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到24篇“ 副鼻窦病变“的相关文章
- 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低剂量技术在儿童副鼻窦病变检查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究多层螺旋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MSCT)低剂量技术用于儿童副鼻窦病变检查中对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苏州市吴江区中医医院(苏州市吴江区第二人民医院)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90例副鼻窦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所有患儿均进行MSCT检查,并根据其扫描剂量不同分为常规剂量组(管电流220 mA,30例)、低剂量组(管电流20 mA,30例)、超低剂量组(管电流10 mA,30例)。比较不同剂量组图像合格率、图像质量与图像噪声评分,以及扫描辐射剂量。结果超低剂量组总合格率显著低于正常剂量组(P<0.05);正常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低剂量组与超低剂量组的总合格率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剂量、低剂量、超低剂量组水平位、矢状位、冠状位图像评分、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均逐渐降低,水平位、矢状位及冠状位软组织窗噪声与骨窗噪声均逐渐升高(均P<0.05)。结论针对儿童副鼻窦检查,随着管电流的降低,辐射剂量也下降,图像噪声随之升高,图像评分会随之逐渐降低,低剂量的MSCT成像质量与正常剂量MSCT相仿,而超低剂量的MSCT则会对疾病诊断造成一定影响。因此低剂量MSCT检查更能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同时降低辐射剂量,避免对患儿造成不必要的辐射损害。
- 钮敏马喆
- 关键词:儿童副鼻窦
- 低剂量螺旋CT在儿童副鼻窦病变的应用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在儿童副鼻窦病变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至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副鼻窦病变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螺旋CT扫描剂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检查,观察组给予低剂量螺旋CT扫描检查,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噪声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水平位、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水平位、矢状位、冠状位软组织窗和骨窗图像噪声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TDIvol、DLP及ED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能够对儿童副鼻窦病变做出准确诊断,同时可以降低射线剂量。
- 张萍萍
- 关键词:儿童副鼻窦病变低剂量螺旋CT
- 64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副鼻窦病变中的应用被引量:5
- 2014年
- 目的探讨低剂量CT扫描技术在副鼻窦病变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0例入选病例分为两组,每组100例,常规组扫描条件是根据四维剂量调节(CARE Dose 4D)技术进行扫描,低剂量组扫描条件是根据预先CARE Dose 4D技术中mAs降至一半,其余参数不变。扫描后行轴位和冠状位重建。记录每次扫描自动显示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的数据,计算有效剂量(ED)。分析两组扫描图像质量的差异性及辐射剂量的高低。结果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图像质量差异无显著性,图像噪声略增高,但不影响诊断质量,辐射剂量下降显著。结论副鼻窦低剂量CT扫描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而对图像诊断质量没有明显影响。
- 张鹏张新保
- 关键词:螺旋CT低剂量副鼻窦
- 副鼻窦病变CT检查的临床评价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副鼻窦病变的CT表现,评价临床效果。方法对358例临床疑副鼻窦病变的患者行CT检查,分析其CT表现,并与临床进行对照性分析。结果黏膜肿胀38例,窦腔积液153例,膨胀样囊性改变32例,呈半圆形或球形结节影突出于窦腔内27例,呈软组织肿块样改变21例,合并骨质改变29例,合并钙化灶14例。结论CT检查对副鼻窦病变定位、定性诊断准确率高,能清楚显示窦口-鼻道系统的复杂解剖和病变的确切范围,对病变的治疗和防止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是副鼻窦病变首选的检查方法。
- 王涛
- 关键词:副鼻窦病变CT表现X线计算机
- X线平片对副鼻窦病变的诊断价值探讨(附100例分析)被引量:2
- 2002年
- 黄友锦卓启瑶李心光郑勇斌
- 关键词:X线平片副鼻窦病变
- 鼻和副鼻窦病变骨质破坏CT分析被引量:2
- 2001年
- 蒲锘赵世煜付凯陶客言陈楠
- 关键词:鼻疾病鼻窦疾病CT
- 鼻和副鼻窦病变骨质破坏CT分析
- 2000年
- 目的:探讨 CT 扫描显示骨质破坏对鼻和副鼻窦病变诊断价值。材料和方法:软组织窗和骨窗观察150例 CT 扫描的鼻和副鼻窦病变,30例有骨质破坏,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结果:30例 CT 检查显示鼻和副鼻窦病变骨质破坏中有17例炎性病变,良性肿瘤9例,恶性肿瘤4例,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结论:1.CT 检查用骨窗观察可准确显示鼻和副鼻窦骨质改变部位及程度。2.炎性病变与肿瘤骨质破坏部位在上颌窦内侧壁时要注意观察鼻腔和窦腔软组织密度情况并进行鉴别。3.恶性肿瘤病变区软组织影膨胀性生长侵犯周围结构,骨质破坏范围大。
- 蒲锘赵世煜付凯陶客言陈楠
- 关键词:副鼻窦骨质破坏断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 鼻腔及副鼻窦病变骨质改变的CT研究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探讨CT所见骨质改变对鼻腔和副鼻窦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 经病理证实的鼻腔及副鼻窦良、恶性病变 131例 ,在CT图像上盲法观察各种骨质改变的类型、范围和部位。结果 良、恶性病变有骨质破坏者分别占 6 5 .2 %和 84.7% ;6 6 .7% ,恶性病变的骨质破坏呈多发性 ,良性组以单发为主 (73 .3 % ) ;良、恶性病变突破窦壁的发生率分别是 2 1.7%和 5 2 .9% ;上颌窦内侧壁、筛窦间隔和鼻甲骨质破坏的发生率良、恶性组相似 ,其他骨壁骨质破坏恶性组多于良性组。骨膨胀的发生率两组相近 ,而良性组的骨质硬化多于恶性组 ,神经孔、裂扩大恶性组多于良性组。结论 根据骨质破坏的不同类型、部位和范围 ,CT对鼻腔和副鼻窦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可提供较大的帮助。
- 王东熊明辉喻敏张挽时徐家兴
- 关键词:鼻腔疾病副鼻窦疾病
- 副鼻窦病变MRI与CT诊断被引量:1
- 1997年
- 副鼻窦病变MRI与CT诊断南京市第一医院(210006)影像中心周星帆常规X线检查副鼻窦由于组织结构重叠,不易显示深在较小病变及病变细节,CT与MRI有良好的组织分辨力,大大提高了副鼻窦病变的诊断水平。本文总结我院经CT或/和MR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
- 周星帆
- 关键词:副鼻窦病变MRICT
- 鼻腔和副鼻窦病变骨质改变的CT研究
- 1997年
- 王东
- 关键词:骨质改变鼻疾病副鼻窦疾病鼻腔疾病
相关作者
- 赵世煜

- 作品数:54被引量:160H指数:8
-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CT CT诊断 CT表现 MRI X线计算机
- 陶客言

- 作品数:46被引量:197H指数:7
-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血管造影术 冠状动脉 X线计算机 体层摄影术 CT
- 蒲锘

- 作品数:20被引量:40H指数:4
-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X线计算机 CT 多层螺旋CT 体层摄影术 SPECT
- 付凯

- 作品数:136被引量:524H指数:11
-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CT X线表现 MRI CT表现 X线诊断
- 陈楠

- 作品数:6被引量:57H指数:3
- 供职机构:四川省人民医院
- 研究主题:CT分析 副鼻窦病变 骨质破坏 HRCT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