最高,为53.33%;生鲜类VP检出率最高,为27.23%。结论广州市市售动物性淡水产品不同程度受到VP污染,应加强整个产业链综合监管,积极开展健康宣教及食品安全风险预警。
李海麟刘于飞张维蔚李燕林晓华
关键词:淡水产品副溶血性弧菌食品污染
一起因溶血性弧菌污染引发的食源性疾病事件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 针对一起因溶血弧菌污染引发的食源性疾病事件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明确其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就我区2019年9月19日某餐馆食客就餐后发生不良反应的11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调查分析其事件经过、食物情况、干预措施及预后情况等内容.结果 11例患者均属于因溶血弧菌污染引发的食源性疾病,经对症干预后,均预后良好.结论 该起食源性疾病由食客食用了溶血弧菌污染的食物引发.为有效控制和降低因溶血弧菌污染发生率,卫生监督部门应加强监控管理,并有效把握溶血弧菌基本特征;餐饮服务经营者必须遵守相关规定,防止食品污染;水产品经营机构应定期清洗消毒.
余淑军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污染食源性疾病流行病学调查
浙江省宁海县外环境溶血性弧菌污染现状调查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了解本县外环境水体和海产品溶血性弧菌污染现状和流行特征,为本县海产品溶血性弧菌污染风险评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外环境水体(包括溪水、近岸港口水和养殖海水等)、养殖和市售水产品(鱼类、甲壳类和贝壳类等海鲜)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采集定点样品750份,其中水样270份、海产品480份。结果检出溶血性弧菌阳性标本407份,检出率为54.27%。外环境水样溶血性弧菌138株,检出率为51.11%,其中海水检出率为87.04%(94/108);海产品溶血性弧菌269株,检出率为56.04%。海产品中检出率最高的是贝壳类,其检出率为70.56%(127/180),鱼类与贝壳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壳类与贝壳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海县养殖海水溶血性弧菌污染较为普遍、贝壳类等海产品溶血性弧菌检出率较高,应适时加强监测防控和饮食管理。
章根华洪因之章金川张峰
关键词: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现状调查

相关作者

赵勇
作品数:616被引量:2,417H指数:2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研究主题:副溶血性弧菌 食源性致病菌 单增李斯特菌 酸性电解水 生物被膜
程苏云
作品数:113被引量:702H指数:13
供职机构: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毒力基因 副溶血性弧菌 引物 食品 常规PCR
潘迎捷
作品数:654被引量:4,195H指数:33
供职机构:上海海洋大学食品学院
研究主题:香菇 副溶血性弧菌 食源性致病菌 食用菌 单增李斯特菌
张俊彦
作品数:62被引量:495H指数:12
供职机构: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副溶血性弧菌 血清型 耐药性 污染 志贺菌
赵虹
作品数:18被引量:71H指数:5
供职机构:宁波市鄞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研究主题:手足口病 肠道病毒 病原学 监测分析 肠道病毒71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